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条忠告 绝对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啊!”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扶持,多给孩子一点耐心、宽容和鼓励。用杀伤性的武器“笨蛋”来刺激孩子,孩子有可能真变成笨蛋。

给孩子贴上“笨蛋”的标签

也许,有的孩子天赋稍差一点,有的是天赋“开发”得晚一些,在学东西的时候可能反应有些迟钝,如果这样,父母就给孩子贴上“笨蛋”的标签,那么,孩子就像商店的次品货标签一样,很少有人光顾,孩子自己也便失去了自信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没有比被人贴上“笨蛋”的标签更令人苦恼的事情了。如果是一个有力量反抗的人,他会给贴标签的人狠狠的一拳!

而孩子无力反抗。学习成绩稍不如意,父母便说孩子是“笨蛋”;做某件事情稍一失手,又给孩子冠上“笨蛋”的帽子,孩子只能听之任之。

这样的孩子会在父母“笨蛋”标签的刺激下,失去自信心。没有自信心的人就没有独立的人格。这样不仅会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失去独立做人的能力。

有一位母亲十分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有时便到学校教室窗外窥探孩子在班里的学习表现。

有一次,老师提问了一个问题,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发言,而她的孩子却无动于衷。这位母亲一气之下,旁若无人地冲进教室,指着自己的孩子破口大骂:“你这个笨蛋,你怎么不举手?你没看见别人都举手了吗?”

孩子在母亲的训斥下,痛哭流涕。当然,这类事情并不多见,缺乏修养到如此程度的中国女性是不多的。

但是,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就想让自己的孩子在班里拔尖,孩子一时没有做到,便随意给孩子贴上“笨蛋”的标签。

“你说我笨,我可能就笨。”

无意中的伤害,或许会在孩子心里埋下阴影。

孩子没有上学前,父母关注的是孩子的饮食、身高等,有没有异常情况出现。可孩子一旦上学,父母的主要精力就放在孩子的学习上了。

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前途,是父母们共同的愿望。

例如,孩子考试不及格,有的父母会说:你怎么这么笨啊?考试竟然不及格。

例如,孩子没有被评上三好生,有的父母会说:你怎么这么笨啊?连个三好生都评不上!

再如,这道题你都做不出来,你怎么这么笨啊!

我本人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上小学时,曾因多次受到过这样的责难,即使我在很多时候是知道答案的,因为害怕答错,也不敢贸然回答。我不是不会,而是不能立即答出来而已。我慢慢地变成消极地等待答案了。

我们承认孩子的天赋有一定的差别,个性也不一样。

就说举手发言这样的事吧,在小孩子来说,如果老师训练得好,大家都会踊跃发言。有的虽然举了手,也不一定就能够回答老师的提问。有个别的,可能连老师的提问都没弄懂,也会举手,举手就好像是一种条件反射一样。

还有一些学生,不太愿意表现自己,即使老师提问的问题自己很清楚,也不举手。但是,老师点名让他回答,他会很有条理地答上来。

即使孩子对某个问题不会,也不要认为孩子是脑子笨,有的孩子的确智力开发得比较晚。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5岁的时候还不太会说话,邻居认为他是“傻子”。如果他的父母也像许多父母那样说爱因斯坦是个“大笨蛋”,那么很有可能我们就失去了一位划时代的科学巨匠。人类碰到的许多科学问题,恐怕至今还是一个谜。

即使孩子的天赋稍差一些,有“笨”的表现,也不要说孩子是“笨蛋”。因为这样做,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枪毙”了孩子。一旦你说孩子是个“笨蛋”,孩子就认为自己真的是一个“窝囊废”。他会一蹶不振,会因此更不爱学习了,反正我就这样了。那样不是使你的孩子更加“笨蛋”了吗?

有个初中二年级男生的自行车脚蹬子坏了,回到家自己拿工具准备修理。母亲说:“你会修吗?修不好倒麻烦了,送自行车修理部吧,花不了多少钱。”这个母亲的话首先是怀疑孩子的能力,其次通过花钱代替孩子解决问题。很多孩子的积极性在父母这样的随意问话中被抑制了。将来一旦孩子不会做这件事情,父母又会说:“这点小事都不会做,你怎么这么笨啊。”孩子的感觉是“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最后什么都不想做了。

有时候,你越是说孩子笨,他会变得认为自己本来就笨,于是,破罐子破摔,笨下去吧,反正努力也是没用啊。

“即使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无论孩子动手做什么事情,第一体验可能不是成功,而是失败。这时有的父母就这样斥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还不如我自己干呢!”而智慧型的父母会鼓励孩子:“找找没有成功的原因,再仔细地想一想。”当孩子想做却又不知从何处下手时,父母应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电视画面:一个3岁的孩子在屋子里玩,过了一会儿,孩子可能有些饿了,看见桌子上放着饼干筒,于是,他站起来伸出手够饼干筒。桌子高没有够着,孩子站在那里左看右看,看见桌子右边有一个塑料脸盆,孩子把脸盆拿过来放到桌子下,自己站到盆里面伸出手够饼干筒,还是没有够到。他从盆里出来,站在那里想了想,用手把脸盆翻过来,使脸盆的底朝上,自己站上去够饼干筒,一伸手够着了,坐在地上吃起来。孩子的行为过程留给我们很多思考,假如父母在孩子的身边,他们会做什么呢?把饼干筒递给孩子。父母的这个行为代替了孩子的什么过程呢?代替了孩子的智力发展过程。

有些父母在说孩子“笨蛋”时,或许并没有意识到出口伤人后果的严重性,只是随便说说而已,也可能认为这样说会激起孩子的学习热情,或者解心头之气。父母都要认识到,对一个心理还很脆弱的孩子来说,这样做是一种伤害。

有些父母就不是这样。孩子反应迟钝时,父母会告诉孩子:别着急,慢慢来,相信只要你从多方面去想一想,会把这个问题答上来,或者会把这件事情做好。孩子长期在父母的鼓励下,会增强自信心,虽然笨点,也会“笨鸟”先飞,最终成才。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丹菊自己就说:我的脑子并不聪明,我只是用“勤能补拙”的办法和认真的态度,弥补了我的不足,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懂事的孩子最怕别人说他笨,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出错,学东西这么费劲。

也许,多年之后他能证明自己不笨,可当时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你怎么这么笨啊?”这句话从自己父母口中说出来,孩子心里有多么难受!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即使走一点弯路也是正常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与鼓励,而不是嘲笑与讽刺。聪明的父母,告诉孩子:“即使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l8Hf+TgB+dTbZlJ5rX/b1UVad9hJet55J3sYNWziz7RIpPuXhp/JOeeW2swPr4Z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