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教室。

父母一言一行,决定着孩子的个性。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以身示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影响。

正确的言行,可以引导孩子走向成功;错误的言行,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

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孩子最初接近一张白纸,就看养育他的人怎样来设计和上色。

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阿克巴尔想要知道,什么是人的先天语言。因此,他让一些婴儿同他们的父母分开,并且这样抚育他们:只给孩子们食物和照料,但是不允许同孩子说话或者给孩子爱。结果是令人震惊的:当孩子放出来时,他们什么语言也不能掌握,他们不再是可教育的,完全成为不可教的,甚至企图在军队中使用他们也失败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明白,人的一切行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不管父母有没有意识到,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言语、举止、爱好、习惯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孩子的年龄越小,受这种影响就越大,程度也就越深。

父母的性格决定孩子的性格

有一句民间俗语非常富有哲理:如果你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是这样,你只要去看看他的父母就明白了。

有一位母亲是喜怒无常的,她心情好的时候,对儿子的要求样样满足,心情不好时,就从头上拔出发夹,把孩子的手扎得一个个血洞。在母亲的影响下,孩子也养成了喜怒无常的性格,跟同学好的时候,什么东西都会送给同学,但不好的时候,就会拿出小刀,把同学的手划出一道道血痕。

一个意志坚强,做事从不虎头蛇尾的家长,他的孩子做大事小事一般都能善始善终;一个在家庭成员间都满口谎言的家长,如何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诚实呢?

其实,孩子一开始没有多少是非、对错的价值道德观念。有一次,在一个家庭里发生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父亲的一部手机找不到了,于是大家在家里四处翻箱倒柜地寻找,结果在抽水马桶里找到了,原来是他刚会走路的儿子扔进去的。一个成人是绝不会把手机扔进马桶里的,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贵重物品,但1岁的孩子还没有形成价值观念,在他眼里,一部手机跟一张废纸是一样的,他会像扔一张废纸一样把手机扔掉。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因此,父母要从孩子的细小行为抓起。而孩子的行为又受他的思想支配,他思想中价值观念的形成,又受父母言行的影响。

父母的良好言行决定着孩子良好的个性

言传身教,就是说父母不仅要用合理的语言,更要用积极、正面的行动来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

如果父母要对孩子有所约束,避免任性,那就必须自己首先以身作则。孩子虽小,但他的感觉却是很灵敏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言行切忌随心所欲,家庭成员之间要形成互商互量的民主气氛。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父母首先要亮出观点,并身体力行。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关心他人,避免自私。在公共汽车上,我曾见到父子两人抢着给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让座,那孩子看上去不过七八岁的样子。良好的公德心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尊重的基本品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要培养孩子自立精神,避免依赖。父母除了对孩子实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同样自身也要遵守。如果父母能够把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总是做得干净利索,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事情绝不请别人帮忙,天长日久,当你要考察他的孩子的独立意识时,一定不会令你失望。

父母不良言行决定孩子坏的个性

沧海之大,由滴水汇集而成。许多在父母眼中无药可救的孩子,他们的不良个性正是父母不良言行长期熏染的结果。

一位母亲一开始不明白,她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为何如此精于讨价还价。他无论在哪里买东西,都要讨价还价,能还到低的价钱,就像打了一个大胜仗,兴奋不已。她家弄堂外有一家小烟纸店,与在地摊上买东西可以讨价还价不同,上海的烟纸店是不还价的。可她儿子每次去这家店也都与店主讨价还价,两分钱、一分钱地还价,令店主大为不解,这孩子为何如此计较、如此精怪。经咨询后,这位母亲才恍然大悟:儿子这种行为正是自己平时的言行影响他的。原来这位母亲在付钱消费时有与人斤斤计较的习惯。这位母亲反省自己行为时回忆起,她在带孩子到外面游玩买东西时,常常与卖主讨价还价。有一次,在地摊买一件运动衫,摊主开价15元,母亲说,它怎么值15元呢?最多7元。于是双方经过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最后以8元成交。儿子在旁耳濡目染,在买每一件东西时都养成了讨价还价的习惯。

溯本求源,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却长在父母身上。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毛病,有父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上的问题,也有父母自身不良影响所致。因此,要想孩子改掉身上的坏毛病,父母必须先端正教育思想,严于律己。

父母一言一行有“雷区”

父母责备孩子的方法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不当的责骂,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孩子。

每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孩子正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重要的问题不是孩子是否犯错误,而是父母采取何种态度。父母对待孩子的错误所采取的态度,恰如一把犁刀的两面:它可以割破孩子的心,留下永恒的伤疤;也可以从中“掘出生命的新水源”。

对此,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德把父母责备孩子的伤害语言归纳为如下十种:

恶言——傻瓜,没用的东西。

侮蔑——你简直是个废物。

责备——你又做错了事,简直坏透了。

压制——住嘴!你怎么可以不听我的话?

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威胁——我和你爸爸再也不管你,你想走就走吧!

哀求——我的少爷,求求你不要这么做好吗?

抱怨——你竟然做出这等事,太让我伤心了。

贿赂——你要是都考满分,暑假带你去旅游。你要是考不好,那就在家里修整花园吧。

讽刺——你可真替爹妈争光啊!居然考出40分的成绩。

这10种语言及其态度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家长与孩子关系的紧张,父母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忌用这类伤害性语言。

儿童心理学家基·诺德指出,重要的是要多给孩子理解、信任和鼓励。因为缺点、错误给孩子带来了失败的挫折,此时,孩子最需要理解、信任和鼓励,惟其如此,孩子才能走出失败的阴影。

父母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和谐环境

家庭环境和氛围会对家中每一个成员施加一种无形的影响,使之产生某种心理评价,形成某种心理状态。生活在良好氛围家庭中的孩子,会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从而使其生理和心理得以健康发展,促进智力开发。相反,如果一个家庭长期处于不良的氛围中,父母不是相敬如宾,而是“相见如冰”,对孩子也是动辄打骂,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感到这个家庭不好,生活没有多大意思,产生压抑紧张的心情,从而使其生理和心理畸形发展,并且抑制智力发展。

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请看下面的格言: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强。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怀广大。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诚实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

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父母可以对照一下,你的孩子是在何种环境下长大的呢?

良好的心理素质多半来自于良好的家庭环境。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从小生活在艺术和科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父亲是个医生,有丰富的业余爱好和足够的闲暇时间,他尽量把海明威的心吸引到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上来。他教海明威钓鱼、狩猎、游泳、爬山,培养他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母亲平时教他音乐,对他温和宽松。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海明威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巨匠,他写的《老人与海》还使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要在心中装着孩子,时刻不忘教育。教育孩子不能凭一时的兴趣。有些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对孩子可以做到尽心、耐心;心情不好的时候,则像换了一个人,一扫往日的慈爱形象,令孩子无所适从。现在有许多父母都有玩麻将的爱好,他们一玩起麻将就把孩子扔在了一边,他们玩得兴高采烈,家庭环境却充满了乌烟瘴气,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一个败笔。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提高自身素质,注意向孩子学习。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做家长的也不能停足不前,而要多读书、多看报,掌握新知识,了解新观念。同时要注意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同成长。研究发现,家庭是否温暖,对孩子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对父母没有什么不满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对父母有着极大不满、心里隐藏着很大痛苦的学生好得多。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要言行一致。作为父母,绝对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而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随时想到,孩子就在身边,自己的言行会影响孩子。孩子的特点又特别具有模仿性,父母怎么做,他就怎么学,所以做父母的是怎样一种人,孩子大概也是这种人,父母的影响比任何影响都大。

家庭教育的影响度高出幼儿园、高出社会。父母与孩子是一种特殊的亲子关系,如果父母对他进行教育,他就容易接受,因为父母是他最信赖、最爱的人,所以他最容易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合格父母一般有下列10条标准:

1. 孩子在场,不要吵架。

2. 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 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说谎。

4. 父母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谅解。

5. 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平等关系。

6. 孩子的朋友来家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7. 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全面答复。

8. 在孩子的朋友面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 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 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对照一下你自己,你做到了吗?

如何塑造好父母自己的形象,这对家庭教育是一个关键。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道理就在这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

孩子是伴随着错误成长的。本书列举了父母在家中经常会犯的108个错误,既分析了原因,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信父母们通过阅读本书,一定会有茅塞顿开之感。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在编写过程,参考了诸多相关资料,限于篇幅关系,不再一一列举,感谢各位的支持理解。另外,以下朋友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杨洪伟、江颖、刘香丽等,感谢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绝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洗刷不掉的。”仅以此与天下父母们共勉。

编著者 cTQDeU7yN0FXtLBImNivBkzH+p6/GT0ljVupBBarlcf1+hogwkBkK/5MTjUyT3E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