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0条忠告 绝对不要对孩子说“再不听话,我就告诉老师!”

父母也是对孩子负有教育责任的人,而且是负有老师无法替代的责任。如果把这种责任推给老师,那是父母的失败和失职。

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

有时孩子在家淘气,不听话,不认真做作业,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再不听话,我就告诉老师!”

虽然父母这是在虚张声势,但这种恐吓会让孩子感到惊吓和不安。

我们经常听到孩子在某一问题上说“老师说的!”那其中的意思很明白,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就是正确答案,就是绝对的权威。因而,许多父母也就抓住了这根“稻草”:“不听话,我就告诉老师!”

尽管现在的老师已放弃了体罚的行为,但在孩子的心目中仍是相当权威的人物,以至于孩子经常害怕或崇拜老师,唯师命是从。而孩子一天中的主要时光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在老师的目光所及之中,老师的一言一行很是影响孩子的心理平衡,比如老师说:“××小朋友在家里不乖,不听妈妈的话,大家不要跟他玩。”大家肯定会孤立他,不跟他玩了,孩子会很伤心很孤独,心里很恐惧,因为这样一来,不但朋友没有了,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形象也被破坏了。这样孩子会觉得学校和老师很恐怖,而这对学校的正常教育也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孩子在“水”与“火”之间

生命的延续中有许多的痛楚,许多的无奈,许多的不可知。满怀着喜悦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他却不可能只是你的孩子,他会属于社会,属于学校,属于许许多多你无法控制的人和物。

在这个许许多多无法控制的人和物中,对于父母和孩子,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老师了。启蒙时期的老师,对于孩子心灵的影响是深远的,从上学的那一天起,孩子崇拜的对象便逐渐地从父母转向老师。那种崇拜有时令人哭笑不得。

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小女孩放学回家赞叹地对爸爸说:我们的老师太伟大了。

爸爸问她为什么。她无限崇拜地说:老师知道二加三等于五呢。

父母们常常抱怨说,孩子总是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却越来越把父母的话当成耳旁风。

父母、老师和孩子形成了教育系统中的三足,孩子是中间的桥梁与纽带,有时却是矛盾爆发的焦点。

在深圳,一位小学校长抱怨说,现在的父母爱孩子爱到了无中生有、无限夸张的地步。这种抱怨当然来源于父母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他举了个例子,孩子的脚在集体活动时被挤青了一块,来接孩子的父亲不由分说地向老师大发雷霆,老师在一再道歉无效后小声辩解了几句,那父亲便轻蔑而暴怒地说:“你算什么,孩子是我的命根,如果我的孩子有什么伤,我要去告你……”当那位父亲“大义凛然”地责问老师时,那个似乎被捍卫的孩子正瞪着惊恐的眼睛望着父亲,其实,那脚上的青块,孩子早已不把它当回事了。

与上面叙述的例子相反,在西安,一位母亲抱怨说,现在的老师好像当年的慈禧太后,训起孩子的父母来好有感觉,一气呵成,理直气壮。她最害怕看到孩子在放学后躲闪的目光,因为在躲闪的目光后,意味着第二天要去参见“太后”。

总有一些极端冲突存在着。在“水”与“火”之间,最难过的其实就是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最担心的事莫过于老师不喜欢自己。不喜欢就意味着得不到老师的欣赏和信任,相反,得到的可能是老师的冷淡与批评、同学的嘲弄与瞧不起。孩子的心都很脆弱,这样的成长环境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

于是,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最大的希望莫过于孩子遇到一个喜欢他的老师,一个能够宽容孩子一时的调皮与不够聪明的老师。

希望归希望,当现实走向反面——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也不喜欢老师的时候,父母便要尝试着去做一些努力,但在采取措施之前,首先要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把责任推给老师是父母的失败和失职

家庭内的矛盾是否应该转移到学校来呢?当然不应该。父母也是对孩子负有教育责任的人,将责任推给老师是父母的失败和失职。孩子会因此对父母失望、伤心、羞耻与愤怒,亲情和师生情毕竟是有区别的,父母并没有尽好指导和教育的职责。

父母并不是天生的教育行家,在实践中摸索,在不懂时向老师求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父母”和“老师”两个社会角色的定位,不能错位。

如果你和孩子商讨问题时,遇到自己也不懂的问题,你对孩子说:“妈妈也有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师咨询后再回答你,好吗?”这样既建立了老师的指导咨询的地位,也不至于让孩子觉得你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切记不要用权威的态度相威胁,这种不良的模式,易于形成错误的沟通方式,孩子会以为这个世界上唯有“权力”可以解决一切,而不知还应有责任和爱。老师本来就处于“权威者”的指导地位,若只是将其作为威吓的工具而滥加使用,岂不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了吗? 1FK88bUBHTafWtK8IPEuxcHlDCy3KfzcFQ1dg/EgNh5gagz8wP5aa1d4Vr+y8+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