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因好奇而清华

黄冬

▼专业:经济与金融(国际班)

黄冬,毕业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高考成绩719分,入选清华大学2014年“领军计划”,获得60分降分优惠和20分专业加分优惠。

好奇心驱动钻研自主性

黄冬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源自自己的好奇心。

他觉得,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益最多的,就是爸爸从他小时候便注重培养他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黄冬不断地去看书学习,动手实践,他在5岁时看完了全套的《十万个为什么》,科学课上老师教的“家庭小实验”他一个也不落。这不仅培养了他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钻研精神,也使他具备了更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当其他同学还在为中考的数学题抓耳挠腮的时候,他已经沉浸在了高等数学的世界里。对数学和物理的热爱,使他从小就对清华大学这个洋溢着理工气息、科技气息的校园充满了向往。

上了高中之后,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再一次点燃了黄冬的斗志。高一的生活还未正式开始,他就已经开始为数学和物理竞赛做着准备。三年里,黄冬在保质保量完成学业任务的同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学竞赛和物理竞赛之中,几本如砖头厚的、让人望而生畏的竞赛书,硬是被他“啃”了下来;近十几年的一套套竞赛真题也全都被他“刷”了一遍。每当遇到自己解不出来的题目,他总是或翻箱倒柜,或上网搜索,把自己能找到的相似的题目看一遍,实在解不出来再向竞赛教练请教。

三年的竞赛之路不仅使黄冬结识了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强手,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提前接触了大学的部分课程,还进一步培养了他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思维习惯。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较高的学习效率使得他在冲击学科竞赛的同时,兼顾了日常在校的学习成绩。

在班级里,同学们总是习惯叫黄冬“冬哥”,无关年龄,并非调侃,而是大家发自内心地认可和崇拜着黄冬的自主钻研能力与“江湖地位”。而且他不仅独善其身,更积极解决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压力等问题,帮助大家共同进步。每次黄冬参加完全国性物理竞赛或数学竞赛返回学校后,老师往往会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请他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比赛心得与体会。同学们戏称之为“冬哥游学记”,因为他总是将自己的比赛经验与收获言无不尽,说起故事更是绘声绘色。黄冬说,每次去全国各地参加竞赛其实更像一场天南海北的旅行,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在与高手对决的同时更满足了自己对知识、对生活的好奇心。

平和的心态,独特的解压方式

高中的三年里,黄冬经历过不少酸甜苦辣,但他调侃说,估计是自己“心比较大”,不高兴的事情一般睡一觉就忘了,所以总觉得误打误撞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且,更让黄冬觉得幸运和感激的是他的班主任:“老师特别注重营造一种轻松、有序而又勤奋、高效的班级整体学习氛围。”

更具特色或者说“另类”的是,每次大考前,如果发现班级里的同学过于紧张,老师都会组织大家去操场踢球、打羽毛球或者进行春游等户外活动,让大家通过体育锻炼释放积蓄已久的紧张情绪,为更高效地学习做好准备。如今回想起来,黄冬觉得这似乎更注定了冥冥之中他与清华的缘分——来到清华后,每次学习累了,做题遇到瓶颈了,他都会去操场跑上几圈,或者散步到大礼堂前看一眼芳草绿树,听几声鸟啼。在黄冬看来,课业学习与体育锻炼从来都不是此消彼长的争夺时间的对抗者,舒活舒活筋骨,不仅当下的疲惫感一扫而空,更重要的是帮助他恢复平和的心态,卸下压力投入下一轮的征程。

黄冬说,压力往往来自对结果的过高期待,而减压的最好方法,就是在面对每一次挑战时奋力一搏,争取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但并不过多设想“考得好会怎样,考不好又该怎么办”,不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高考前,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期望都很高,但他只是将这些期望都默默地收入心底,告诫自己要暂时忘却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

高中三年的竞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高二时因为弄错一个符号,他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物理竞赛一等奖失之交臂;高三时,虽然同时进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学省队和物理省队,但最终还是与全国总决赛的金牌擦肩而过,无缘保送清华的名额。但也正是这番坎坷曲折使他更加坚强,更懂得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在逆境中调整自我。同学有压力、有困惑的时候也特别喜欢向他求助,因为他不仅耐心倾听,更愿意将自己的实际经验与体会真诚地与同学分享,把让同学放宽心、专心做眼前的事、迎接现时的挑战说成一个个小故事,说到同学的心坎里。

清华:知识的栖居

黄冬说,选择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因为觉得之前的自己一直是一个“纯纯的理科生”,所以希望大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在发挥自己数学和物理特长的同时更注重实际运用性,更“接地气儿”。同时,他也坦言,经管学院确实是一个汇集了各方大牛的舞台,对学生的重视与培养也更加多元而全面,“不仅需要你建立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你具有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快速的逻辑反应能力,同时还更强调全球视野与国际情怀”。

如今的黄冬,为了更高效地提升自己的全面素养,把课余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他觉得,清华每日都是读书天,再也没有比清华更适合读书的诗意的栖居了。最令黄冬流连的,是清华的老图书馆,“那种红木的桌椅透着历史的厚重感,一进门去,便能闻到令人心安的书卷气息”。

在老图书馆里读书的,不仅有为学业而衣带渐宽的少年学子,更有鬓发渐白、深藏不露的师长们。他们有的或许已在清华度过了数十个春秋,但步入图书馆的脚步都是敏捷而轻缓的,翻阅藏书的表情都是严肃而崇敬的。这里的每一块砖似乎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流转,以及在这些时过境迁中积淀下的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常读常新。

黄冬说,他觉得最有人情味之处,是清华人喜欢将图书馆,尤其是老图书馆的细节赋予形象化和生命力,于是,有了曹禺之位,有了被封为新旧“馆长”的猫——曹禺之位意味着传承,猫馆长意味着对求同存异的理解。

黄冬说,自己热爱老图书馆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使他回忆起高中时与同学们一起为了理想而努力学习的时光。“老图书馆的桌子很长,高峰时段,一个桌边会肩并肩地坐着八名同学。大家有的在赶作业,有的在憋论文,有的在刷‘红宝’,有的是学长学姐们,为了考研、‘国考’等各种目标而持之以恒地奋斗着。我和他们或许并不相识,遇到难题也不会真的和他们进行讨论,但当我坐在他们旁边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觉得精神更为集中,也更容易专注。”这似乎就是清华作为中国最高学府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她为莘莘学子所神往,同时更能让每一位慕名而来者不仅收获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训练,更将严谨勤奋等清华风骨润物无声地镌刻于每一名学子的言行之中与颦息之间,凝成园子所孕育和见证的一代代过客所共同拥有而珍视的名字——清华人。 eJjualjOBED6uZTq7O8KzgKesqLPctFYnXSF5Y/3dIi8uFG9Fb4HeD8NMJs3+Z3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