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派赴美留学生的同时,游美学务处亦积极筹备游美肄业馆。如,1909年9月28日外务部上奏:“拟于明年春夏间即行参照原定办法,考选学生入馆肄习,现在应即赶速筹建肄业馆,俾诸生得以及时就学,免至有误进修。当经饬行游美学务处于京城附近地方详加相择,查有西直门外 成府东北清华园旧址一区……该园现归内务府官房租库经管,合无仰恳天恩俯准,将该园地亩房屋全行赏拨,作为游美肄业馆之用” [24] ,于30日获批 [25] 。此后,游美学务处开始着手游美肄业馆校舍等具体的筹建工作,定于次年秋开学。但因前两批留学生未能按原定名额计划完成,且因时间仓促未实现原定“第一年就要派出的学生将培训六个月,以后派出的学生则将培训一年” [26] 之方案,同时外务部与学部在招生问题上意见不一 [27] 等,故决定“专设游美预备学校,先在国内有计划地训练,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送美留学” [28] ,并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 [29] 。
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筹建中的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正式定名为“清华学堂”,4月订章开学。根据《清华学堂章程》规定,学堂“参合中国及美国中学以上办法,设高等中等两科。高等科注重专门教育,以美国大学及专门学堂标准,其学程以四学年计,中等科为高等科之预备,其学程以四学年计”,学科主要划分为哲学教育、本国文学、世界文学、美术音乐、史学政治、数学天文、物理化学、动植生理、地文地质及体育手工十大类别,“每类学科功课分通修、专修二种。通修种期博赅,专修种期精深”。 [31] 具体来说,“在这十类课程中,以‘通修’课程为主,‘专修’课程,则视学生志趣能力及程度,在高等科最后两年才逐渐开设” [32] ,清华学堂学科设置及各学科学分如表1-1所示。9月,游美学务处又呈请学部和外务部对章程进行修订,“中等科毕业年限原定四年,今改五年,高等科毕业年限原定四年,今改三年,正与部定中学堂暨高等学堂毕业年限相符”,并制定了详细的教授科目,其中包括手工等 [33] 。在表1-1中,手工与体育合计仅8学分,而人文社会科学5类66学分、自然科学4类50学分(另有专修16学分) [34] 。显然,这一时期的课程设置主要着力于“通修”,其目的是为其后进行的赴美深造奠定基础。同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通过设置“物理化学、动植生理、地文地质”等自然科学课程,对于未来工程等实科人才培养无疑亦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权宜之举,这对加快与西式教育体系的接轨,及后来工程学的扩展、电机工程科目的设立等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游美学务处“于宣统二年七月考选第二届留学生时,另外挑选备取生七十多名,编为高等科学生,不久乃送入清华学校肄业,规定于宣统三年(1911年)派赴美国留学” [35] ,但因时间问题,1911年6月游美学务处考选了孙继丁、顾维精等63名直接赴美 [36] 。第三批庚款留学生中选习 人文社会科学科目的人数虽较之前两批有所上升,但仍以实科为多,其中工程学25人(约占总人数的40%),包括电气工程3人(约占总人数的5%),各科目及专业选习人数分布见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