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课程设置

国立清华大学初期,电机系“因系主任顾毓琇和负责教务工作的李郁荣教授都是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系的博士,故当时电机系从教学宗旨、教育制度至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等方面都采用美国麻省理 工学院电机工程系的模式,并曾聘请该系的王尔兹教授来系指导、讲学一年” [25] 。据统计,自建系至抗战前电机系共开出电力和电讯各类课程约45门 [26] ,历年开设课程门次数如图3-6所示。

image

图3-6 1933—1936年度国立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开设课程门次数分布图

(资料来源:方惠坚、张思敬:《清华大学志》,上册,135页)

当时的电机系学程总则中规定:“电机工程学系以造就各项电机工程专门人才适应我国电气建设需要为宗旨。本系自三年级起分电力、电讯两组:电力组注重发电工程、输电工程及配电工程,电机之设计及制造。电讯组注重电报、电话及无线电工程,电讯设计及真空管制造。各组基本训练相同,如电工原理、电工实验,皆须依次修习。实验方面,尤注重实验前之了解及实验后之结论。” [27] 具体而言,“一年级学习工学院的共同必修课,如普通物理、微积分、英文、国文、画法几何、工程画、经济学概论等课程;二年级除电工原理与电磁测量课外,还有静动力学、机件学、热机学、金工实习、微分方程及化学等;三年级开始分电力组和电讯组,除继续学电工原理、电工实验、测量等课外,电力组学生学习交流电路与交流电机、电照学、工程材料、热力工程、电力传输、配电工程、发电所、电机设计与制造,还有选修课,如动力厂设计等;电讯组学生学习电讯原理、电报电话、 电讯网络、无线电及其实验,还有选修课如真空管制造等。” [28] 表3-2为1936—1937年度电机工程学系的具体课程设置。

表3-2 国立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分年课程表(1936—1937学年度)

image

续表

image

(资料来源:方惠坚、张思敬:《清华大学志》,上册,106~107页。注:表内课程名称后的数字为该课程的学分

这一时期电机工程学系课程的设置特点,主要可以归纳为:“(1)重视基础,基础和技术基础课程占四年总学时的绝大部分,约72%;(2)重视理论课程,在全部基础课程中,理论课程占相当大的比重,约占总学时40%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学年有两门主要课程(大一的物理与微积分、大二的电工原理与力学、大三的交流电路与交流电机、大四的电力传输与电讯网络等),这两门课的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入系、升级、毕业的主要标准;(3)注重教学实验与实习,在课程安排中,实验和实习的分量比当时国内同等系科要多,如电力组四年中有14门实验和实习课程,共992学时,占总学时的29.8%。而且实验要求严格,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起了重要的作用。” [29] /urYKH39HDOkxqQUBWAmyvdzFemCv0hfHkQAkpIzcWcNW5ZFANVGzzTAbINQK0I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