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素质分析

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内涵包括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会计法则的贯彻执行和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的成效。

财政部对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原则要求,主要是: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同对,会许人员还应当具备以下专业技能素质。

一、按原则办理

会计记账是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要求来进行的。另外又受到税收法规、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约束,这就要求单位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否则就会违反法律法规。但每一会计单位都有其特殊性,在业务流程,凭证传递上要求各不相同,所以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处理时要避繁就简,在财务分析上要根据行业特点选择需要的数据,根据单位的管理要求选择需要分析的方法和内容。

二、工作严谨

会计工作同科学研究相同,要严谨,而不能马马虎虎。行业的会计制度在建立时就要从互相监督和相互协调的角度建立严谨的处理程序,只要按程序工作,就不会出现问题,就会使各种关系完全对应起来。因单位的正确信息是许多决策的成败关键,财务人员只有在处理信息上认真仔细,分析财务数据时严谨周密,才能为决策提供适当的财务信息。作为一个单位的财务人员肯定知道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很多核心机密,而这些都是单位内部的商业秘密,一旦被竞争对手了解到,将对本单位形成很大的威胁,所以从职业道德出发,会计人员在任职与离职之时,都不应泄露单位财务与经营情况。

三、交往能力

有些涉外业务活动是需要财务人员参与的,如筹集资金和纳税时要与金融机构、税务部门打交道,被审计和稽核时要与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发生关系,此时要将单位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反映给相关部门,因此询问与被询问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财务人员也要有一定的协调能力,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会计的核算内容及其方法

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也就是说,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这个过程大体是这样的:

1.企业通过所有者投入(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投入(债权人权益)得到资金来源,形成货币资金。

2.在供应阶段,企业需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原材料等生产储备资料和购建机器厂房等固定资产,从而形成储备资金。

3.在生产阶段,企业的生产资金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原材料等生产储备资料所占用的那部分储备资金随着生产的耗用逐渐转化成生产资金;二是机器厂房等固定资产所占用的那部分储备资金以提取折旧的方式参与生产资金的运转;三是企业还需要用一部分货币资金来支持其生产(支付工资、支付经营管理中必要的开支等),从而直接转化为生产资金。随着生产过程的深入和完成,企业的生产资金逐渐转化为产品资金。

4.在销售阶段,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收回资金,从而又回到货币资金。

5.在资金周转过程中,部分资金开始选择退出,包括向国家上缴税金、偿还借款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会计的核算方法: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先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然后根据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立相应的账户,以分类地、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

二、复式记账

我国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必须运用复式记账方法进行记账。所谓复式记账,是指对企业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只有通过填制和审核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不但可以明确经济责任,而且还可以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

四、登记账簿

账簿是账户的集合,是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结的账页,是记录和存储会计信息的数据库,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登记账簿简称记账,就是用复式记账的方法,将会计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连续、完整地记人有关账簿中所设置的各个账户。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以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通过成本计算,可以确定材料的采购成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可以考核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否节约或超支。同时,通过成本计算,还可以确定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并保持账实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在会计核算中,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往来款项结算情况进行清查,以监督各类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合理使用。

七、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指根据账簿记录定期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特定时点(月末、季末、年末)和一定时期(月、季、年)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等的一种专门方法。

通过编制会计报表,能够对分散在账簿中的日常核算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加工整理,提供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所需要的有用信息。

上述会计核算的七个方法不是独立的,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

实务中,会计核算工作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在一个会计期间,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通过这三个环节进行会计处理,将大量的经济业务转换为系统的会计信息。这个转换过程,即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到登记账簿直至编出会计报表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就是一般称谓的会计循环。

由于各企业的业务性质、经营规模、业务数量和管理需要的不同,企业会计循环的各基本环节的组织形式也不同。这种组织形式就称为账务处理程序,亦称会计核算形式或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规定了不同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步骤和方法。就我国而言,对于中小企业,最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两种。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以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会计核算中一种最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其他各种账务处理程序都是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管理的需要而发展形成的。

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下,记账凭证可以采用通用的格式,也可以按照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下,一般应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款、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等账簿。日记账和总分类账一般采用三栏式,明细分类账可根据需要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多栏式等格式。

1.操作流程

第一步: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第二步: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或与现金及银行存款收支有关的记账凭证每日逐笔序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第三步: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逐笔登记各种有关明细分类账。

第四步:根据各种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第五步:根据对账的具体要求,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各种明细分类账定期与总分类账相互核对。

第六步: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2.适用范围

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及记账凭证数量不多的企业采用。另外,此账务处理程序特别适宜于计算机处理,因为利用计算机可以弥补工作量大的缺点。同时,在手工记账下,为了减少记账凭证的数量和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可以尽量将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进行汇总,编制汇总原始凭证,再根据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它是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基础上形成的。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这种账务处理程序的显著特征是:先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记账凭证汇总表),然后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时,除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或通用记账凭证)外,为了定期将全部记账凭证进行汇总,还应设置科目汇总表。

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时,应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及各种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其设置方法与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相同。

1.操作流程

第一步: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第二步: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或与现金及银行存款收支有关的记账凭证每日逐笔序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第三步: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逐笔登记各有关明细分类账。

第四步: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

第五步:根据科目汇总表分次或月终一次性登记总分类账。

第六步:根据对账的要求,定期将总分类账与日记账、明细分类账相核对,并结账。

第七步: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

2.适用范围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大大简化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而且通过科目汇总表的编制,可以将各科目本期借方、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进行试算平衡,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保证记账工作的质量。一般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大、业务较多的单位。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工作人员的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的统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在其工作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对会计工作的要求,是会计人员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对于正确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这是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规定。

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会计法》没有做出具体规定,但依财政部1996年6月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爱岗敬业

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爱岗敬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二、熟悉法规

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自己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同时还要进行法规的宣传,提高法制观念。

三、依法办事

一方面,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另一方面,依法办事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自己职业的形象,保持人格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四、客观公正

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微观决策,而且关系到宏观决策。做好会计工作,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也同样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串通作弊。

五、搞好服务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把这部分工作做好对所在单位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会计工作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因此,会计人员应当积极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六、保守秘密

会计工作性质决定了会计人员有机会了解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隋况,有可能了解或者掌握重要商业机密。这些机密一旦泄露给竞争对手,会给本单位的经济利益造成重大的损害,这对被泄密的单位既不公正又很不利。泄露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也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违法行为。因此,作为会计人员,应当确立泄密失德的观点,对于自己知悉的内部机密,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严守秘密,不得为一己私利而泄露机密。

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

一、会计核算的原则

会计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中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的科学规范。它是人们从会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得到会计界公认以后,就上升为会计原则,成为各个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共同依据。会计核算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

1.客观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可比性原则

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必须遵循可比性原则,即对于同一企业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发生的相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应该采用一致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类型的经济业务,也应尽可能采用一致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

3.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即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有关的经济决策。具体说来,这一原则要求会计信息不但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4.及时性原则

企业会计核算为了实现会计目的,必须遵循及时性原则。这项原则包括及时记录与及时报告两个方面:及时记录就是要求对企业的经济业务及时地进行会计处理,本期的经济业务应当在本期内进行处理,不能延至下一个会计期间或提前至上一个会计期间;及时报告是指要把会计资料及时地传送出去,将会计报表及时报出,也就是说,会计报表应该在会计期间结束后规定的日期内呈报给有关单位或个人。

5.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也称为可理解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帮助有关方面进行经济决策。这就要求会计信息能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容易为使用者所理解。

6.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保证尽可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前提下,要根据一项会计核算内容是否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来决定对其进行核算的精确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在会计报表上予以单独反映。

7.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也称为稳健性原则,它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进行预计时应保持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高估资产或收入,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二、会计核算的方法

各会计单位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以提供会计核算资料、进行日常监督而采取的一系列的专门方法称为会计核算方法。一般来说,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设置会计科目。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核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以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为主线的一个完整的核算方法体系。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首先要编制会计凭证,并对凭证进行审核;其次,根据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最后,根据会计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要素的基本职能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作的基本分类,它是对引起资金运动的会计事项所引起的变化项目所作的归类,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会计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有以下几个特点:

1.资产必须是通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成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交易”是指企业与其他会计主体基于市场交易而使经济资源或资源产权发生变动的行为(如商品的买卖);“事项”是指并非基于交换,但也使经济资源或资源产权发出变化的事件或活动(如单方面捐赠财产、在企业内部把材料加工为产品)。

2.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一般来说,一项财产要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对于企业来说要拥有其所有权,也就是企业对该项资产具有产权。对于一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企业虽然对其不拥有所有权,但能够实际控制,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也应当将其作为企业资产予以确认。

3.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即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现金流人的经济资源。资产必须具有交换价值或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效益的物品,不能作为资产。

4.资产必须能以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会计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如果不能以货币加以计量,便难以确认和计量资产的价值,由资产转化形成的费用也自然难以确认和计量。所以,不能用货币加以确认和计量的经济资源就不能列为企业的资产。

5.资产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企业的资产有些是有形的,如厂房、材料、现金等;有些是无形的,如商标权、专利权及债权等。由于它们都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所以都属于企业的资产。

二、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负债是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而产生的,目前仍然存在的必须在未来以资产或者劳务偿付的一种义务。企业预期在将来要发生的交易、事项可能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负债。

2.负债能够用货币确切计量或者合理估计其金额。负债通常都有一个确定到期偿付的金额,或者虽无确定的金额,但却可以合理估计一个接近精确的估计数。

3.负债存在确切的受款人和偿付日期,或者受款人和偿付日期可以合理的确定。负债将要由企业在未来某一个时日加以清偿。

4.负债需要在将来通过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予以清偿。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负债要用现金进行清偿;在有些情况下,负债也可以用商品和其他资产或者通过提供劳务的方式进行清偿;有些负债还可以通过举借新债抵补。

负债按其流动性(即偿还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长期负债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对于企业的全部资产,债权人有要求偿还的优先权,而所有者的所有权则是一种剩余权利。

所有者权益相对于负债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1.所有者权益不像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不需要偿还其所有者。

2.企业清算时,负债往往优先清偿,而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才返还给投资者。

3.所有者权益中的基本部分可以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而负债不能参与利润分配,只能按照预先约定的条件取得利息收入。

四、收人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特征是企业发生收入业务时,必须带来货币资金或其他资产的流入,或引起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收入是企业获得利润、实现盈利的前提条件。企业只有取得收入,并补偿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消耗的各种支出,才能形成利润。

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营业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范围的主次关系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实现的收入。不同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不同,如工业企业为产品销售收入、商品流通企业为商品销售收入等。

2.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实现的收入。如销售材料的收入、技术转让收入、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的租金收入等。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规定,费用按其归属不同,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直接费用是指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发生的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等。间接费用是指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不能直接计人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如车间技术人员的工资等。期间费用是指应由某一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等。管理费用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财务费用是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营业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除营业成本以外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企业的利润通常表现为企业净资产的增加额。

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两部分。

1.营业利润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2.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人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净额。

会计账簿的种类及应遵循的原则

所谓会计账簿,就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延续地、系统地、全面地、综合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内容,并以相互联系的专门格式和账页所组成的簿籍。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也是会汁核算的主要环节。

会计账簿的种类很多,但通常按外表形式和用途分类如下。

一、按外表形式分类

账簿按外表形式分类可分为活页账、订本账和卡片账三种。

1.活页账是把账面装在活页账夹内,可以随时增添或重新排列的账簿,适用于一般明细分类账。其优点是使用灵活,便于分工记账,其缺点是账页容易散失和被抽换。因此在使用时要求按账页顺序编号,在期末装订成册,添加目录,并由有关人员盖章确认,以克服其弊端。

2.订本账是在启用前就已经顺序编号并固定装订成册的账簿。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分类账一般采用这种形式。其优点是可以防止账页散失或被抽掉,其缺点是账页固定后,不能确定各账户应该预留多少账页,也不便于分工记账。

3.卡片账是以分散的卡片组成,放在卡片箱中,可以随取随放。一般适用于“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其优缺点与活页账相同,但不需要每年更换。在使用时,要求在卡片上连续编号,并加盖有关人员印章后存放于卡片箱中。

二、按用途分类

账簿按其用途,主要可以分为日记账和分类账。

1.日记账也称序时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逐日逐笔顺序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日记账还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普通日记账是把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都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在账中;特种日记账是把性质相同的经济业务分别登记下来,常用的有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转账日记账三种。

2.分类账是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进行分类核算和登记的账簿。因此,又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两种。

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是按照分类账户开设,用以分类反映和监督各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总括核算资料的账簿。

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是用来反映和监督明细核算资料的账簿。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分三栏式明细分类账、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多栏式明细分类账、平行式明细分类账四种。

另外,会计人员在设计账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与账务处理程序紧密配合原则

账务处理程序的设计实质上已大致规定了账簿的种类,在进行账簿的具体设计时,应充分注意已选定的账务处理程序。

二、与会计报表指标相衔接的原则

会计报表是根据账簿记录编制的,报表中的有关指标应能直接从有关总分类账户或明细分类账户中取得和填列,以加速会计报表的编制,而尽量避免从几个账户中取得资料进行加减运算来填报。

三、避免重复设账的原则

账簿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管理所需要的资料,因此账簿设计也以满足需要为前提,避免重复设账、做账,以免浪费人力物力。

四、与企业规模和会计分工相适应原则

企业规模较大,经济业务必然较多,会计人员的数量也相应地多,其分工较细,会计账簿也较复杂,册数也多,因此,会计人员在设计账簿时应考虑这些特点以适应需要。相反,企业规模小,经济业务量少,在设置账簿时没有必要设多本账,所有的明细分类账集合成一两本即可。

影响会计人员工作的因素

会计人员工作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环境

会计环境指的是影响会计工作的各种内外因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经济体制、法律体制、自然环境、企业管理环境等;内部环境包括会计专业环境、会计专业技能环境、单位内部会计机构环境等。会计环境直接作用于会计实践,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发展的方向。强化和改善会计环境,对于重塑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非常必要的。

二、会计工作的独立性

尽管国家对会计工作早已立了法,会计人员执业的法治性、严肃性已有法可依,但迄今,会计人员的业务执法地位、会计监督职能仍不为社会广泛承认,仍然有人把会计人员视为机械的操作人员。会计工作听命于单位负责人的随意指挥和安排,会计工作失去应有的独立性。会计人员的自身利益、职务升迁往往取决于管理当局,形成“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现象。当管理者的利益和所有者乃至国家利益不一致时,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选择有利于管理者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国家利益无法保障,有的甚至违反法律法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行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难以独立。

三、实践经验

会计实务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除了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有关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要熟悉所在具体行业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由于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因此,拥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是会计人员进一步优化自身专业技能素质的良好基础。

四、受教育程度

现代会计吸收了统计学、管理学与经济学等学科的成果,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科学的经营决策。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相关的业务技能。目前,我们的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因此,继续深化教育,提高知识层次,是优化会计人员素质的重中之重。

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发现风险和评估风险大小的程序。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应该考虑相关风险的迹象,包括管理层面和服务活动层面。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应该考虑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并且应该分析风险,提供一个控制风险的基础。

一、建立充分的机制以发现外生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充分的外生风险发现机制,以及时发现外部因素变化带来的风险。管理者应重视以下外部因素带来的风险:

1.经济形势、行业政策、政治环境、同行业的行动、资金供给等经济因素。

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4.科学技术进步、装备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二、建立充分的机制以发现内生风险

管理者应重视以下内部因素带来的风险:

1.单位领导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2.组织机构、服务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3.研究开发、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4.财务状况、管理服务成果、资金来源等财务因素。

5.稳定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三、对环境变化的管理

政治、经济、行业和监管环境不断变化,单位也在不断发展。发展和变化带来新风险。因而,单位需要一种机制以确认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风险并做出反应。

四、与单位目标相关的风险确认

实现单位的管理服务的目标,是风险评估与防范的基本前提。单位的目标充分陈述了单位希望取得的业绩和成就,并以相关战略计划作为支持。可能影响单位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大致包括以下因素:

1.单位目标是否充分体现了单位期望获得成就的陈述和指导,并且此目标足够具体,与本单位的管理服务直接相关。

2.单位目标是否有效地传达给了各管理部门和全体员工。

3.单位的战略选择是否跟单位目标保持关联和一致。

4.单位的业务发展计划和预算与现状之间是否保持一致。充分保证业务发展计划和预算以及长期战略目标、与现状之间保持一致,脱离现实的计划、预算就意味着风险。

5.关注具体管理服务活动目标与单位战略目标的内在联系。

6.有充足的资源支持目标。

7.对每个重要的经营活动目标确定了相应的风险。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的过程中,通过明确管理服务活动目标和风险的对应关系,确保内部控制措施的完整性。

五、风险评估方法和要求

风险评估程序应具有完整性和相关性。风险评估程序的完整性和相关性。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I1JvwHyZAta5mOfLGT6DJUJja60bEYrdbWXsFpgng8+n0joEZfqtqD9hfzFBSEU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