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即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也就是对自己的心理体验。即“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具体来讲,自我意识包括个人对如下问题的回答:“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样的个性?有什么样的优缺点?我有什么价值?有无巨大的潜能?我期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自我意识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一般而言,一个人的自我观念都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自己根据自己与环境中他人的比较意识,特别是童年经历四个主要方面不自觉地形成的。根据这些,人们心里便形成了“自我意识”。

就我们自身而言,一旦某种与自身有关的思想或信念进入这幅“自我肖像”,它就会变成“真实的”。在此之后,我们很少去怀疑其可靠性,只会根据它去活动,就像它的确是真实的一样。心理学家马尔茨说,人的潜意识就是一部“服务机制”——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而人的自我意识,就有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机制运作的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失败的人,你就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那“荧光屏”上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当大任的自我,听到“我是没出息、没有长进”之类负面的信息,然后感受到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失败。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自我意识是一个成功人士,你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见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敢于经受挫折和承受强大压力的自我;听到“我做得很好,而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的鼓舞信息;然后感赏到喜悦、自尊、快慰与卓越——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成功。

对自我意识的确立是十分重要的,其正或负倾向是我们的生命走向成功或失败的方向盘、指南针。自我意识的形成有以下特点。

(1)人的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始终与自我意识一致。

每个人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就会按那种人的方式行事;而且,即使他做了一切有意识的努力,即使他有意志力,也很难扭转这种行为。

自我意识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人的全部个性、行为,甚至环境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人从心理上逃避成功,害怕成功,面对机会或挑战,他就可能畏畏缩缩,这样,即使不是一个失败者,也是一个平庸之辈。因为,在其自我意识里已经有了失败的自我意识。其实,只要改变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不管是企业家、商人或是学生、教师,其工作绩效都会发生奇迹般的变化。

(2)自我意识可以改变。

一个人难于改变某种习惯、个性或者生活方式,似乎有这样一个原因:几乎所有试图改变的努力都集中在所谓自我的行为模式上而不是意识结构上。很多人对心理咨询或指导感到意义不大,是因为他们想要改变的是特定的外在环境或者特定的习惯和性格缺陷,而从来没有想到改变造成这些状况的自我认识。

普莱斯科特·雷奇是自我意识心理学的先驱之一,他在这个问题上做了最早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实验。雷奇认为个性是“一套思想体系”,思想与思想之间必须一致。同这个体系不一致的思想受到排斥和不被相信,因而也不能引导人的行为。相反,与这个体系一致的思想则被采纳。这套思想的中心就是个人的“自我理想”即自我意识,或者他的自我观念。雷奇是一位教师,他用几千名学生来验证了“自我意识”的理论。

雷奇的理论认为:如果某学生学习某科有困难,可能是因为(从学生的眼光看)他不适于学习这门学科。然而雷奇相信,如果改变学生这种观点体现的自我观念,那么他对这门学科的态度也就会相应改变。如果在几千名学生因改变了自我意识进而改变了成绩的实验中引导学生改变他的自我定义,他的学习能力也会改变。这种理论得到了验证。

男孩宝典

很多学生的问题不在于他们智力低下或基本能力的缺乏,而在于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恰当。他们“确认”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不是说“我考试失败了”,而是认为“我是个失败者”;不是说“我这门不及格”,而是说“我是个不及格的学生”。 GwyPHZaWM4gX0UZSj21wS8EL6b8pa7fxpRJtiPdBVPqqtIP5NyeVf/rgSF85/5y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