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认识自卑

1951年,英国人弗兰克林从自己拍得极为清晰的DNA(脱氧核酸)的X射线衍射照片上,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并就此举行了一次报告会。然而弗兰克林生性自卑多疑,不断怀疑自己论点的可靠性,于是放弃了自己先前的假说:可是就在两年之后,沃森和克里克也从照片上发现了DNA分子结构,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假说。这一假说的提出标志着生物时代的开端,因此获得1962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假如弗兰克林是个积极自信的人,坚信自己的假说。并继续进行深入研究,那么这一伟大的发现将永远记载在他的英名之下。自卑通向失败,这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自卑究竟是什么呢?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一个性格自卑的人往往过低评价自己的形象、能力和品质,总是拿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强处比,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在人前自惭形秽,从而丧失自信,悲观失望,不思进取,甚至沉沦。具有这种性格的人比较敏感、柔弱,想象丰富,胆小怕事,依赖性强,感情用事,缺乏耐性,好冲动,不冷静。

他们常常因一些小事而觉得内疚,许多时候倒不是因为他做错了,而是常常做得不合理想,不够完美。他往往是“完美主义者”,但生活不可能都完美。这也正是他难以树立自信的客观原因。

这种人为退缩,面对竞争和挑战通常采取逃避态度。他们愿意与人交往。但是又怕被人拒绝;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亲近。

经常使用“真的”之类强调词汇的人,多缺乏自信,唯恐自己所言之事的可信度不高。可恰恰是这样,结果往往起到欲盖弥彰的作用。

这类人很自卑。他首先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甚至没有一点点值得“称道”的地方。“我究竟有什么优势?”他们常常自问。

其实优势他们是有的,只不过因为自卑而没有感觉出来。一旦与知心朋友谈心,朋友们给他指了出来,他也许就相信那确实是真的,但这种想法往往并不持久,一段时间后他又恢复了原样。

由于自卑,使得他做事时信心不足。因此,失败是常事;一旦失败,又令他深深地自责,从而更加自卑,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人生最大的难题莫过于:知道你自己!许多人谈论某位企业家、某位世界冠军、某位著名电影明星时,总是赞不绝口,可是一联系到自己,便一声长叹:“我不是成才的料!”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出息,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理由是“生来比别人笨”“没有高级文凭”“没有好的运气”“缺乏可依赖社会关系”“没有资金”等等。而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正确认识自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严重的自卑感扼杀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另外,它还可以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自卑感严重,不敢干或者干起来缩手缩脚、没有魄力,这样就显得无所作为或作为不大;旁人会因此说你无能,旁人的议论又会加重你的自卑感。因此必须一开始就打断它,丢掉自卑感,大胆干起来。

成功与快乐的起点,就是良好的自我认识。在你真正喜欢别人以前,你必须先接纳自己。在你未接纳自己以前,动机、设定目标、积极的思考等,都不会主动为你工作。在成功、快乐属于你之前,你必须先觉得这些事情很值得。

成功的规律不是说只要接纳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说不接纳自己就无法成功。自卑的人虽也看到身边有许多有利条件和时机,但他总认为这些条件和时机是为别人准备的,与自己并不相干,甚至自己根本不接受这些条件和机会。因此他们就不努力奋斗,也没有和别人竞争的勇气。自卑的人就是这样替自己设置障碍的。没有一个人能越过他自己所设置的障碍。马克思很欣赏这样一句话:“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自己跪着。”不信你站起来试一试,你一定能发现自己并不注定比别人矮一截。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的,自己经过努力也能做到,重要的是接纳自己,对自己要做肯定的评价,对自己的优点和力量要有自觉。

自卑心理是尊严的大敌。心理学家指出,自卑可分为如下几个程度:正常自卑、过度自卑、极度自卑。

所谓正常自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缺乏信心,在某些方面对自己评价过低,这导致一个人在有些时候对自己产生或怜悯或失望的情绪,这种自卑心和妒忌心比较接近,只不过妒忌牵扯到对他人的憎恨,而自卑只是针对自己。这种自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体验,只要不形成长期的心理压力,过一段时间就能改正。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实“自卑之心”也是“人皆有之”。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一个人老是盯着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容易陷在里面放大这些不足,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但这种心理一般说来是正常的,因为一个意识到自己缺点的人是比较明智的,如果能对自己宽容一些,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再从其他方面加强优势互补,便很快可以纠正过来,变成正常的对自己的客观认识,“知不足方有所进取”,这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习惯了。

如果一个人不从自身的优势上加以补救,而是沉湎于自身的缺陷,甚至于痛苦不堪、心灰意冷,那就是过度自卑了。过度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这与能力、生理上的缺陷不同,这种心态既有损于心理,也有损于身体,更可怕的是,它会使原本并不是缺陷的地方也成为缺陷,使原来的缺陷更加强化。在这种心理意识下,一个人会变得敏感多疑、妒忌成性,又自怨自艾,甚至滑向自暴自弃的深渊。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因为自己是投靠于亲戚,又父母双亡无权无势,心理形成了深深的自卑。这本来是令人同情的,但她过于看重这一切,不管贾母怎么宠爱她,宝玉怎么讨好她,都不能使她轻松起来,仆人们在一起谈论,她便认为是嘲弄她;宝玉一点照顾不到,她就担心是看不起她,以至于薛宝钗戴个金项圈,黛玉看自己没有也自卑起来。本来黛玉才华又高,品貌又好,但她对这一切都看不见了,只是把“金玉”之事放在心里,最后竟为此送了性命。

过度自卑再发展一步就是极度自卑。在过度自卑阶段,虽然一个人的人生快乐和幸福都已丧失掉了,但人格和尊严一点也没减弱。相反,正是因为过度自卑,尊严感反而愈加强烈。黛玉的敏感、孤傲和她的自卑形成鲜明的对比,二者都走向两个极端,靠极端而维持平衡。可以说,过度自卑反而是过度自尊造成的。但一旦到了极度自卑阶段,一个人就真的不可救药了。我们知道,在古代社会里,由于君权意识和传统价值观的糟粕,老百姓被冠以“贱民”的称谓。在官老爷以及权势者们面前,百姓们习惯于“奴性”的生存,低三下四,俯首听从,一点自尊也没有。这种人物我们从一些电影、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那些跪着自称“奴才”的人,尊严感又在哪儿呢?《雷雨》里的鲁贵、《慈禧太后》里的李莲英以及许许多多被迫或甘愿做奴才的人,他们是放弃了尊严的人,所以他们自称“奴才”,行动点头哈腰,俨然一只哈巴狗,这时的自卑就有些可悲了。

男孩宝典

为了培养良好的性格,更成功地生活,男孩一定要注意克服自卑的性格,努力养成自信的良好性格。 LQ6+mic2W77/yzqv7BRPSFKqlTIE0yEyYhL4kAdyUvZjrcuDXCahwizRtEH34fv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