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听幸福呢喃出人生谜底

私心不在,幸福就会来

世人大多具有私欲,很少有人具备廓然大公的心境。冯友兰曾说:“廓然大公,的确对于人生幸福有莫大关系,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亦很重要。人常说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是不能廓然大公,有我之存在,总是战战兢兢,患得患失,结果也许很糟。……所以大公无私,无我无己,若在道学家的旗牌约束下讲起来,很无味,但实在它们是对人生幸福有关系的。”

冯友兰一生醉心于哲学研究,并非只为满足自身对于幸福的追求,更是在为世人探寻着幸福的理想人生,廓然大公便是他学术研究的出发点与根本宗旨所在。因为在他看来,这种廓然大公所能带来的是一种超脱的幸福。

人的私欲是无限的。正因为如此,更要推崇“廓然大公”。如果人心中全是私心杂念,无崇高的道德理念,人就不再是人,而和动物没什么区别。因而会有“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这一对人生的呼喊与渴求。冯友兰先生对此也极为赞同,他说:“在任何社会制度中,自私都是最大底不道德。”那些自私的人心里永远只有自己,他们渴望整个世界都是围绕着他们而转,期望一切的收获都归自己所有,然而,这样的想法总是会令他们无端地生出许多烦恼。

而大公无私,无我无己的这种看似崇高的道德准则,虽然很无味,但也实在对人生幸福是有很大关系的。

无私即是忘我,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冯友兰曾经细致分析过忘我与幸福之间的关联。他说,人生里追求幸福的方式很多,应付感情便是其中一种。情感是自然反应,想从根本上免除,是不可能的。但冯友兰指出,若感情不受外物所累,这情感其实是无大碍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世人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例如,某人和太太吵架,一生气连碗都摔了,冯友兰总结,这是因为他不能够“廓然大公,物来顺应。”又或者,我们看到别人被打,虽然心中气愤,但转眼就忘记了。倘若换做被打的人是自己,那就不同,不但现在恨,以后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恨。冯友兰说,这都是我们的心有所累的表现,“我”不能廓然大公,因为“我”的存在,不能以人打我就像人打他人的态度处置之。放到人生的其他事情里亦是如此,所以我们不快乐。

要想快乐,就要心不能有所累。心无所累,就要忘记我的存在。我们常常觉得,“无私”这个词语,好像是在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恰恰相反,被成全的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太好命,还是对手太不幸

命运是一件很有神秘色彩的事情,因其充满了太多未知,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人心急,想“先知”命运的走向,所以坊间的算命先生们总是有生意可做。冯友兰也说,这些能够预知未来的“大哲学家们”之所以生意兴隆,是因为人们认为命运是既定好了的,因为既定好了,所以有人才想要先知。但他反对命运的“先定论”,他所阐述的命运,和我们一般认知上的命运不同。

简言之,冯友兰的命运,指的是一个人无意中的遭遇。遭遇没有理由可说,只分幸运和不幸运。命和运也有不同,运是某一时期的遭遇,命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遭遇。就好像一个人中了大彩,这是他今年的“运”好,但是他的“命”好不好,还不一定。因为他将来如何尚不得而知。在一时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是运好。在一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这才叫做命好。

普通人所说的通过努力能战胜命运,在冯友兰看来,这个命运是指环境而言。环境是通过努力可以战胜的,至于“命运”,冯友兰认为,是人力不能战胜的,否则就不成其为“命运”。孟子曾经说过:“知命者不立于危墙之下。”如果一座墙快要倒塌了,你还以为命好,立在下面,因而压死,这便是活该,不能算是知命。冯友兰又列举了一个在战时非常典型的例子,比如遭遇警报,有人躲在一个不甚安全的地方,不小心被炸死了,这是他的“命”不好,也是他“运”的不幸。所以冯友兰总结道:努力而不能战胜的遭遇才是命运。

基于这个理论,冯友兰认为,在建功立业这件事情上,“命运”的成分要占多数。历史上最成功的人是历朝的太高祖皇帝,刘邦因为项羽的能力不够而成功。如果项羽比他更行,他绝不会成功。冯友兰的见解很独到:学问是个人的事,成功则与他人有关。

康德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哲学家,是因为他自身的学识渊博到了一定程度,即便英国有比他更强大的大哲学家,也并不妨碍他成为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因他依赖的是学识。

历史上有很多人,本身的素质和条件确实已经能够称得上英雄,但天外有天,遇到比他更厉害的人,却失败了。与之相反的是,有很多人原本不行,可是碰到比他更不行的人,反而成功了。所以冯友兰认为,建功立业方面的成就靠命运的成分大。所以他亦不赞成以成败论英雄。这个理论大可以宽慰失败对我们的打击。当你再次遭遇失败,可以换个角度想,也许不是我不够好,而是我遭遇的对手十分强大。

道德无关天资,人皆可以为尧舜

除了学问上的成功、事业上的成功,冯友兰认为道德上的成功更加重要。古语有云: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学问上的成功是“立言”,事业上的成功是“立功”,道德方面的成功是“立德”。

冯友兰认为,道德的成功,不需要太多天资,也不需要太多机会。只需要依靠大步努力便能在道德方面成为完人。至于如何“大步努力”,“在每个人应该站在的岗位上,做他应做的事。”即可。

人与人的关系,从前有“五伦”之分:君臣、父子、夫妇,现在的“五伦”虽有变化,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永恒存在的。为父有为其父应该做的事,为子有为其子该做的事。这就是“道”,君有君道,臣有臣道,父有父道,子有子道,也就是每个人都有他应该做的事。并且把这些事做到尽善尽美,便是“尽伦”,便是在道德上有所成就。

道德方便的成功,其实并不需要人们去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才华天资分高低,天资高的人,可以做大事。天资低的人,可以做小事。但无论大小,只要尽心尽力,在冯友兰看来,这就是圣贤。

人生如戏,并不会以你扮演的角色的高低作为转移。梅兰芳扮过皇后也扮过丫鬟,依旧流芳百世。哪怕你没做出成绩,但日复一日的努力和用心,这依然是不能被磨灭的巨大的成功。譬如你想资助一个贫困儿童考大学,考上大学,固然是好事情,你的功德得到最大程度的施展。但儿童考不上,你的这份善行和品德,却也是熠熠发光,永恒不变的。

我们不能说,“人皆可以为李杜”“人皆可以为刘邦、唐太宗”,但我们可以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因为道德的成功不靠天资,不靠机遇,只看努力和诚意。但这并不是要我们放松在学问和事业上的追求,以为只要自己的德行够好,就可以松懈其他,这是不对的。冯友兰强调道德的成功,是希望世人能够在追求学问成功,事业成功的同时,先做一个道德成功的人。先做“好人”,再做大学问、大事情。

又或者,当你苦心追求学问的成功,事业的成功而不得时,也不必灰心沮丧。假若你是个道德成功的人,那么你的人生价值一样不能被抹杀:虽然没有大成绩,但是你是最尽职的父亲、最勤奋的员工、最体贴的母亲、最温柔的妻子、最尽责的丈夫、最孝顺的子女,倘若你真做到了这些,那么在这平凡无奇的人生里,你依旧是了不起的尧舜。

诗意人生风流心,平凡日子也深情

假如问你生活是什么,你的答案肯定逃不出“吃饭睡觉”这些,但仔细想想,快节奏高压力下的生活,让我们这些都市人几时做到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了?恰恰是最寻常的吃饭睡觉,让我们不能够郑重地去对待。冯友兰曾说:“圣人的生活,原也是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不过他比一般人对于日常生活用品了解为充分。了解有不同,意义也有了分别,因而他的生活超越了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这里所谓的“超越”,便是指圣人能做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他们实现了这个对现代人而言遥不可及的梦想,那就是洒脱。

冯友兰对洒脱的人生态度也情有独钟,他在自己的随笔《论风流》中,彻底追寻了一番生活中的美,由美引申出来的风流,最后升华成潇洒的人生境界。他还提出了构成真风流的四个条件:玄心、洞见、妙赏和深情。

玄心就是一种超脱感,豪华落尽见真纯,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洞见就是微言大义,寥寥数语,尽得风流;妙赏就是对于美的深切感觉,于平凡的事物上发现美感,在日常生活中寻得无限乐趣;深情就是这些人有着柔软的内心,易悲易喜,自然地流露于外在的行为。

在众多文人墨客里,冯友兰最为欣赏陶渊明的洒脱境界,单是那首《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便能表现出其最大的洒脱了。

还有毫不逊色的程明道:无论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还是“年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尽显潇洒情态。

生活中有遍地的美,只是我们从不去关注。看不到那美,也就体味不到个中情境,体味不到那情境,心态便一直恶性循环地禁锢着,洒脱不起来。世间的美总是因主观的因素而显得形态各异。激情澎湃者说:“美强烈而可畏,就像暴风雨一般,震撼着我们脚下的大地和头上的天空。”疲乏者说:“美是柔声细语,她在我们的心灵中讲话。她的声音沉浸在我们的寂静中,正如一抹微光在阴影的恐惧中颤抖。”好动者却说:“我们曾听过她在山峦中呼喊,她的呼喊唤来了马蹄声、展翅声和雄狮怒吼声。”美,就像一个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样子都不同。孩提时期,我们都曾拥有一双锐利的发现美的眼睛,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双眼睛逐渐隐退,甚至消失殆尽了。对于生活中的一切,我们麻木地一扫而过,再也没了当初的新奇和惊喜之情。

抬头去看看周围的美吧,让你的心诗意起来,让你的人生洒脱起来。你会发觉,幸福其实并不是那么难寻觅。 KunWiefUf3CCgdTFoB8p98ZU+EZQuuI9hiWHj1KqGFXFeIjs3R/E5P7xuajaEOs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