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个世纪以来,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都是语文课本的必选之作,读过这些散文的人都知道他的文章写得好,尤其是散文,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美文”。但其实,在我国现代文化史上,朱自清先生不仅以诗人、散文家著称于世,而且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学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原名朱自华,字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来“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惕厉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这是屈原被流放时请太子卜为自己占卦时说的话,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思是弓弦常处于紧张状态,性格缓慢的人可以佩带弓弦以自警。
朱自清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19年2月,他就发表了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以诗人的身份登上文坛。1920年,朱自清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一边教中学,一边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朱自清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但创作以散文为主。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并在1932年7月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也从这一年9月开始,他长期担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在这段艰苦岁月里,他不顾生活清贫,仍然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曾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24日,朱自清因严重的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不幸逝世,享年仅50岁。他留下了《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等大量美文以及古典文学研究著作。
朱自清曾宣称“国学是我的职业,文学是我的娱乐”。他所说的“国学”,就是古典文学。北大教授、文学家王瑶说:“朱先生是诗人,中国诗,从《诗经》到现代,他都有深湛的研究。‘诗选’是他多年来所担任的课程;陶谢、李贺,他都做过详审的行年考证。”尽管朱自清致力于“国学”研究的时间并不多,教学和文学创作占去了多半的时间,但他做学问极为勤奋、刻苦,学风严谨踏实,采取了比较科学的方法,写出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学术著作,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可观的宝贵的学术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