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认识悟性

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一定是悟性最高的人!学富五车,不如人生一悟!悟通天下!悟得天下!没有悟性通达,做不成大事!人生不是悟一时,悟一事,而是应悟一生,事事悟。对每个人来说,钱不是最重要的,悟性才是最重要的!人生中的每一次抉择是否正确,决定于你的悟性!

1. 悟性的涵义和概念

人们常常会说某某人对某事物有悟性、某某人在某事物上面悟性很高等等。那么,到底什么是悟性呢?

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记得有一个建国初期的事迹介绍,很有意思。当时某研究所拿到一台苏联产机器,结构非常复杂。人们想要研究它,然而拆开机器后所有工程师都傻眼了。原来,机器里面有将近一百根管子,盘根错节,这一端有那么多管子的入口,那一端有那么多管子的出口,但中间管子跟管子是怎么连接的,谁都不知道。

大家一看,觉得不能接着拆了。所有的工程师对这台机器绞尽脑汁,但就是不知道它的结构。

这时候,研究所一个看门的老人过来了,他只用了两样东西,就把这件事解决了。

哪两样?一个是他自己手里握着的大烟斗,另一个是他拿在手上随时在传达室小黑板上记事的粉笔。他过来后就吸足了一口烟,随便找一根管子,吐进烟去,然后看见那边有一根管子冒出烟来,他就在这头写了个“1”,在那头也写了个“1”。他又吸一大口烟,再朝一根管子吐进去,又一根管子冒出烟来,他在这头写上“2”,那头写上“2”。这样做下去,最后他就把这些管子的对应关系都弄清楚了。

老人解决了问题,凭的是什么?当然不是学来的知识。其实,这是在经验基础上加上悟性才能够产生的一个实用的方法。什么是大智慧?这样的悟性就是。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简单地看出,所谓悟性是指人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向上对某些事物的特殊的认识能力。

我们在赞扬一个人对某事物悟性高的同时,一般来说还包含有认为其对于这一事物有着明显不同于一般人的看法、更深入的观点以及更加意想不到的角度等方面的意思。比如,一个人对于茶是否有悟性,就是说一个人对于茶并由茶到生活到人生的看法、观点以及角度是否更加有深度、更加有广度、更加与众不同。

由“悟性”一词,很容易就联想到佛家特别是禅宗的思想,其实作为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之一种,“悟”始终是最神秘莫测,也是最引人入胜的。它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于平凡中见不凡

悟者所接受的信息是特别常见的或者是经过特别“加密”的,从表面上看不出新奇之处。唯有悟者可以通过“解码”而获取其中的信息,其他人则无法了解个中深意。举个例子,就像孙悟空的师父在他头上敲了几下,只字未提,他就明白是什么意思,结果半夜溜过去拜师学艺;还有那个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也比掉在别人头上的那些“兄弟姐妹”具有更特殊的意义。

(2)悟性的高低不在知识的多寡

悟者本身不一定都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从理性上认为知识少的人似乎不会对所悟的问题有很深的见解,但结果却是他的眼界比别人更为高远。六祖慧能与师兄神秀关于“心如明镜”、“是否惹尘埃”的讨论。慧能受到的教育虽不及后者,得出的结论却更切合禅宗的精神。

(3)悟性高的人能有以所知推未知的能力

人可知许多事,但却不知所有事。但是,恰恰就有这样的人,能以有限的学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融会一炉,即使没有某方面的具体知识,却依然可以提出有见地的看法。就好像孔子,他的门徒常会问他各种各样的问题,他都能给予解答。事实上不是他知道所有的答案,而是他明白万物之根本的“道”,所以能一一化解,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一些具有神秘性的宗教在知识传承上都强调“悟”的重要。虽然有时是故弄玄虚,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确实有一部分(如果不是相当部分)的知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英国哲学家罗素曾提出一个概念,叫“内涵性知识”,指的就是需要由“悟”得出的那部分知识。倘如将人类的知识比作一片森林,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康庄大道进入的密林深处,也许就只有“悟”这条幽谷小径了。

悟有渐悟与顿悟之说。比如一个气球在未鼓气之前,用针怎么扎也不会有爆破声;而往气球里鼓气,使气球比较饱满,那样针一扎气球就瘪了;如果鼓气到更大程度,达到气球胀满的极限时,用针轻轻一碰就爆破碎了,会很响。可以说鼓气的过程是渐修之法,用针使之爆破则为领悟。哪有不经过渐修而顿悟呢?如果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睡一觉怎能悟透天地之机。如果已经掌握了很多有关某事物的知识,只差一层窗户纸不懂时,经人一指点,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即刻“顿悟”了。

顿悟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刻苦修为。我们知道,气球鼓到一定程度时,不论是针刺还是碰到火花、树枝、石块时都会爆破,这爆破的机会就是灵性的体现。

我们现在常说的“渐悟”与“顿悟”与禅学上的意义有所不同,简单地说,渐悟就像爬坡,顿悟就像蹦台阶,渐悟好像擦玻璃,越擦越亮,顿悟好像捅破窗户纸,茅塞顿开。不管渐悟还是顿悟,都需要在费了一番苦心之后,慢慢地明白或者突然明白。

“悟”可以看作是一种境界,可以心向往之,却未必如愿以偿。纵然不能成为圣哲,用“心”生活的人却总是从中体悟更多。

2. 悟性的特点和品质

悟者,吾之心也!一人一悟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天下玄奥精微之理,出神入化之芒,梦笔生花之境,心力难求,唯悟性可破“天机”。悟性是天赋之性,又是人赋之性,悟性是心灵的闪光,是心智的飞跃。可以悟天、悟地、悟人、悟道,其“悟”无穷,其“乐”无穷。

由此可见,悟性是人性中比素质更高的特质,是智慧的一种体现形式,是对自然、社会进行理解的原动力,是我们对事物认识和理解过程中的一种神秘启示。

(1)悟性是人类智慧中最灵动的因素

智慧是灵性流露的甘泉,是心花结成的果实,是心海上空的彩虹,是人生实践的结晶。

悟性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敲开智慧之门的灵石,是遨游智慧海洋的舟船,悟性可以把握灵感的刹那闪现。

人们在称赞一个人观察事物、处理问题时能很快抓住要害,并能总结归纳出规律性的内在联系时,常常说这个人“悟性好”,也就是说,他对客观世界的领悟能力高于常人。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了排水量定律,排水量定律本来就存在,却只有阿基米德悟到放入容器中的物体的体积和排出水量的关系;牛顿从树上落地的苹果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托尔斯泰以洞悉人性的目光写下了《战争与和平》;曹雪芹看透世间万象著有《红楼梦》。我们不能不说所有这一切成果,都是“悟性”使然,是悟性打开了智慧之门。

智慧的大脑就像孕育泉水和瀑布的深山一样,易于接纳和吸收外来的知识与心灵营养,厚积薄发产生自己的悟性。相传佛教禅宗的六祖慧能悟性极高,慧能因一首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得到五祖弘忍大师的青睐并将禅宗的衣钵传授给了他。而当初慧能接到手的,不仅仅是达摩祖师当初从印度带来的一件袈裟,也是一座江山,还是一颗炸弹!

——虽然这祖师递代相传的袈裟只是一个信物,并非佛法本身,但有了它,就能证明你与历代祖师心心相印,与释迦牟尼一个鼻孔出气,你就是祖,你就是佛!

但是,许多名利之徒不明白禅宗以心传心、心有灵犀的道理,以为有了袈裟就是祖师,总是想方设法抢夺。因此,历来衣钵相传,命若悬丝!何况,慧能是一个樵夫出身的南蛮子,字都不识,甚至,连起码的光头还没剃——尚未出家,却得到了禅宗的衣钵,全天下的人,有谁能服气?

五祖弘忍说:“你连夜快走,恐怕有人会加害于你!”

弘忍大师担心徒弟不熟悉路径,亲自送他下山。夜色凄迷中,他们师徒二人快步流星,直奔江边。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朦胧月色笼罩下的大江,益发宏阔,暗流涌动,浊浪翻滚,一片未知的神秘,一片未知的苍茫。五祖大师带着慧能来到江边。白日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的码头,此刻冷冷寂寂,迎接他们的,只有江潮叩击堤岸的声音。

涛声呢喃说寂静,野渡无人舟自横。二人匆匆跳上一只小船,五祖弘忍刚要去拿船桨,慧能说:“师父,您请坐好,我来摇桨。”

弘忍大师一语双关地说:“我是师父,应该由我来度你到彼岸啊!”

慧能会心地一笑,说:“弟子迷途的时候,要依靠师父亲度;现在我已经悟了,应该自己度自己。”

弘忍频频颔首:“极是,极是。自己的烦恼自己断,自己的生死自己了。参禅修道,任何人都不能相互替代。所谓师父,只能为人指明前行的方向,是否能够到达不生不灭的彼岸,只能靠每一个人自度。今后,禅宗发扬光大,就靠你了。”

波涛滚滚浪如云,清光粼粼月似船。慧能飞快摇浆,小小船儿像箭一样向彼岸——江州射去……

慧能在五祖师父那里得法后,师父嘱他不要急于公开说法,待时机成熟后再弘法。于是慧能从黄梅回到韶州曹侯村,隐藏起来。当地有位儒士刘志略对慧能礼遇甚厚。刘志略虽然修学儒业,但他的家庭颇有佛缘,他的姑姑就在离曹侯村不远的山涧寺出家为尼,法号“无尽藏”。无尽藏尼师以诵持《涅槃经》为日常课业,所以,当刘志略与慧能前来拜访之时,她正在诵《涅槃经》,自然而然也就说到了《涅槃经》。无尽藏尼满脸堆笑,恭谦地对慧能说:“听我的侄子说,你对佛法很有研究。这《涅槃经》贫尼虽然诵持多年,却仍有许多地方不甚明白,请你指点迷津。”

说着,尼师将厚厚的经书递向慧能。慧能摇着手说:“惭愧、惭愧,我从来没有读过书,所以不识字,更读不了经。不过,你若是把经文读出来,或许我能为您解答其中的意思。”

灿烂在无尽藏脸上的笑容,瞬间凝结成了浓重的阴云。她垂下眼帘,以略带责备的口吻说道:“佛戒妄语。所以,学佛文人,诚实第一。你连字都不识,怎么能解释经文之中甚深的道理呢?”

“佛法真理,与文字无关!”

这慧能,真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刘志略与无尽藏都被他的这句话震惊了:什么?神奇、玄妙的佛法,与文字没有关系?那么,还要这千百万卷的佛经干什么?古人九死一生,到西天取经,不就是为了带回一些经书吗?

他们二人像是审视怪物一样盯着慧能。慧能却莫名其妙地吸了吸鼻子,一边四处寻觅,一边说道:“哪儿来的花香?”

——这慧能,不但是个“睁眼瞎”,而且真的像瞎子一样,连无尽藏供在佛龛前的那簇烂漫的山花都视而不见。无尽藏用手指指着供桌上的花瓶说:“喏,贫尼每天清晨采野花供佛。室内的淡淡馨香,就是它们散发出的。”

慧能又侧着耳朵,倾听着什么:“哪里有人弹琴呢?”

刘志略说:“这座寺庙之所以叫山涧寺,就是因为左近有一道山涧。涧水打呼,宛若琴声一般。看,就是那边。”刘志略的手指向寺外。

慧能的目光没有顺着他的手指指引的方向望去,而是认真打量着他的手指头。

刘志略又好气又好笑,说道:“慧能,你本来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今天怎么啦?你看我的手指干什么?手指既不是涧水;也没发出声音!”

这时,慧能才哈哈大笑着说:“你们看,佛法的真谛,就像美妙的花香,也像动听的流水;而文字,就犹如你们指给我看的手指。手指能指出花香与流水的所在,但你们的手指本身,并不是馨香的山花,也不是动听的溪水。而且,看美丽的花朵,听山涧的流水,并不一定非要通过手指不可。”

最后,慧能总结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所以,不能对经文产生执著。”

不难看出,慧能认为悟性是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

(2)悟性是解决疑难问题时的神秘启示

当人们处在悟性显现这一特殊的思维活动中时,精神主体产生强烈的情感振荡,大脑涌现出鲜明生动的意象、精准确切的概念、顺畅如流的判断推理,于是使得长期紧张探索的某种关键环节得到了豁然开朗的解决。悟性就是这样一种饱和着情感和想像、聪明和智慧,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水乳交融地突然产生的思维状态。它在人类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切领域都能够出现。

19世纪初,有一个问题严重地困扰着世界各国的化学家:已发现的各个化学元素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一问题强烈地吸引着他们,使他们对之进行了艰苦的思考和探索研究。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自1865年担任彼得堡大学的化学工程学代理教授以后,便开始着手撰写一本新的无机化学教材。他充分、仔细地研究了各种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一段时间里,对各种元素的次序该怎么排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找了几张厚纸,在上面打上格子,分别写上化学元素的名称、原子量、化合物和主要性质,并将他们剪成小卡片。他把这些卡片一会儿这样排列,一会儿那样排列,希望通过排列它们的顺序,能够体现出元素之间的某些内在联系。

如此紧张地工作了三天三夜,仍然毫无结果。由于过度疲劳,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在梦中,他竟见到了一张他日思夜想的元素表:每一横行都是按化学元素原子量的逐步增大而排列,同时又按它们的性质的相似性对应着排成几个纵列。

门捷列夫猛然醒来,立即记下了梦中出现的那张表。经过反复核算,他发现只有一处需要修改。门捷列夫兴奋地拿起铅笔在纸上写下了这样的标题:根据元素的原子及其化学近似性试排的元素表。

就这样,化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元素周期表诞生了,虽然它只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周期表的雏形。门捷列夫的这一伟大贡献,不仅在于他发现了元素周期表,而且还在于他在元素周期表中预言的元素,竟与后人的发现惊人的一致。

1857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发现了元素“镓”。它的比重为4.7,原子量为59。门捷列夫根据周期表,断定镓的性质与铝相似,比重应为5.9,原子量应为68,而且估计镓是由钠还原而得。一个根本没有见过镓的人,竟然对它的第一个发现者测定的数据加以纠正,布瓦博德感到十分惊讶,实验的结果果然和门捷列夫的判断极为接近,比重为5.94,原子量为69.9。按门氏提供的方法,布瓦博德新提纯了镓,发现原来不准确的数据是由于镓中含有钠,大大减少了它本身的原子量和比重而致。

门捷列夫之所以能够纠正布瓦博德的错误,是因为元素和周期表对元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揭示,而元素周期表的完成,是因为“悟性”的闪现,睡梦中那道难题的破解,给门捷列夫以不可小觑的启示。

在我国古代,春秋末至战国初期,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发明家——鲁班。他的发明创造很多,《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发明的,如曲尺、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工具的发明使当时的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迎来了崭新的世纪。尤其是锯子的发明颇有些传奇色彩。一天鲁班和工匠上山砍树,休息的时候,鲁班偶尔碰了一下草叶,手被割出了血,鲁班因此得到了启发,草叶的边缘是锯齿状的,软软的草叶可以划伤手,用铁或钢做成类似的工具,不是同样可以锯倒大树吗?鲁班果然成功了。二千四百多年来,鲁班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为“祖师”。

无论是门捷列夫在睡梦想到了根据元素的原子量来排列元素周期表,还是鲁班因草叶割手而发明了锯子,都证明了这样一点:悟是解决疑难问题时神秘的启示。

(3)悟性具有突发性、联系性、跃动性、非逻辑性

悟性是心灵的闪光,是心智的飞跃。人如果失去了悟性,就像天空失去了星星。

觉悟使我们摆脱了愚昧;醒悟使我们走出懵懂;颖悟使我们变得聪明;体悟使我们理解人生;感悟使我们学会深刻解悟,使我们接近真理;领悟使我们把握规律;顿悟使我们迸发灵感;彻悟使我们超脱豁达……

悟性具有突发性。悟性在由感性认识的积累逐渐上升为知性和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中,而呈现为一种突发的领悟,犹如一道闪光,它一下子打通了、照亮了精神主体的思想。还有就是突发性和非自觉性,它什么时候到来,怎样到来,至今尚不能凭人的意愿来确切把握,当这种突发性来临时,精神主体产生一种身不由己,欲罢不能之感。19世纪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在创造《朱安党人》的过程中,竟有过一个星期不出屋,有时外面的人忽然听见屋里嬉笑怒骂,乱作一团,原来里面仅仅巴尔扎克一人。这就是悟性突发性的表现。

曹操败走华容道的一幕既让人看到了火烧赤壁之后,曹操80万大军落荒而逃的残像,又让人看到了曹操急中生智、死里逃生的悲壮,《三国演义》描述得至为精彩。曹操等人到了华容道,又遇到了关羽。命悬一线的曹操,先是一惊,而后又哭了起来,说起了自己对关羽的知遇之恩,关羽思量再三,最终还是放了曹丞相。如果曹操不是灵机一动,叙说关羽在曹营自己待如上宾,并且吃准了关羽讲义气的秉性,或许曹操在华容道就已经命归西天了。情急之下,曹操马上想到了对关羽的好处,想到关羽的为人,认定这就是自己的救命稻草,这也是悟性的突发性。

悟性具有联系性。一通百通、触类旁通就是悟性联系性的具体体现。这种联系性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感知后的提炼,并呈现为一种清楚、深有体会的感悟。联系性能使人们的认识,从已知求未知,从少知到多知,举一反三,这样的领悟能力让天地万物都有了情趣灵性,成为佳词丽章。

历尽了岁月沧桑的人,由于知识的积累,人生阅历的增加,就会领略到宇宙的博大,体味到旷野的广阔,感受到大海的深沉,觉察到江河的灵动,洞悉到幽谷的空冥,体会到高山的雄奇,就会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

有一则故事,恰恰体现了悟性具有联系性的这一特点:

有一天,化缘回来的小和尚,在禅房门口看到老法师正端坐在阳光下大汗淋漓、泪流满面。

小和尚非常惊讶和不解地走上前去,低声问道:“师傅,您怎么了?”

“没怎么,我正沐浴、洗涤呢。”老法师心平气和地说。

小和尚就更困惑了,转了几个圈之后,又凑过去问法师:“师傅,没看到您沐浴、洗涤呀?”

“我是在沐浴、洗涤自己的心灵,你当然看不到了。”老法师静静地说。

小和尚就更好奇了,他想探个究竟,学点见识,就又打破砂锅地问道:“怎么为自己的心灵沐浴和洗涤呢?师傅能否开导开导弟子?”

老法师就说:“点燃一颗感恩戴德之心,在自己的心底煮沸半腔开水,再加入仁义、孝悌,甚至反思、忏悔等几味名贵心药,便可以为心灵药浴了。”

哪个人若能经常性地为自己蒙尘的心灵沐浴和洗涤,这个人的心地就会亮丽如初、圣洁高尚。

悟性还具有跃动性。这种跃动性是思维从一个板块跳跃到另一个板块的掠影,或者是从一个事物层面跃升到另一个事物层面的轨迹。

悟性思维的任务与其他思维的任务是相同的——认识未知。但在认识未知的知识或条件还不充分的情况下,或者是在逻辑推理中断的情况下,逻辑推理无能为力,可是悟性思维却仍然能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跳跃,悟性中的这种“跳跃”,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它跨越时间的限制,冲破空间的阻隔,跳出个别事物的束缚,摆脱类别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近的、相似的、相关的、相对的、相反的,甚至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物,加以联结、沟通或组合,使之演化成另一种新事物。

这种跃动性往往与发散思维紧密相连,它从一个目标或思维原点出发,沿着不同方面,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问题一旦得到解决,精神主体的思想认识就实现了质的飞跃,认识水平就会跃升一个新的台阶。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到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无不证明了悟性的跃动性的特点。热能转化成动能,这一转化形式凭借的就是蒸汽机;电能转化成光能,这一转化形式凭借的就是白炽灯。悟性所具有的跃动性这一特点对于我们解决疑难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推动作用。

悟性具有非逻辑性。悟性思维的过程不是逻辑推理的过程,而是对比、相似、联想等一系列复杂思维的过程。我国著名的戏剧大师曹禺曾经说过:“每次有人问我《雷雨》是怎样写的,或者《雷雨》是为什么写的这一类问题。老实说,关于第一个,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第二个呢……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潮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着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由此可见,悟性思维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倾向性,也不受逻辑规律的制约。

3. 悟性的作用和意义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皆离不开悟性。没有悟性,犹如盲人骑瞎马,寻不到去处;没有悟性,好似蠢汉推空磨,劳而无功。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实际上是悟性不断地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归纳综合、演变升华的过程。从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到今天激光照排机的应用,从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到今天的航天器,无一不是悟性的再综合、再创新的结果。悟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的作用和意义巨大。

(1)悟性让你的智慧之门豁然顿开

智慧是人生航程的指路明灯,是心海上空的彩虹;智慧是把知识转化为学问的催化剂。知识的运用需要智慧,只有智慧才能真正运用知识,而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就是悟性;无论是在科技的发明创造过程中,还是在人文领域的创作创新过程中,都有无数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我国荣获戴维逊奖的数学家侯振挺,在介绍自己如何证明了世界上公认的数学难题“巴尔姆断言”时曾作如是说:“当时我深深地被‘巴尔姆断言’所吸引,一头扎进了对‘巴尔姆断言’的证明工作,一次又一次似乎到了解决它的边缘,可是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达到目的。我早起晚睡,夜以继日,利用了全部可以利用的时间,吃饭、睡觉、走路,头脑中总是萦绕着‘巴尔姆断言’。”说到此,侯振挺深有感触地说:“难啊,确实是真难……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明明一个证明它的轮廓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了,但还有一些问题证明不了,就像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我把当时的进展写成一份文件。当时我正在外地实习,就让一位同学顺路带回学校去请教老师,于是我送那位同学去火车站。就在火车将要开动时,在我那始终思考这个证明的头脑里,忽然闪过一星火花,刹那间似乎在那挡路的大山里发现了一条幽径,于是我留下了那份写给老师的文件,立刻在车站旁的石条上坐下,拿出笔推导起来。果然,那一星火花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曲折的幽径越来越宽。十几分钟以后,这最后一座大山终于被抛到我的后面去了,‘巴尔姆断言’完全得到了证明。啊!好容易!只十几分钟就完成了!”

经过不断地、长时间的思考,在一刹那间,让候振挺教授获得解决巴斯姆断言这一智慧的钥匙正是悟性,是悟性打开了进入“巴斯姆断言”之锁。

(2)悟性使你的思维方式一改故辙

几乎每一个人都希望富有创造力,因为创造力使人的头脑更智慧,使人的想像力更丰富,使人的生活更绚丽,创造力的增强是靠悟性来实现的。

现在有下面的几个问题,请你试着答一下:

①用两个阿拉伯数字“1”所能排列成的最大的数是多少?

②用三个阿拉伯数字“1”所能排列成的最大的数是多少?

③用四个阿拉伯数字“l”所能排列成的最大的数是多少?

如果题1的答案是11,那么你对了;如果题2的答案是111,那么你也对了;如果题3的答案是1111,很遗憾,你错了。

那么,为什么别人不错,而你会错呢?

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他所著的《日知录》一书中,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洛阳的故事。

洛阳的钱思公非常富有但生性节俭。他有好几个儿子,尽管都已长大成人,但除了过年过节之外,很难得到一点零花钱。

钱思公藏有一个用珊瑚做成的笔架,雕工精细,极为珍贵,是他最心爱的东西。平时总是把它放在书桌上,每天都要欣赏一番。要是哪一天笔架不见了,他就会心绪不宁、坐卧不安,然后就会悬赏一万枚钱寻找这个笔架。

钱思公的几个宝贝儿子很快就摸准了这一点。如果谁缺钱花了,谁就会偷偷把笔架藏起来,等钱思公悬赏一万枚钱寻找的时候,就拿出来,说是从外面的小偷那里追查回来的,于是一万枚钱的赏金便轻易的到手了。过上一段时间,如果又有哪个儿子没钱花了,就又会这样如法炮制一番。这样的事,在钱思公家里,一年至少要发生六七次。

在讲完这个故事以后,欧阳修慨然道:钱思公纯洁无瑕的品德令人赞叹,可惜他常被不孝的儿子们愚弄。

这个故事听起来显得有些夸张,人们不禁要问,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呢?

其实,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思维定式的案例。

钱思公心爱的珊瑚笔架一次又一次地失而复得,在他的头脑中已逐渐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框框:“我的这个笔架很值钱,外面的小偷总想把它偷走。只要我悬赏一万枚钱,我的儿子就一定能把它找回来。”钱思公头脑里的这个习惯性想法就是思维科学中所讲的思维定势。

这个思维定式一旦形成,便会形成一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怪圈,使你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目,甚至不愿意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影响了你的聪明才智的发挥。

两个阿拉伯数字“l”所能排列成的最大数字是“11”,对了;三个阿拉伯数字“1”所能排列成的最大数字是“111”,又答对了。当问题答到这里的时候,人们自然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以为四个阿拉伯数字“1”所能排列成的最大数字自然就是“1111”了,其实,“11”的11次方才是所能排列成的最大的数。

这个问题已经充分证明悟性改变了思维方式后会得到最佳答案。思维方式的改变使人们逃出了故有的思维定式,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让人眼前一亮,得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悟性使你的认识之旅一日千里

人一旦有了悟性,或说弄明白、搞懂了一个道理,就会有见山山平、见河河开、见海海阔、见天天蓝的感觉。悟性可以让我们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使认识之旅一日千里。

18世纪,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在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志地研究氢气。他在一次实验中将氢气同空气混合,并且用电火花去点燃它们,此时,装满这种混合气的容器突然发生了猛烈的爆炸。他对这种现象感到非常奇怪,几次的重复实验,都有爆炸现象的发生,而且他发现每次爆炸后的容器壁上,都会出现一些小水滴。经过化验得知,这些小水滴都是可供饮用的纯净水。

那么,这些小水滴到底是从哪来的呢?虽然他把实验用的容器擦得一干二净,爆炸后的壁上仍然有小水滴出现。于是,他凭借直觉,作出了这样的判断:水滴肯定与氢气有关。

从此,他把水滴与氢气的关系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经多次反复试验和研究,他终于揭开了水的组成成分之谜:水由两份氢气和一份氧气化合而成的。据此,他写出了《关于空气的实验》这部著作,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19世纪末,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的放射现象,引起了著名化学家居里夫人的浓厚兴趣,从而决定研究射线的性质及其来源。

初步的实验表明,放射性同化合情况、温度以及光线均无关系。面对这样的事实,居里夫人大胆地作出了以下两个判断:第一,她断定放射性不是化合分子的性质,而是原子特性的反应;第二,她断定这种射线不一定只有铀才具有,别的元素也很有可能有。

根据这个直觉判断:没过多久,她就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象青素——钍。紧随其后,她又发现在一种沥青铀矿石中,有一种比铀和钍的放射性更强的放射现象。于是她又作出判断,在这种沥青铀的矿石中,还存在一种比铀和钍的放射性更强的未知元素。虽然她当时并不能解释这种“放射作用”更强的元素是什么,但她深信,她的直觉感悟并没有错。她还给这个未“出生的孩子”取名叫“镭”。经过艰难困苦的四年不懈努力,即1898年人们终于测出了这种元素的原子量,证实了居里夫人所作的判断的正确性。

由此可见,因为悟性的出现,使得在黑暗中努力探索的人们很快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使认识过程一再缩短。

(4)悟性使你的创造构想有如神助

在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内心已经有东西在酝酿,不断地反复,只是一时之间找不到出口或角度。灵光一闪的创意,是来自于平日的累积,再经过整理、转化所形成的。这个酝酿的过程,就是所谓的“创意魔岛论”。令古代的水手不解的是,明明根据航海图某块海域应该是一片汪洋,却突然冒出一个环状的海岛。原来这些魔岛是无数珊瑚经年累月成长,最后一刻才冒出来的。

悟性就是这座魔岛,在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顿时刻令人眼前一亮。

世界上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被认为是物理学中的一场伟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谈及狭义相对论观点是怎样形成时,爱因斯坦说:“我躺在床上,那个谜(指对同时性的绝对论的怀疑)痛苦地折磨我。似乎毫无解答的希望,没有一线光明。但突然黑暗里闪出了亮光,答案出来了!于是我立即投入工作,连续奋斗了五个星期,写成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那几个星期我好像处在狂态里一样。”

关于他又是怎样形成广义相对论观点时,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一天,我坐在伯尔尼专利局的椅子上,突然想到,假如一个人自由落体时,他会不会感到自身的重量。我为自己的这个假设大吃一惊。这个简单的思想实验,给我打上了个深深的烙印。”

由于德、意、日在世界范围内侵略的猖獗,1942年,美、苏、英、中等国开始着手建立反法西斯联盟,为了名正言顺,决定起草一份宣言。这份宣言叫什么名字呢?

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一起研究了多次,想过不少的名字,都因不恰如其分而放弃。

有一天大清早,罗斯福刚起床便不顾身份地大叫道:“上帝!我终于想起来了!”他急匆匆去找丘吉尔。丘吉尔正在洗澡。罗斯福迫不及待地跨到浴室门前,对丘吉尔高声说道:“亲爱的温斯顿,我想起来了,你看叫联合国怎么样?”丘吉尔从漂满了肥皂泡的浴缸里钻出来,孩子般拍了拍白白胖胖的肚皮说,“啊!太好了!”

就这样,罗斯福的自发灵感作出了贡献,最后将这份宣言定名为《联合国宣言》。

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也沿用了这一名称。这就是联合国的由来。

人们在创造或创意过程中,悟性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子,它能帮助我们尽快完成自己的构想。

(5)悟性使你的思想水平登堂入室

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酝酿思考的紧张阶段,由于有关事物的启发,促使人们所探索问题的重要环节得到明确的解决,这种启发或启示就是悟性。由于悟性的参与,问题得以解决,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怎能不使你的思想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呢?

一日下午,老僧在寺门外的古树下打坐参禅,静若草垛。一只被老鹰追击的野兔,在慌不择路、无处躲藏之际,居然钻进了老僧的百衲衣里。随即而至的老鹰呖呖嘶鸣着在老僧的四周近距离地盘旋,接着又落在老僧的身上。老僧依然微眯双目,泰然静坐。直到夕阳落山、天色渐暗,扁毛的老鹰(一到晚上就看不见了)才很不情愿地朝山峰飞去;胆战心惊的野兔也试试量量地钻出来,朝一处山谷跑去。

后来,远远地目睹了这一切的几个小和尚,非常敬佩而好奇地问老僧:“师傅为什么不扬手吓走那老鹰,从而救护可怜的野兔呢?您老的静功可真练到家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佛心禅意,处变不惊。”老僧说,“野兔的性命尽管珍贵,老鹰的饥肠同样令人悲吝,没有被吃掉的野兔,就会有被饿死的老鹰。”

弟子们无不心服口服,惊叹唏嘘。

这位老和尚的弟子们悟懂了这样一个道理:世间的万物相互依存,也就是所谓的生物链。对大自然就得顺其自然,不动不犯,老禅师对鹰兔的不偏不向、不爱不问,实为上策。

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少走弯路,能更顺利地到达理想的彼岸。悟性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6)悟性使你的疑难困惑迎刃而解

悟性是我们对事物认识和理解过程中的神秘启示,无论是在学习、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寻找和探求,你可能在不经意间,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人们受飞鸟的启发,发明了飞机,受木梳的启发,发明了插秧机等等。

在丝绸业极为发达的19世纪中期,法国的养蚕业曾一度陷入了一场可怕的危机:快要结茧的蚕,身上长出一粒粒像胡椒粉一样的小斑点,然后便一批批地萎缩死去。

这次蚕瘟延续了近20年的时间,法国的养蚕业遭受重大打击,濒临毁灭的境地。法国政府先后请了不少对昆虫深有研究的专家来商量如何对付此事,其中自然少不了大名鼎鼎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专家们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了不少长期以来对付此类现象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用煤油的气味去熏幼蚕吃的桑叶;将硫磺、木炭灰甚至烟灰撒在蚕蛾的身上,等等。尽管这一类的办法采用了不少,还是没有什么效果。

后来在1865年秋,无奈之下,法国政府又请来了化学家巴斯德。

巴斯德是个化学家,对昆虫学是一窍不通,他毫不掩饰自己缺乏关于昆虫方面的知识,虚心地向法布尔请教,依然不得要领。

巴斯德并没有灰心,经过对病蚕蛾的反复现察,他认为蚕瘟很可能与蚕身上的小斑点有关。他将病蚕蛾和健康的蚕分成两组,分别加水研磨,然后放在显微镜下仔细察看。他发现,病蚕表皮和内部组织里有一种棕色的微粒,这是一种椭圆形的细菌。健康的蚕身上却没有。巴斯德意识到,蚕瘟正是这种传染性细菌引起的。他在分析蚕蛾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后认为,必须在蚕蛾产卵的阶段就采取措施。他采取的办法是:将每一个蚕蛾产的卵都隔离开,凡是在显微镜下发现有那种椭圆形细菌的都立即烧掉;没有那种细菌的则保留下来作为蚕种。

蚕农们按照巴斯德的这种做法,经过6年的努力,终于消灭了蚕瘟,使法国的养蚕业又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生机。

这就是悟性的巨大作用。悟性给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这种启示,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对促进生产,乃至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 悟性的培养和提高

悟性是一种境界的体验。有悟性的人,其层次不断攀升,每有所悟,便有喜悦。悟有顿悟和渐悟之别。顿悟,当下了然,直指人心。渐悟,是要经过许多过程,才见真如。无论是顿悟、渐悟,都是一种超越自我,一次身心的洗礼,妙在其中,难以尽言。

那么,如何培养或提高自己的悟性呢?

一要不断地去实践。牛顿因苹果落地而得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为齿草所伤而发明锯条,这是因为他们在对某一事物执著的追求,全身的投入,才终有所悟的结果,如离开生活的体验,就无悟可谈,求悟亦如缘木求鱼,失去其本了。

二要大胆地怀疑。事有千千疑结,情有种种疑窦。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解除疑窦,断掉疑惑,就是大彻大悟。要悟就要开拓进取,不固执、不迷信、不盲从,于纷乱中理清思绪,于迷茫中晓明真理,怀疑但绝非是要怀疑一切。

三要冷静地思索。要能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学会欣赏孤独,玩味孤独,让思想在冷静中飞跃、升华。思索的过程,是痛苦的过程,但要必须经过这一过程,才有灵的闪现、慧的迸发。历经痛苦的思索,你就会明白一个道理,有一个新的发现,独辟了一条蹊径。悟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带给你的快乐无人能比拟、分享。摆脱物欲的束缚,离开喧嚣的众声,静下心来,才能尘去镜明;终日在名利场上忙碌的人,不妨忙中愉闲,喝杯茶去。

另外,悟性的培养和提高还要具备以下条件和能力:要想在某一领域有更高的感悟力,就须对这一领域有足够的了解;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要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要善于联想;开展发散思维;在悟性的驱动下,实现创新。

而尤为重要的是,要掌握下面的几种思维方法:

(1)联想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都是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

联想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之上的正确想像的必然结果。联想思维要遵守三条法则:

①有接近才能联想

即联想的事物之间必须有某些方面的接近与联系,能在时间或空间上使人脑与外界刺激联系起来。

②有相似才能联想

即联想事物对大脑产生刺激后,大脑能很快做出反应,回想起与同一刺激或环境相似之经验。

③有对比才能联想

即大脑能想起与这一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说:“联想和想像当然与印象或记忆有关,没有印象和记忆,联想或想像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很明显,联想和想像,都不是印象或记忆的如实复现。”联想与想像是记忆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创造,而不是简单的再现。从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个设想导致另外一个设想或更多的设想,从而产生悟性。

想像力是产生悟性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想像力说白了无非是在事物之间搭上关系,就是寻求、发现、评价、组合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更进一步地讲,想像力就是如何以有关的、可信的、品调高的方式,在以前无关的事物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有意义的关系。

(2)发散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方法又称辐射思维法,它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根据美国学者吉尔福特的理论研究:与人的创造力有密切相关的是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其转换的因素。

发散思维的培养是悟性产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散思维的培养应围绕四种技能进行。

①流畅性

是指在短时间内表达出不同观点和设想的数量。培养人们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

②灵活性

是指多方向、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灵活程度。培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

③独创性

是指产生与众不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培养人们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④精致性

是指对事物描述的细致、准确程度的培养。

(3)收敛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整合性

收敛思维,也称聚合思维或集束思维,是在已有的众多信息中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收敛思维过程中,要想准确发现最佳的方法或方案,必须综合考察各种思维成果,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因此,综合性是收敛思维的重要特点。收敛式综合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具有创新性的整合,即以目标为核心,对原有的知识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重组。

收敛思维的具体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定性与定量等。

①抽象与概括的训练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毛泽东的这十六个字,说明了科学的抽象和概括的一般步骤。积极思维,找出相关知识的内在规律,加以抽象和概括,这样,问题解决得透,记忆深刻,掌握牢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归纳与演绎的训练

归纳法又称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事物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演绎法又叫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在认识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演绎式方法虽有利于求同思维的培养,但却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归纳法有利于收敛性思维的培养。因此,从“特殊—一般”的归纳式思维法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弥补逻辑推理不足的缺陷,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③比较与类比、分析与综合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法国遗传学家F·雅各布说:“创造就是重新组合。”比较、类比和分析是一种联动性思维。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启发人们的智慧,提出独特性的方法。进行比较、类比和分析综合,遵循“发散—收敛—再发散—再收敛”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具体实践”的认知过程,就能培养人们的创造力。

(4)逆向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逆向思维法是相对于习惯思维而言的,也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它常常与事物常理相悖,但却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因此,在创造性思维中,逆向思维是最活跃的部分。

逆向思维法有如下三大类型:

①反转型逆向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常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作反向思维。例如,一则候车亭广告犯了大忌,效果却出奇的好。其表现形式是整个画面没有图,全是字,密密麻麻的一堆汉字。这是中国移动大众卡的系列户外广告:“喂,儿子,妈妈快到家了。作业做完了吗?你看你,都读高中了,还要我操心,现在竞争多激烈。人家隔壁王阿姨的儿子都出国了。唉,要不等你大学毕业了,也去外国留学吧,到时候也把我接过去看看,你妈长这么大,还没出过国呢,也不知道好不好。儿子,你说人家那边有人懂中国话吗?要是不懂……刚才说到哪儿了?哦,竞争激烈……有神州大众卡,再多话说也不怕。”以汉字作为创意表现主元素的广告不少,但多是一个或不多的几个,利用汉字的字形和字意做文章,像这种以一百几十个啰里啰嗦的家常话做主画面的还真少见。“少见”,正是它吸引人的唯一原因。打破常规、逆向思维是广告创意中的一匹黑马,在策略的指导下运用得当,它会显示强大威力;但它同时是把双刃剑,如果脱离了策略和品牌定位,乱用的结果还不如不用。这种感悟是从具体实际出发得出的,从实际出发至关重要。

②转换型逆向思维法

这是指在研究一问题时,由于解决某一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如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就是一个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的例子。由于司马光不能通过爬进缸中救人的手段解决问题,因而他就转换为另一手段,破缸救人,进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③缺点逆向思维法

这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相反,它是化弊为利。

实际上这类创意在使用中有较大的风险,尤其是广告创意较少运用。应注意的是:当你在常规思维创意上实在是“黔驴技穷”时,不妨在慎思之后,偶尔择用这一手法,也许更能达到出其不意、出奇制胜的效果。

关于悟性的培养与训练,我们在后面还要做详细的讲解。 LmBDvxsyQdGP6dBcNlQoVTdii4OdQM06UDmdKlO3AJ1yd64cGwS3psTM8v0XtOO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