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腹诊的基本内容

腹诊主要了解凉热、软硬度、胀满、肿块、压痛、动悸等情况。

1.诊腹部皮肤凉热

触摸腹部皮肤凉热,可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按之不温或冷,为寒证,喜暖手按抚,为虚寒证;按之热甚而灼手,为热证,喜冷物按放,为实热证。按之灼热,为里热内伏;按之不热而脉数,是表证。热退后,腹部按之仍热,为热邪未尽。少腹冰冷,为阳气欲绝的危重证候;治疗后脐下转温,是阳气来复的佳兆。

2.诊腹壁肌肉软硬度

轻按腹壁柔软,而重按脐腹有力,为正常状态。腹壁瘦薄,脐腹按之柔软无力,多为虚证;腹壁按之坚硬,为实证。外感病,按腹未硬者为表证,按腹硬而疼痛者为里证。

3.诊腹部胀满

按之有充实感,有压痛,叩击声音重浊,为胀满实证;按之不充实,无压痛,叩击闻空声者,为胀满虚证。腹部高度膨胀,状如鼓,称鼓胀。鼓胀分为水鼓和气鼓。以手分置腹部两侧,一手轻拍,另一手可触到波动感,按之如囊裹水,腹壁有凹痕,为水鼓;无波动感,按之无凹痕者,为气鼓。

4.诊腹部压痛

按腹疼痛,甚而拒按,为实证。若局部肿胀拒按,为内痈。按之疼痛,痛处固定不移,刺痛不止,为瘀血;按之疼痛,痛无定处,胀痛时发时止,为气滞。腹痛喜按,无明显压痛,为虚证。

5.诊腹部肿块

腹诊发现肿块,须注意其大小、形状、硬度、有无压痛、表面是否光滑等。腹部肿块疼痛为积聚。肿块固定不移,按之有形,疼痛有定处,为积病,病属血分;肿块聚散不定,按之无形,疼痛无定处,为聚证,病属气分。妇女小腹有肿块为血瘕,男子小腹有肿块多为疝病。左少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为宿粪;右少腹作痛,按之疼痛而有肿块,为肠痈。若形如筋结,久按转移,觉指下如蚯蚓蠕动状,腹壁凹凸不平,按之起伏聚散不定,为虫积。

6.诊脐间动气(又称诊冲任)

脐间动气即命门之少火。肾间动气通过气化而使精化生元气。因此,肾间动气是人体最根本的原动力,脏腑之阴阳、气血无不赖此以化生,脏腑的各种功能也都赖此来推动。并且,人体的主要防卫抗邪功能,也都产生于肾间动气。腹诊是了解肾气充盛与否、诊察全身状况的重要方法。诊察时,应密布三指(食、中、无名三指),按切脐之上下左右动脉搏动情况。凡动气和缓有力,一息四至,绕脐充实,为肾气充盛;按之躁动而细数,上及中脘(脐上4寸处),为阴虚气逆;按之分散,一息一至,为肾气虚败;按之搏动明显,为内有积热;按之搏动微弱,且空虚无力而局部冷,是肾阳不足;按之搏动明显,局部灼手,症虽寒战、肢冷、下利,是真热假寒;按腹两旁热,脐旁四周久按却无热而冷,症虽面红、口渴,是真寒假热。

编者按语

腹部动脉发生异常,首先是我们的机体功能发生了变化,没有功能变化的疾病是不存在的。一切功能变化都是以代谢或结构变化为基础,功能变化又可引起结构或代谢的改变。代谢变化是功能变化的基础,严重而持久的代谢变化,可引起相应的形态学变化,而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又可引起一定的代谢改变。

顺应这个思维,我们根据腹部冲脉动悸的情况就可探究疾病的根源。动是指动脉搏动,悸是指重按后搏动减弱。我们所摸到的冲脉动悸就是西医学所说的腹主动脉。决定脉搏的内在力量首先是心脏收缩力,但血液循环不仅取决于心脏的收缩力,也有全身各项内在因素参与其间。如果人的情绪及人体功能发生了变化,人体内部神经和体液的化学物质必然要发生变化,这样人体心脏的收缩力及血管壁压力状态就会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体内生理化学物质的变化,血液容量也会发生变化,于是,我们手下的腹主动脉搏动必然要发生变化。

所以可以推测,当我们在失眠、失精、肝气郁滞、肝火旺、长期忧郁等内伤杂病尤其是七情致病的情况,身体内部的生理机制会发生变化,如局部炎性渗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管壁肌群痉挛紧张,回心血量减少等,从而出现心上动悸、心下动悸、脐周悸而四肢厥逆的现象。 5cokAwZ8kqAAZgE0FFB7wVeXNnGavBPs6WWo8H+xqwbPoQVupjekfN7JNCxwMD2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