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我们的宇宙图像

宇宙中的星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当有人把这个问题提给牛顿的时候,牛顿知道,他必须回答。没办法,谁让他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呢,谁让他是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发现者呢。

实际上,回答这个问题的困难之处,正跟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有关。

万有引力定律是一条优美、和谐、简单的定律,咱们有必要讲一下:

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间距离成反比。

问题就出在这里。

宇宙中的行星受到恒星的吸引,行星转动时产生向外的离心力,离心力的大小与恒星对它的引力相等,所以,行星围绕恒星转动,这一点不难理解。

难以理解的是,宇宙中有那么多的恒星,恒星之间也是有引力的,这些恒星为什么没有在相互间引力的作用下,塌落聚集,一起落到某个地方去呢?

难道,万有引力定律对宇宙中的恒星不起作用么?那这定律也太不咋地了吧?

关于宇宙中星球的问题,早在牛顿之前 4000 年,古希腊人就已经开始琢磨了。

他们的认识是从地球开始的。他们很聪明地意识到,地球可能是个圆球。

这个意识首先来白于对船的观察,观察地平线外驶来的船,古希腊人注意到,这些船总是先露出船帆,然后再露出船身。如果地球是平的,就不应该出现这种现象。

站在地球的北极。

地平线上,船总是先露出船帆。

这个意识还来自于对星空的观察,古希腊人发现,旅行时,越往南走,天空中的北极星就越低,更加靠近地平线;而越往北走,北极星就越高。如果地球是平的,就不应该出现这种现象。非常可惜,古希腊人没机会走上北极点,如果他们走到北极点,他们还会发现,北极星已经升到了他的头顶,因为北极星在北极的正上方。

古希腊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观察更加仔细,他发现,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总是圆的。

结合这些观察,亚里士多德得出结论说:地球是圆的。这个结论很正确。他还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月亮、行星、太阳,以及其他宇宙中所有的星球都围绕着地球转动,他们的转动轨道是标准的圆周形。

我们都知道,后面这些结论是有问题的。但麻烦的是,西方世界很有势力的基督教会完全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且把这个观点跟上帝创造世界联系在一起。

教会不好惹。 1800 年后,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判断出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但他迟迟不敢正式公布, 40 岁就判断出的理论,到 70 岁才敢写成书。拿到书的当天,哥白尼去世了。

后来,伽利略用他的天文望远镜为日心说提供了证据,他观测到,木星的几个小卫星是围绕木星旋转的,而不是如地心说的理论,全都围绕地球旋转。

哥白尼的宇宙模型。

《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

再后来,开普勒提出,行星的运动轨迹,不是圆周,而是椭圆。有意思的是,开普勒的结论来自于它的实际观测,而他本人,却对这一观测结果很不喜欢,他觉得,椭圆实在不如圆周完美、和谐。

牛顿与开普勒

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都曾受到过教会的迫害。牛顿比他们幸运,到牛顿的年代,科学已经从被教会打压的异端邪说转变成受到公众尊重的知识。

前人的努力,帮助牛顿认识到万有引力定律。千万别迷信万有引力定律来源的苹果说,如果没有开普勒的理论基础,牛顿被苹果砸 100 次,也发现不了万有引力定律。

讲到牛顿,让我们再回到宇宙中星球分布的问题。

牛顿是这样解释的,他说,如果宇宙中只有少量的恒星,显然他们会相互吸引,落到一个中心点。但宇宙中有无限多的恒星,分布在无限广的空间里,所以,宇宙中根本不存在一个恒星落去的中心点。

但是,这个解释难以令人信服。按照牛顿定律,如果只有少量恒星,那么它们就要塌落聚集。那么,即便在这些恒星周围添加更多均匀分布的恒星,按照牛顿定律,添加的恒星对原来那些少量恒星是不会产生影响的。原来的,该塌还是要塌啊。

所以,牛顿的解释站不住脚。

后来,有人帮牛顿解释说,星球间的距离非常大时,引力就不再是引力了,而变成了斥力。这些引力和斥力,保证了宇宙中星球的稳定平衡。

可是,如果宇宙真是这样的话,那宇宙的平衡岂不太脆弱了?任何一个领域的恒星位置稍微有一点变化,宇宙的平衡就要被彻底打破。

宇宙如何保持平衡这个问题,牛顿没能正确回答,牛顿的同时代科学家也没能正确回答。甚至,牛顿之后 200 年,一直也没有人能够正确回答。

科学不够发达的时候,很多科学问题是被当做哲学或神学问题思考的。比如宇宙的起源,最先给出解释的是几大宗教。

哲学家也喜欢干这事,牛顿之后,有个相当著名的哲学家,康德,非常认真地思考了宇宙起源和时间问题。结果呢?这位理性哲学大师在自己的思考中迷失了。对于宇宙有没有起源的问题,康德发现,无论怎样回答,总有矛盾:如果宇宙没有开端,那么时间就是无限的,怎么可能存在无限的时间呢?如果宇宙有一个开端,那么在这个开端之前呢?岂不还是有着无限的时间?时间不可能是无限的呀。

这个问题,还是得靠科学来回答。

1929 年,哈勃在观测中发现,宇宙中,远处的星系正在离开我们远去。这个结论让他认识到:宇宙正在膨胀。很快,这一见解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宇宙正在膨胀,星球相互远离。

宇宙正在膨胀,宇宙并非处在一个静止、稳定的状态上。这一发现,解释了牛顿没法回答的问题,宇宙中的星球,正如气球上的几个黑点,随着气球的不断变大而远离,膨胀的力量使它们不至于塌落聚集。

宇宙正在膨胀的发现也预示着,宇宙是从一个点开始的,那是一个尺度特别小、密度特别大的点,宇宙正由这个点的大爆炸而来。

在这个点里,科学理论失效了。大爆炸之前,时间也不存在。科学发现解决了康德的困惑,宇宙不存时间不是无限的,时间是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个点开始的。

科学的发展是有节奏的,亚里士多德认识到地球是圆的,但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1800 年后,哥白尼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但他以为星球们在做圆周运动。开普勒观测到星球的椭圆运动轨迹,他本人却不喜欢这个观测结果。

然后,牛顿站在开普勒的肩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这些定律使牛顿成为人类历史上几乎是最重要的科学家。

接下来,你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并不完美,某些方面,甚至牛顿本人也不买账。

银河系中心。

当牛顿的运动定律与某些观察结果不一致时,爱因斯坦找到了新的理论:相对论。相对论使爱因斯坦名扬天下,他被认为是牛顿之后最值得与牛顿相提并论的科学家。可是,相对论也束缚了爱因斯坦,使得他迟迟不肯接受另一个重要的科学理论:量子理论。

接下来我们会讲到,相对论有正确的地方,量子理论也有正确的地方。但它俩之间并不协调,甚至相互违背,怎么办?

不用担心,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对于求知,人类有着深切的意愿,科学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要到哪里去?

或许,某一天,这些哲学意义的问题,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回答。

广义相对论所描述的时空弯曲。 F2SrFA9T+AGg1/58Cxxr876queYt33iYeSF+rUDHaeIvrTNCZPbedvAR2AOkwti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