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超级富翁的生活,别指望你老爸。
富二代的问题是当下人讨论的热点。在百度里搜索“富二代”一词,搜索结果往往有“炫富”“飙车”“奢华”“豪宅名车”等字眼。点开关于“富二代”的图片,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多是一些脸庞稚嫩、打扮时髦、挎名包、开豪车、住别墅的年轻人。可叹的是,他们没有继承父辈的艰辛史,反倒是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公关经理苏瑾所在的部门,刚来了一个穿着Chanel、拎着LV、戴着Chole太阳镜的年轻女孩莉莉。据说,莉莉是公司大客户的女儿,被安排来体验工作的。
在苏瑾看来,莉莉不愧是富二代,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透着“大牌风范”。她每天走进办公室,就像是各大奢侈品牌开新品发布会一样,天天不重样。
莉莉刚入职时,苏瑾本准备给她配工作电脑。谁知,莉莉从名牌包里掏出一台粉红色的Sony最新款笔记本。她指着苏瑾桌上的电脑说:“你们那些砖头机器,太丑了!”工作时,莉莉的大小姐做派可谓十足,粗活从来不干。一次,大家忙得脚不沾地,苏瑾让莉莉帮忙搬一下道具。可莉莉却举起白嫩的双手看着苏瑾,说:“我花一千块新做的指甲,不能干重活。”
在办公室晒富,同事们也忍了。但莉莉炫富炫到得罪客户,让苏瑾实在无奈。某次,公司为名表做宣传活动。客户的一位负责人称赞莉莉的腕表不错,莉莉高傲地一抬眼,说:“那是,我爹地上个月从英国拍回来的,上万英镑吧,平时随便戴戴的。像你们家的那腕表,我一般都不戴,看不上。”
在不少年轻富二代的心里,工作、奋斗什么都是他们嗤之以鼻的话题。他们从小过得比较好,反正有的是钱,何必给自己找辛苦。但是,身为富二代,这种享受真的是一种好的事情吗?
巴菲特不这么看。他认为让孩子纵情享乐是害了他们,给他们过多的金钱就是毁了他们生活的动力。所以,巴菲特在教育三个子女方面坚持原则,绝无娇惯和溺爱,他说就算是杰西·欧文斯的小孩要参加100米赛跑,也不能享受从50米处起跑的待遇,所以他告诫子女:“想过超级富翁的生活,别指望你老爸!”
2008年巴菲特跃身成为全球首富。巴菲特拥有的财产数目若是公之于众,恐怕会令世人叹为观止。不过巴菲特令你震撼的还远远不是他的财富,还有他的“吝啬”。“吝啬”这个词是巴菲特的儿女们包含敬佩的“善意挖苦”。因为这位亿万富豪,在为慈善事业捐款的时候可以一掷千金,毫不犹豫,可是当他的儿子和女儿额外索要一点零花钱的时候,他却总是把口袋捂得很严。
有人问巴菲特:“你拥有那么多的财产,可以说几辈子都花不完,为什么还要如此吝啬呢?”巴菲特则说:“在你们看来这是吝啬,可是在我看来,这却是责任。一个父亲能留给他的子女最好的礼物不是数不尽、用不完的财富,而是让他们找到自己,学会做最好的自己。”
优越的物质条件并不一定是好的礼物,反而有可能扼杀年轻人的天分,让他们变得懒惰、不思进取。许多养尊处优但内心空虚的人已经在无意间被剥夺了有价值的冒险机会。作为富二代的榜样人物,彼得·巴菲特持同样的观点,他说:“如果富二代并不理解自己的幸运所在,这对他个人和世界而言都是一种悲哀。同样,如果富二代只关注外在的幸福,他们将无法理解真正的自我价值所在。”
彼得的言论是有根据的。在《做你自己》一书中,他研究和分析了富二代的心理,认为这些享有特权的人表面的自信其实非常脆弱和易碎,因为那根本不是“真正”的自信,而“仅仅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习惯。富二代对名车、游船和避暑山庄的疯狂迷恋,其实是在补偿某些更加珍贵、微妙的内心缺失”,这些缺失是使命感、对于真正自我的认同感和接受感,还有无法将拥有的和内心渴望的东西做有意义联结的心理。简单来说,这就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四处游荡。
巴菲特认为,有个良好的开端是件好事,但让子女习惯于衣来伸手,却往往会害了他们,富二代更需要奋斗,年轻人应该尽早脱离家庭这个温室。富二代年轻人们要认清自我,衡量自己能够成就多少事情,自立自强。
彼得·巴菲特年轻时曾为一部音乐剧巡演筹款。那些投资人、赞助方都很不解:这么点小事,向你父亲要不就得了吗?彼得当时深感失落,他费很大的劲向其他人强调自己是“彼得”,而不是“小巴菲特”。多年以后,彼得很理解父亲先让自己去筹款,剩下的10%由他来负责的做法。彼得说:“这让我体验到了他对我的爱和尊重——他给了我自己去获得成功的机会。”
所以,彼得在《做你自己》一书中说:“我的父亲沃伦·巴菲特凭借自己的努力工作、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之一。我说这些仅仅是出于子女对父辈的一种仰望和自豪感,这些成就是属于我父亲的,而不是我自己。不管你的父母是谁,你仍然都需要探索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年轻人,如果你有个富爸爸,如果你不想顶着富二代的标签被人歧视,而是想成为自己,那就独立起来,去做“创一代”。你真正的人生,不是你继承的那部分,而是你创造的那部分。如果你想要过富豪的人生,就靠自己的双手去挣来。
忠告精华
富二代真正的财富,不应是与生俱来的富贵,而应是父辈致富的经验和信心。简单地直接继承家族已有的物质成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创业历程,绝难体会到父辈奋斗后的成就感。而且在迷失中,年轻人往往会走上依靠炫富来强调成就感的歧路。所以,富二代更需要奋斗,能否突破“从穷光蛋到富翁,从富翁到穷光蛋”的富人家族的宿命,全凭他们自身的实力与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