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成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尽管有些企业会因此承担巨大的压力,且转化体制的过程也十分辛苦,但如若能坚持创业之初的那份使命,对自己的员工和客户充满希望,这样也能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云有一句话就叫作“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马云和阿里巴巴将这句话看成是公司的经营目标和使命,他们下决心,让全世界所有的商人都用上阿里巴巴,让所有用上阿里巴巴的商人都有生意可做,都能做好生意。
事实上,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除了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外,还必须加强使命感。使命感是由企业所肩负的使命产生的一种精神原动力。作为管理者,在围绕公司决策,制定战略目标时能够围绕着使命感而展开,那么企业就一定会很成功地走下去。
2001年,马云受邀到纽约参加克林顿夫妇的早餐会。在那次早餐会上,克林顿表示,美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军事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没有可以模仿和借鉴的对象。而对于美国是依靠什么力量前进,并居于世界第一,克林顿表示,是使命感引导美国向前走。
这一番言谈给马云的感触很深,在他看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可以模仿雅虎、美国在线、亚马逊,但阿里巴巴能去模仿谁?一流的公司不应该是他人的复制品,所以阿里巴巴也要跟着使命感走!
紧接着,马云进一步确立了公司的使命感,那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这一使命感的牵引下,阿里巴巴树立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在阿里巴巴,价值观是决定一切的准绳,招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如何考核人,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等,都要坚决彻底地贯彻这一原则。
马云说:“在提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以后,我们就把它作为阿里巴巴推出任何服务和产品的唯一标准。我们的工程师和产品设计师把我们的产品设计得非常简单,以便让客户更容易操作,我们把麻烦留给自己,这就是使命感的驱动。”
许多优秀的企业家在为自己的公司建筑未来之路时,往往并没有将追求利润放在第一位,而是将对社会、对人民的使命感放在了首位。例如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就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过自己企业的定位是:“做中原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全面进步的推动者。”
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胡葆森看得很清楚,企业脱离不了社会这个圈子,因此主动、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将公司的未来之路铺平铺大。所以,除了胡葆森自己坚守17年的足球事业外,2010年,胡葆森所代表的建业集团还向郑州市捐献十辆公交车,并投入5000万元巨资助推河南省的文化事业向前发展。
一个有使命感的人,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和组织,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被人们所记得。这份使命感,不仅会为企业在社会上创造更多的优良空间,而且会打动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初很多人疑惑“为什么阿里巴巴当时选择了电子商务,而不是当时被众人所看好的赚钱方式?”马云的回答是:“只有电子商务才能改变中国未来的经济,我坚信人们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中国完全有可能进入世界一流的国家。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
在马云看来,中国的腾飞是以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基础的,我们用IT武装他们,帮助他们腾飞,也帮助自己腾飞,公司也能赚钱。阿里巴巴的使命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客户挣钱,帮助他们省钱,帮助他们管理员工”。
从1999年到2003年,短短的5年时间,阿里巴巴在B2B领域已经发展得很好了。然而,对于如何走下去,没有参照物的马云依旧有些迷茫。此时的马云只能凭着强烈的使命感做出一系列指引阿里巴巴发展方向的决定。
2004年,阿里巴巴重新确定公司目标:“第一是做102年的公司;第二是做世界十大网站之一;第三是‘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里巴巴’。”
2007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前夕,马云重申,希望通过上市,让客户,即网商富起来,这也是阿里巴巴的使命之一。招股说明书显示,阿里巴巴计划拿出筹集资金的60%用于收购和发展B2B业务,为那些从事“中国制造”、利润微薄、没有实力进行海外营销的中小企业提供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的对外贸易平台。
2008年,在淘宝网成立五周年庆典上,马云又透露,如今阿里巴巴集团已经制订了未来十年的战略计划,并且将自身定位从“世界三大互联网公司之一”,修改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
正是马云这种“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感,让阿里巴巴不但受到了众多客户的尊重,而且也让阿里未来的平台越来越大。
一个公司的使命感和价值观,往往能提高公司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并且引领着这个整体向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断前进。但是企业管理者同时也要注意,只有让价值观和使命感变得更加真实,更加明确,更具有导向,才能给员工一个清晰的方向。
使命感并不是一句虚无的口号,只有让员工、让社会感觉自己就是某个伟大事业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企业的核心价值。只有让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行动起来,这样企业的使命感才算真正运用到了实践中去。
带人智慧
使命感是企业做事情最深层次的目的。如果管理者能带着这种原动力去壮大自己,那么企业定然能够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