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2 短命知己

小米上学啦!妈妈托了在小学教书的二姨,让5岁的小米插班进了一年级。

虽然背的是哥哥的军绿色旧书包,赶忙倒腾的小腿儿总跟不上哥哥催促的脚步,可小米依然觉得天蓝蓝、风清清,暖阳和煦、白云舒展,处处都顺心得紧。一想到以后再也不用自己跟自己分角色说话,小米的心里就盛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美滋滋的花。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连学前班都没上过的小米功课竟然出奇好:语文数学不落旁人不说,连音乐老师都夸赞这孩子唱歌声音大还不跑调。小米越发如鱼得水,很快适应了小学生活,第一次测验就考了双百回来。妈妈在厨房里哼着小曲儿,“刺刺啦啦”做着香喷喷的炒鸡蛋,本打算权当试读一年打发日子,可没承想孩子能这么争气!看来,自己这没日没夜的操劳忙碌总也不算落空,向来咬着牙男人般要强的妈妈悄悄抹了一把眼泪……

可妈妈不知道的是,小米更大的动作还在功课之外:和同学交换着巴掌大的连环画,撺掇着别人一本本搬来家里的各色图书。唯一例外的是娇娇,虽然她有着一整套的彩页童话书,但小米从不向她张口借,只是假借一起写作业之名,似乎漫不经心地瞟上几眼:那鲜明的色彩、滑腻的手感、活灵活现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真真让人欲罢不能,勾引得小米躺在被窝里久久地回味。小米曾偷偷看过那套书的定价,15块钱!对于小米来说几乎是个天文数字。但她实在太喜欢了,自己也想买上一套,睡觉前不紧不慢地翻上几页,细细看慢慢啃,再拿上透明纸临摹上几幅。唉!光是这样空想一下,心底就招摇着一只毛茸茸的小手,搔得人酥酥麻麻软软。

可哪儿来的钱呢?过年收的压岁钱早就如数上缴,平时大人给的零用钱也就一毛两毛,妈妈装零钱的小抽屉整日里铁将军把门,小米饿狼般的两眼绿光四处寻觅着生财之道。机会终于来了!学校组织统一购买小黄帽,要交一块五毛钱,小米悄悄把钱塞进自己为买书专设的铁盒存钱罐里,对外却宣称不小心弄丢了。妈妈狐疑地盯了小米半天,又从抽屉里点出钱来递给了身旁的哥哥:“喏,你去帮妹妹交,小心一点。”第一次撒这种弥天大谎,小米既为蒙混过关长舒了一口气,又为失去了妈妈的信任有了小小失落与难过。等买完这套书就再也不撒谎了,她在心里暗暗跟自己承诺。

暑假里,知了有气无力地趴在树上呻吟,一丝风也没有,天气闷闷热。妈妈每天都去冰棍厂批发一些货,垫上棉被,裹上塑料纸,放进自制的泡沫隔热箱,背去水库、公园、集市打着游击叫卖。小米自告奋勇承包了一只小小箱子,可怜的哥哥无辜躺枪,被教训着“学习妹妹好榜样”分到了略大一些的泡沫箱。小米的流动冰棒箱生意异常好,纳凉的人们常招手叫来脆生生叫卖的小姑娘,买上三五支五分或是一毛的小豆冰棒。坐在树下歇脚的时候,小米不止一次偷偷地打开箱子,那码得整整齐齐的红豆味、香蕉味冰棒,沁凉凉、甜丝丝地冒着哈气诱惑人,小米真想不顾一切地拿起一支含进嘴里,但一想到老妈许诺过的每天一元的工钱,想起床头排上一整套童话书的气派,她努力咽了咽口水,又小心翼翼地捂好了棉被。晚上,妈妈清点着赚来的钞票,一面追打着偷吃的哥哥,一面啧啧夸着卖得盆干钵净的小米。她从零钱堆里抽出一元钱塞进小米的兜兜,将几支断把的、卖剩的、化了大半个的冰棒连汤带水抖落进搪瓷缸子,一把小勺放在小米手里:“快吃吧,好孩子。”

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小米仔细捋好存钱罐里的钱,整整15块,一分不少!她火急火燎地飞奔到新华书店,来来回回地翻找,售货员阿姨问明缘由后遗憾地告诉小米,娇娇有的那套童话书很畅销,早早就卖光了,不会再有了。小米失魂落魄地回到家里,眼泪“啪嗒啪嗒”打在那卷一毛五分皱皱巴巴的零钱上。以后的日子,小米依然趁着写作业的空当儿,今天三页明天两张地翻完了娇娇的童话书。不能把属于自己的童话书气派地排在床头上,成了小米那段日子里最大的遗憾。

拎着暖壶去早餐店打豆浆的路上,小米碰见了新搬来的邻居——一个摇曳着长裙的女人,正温和地冲小米微笑着。小米害羞地低下头,心里却不停琢磨:妈妈说新搬来的阿姨是个寡妇,恐怕多生事端,可她看起来也挺好的啊!新邻居家的女儿小颖也转学过来,甚至被安排到小米旁边的空位上,成了小米的同桌。一开始小米对她还有些忌惮,没过多久两人却形影不离起来。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写作业、读课外书,一起笑闹、聊天,甚至还一起上厕所,小姐妹俩好得跟一个人似的。

长这么大似乎第一次碰到真正谈得来的朋友,小米开心极了,她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站在众人的身边往小颖脸上吐口水,而这一天很快就来了。“砰”一本书狠狠地砸在小米的桌子上,发出一声巨响。小米吃了一惊,抬头望向始作俑者:“娇娇啊!你干什么呢?吓死我了!”“没你事儿,你别管!”娇娇口气不善:“张小颖,你还装什么假正经啊!不要脸。”“哎,你咋骂人呢?”没等小颖开口,小米一晃身挡在她前面。“骂人?我还有更难听的呢!”娇娇红了眼圈。

原来,娇娇爸和娇娇妈这几天打得不可开交,娇娇躲在门后面,听见妈妈声嘶力竭地叫喊:“多年的情分,要跟我离婚!这杀千刀的小寡妇,狐狸精!”

“不可能!你胡说,我妈妈才不是那种人!”小颖带着哭腔辩驳。“我胡说?你妈妈就是狐狸精,呸!不要脸。”娇娇大声嚷嚷着。围观的同学们也纷纷帮起腔来:“就是!看她妈穿的那样儿,跟妖精似的。”“对,我妈早就说了,看见就不像个好东西!”小米也想起了妈妈说过的“多生事端”。

正想着,娇娇冲她来了:“小米!你还拦着,难道你跟她们一伙的?”小米一惊,下意识侧开了身子。娇娇却不依不饶:“你俩天天混在一起,是不是你也早就知道了?你也帮着狐狸精?”

“你瞎说什么呀?”小米涨红了脸。“那我们都说她,你怎么不说?你也骂她啊,我们就相信你。”娇娇步步紧逼。小米扭头看向小颖,她被推来搡去变得凌乱的小辫儿,昔日挂满笑的脸蛋上全是委屈,她眼眶里盈满了泪水,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却倔强地望着小米。小米避开那眼神,又回头看看娇娇和围在她身边紧盯自己的同学们。她觉得自己的舌头上似乎缀着个千斤顶,她想不出要说什么话,却又不能不说,终于学着娇娇刚才的样子,“呸”一声向小颖吐了口水。

小米羞愧地低下头之前,似乎看到了小颖终于滑落的泪水,似乎看到小颖匆匆夹起书包跑出教室,似乎看到追出去嘲讽的娇娇和一哄而散的人群。小米分辨得出上课下课打铃放学的声音,但她只是深深地埋着头,看也不敢看一眼身边的空座位……小颖很快办完了转学手续,随着妈妈头也不回地迁往下一个目的地。小米从拐角处现身出来,久久地望着搬家车离开的方向,脑中一遍遍回放着两人携手上学放学、嬉笑打闹的画面,心里涩涩的,不知是悔恨、懊丧还是别的什么情绪。

娇娇的父母终于离了婚。娇娇爸独自往南方去了,簇新的小白楼里常听得见娇娇妈抽抽噎噎哭泣的声音。总是张牙舞爪的娇娇突然安静成一缕空气,没有了红色桑塔纳的日日接送,开始一个人佝偻着背贴着墙根儿缓缓地来缓缓地去。看着日渐萎靡的小小背影,小米早就从心底原谅了娇娇,她所不能原谅的,只有自己……

女人心灵修行课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短短两句话深刻揭示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求真知,说真话,做真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位哲学家,他们眼中的世界永远是那么纯粹;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容易变得精彩,也容易沾染灰尘。对于懵懵懂懂的学龄初期孩童来说,能够对他产生影响的人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除了父母和远亲近邻,还包括老师、同学、朋友以及在日益扩大的生活圈子里可能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被迫直面着诸多不同的价值取向,他们无从甄别,初时迷茫,继而挑选一条最容易的路子模仿追随。这时,就需要父母师长从旁正确引导。在孩子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做他们无影的镜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起到潜移默化、引路领航的作用。所以,做家长的务必先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讲真话、做真事,追求真理,将“真”字作为立身之本。

有人说:“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身处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被推挤着或多或少在随波逐流,偶有敢与众不同的,也被一波波大浪拍打出满身伤痕。这个社会的公信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拜金不尚德,谋财莫求真。大家渐渐发现,投机取巧、圆滑钻营的人混的风生水起,一提到忠厚勤勉、踏实肯干,却常被人取笑为“傻子”“憨蛋”……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样一来,还有谁愿梗着脖子去说真话?还有谁能顶着嘲讽去做真人?但妥协归妥协,心底终还是不甘的,白日里套着面具,午夜时疯狂买醉,多是因为愧对自己的心。史铁生说:“白昼有一种魔力,常使人为了一个姓名的牵连而拘谨、犹豫,甚至于慌不择路。一俟白昼的魔法遁去,夜的自由到来,姓名脱落为一张扁平的画皮,剩下的东西才渐渐与我重合,虽似朦胧缥缈了,却真实起来。”但这真实常令人疼痛却享受、羞赧却珍视,在半梦半醒之时、在黑与白的夹缝中,煎熬着一颗心。这日子痛苦极了,你必不愿那纯白的孩童再来遭遇,最起码不要过早遭遇。

费尔南多·佩索阿在《惶然录》中吟咏:“我希望能够远走,逃离我的所知,逃离我的所有。我想出发,去任何地方,不论是村庄或者荒原,只要不是这里就行。我向往的只是不再见到这些人,不再过这种没完没了的日子。我想做到的是卸下我已习惯的伪装,成为另一个我,以此得到喘息。不幸的是,我在这些事情上从来都事与愿违。”似乎是大多数人的写照,既不能抗争,也不想妥协。但美国散文家E.B.怀特给我们指了另一条道路:“生命的主题就是,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故事中的小米,嗜好读书,却碍于莫名的自尊,唯独不向家境富足的娇娇借阅那套心爱的童话书;珍惜知己,却迫于同伴的压力,在小颖最需要安慰的时候狠心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这些违心的事,都给小米带来了痛苦:痛失爱书与告别知己。正如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描写的那样:“儿童幼小的心灵是非常细嫩的器官。冷酷的开端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一颗受了伤害的儿童的心会萎缩成这样,一辈子都像桃核一样坚硬,一样布满深沟。”

所以,别让单纯的心委屈蒙上灰尘!做父母的要与孩子共勉:“真诚些,抛去偏见;做自己,勇敢一点。”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他们多喜群居,意志脆弱,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因此,同伴交往成了儿童人格和社会认知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满足了集体归属感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自身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看到,独生子女居多的今天,缺少了兄弟姐妹的贴身陪伴,小孩子会更加重视友谊。一个好的朋友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学习上的扶助,社会交往中的支持,情感上的依赖,直面困难时的力量和欢声笑语的源泉。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接触小伙伴,尝试着融入集体生活,还要言传身教给他们坦诚待人的道理,增强孩子与人交往时的信任感,建立儿童期的和谐人际关系。

※求真知

孩子多是乐于探索的,家长要做的就是引领孩子正确、真实而深刻地探求知识。所谓“真知”大抵有三方面含义:知识与道理、技能与方法、客观事物的规律。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学会,还要学懂、学通、活学活用。而父母所要做的,除了与学校做好配合之外,就是给孩子足够的爱,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定、宁静、温馨的成长环境,以此增添孩子“我能行”的自信感。在孩子因失败而积极性受挫时,及时送上肯定、支持与鼓励,帮助他重燃勇气迎接下一次挑战;在孩子因自卑而退缩胆怯时,制造机会让他体验一些小小的成功,在不断的尝试中再次拥抱自信;在孩子因走弯路而滋生消极情绪时,像老朋友一样倾听、分析、排解,将不良的情感态度化解于无形。多读书、多旅行,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与正确的价值观,多探索、多创新,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说真话

讲真话的时候,心里会落满了冬雪,踩上去吱吱嘎嘎作响,但终究是实的。小孩子难免会说谎,但说谎时心里应怀有不安与负疚,而吐露真言时,心中当充满愉悦与轻松之感。也就是说,我们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做一个善良真诚的人。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一种道德上的自勉。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说真话、讲诚信,不敷衍、不食言;然后,教会孩子区分善意的隐瞒和恶意的欺骗,照顾自己也体察别人,要说真话,但不做一个毫无趣味的人;最后,一旦孩子说了谎话,也不要小题大做、上纲上线,耐心调查了解他这样做的原因,再进行沟通、说服和劝勉。当然,如果孩子提及男女或者两性关系等一些眼下还无法解释清楚的话题,也不要编造答案、窘迫回避或直接斥责“小孩子别瞎问”,可以告诉他还需要一些时间,这是长大后自然就会知道的事。

※做真人

何谓“做真人”?就是要做明礼诚信、富有爱心的人,做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做勤问善学、勇于探索的人,做自立自强、热爱生活的人。家长们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热爱学习,遵规守纪,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有优秀的品格和意志。而一切好习惯的形成都需要依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家长要做孩子进步的阶梯,让他明白对与错,知晓可为与不可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将“最初的教育”定义为“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是,则谓之成功的教育;否则,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家长一旦培养了孩子乐观的性格、有益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那就为他提供了继续学习的动力与基础,即使孩子成绩差一些、进步慢一点,也是成功的教育;反之,高压下的优秀生、棍棒下的尖子,看起来再光鲜,也是教育失败的产物。作为孩子的人生导师,家长要少用“转移”的手段将问题暂时性压制下来,巧用“宣泄”的方式释放孩子潜意识里的负能量,擅用“升华”的方法将孩子引领到自我发展的正确轨道上,塑造健康的人格。

心理自助工具箱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把人的精神层次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深浅不同的层次,尤其强调人行为中的潜意识思维过程。潜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见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它会影响到梦的内容,造成常见的不幸,如口误、健忘、事故,甚至疾病。弗洛伊德认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libido)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

在其理论中,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潜意识(也称无意识)的本我(id)处于心灵最底层,代表我们最原始的本能冲动,只知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盲目地追求满足;大部分属于意识层次的自我(ego)位于中间一层,是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受现实熏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代表理性或正确的判断,按照“现实原则”行动,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最上面一层是超我(superego),代表社会引发的良心和理想自我,按照“至善原则”活动,以道德及伦理思想反制本我,追求完善的境界。其中,本我要求自我满足其欲望,超我要求自我将欲望压抑下去,自我则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来调节本我与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三者错综复杂,交互作用,由此形成了迥异的行为和思想。

弗洛伊德曾用这样一个比喻阐述本我和自我的关系: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方向。自我要驾驭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正如他的一句名言:“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

自我在夹缝中谋求生存,充当着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在超我的指导下监管本我的活动,努力调节着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三者之间相互冲突的要求。为解决以上冲突,自我常会使用压抑、抑制、转移、否认、倒退、反向形成、升华等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

其中,压抑是一种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即所谓的选择性遗忘。而被压抑的事件并未真正消除,而是储存在潜意识中,随时可能回到意识中来,形成压抑回归效应。

抑制则是刻意回避或移开注意力,是在个体有意识的情况下思索或做其他事情进行转移。如果反复这样做,回避反应便成为习惯,可以无意识地加以使用。

转移指无意识地将情绪转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物上。在客体移置中,情感和内驱力会导致“泻药效应”,即在避免危险的同时也减弱了内驱力,得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如踢倒板凳,将对人的不满发泄到板凳上。

否认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的事件,如某人得知自己罹患绝症后,往往不愿相信,似乎不承认就不会痛苦。

倒退指个体面临挫折与应激时,心理活动回溯到其较幼年期的水平,以幼稚年龄阶段的愉悦或满足行为应对当前情景,借此平衡心理冲突,如遭遇失恋后,大吃大喝、暴饮暴食,感觉心情会得以缓解。

反向形成指将潜意识中不能被接受的那部分欲望、冲动转化为意识之中与之相反的行为,如警察询问杀人嫌犯时,他会立刻进行反驳“不是我杀的”。

升华就是把超我所不能容许的冲动和能量引导为社会认同的正能量及积极行为,如把攻击欲望转化成竞技场上的拼搏。 xLopIkSknvGjLtWO99pSUyHsJOTVhq19+y42p9KYPlh+sMPJ+iMmSdbFMdHckc1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