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好奇害死猫——控制你的好奇心

在人们对IQ、EQ等智商、情商耳熟能详时,心理学界又出了一个新的商数名字:CQ,即好奇心商数(Curiosity Quotient)。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提到,CQ+PQ>IQ,文中指出CQ即好奇心商数,PQ是体能商数(Physical Quotient)。

所谓好奇心商数,即拥有一颗愿意充满渴望的心。CQ高的人,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新颖的事物对他们具有致命的吸引力,而按部就班地例行公事则会让他们觉得非常厌倦。由于他们头脑中充满了新奇的想法,所以他们特立独行,不断追求真理。最重要的是,CQ可以通过后天训练逐步提高。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是有强烈的好奇心罢了。”

在探讨学问、追求科学时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在家排治疗中,好奇心太强未见得是好事。人类知晓了整个宇宙的秘密了吗?当然没有。在人类已知的背后,还有太多神秘的事物。宇宙的浩瀚无疑与人类已知的小部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整个宇宙中,人类只是渺小的一部分,还有更大的一部分是人类无从得知,且没有力量去探寻的。因此,人类需要怀着谦卑的心,面对整个宇宙系统,也应同样以此心面对自己。

治疗师在排列中最忌讳的便是自己有过重的好奇心。人们都说,好奇害死猫——猫喜欢到处闻,“好奇害死猫”形容人爱问不该问的问题或到处惹麻烦。传说中猫有九条命,可猫强烈的好奇心抵过了自己的九条命,可见好奇心之可怕。因此,治疗师应控制自己的好奇心,不能过分探寻排列背后的真相。

人们总是有着莫大的好奇心,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想一探究竟。对娱乐明星、大众人物的隐私八卦感兴趣是好奇心所致,对街坊邻里说三道四、家长里短感兴趣也是好奇心所致,可是好奇心并不总是能带来好结果——好奇心会害死猫。因此,海灵格不对排列中的现象、行为、突发状况做解释,他认为在神秘面前,人类应该止步,避免被虚妄利用,从而将真相和假象混淆在一起。

尽管家排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尤其是个案的效果,但将家排神化或将治疗师神化的宣传都是不适宜的。家排个案的效果是诸多原因共同作用而成。如当事人对治疗师的信任,以及当事人想要解决问题的决心,再加上治疗师的正确引导,最后各方原因加在一起,才能实现家排的神奇效果。此外,家排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当事人如果想要让家庭一直美满,除了愿意承担责任外,还要持久地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只有如此,当事人才能持久地享受美好。

治疗师也不是神仙。每一个治疗师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万能的神。那些抱怨治疗师或依恋治疗师的人,则把治疗师当作了权威,当作了神。没有人能为另一个人的人生负责,治疗师也不例外。家排可以当治疗工具来用,同时又不是纯粹的治疗工具,至于家排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除了当事人的配合程度外,还要看治疗师的修为和功力,治疗师的德行也会在家排系统中完全呈现出来。一个好的治疗师,绝不能为了满足自己或当事人的好奇心而进行排列。

初学家排的人或被家排的神秘魅力震撼的人,总有一个抑制不住的通病——为自己的家人做排列。实际上,这是很危险的行为。不管是初学家排的治疗师,还是对家排感兴趣的人,他们都没有弄懂家排的真正含义。海灵格一再强调,孩子不可以给父母做排列。父母之间的关系好也罢,不好也罢,作为孩子,不应该介入父母的关系中。介入便是僭越,孩子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孩子便不再是孩子,这样的排列对父母之间的问题毫无效果,还可能引发亲子之间的问题。孩子试图左右父母的选择和命运,这本身便是对父母的不尊重。如果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好,他会变得内心脆弱,而且常常会感到孤独、恐惧,在与他人互动时也会产生很多问题,从而使自己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差。孩子介入父母之间只能给家庭带来不幸。父母对孩子有着无私的爱,因此父母尽心尽力地照顾子女,但是子女却无法同样照顾父母。如果孩子抱着回报父母恩情的心态对待父母,那么孩子一辈子都会活得很累,因为他身上背负了一笔永远偿还不完的债务。孩子可以帮助父母,但不能什么事都替父母做,那样父母的生命意义便不存在了。

治疗师只有打开自己的心门,并对家排的认知了解得越多,排列才能越加顺利。所谓心打开多少,排列就能进行多少。如果治疗师在生活中封闭自己,不愿意面对问题,一味逃避,可以想见他会把排列做成什么样子。家排呈现的真相,不只是当事人的真相,也包括治疗师的真相。如果治疗师内心恐惧,不愿意做出改变,那他又怎么能帮助当事人看到真相呢?

在家排的治疗中,治疗师并不会遵从某一套僵硬、简单的规则,也不会告知当事人哪里是正确的,哪里是错误的。治疗师在排列中应尽量找到好的秩序,让场上所有人都感觉良好。初次见到家排场面的人难免疑惑,治疗师介入家庭系统,变成了值得信赖的权威,这样可以吗?还是说,家庭系统中必须存在一种权威性格?家排的确可以用权威的方式引导,前提是治疗师真的称得上权威。当治疗师过分热心又经验不足,或在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去模仿权威的语气,都是非常危险的。比如,有的治疗师表现得非常权威,他会让当事人讲出一些话,然后由他安排当事人与代表之间的位置,完全不按常理出牌,最后他再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哪些信息与长辈有关,哪些信息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治疗师既不能解决当事人的问题,同时还会把自己和当事人拉入痛苦的深渊。因此,治疗师在说话时,板着面孔或用严肃的语气并不是权威的信号,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真正的权威在于,不带有任何主观的态度介入当事人的排列中,而且治疗师能否在排列时感应到场上人物的变化和及时做出客观的调整都是非常重要的。

海灵格受老子的影响很深,他在工作坊中多次谈到老子,如果问他治疗师在工作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海灵格肯定会借用老子的思想,回答说:“回归空无的态度。”他认为只有治疗师毫无畏惧地回归空无,保持无所欲求的心,才能在排列时不升起治疗的欲念。有时候,治疗师也会出错,这很正常,当治疗师一味地追求完美时,便偏离了无欲无求的心态,也会导致治疗失败。实际上,治疗师并非一定要完美或一气呵成地把个案做下来,只要治疗师能保持内心安稳,治疗自然会成功。

另外,治疗师在排列时当持谦卑的态度。治疗师应深知自己是无法操纵命运的,他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操控,更别说当事人的命运了。因而,无欲无求地接受当事人的原貌,接受疾病和命运的原貌,才是治疗师的本分。此时,治疗师便成了陪伴当事人寻找力量的人,这也是治疗师的全部意义所在——陪在当事人身边,为当事人提供一个安稳的空间。 OJjUP03Epfb0j4p/iol83kefyC6YZ8otHXxnnfCCNhuvmXtYQQXCuT9uMewAHls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