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佾篇第三

[原文]

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译文]

(3.1)孔子论季氏:“在私家庭院中竟敢使用六十四人的舞蹈队列,如果对这样的事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注释]

①季氏,指季平子,鲁大夫。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及《汉书·刘向传》即季孙意如。据《韩诗外传》,以为季康子。马融注则以为季桓子。

②皇疏:“谓者,评论之词。”八佾,佾音逸(yì),上古一种舞蹈名。每八人为一列,一列称一佾。八佾即八列,六十四人。周礼制,天子用八佾,贵族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用八佾,非礼。

③忍,容也,宽容。按:杨伯峻读忍为爱,引《贾子·道术》:“恻隐怜人谓之慈,反慈为忍。”谓“这‘忍’字正是此意”,殊谬!

[原文]

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 ,天子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 ?”

[译文]

(3.2)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国之社宫收租税。

孔子说:“‘看那雄伟的神社之宫,天子庄严肃穆’,难道这堂堂之神宫已成为三家的私堂了吗?”

[注释]

①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卿,即三桓,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都是鲁桓公之后,故又称“三桓”。彻,田税曰“彻”。《集注》:“彻,去也。”何按,彻,即撤,抽也。抽取(提成)曰“彻”。雍,宫也。社宫曰雍。《毛诗序》:“雍者,禘太祖也。”

②辟公,即辟宫、辟雍,天子神社。相,读为见,视也。维,巍也。

③穆穆,伟美之貌。《尔雅·释诂》:“穆穆,美也。”《释训》:“穆穆,肃肃,敬也。”

④家,宗也。《说文》:“家,居也。”此乃汉代之义,非家之本义。《易》师卦:“开国承家”,荀注:“承家,立大夫也。”《左传》桓公二年:“诸侯立家”,杜注:“卿大夫称家。”大夫之宗邑称家。何焯《义门读书记》:“庙制,室外为堂,堂外为庭。”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译文]

(3.3)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仁善,有礼仪又能如何?一个人如果不仁善,有音乐又能如何?”

[注释]

①皇侃疏:“此章亦为季氏出也。季氏僭王者礼乐,其既不仁,礼乐云何?”包曰:“言人不仁,必不能行礼乐。”

[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 ,宁戚。”

[译文]

(3.4)林放问用礼的本意。

孔子说:“问得好啊!对礼仪,与其奢华,宁可俭朴。办丧事,与其欢乐,不如悲戚。”

[注释]

①林放,鲁人。或说为孔子弟子。

②大,读为达。达,晓也。问得在行,即“达哉问”,问得好也。

③易,古音锡,与熙通。熙,欢乐也。旧注或训“易”为“治”,为“和”,皆谬!

《礼记·檀弓》:“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

[原文]

子曰:“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亡也 。”

[译文]

(3.5)孔子说:“夷狄即使有君上,还不如中原各国没有君上。”

[注释]

①夷,东夷。狄,北狄。《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郭注:“夷在东,狄在北,戎在西,蛮在南。”《说文》:“夷者蹲也,无礼仪。”

杨树达《论语疏证》:“夷狄有君指楚庄王、吴王阖庐等。君是贤明之君。句意是夷狄还有贤明之君,不像中原诸国却没有。”杨用皇侃疏,亦备一说。

②《集注》:“诸夏,中国也。”亡,通无。 何按 : 所谓夷夏之辨,华夷之别,本此。夷,野也,远也。夏,华夏也。

《汉书·匈奴传》:“苟利所在,不知礼义。”《传赞》云:“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其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故知其人君不君、臣不臣也。”

[原文]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 ?”

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

[译文]

(3.6)季氏要去祭祀泰山。

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

冉有回答说:“不能。”

孔子说:“啊呀!难道他认为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注释]

①《论语音读》引《洪武正韵》:“旅,祀山川名。”旅,祭祀之名,即巡狩。“旅”,又作“胪”。《集解》引师古:“旅,陈也。胪,亦陈也。声相近,其义一耳。”“旅”异本作“胪”。《史记·六国年表》:“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仪礼·士冠礼》郑注:“旅,古文作胪。”泰山之祭为大礼,即封禅,只有天子才能主持。季氏只是鲁国的大夫,竟去祭祀泰山,因之孔子认为是“僭礼”。

②冉有(前522—?),名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小孔子二十九岁。时为季氏家臣。救,阻止。救、阻古音可通转。

③参看3.4,林放问礼之本。

[原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 ,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

(3.7)孔子说:“君子没有与人竞争的事。一定有,那就是比赛射箭!相互行礼谦让而登场,下场后相互敬酒。那种竞争也是君子之争。”

[注释]

①古代射礼(详见《仪礼》乡射礼和大射礼),登堂而射,射后计算谁中靶多,中靶少的被罚饮酒。

②揖,揖礼,即鞠躬。

[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

曰:“礼后乎 ?”

子曰:“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

(3.8)子夏问说:“‘(她)微笑时真妩媚呀,(她)美丽的眼睛黑白多分明呀,(她)雪白的脸上又擦了绚丽的胭脂啊!’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先渲染彩色,仍复归于素洁。”

子夏说:“而后就施之以礼仪吗?”

孔子说:“启发我的是你卜商啊!以后可以同你一起讨论《诗经》了。”

[注释]

①巧笑,巧,俏也,又通娇。微笑。倩,音欠,美丽。

②盼,判也,黑白分明。《诗集传》:“盼,白黑分也。”《字林》:“盼,美目也。”

③绚,炫也,亮丽。

④事,读为施。绘事,即施绘。

⑤礼后乎,倒置语,即“后礼乎”。

⑥起,启也。启发。

[原文]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

[译文]

(3.9)孔子说:“夏代的礼制,我能讲述,(但其后代)杞国则不足深究。殷代的礼制,我也能讲述,(但其后代)宋国也不足深究。文献已经不多了。如果够多,我是能够深究的。”

[注释]

①杞,国名,夏禹之后。故城在今河南杞县。南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三:

“《礼运》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读此知《论语》‘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断句不对。”

何按 : 其说应是。此句应断作: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②宋,国名,商之后,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市南。国土最大的时候,有现在河南商丘以东、江苏徐州以西之地。战国时为齐、魏、楚三国所共灭。

“征”有二解:(1)通证,表证。(2)征问,探究。

③论语的“文献”包括历史文件和贤者两项。朱熹《集注》云:“文,典籍也;献,贤也。”(杨伯峻有此说,录以备考)

④“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得坤乾焉。”(《礼记·儒行》)

[原文]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

[译文]

(3.10)孔子说:“对于禘祭,在实行祼灌之礼以后,我就不想看了。”

[注释]

①禘,禘礼是古代一种极为隆重的大祭之礼。孔疏:“禘祫之礼为序昭穆。故母(晦、毁)庙之主及君(群)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庙。”

《正义》云:“禘礼之说,千古聚讼。”《尔雅·释天》:“禘,大祭也。”《公羊传》文公二年:“大祫者何?合祭也。”禘与祫,先灌(祼)后荐。荐礼,或曰荐饮食,或曰荐枕席,皆有“合男女”之义。《祭统》:“君执圭瓒灌尸。”灌尸即灌神。灌尸之汤以香草百药配合。《王度》记:“天子以鬯,诸侯以熏,大夫以兰芝,士以萧,庶人以艾。”“灌”异本作“祼”,祭社之礼后洗浴而“祫”,即“合男女”。男欢女乐。祭社古礼有祼为戏者。《诗·大雅·文王》:“殷士肤美(敏),祼将于京。”

[原文]

或问禘之说。

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

(3.11)有人请教关于禘祭的道理。

孔子说:“我不懂啊。如果天下有懂的人,不如就请他来把道理摆在这里吧。”孔子指着自己的手掌。

[注释]

①《尔雅·释诂》:“指,示也。”旧注以为鲁作禘,违逆,故孔子讳言之。谬。此则承于3.10,禘之灌礼以下,有男女祼会的内容,故孔子谓之不解。不解其所由来也。

[原文]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 ,如不祭。”

[译文]

(3.12)祭祀祖先,要仿佛祖先就在面前。祭祀神,要仿佛神就在面前。

孔子说:“我们祭祀时不能全心投入,那还不如不祭祀。”

[注释]

①吾,设言,我们。与(yù),参与,投入。

[原文]

王孙贾问曰 :“与其媚于奥 ,宁媚于灶 ,何谓也?”

子曰:“不知。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

[译文]

(3.13)王孙贾问道:“有人说与其讨好于方隅之神,宁可讨好灶神,这是什么意思呀?”

孔子说:“搞不懂呀!但如果已经得罪了上天,那么向谁祈祷也没有用呀!”

[注释]

①王孙贾,卫之大夫。灵公之宠臣,执兵权。《白虎通·姓名》:“王者之子称王子。王者之孙称王孙。”《集注》:“王孙贾自周出仕于卫也。卫灵公之臣王孙贾治军旅。”孔颖达曰:“王孙贾,卫大夫。奥,内也,以喻近臣。灶以喻执政。贾执政者,欲使孔子求昵之。”皇疏:“时孔子至卫,贾诵此旧语以感孔子,欲令孔子求媚于己,如人之媚灶也。媚,亲顺也。”

或曰:“子见南子,子路不悦,盖疑夫子欲因南子以求仕也。然当是时不独子路疑之,王孙贾亦疑之矣。媚奥之讽,殆指南子而言也。奥者,室中深隐之处,以比南子。灶是明处,盖谓借援于吕阃之中,不如求合于朝廷之上耳。”“当灵公之时,政权操于南子、弥子瑕之手。孟子云:‘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使人告子路曰:‘孔子助我,卫卿可得也。’”

②奥,又作隩,西南角曰隩,即隅也。古俗于屋之“奥”处设神位,即先天卦之乾位。

③灶,灶神,火神,炎帝、祝融也。《四书稗疏》:“五祀夏祭灶。灶者火之主。”《四书辨证》:“故或云奥、灶乃是一种。”

④《春秋繁露·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事天不备,虽百神犹无益也。”“祷”者,《说文》云:“告事求福也。”孔曰:“天以喻君也。”

[原文]

子曰:“周监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

[译文]

(3.14)孔子说:“周朝借鉴了夏、商两代的制度,可谓丰富而多彩啊!我愿意遵从于周代。”

[注释]

①二代:夏、商两朝。

②郁郁:丰富深厚。文,美也。

③孔子先祖乃宋公室。宋王室,殷商亡国后之遗族也。宋公室厌恨周,不从周礼。孔子反其道,故而有此言。

[原文]

子入太庙 ,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

(3.15)孔子进入太庙,每件事都要发问。

有人说:“谁说那个鄹乡人的儿子懂礼呵?他进入太庙,每件事都要问。”

孔子听后说:“这正是懂礼呀!”

[注释]

①太庙,鲁君先祖之庙。古代开国之君叫太祖,太祖之庙便叫做太庙。周公旦是鲁国最初受封之君,因之太庙即周公庙。

②鄹,读邹,通陬。鄹人之子指孔子。孔子父亲叔梁纥曾任陬邑宰,以氏为名。

[原文]

子曰:“射不主皮 ,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

[译文]

(3.16)孔子说:“参加射礼不一定要中靶,因为人的能力有所不同。参加只是要恪守自古之道啊。”

[注释]

①皮,破也。射箭中的曰“破”,即破靶也。《集注》:“古者射以观德,但主于中而不主于贯革(革,以皮靶也)。盖以人之力有强弱不同等。记曰:武王克商,散军郊射,而贯革之射息。”

②科,读为克,奉守曰克,或作恪。

[原文]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

[译文]

(3.17)子贡想撤减每月初一祭祀祖庙所用的活羊。

孔子说:“阿赐呀!你爱惜的是那只羊,而我更爱惜的是那种礼。”

[注释]

①告朔,古祭名。每月初一称朔,月始复苏也,祭新月也。饩羊,献祭之羊。饩,读xì。《周礼·太史》:“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颁告朔于邦国。”蔡邕《明堂月令论》:“古木者诸侯,朝正于天子,受月令以归而藏诸庙中,天子藏之于明堂,每月告朔朝庙。”

②此孔子所言之“礼”,是指作为一种祭祀规制的制度。

[原文]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

[译文]

(3.18)孔子说:“我侍奉君主完全遵照礼仪,别人却认为我是在献媚呢。”

[注释]

①巴结奉承曰“谄”。《荀子·修身》:“以不善献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原文]

定公问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

(3.19)定公问孔子:“国君使用臣僚,臣僚侍奉国君,双方应该怎样做?”

孔子说:“君主使用臣下要遵守礼,臣子奉侍君主要尽忠!”

[注释]

①定公,鲁君,名宋。昭公庶弟,继昭公而立,在位十五年(公元前509—前495年)。“定”是谥号。

[原文]

子曰:“《关雎》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译文]

(3.20)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欢乐而不放纵,愁思而不哀伤。”

[注释]

①《关雎》,《诗经·国风》首篇。

②淫,逸也,今语“野”,谓放纵。

[原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 ,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既往不咎 。”

[译文]

(3.21)哀公为种植社木而请教宰我。

宰我回答:“夏朝用的是松木,殷代用柏木,周朝则用栗木,就是要使百姓战栗啊。”

孔子听到后,说:“已成之事不必再提,已过之事难以更改。过去的事不必去追究了。”

[注释]

①宰我,名予,孔子弟子,字子我。

社,鲁论作“问主”,古论作“问社”。 何按 : 主即社也。社,土地神。神社有社林,象征林木之神。

主,柱也,木主也。社异体作袿,亦木主也。中国古代宗教,崇拜天地人。天、天神,日、月、星、宇宙。人,人祖,已逝之祖先。地,地灵。一是土地,以土石为象征。《小宗伯注》又云“社之主,盖用石为之”。惠氏士奇《礼说》:“按《宋史志》社以石为主,长五尺,方二尺,剡其上,培其半。先是州县社主不以石,礼部以为社稷不屋而坛,当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故用石主,取其竖久,请令州县社主用石,尺雨广长,半大社之制,从之。《淮南子·齐俗训》云:‘有虞氏社用土,夏后氏社用松,殷人社用石,周人社用栗’。而《郊特牲》言‘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小宗伯》云‘社主盖用石’。”二是土地上的生命即林木之神,与生物之神。林神,即社主,又称田主。林神亦为百草五保之神,即“稷”神。《周礼·大司徒》:“邦国都鄙,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郑注:“田主,田神,后土、田正之所依也,诗人谓之田祖。”后土即田神,田正即稷神。三是生物之神即龙(鳄鱼)。《说文》:“社,地主也。”《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 何按 : 共工即水神洪江。句龙即巨龙、蛟龙,鳄鱼也。鳄鱼穴居,故上古以之为大地之神灵。

②后,《尔雅·释诂》:“君也。”

③谏,即今语更也。《白虎通·谏诤》:“谏者,间也,更也。”《广雅·释诂》:“遂竟也。”

④既,已也。咎,究,责罪。

[原文]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

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三归 ,官事不摄,焉得俭 ?”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 ,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

(3.22)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很小啊!”

有人问:“管仲节俭吗?”

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家室,各处有各处的管家,怎能谈得上节俭?”

“那么管仲懂礼仪吗?”

孔子说:“国君之宫门建屏风照壁,管仲也在家宅前建照壁。国君为了宴请友邦之君,在堂上设置放酒杯的几座,管仲在家堂中也设置几座。管仲如果懂礼仪的话,谁还不懂礼仪呢?”

[注释]

①管仲,春秋初期著名政治家。字仲,名夷吾,曾任齐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②三归,历代有异说。 何按 : 归、家古音通。三归即三处家室也。“三归”旧的解释有:(甲)国君娶三女,管仲也娶了三国之女(《集解》引包咸说,皇侃《义疏》等);(乙)三处家庭(俞樾《群经平议》);(丙)地名,管仲的采邑(梁玉绳《瞥记》);(丁)藏泉币的府库(武亿《群经义证》)。杨伯峻则释“归”为取租,大谬。杨说盖引郭嵩焘《养知书屋文集》卷一,略云:“此盖管子九府轻重之法,当就《管子》书求之。《山至数篇》曰:‘则民之三有归于上矣。’三归之名,实本于此。是所谓三归者,市租之常例之归之公者也。”其说谬。三归,龟氏曰:娶三姓女也。妇人谓嫁曰归。《礼书》管仲之家,兼备三归。

③俭,简也,减也,省也。官,管也。摄,读如涉,交叉曰涉。各司其事不相干涉。

④塞门,塞读如“色”,障也。塞门即门障,屏墙也。树,建树。

⑤反坫,反读如版,坫读如垫。版垫,建于堂上,以陈置酒器。或说以土石筑于两楹(厅堂前部东西各有一柱)之间(详见全祖望《经史问答》)。

塞门、反坫本皆诸侯所用。管仲私宅设之,孔子以为非礼。

[原文]

子语鲁大师乐 ,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 ;从之,纯如也 ,皦如也 ,绎如也 ,以成 。”

[译文]

(3.23)孔子与鲁国大乐师讨论音乐,说:“音乐的道理很容易了解:开始演奏时,低沉;随后,响亮,交错,绵延不绝,直到完成。”

[注释]

①大(tài太)师乐,即大司乐,大乐师。乐官。《周礼》称“大司乐”。古制乐师必以盲人为之。郑玄《周礼·大司乐》注:“凡乐之歌,必使瞽矇(盲)为焉。命其贤知者为太师、少师。”贾疏:“以其无目,无所睹见,则心不移于音声,故不使有目者为之也。”

②翕如,翕(xì戏),如读为然。收敛曰“翕然”。

③纯如,纯读为敦,宏大也。

④皦(jiǎo狡)如,交然,交错而和谐。

⑤绎如,绎,长也,绵长曰绎。

⑥成,定也。

[原文]

(卫)仪封人请见

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

[译文]

(3.24)(卫国)仪邑司社请求见孔子。

他说:“只要是君子来到这里,我没有不见一见的。”

随行者让他见了孔子。出来后他说:“这几个小子何必忧愁得像丢失了什么呢?天下丧失正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要以孔先生作为木铎(准则)来纠正之。”

[注释]

①仪,仪邑,地名,在卫。当今河南兰考境。封,封邑之社。封人,官名,司社之官。《周官·封人》:“掌设王之社坛。为畿封而树之。凡封国,封其四疆,造都邑之封城者,亦如之。”郑注:“聚土曰封。”《尔雅·释诂》:“请,谒告也。”

②患,病也,忧困也。于,如也。于丧,如丧。

③木铎,即“中”(钟),铃铎,古乐器。古代传令官、司礼官、执事官皆持铜铎,以集众传布训令。

郑注《小宰》云:“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木铎,木舌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疏》云:“以木为舌,则曰木铎;以金为舌,则曰金铎。”《鼓人》:“以金铎通鼓。”注:“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司马职》:“曰:‘司马振铎。’是武用金铎也。”《说文》:“铎,大铃也。”李惇《群经识小》:“铎如今之铃,中有舌,以绳系之,摇之而出声。”《明堂位》:“振木铎于朝,天子之政也。”注:“天子将发号令,必以木铎警众。”是木铎为施政教时所设也。《春秋纬》:“圣人不空生,必有所制,以显天心,丘为木铎制天下法。”

[原文]

子谓《韶》 :“尽美矣 ,又尽善也。”

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

(3.25)孔子谈及《韶》乐说:“真美呀,又真是仁善啊!”

又评论《大武》之乐说:“真美啊,但是不够仁善。”

[注释]

①《韶》,韶乐。舜祭日神之乐。又称《大昭》、《大明》。

②极,尽也。美,音乐美妙。善,仁善。

③《武》,周武王庆功之乐。以武士执兵器而舞。又称《大武》。

[原文]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

(3.26)孔子说:“高居上位却不宽厚,从事礼仪又不恭敬,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人我如何看他呢?” G7ZdTsr32nK9c8WBdgRwoanG4TGRaiYKobZ5Mh0t16UiMwtqsSPr54cVvYx874O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