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日本海军的发展壮大

日本海军是1872年海军省设立时才建立发展起来的,但其发展势头迅猛,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时,已确立了其世界海军第三大强国的地位。在只有50年的发展时间中,日本海军却走过了建立、发展强大和称霸扩张的全过程,这在世界军事史上是少见的。

日本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培育了其特殊的海国国防观念。近代,日本致力于推动海军发展的原因,既是从本国大门被西方列强舰船大炮打开中感到了危机,也是从中国鸦片战争中吸取了教训,并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岛国必须有与岛国相称的军事力量,尤其应重视的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防御外敌入侵依靠的是海战,而海战的关键又是舰船、大炮和海军。

1854年,日本在美军军舰和大炮的胁迫下,与美国签订了亲善条约,封闭深锁的国门被打开,日本深深感受到了危机。1868年7月4日,崇尚武士道的日本军人开始蠢蠢欲动,兵部省给天皇太政官上书:“皇国是一个被分割成数岛的独立于海中的岛国。如不认真发展海军,将无法巩固国防。当今各国竞相发展海军,我国则十分落后。因此,他国对我国殊为轻视,出言不逊,甚至干出不法之事。若我国拥有数百艘军舰,常备精兵数万,那么他国便会对我敬畏起来,哪里还敢有今日之所为?故海陆军装备精良与否,实关系皇国安危荣辱。全国上下发奋努力,兴办海军,加强陆军,建立一支保民卫国之军队,用以压制强敌,扩大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影响,耀皇威于四海,这才是最紧急最重要的国务……” [1]

日本军人呼吁发展强大海军的呼声,引起了日本天皇的重视。1868年10月,日本天皇谕令全国:“海军建设为当今第一急务,应从速奠定基础。” [2] 明治天皇与明治政府都开始重视海军的发展建设,将海军放在陆军之前,置于首位加强建设。明治天皇将节省的宫廷经费赐给海军,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日本海军的发展建设。1872年,日本兵部省向太政官申报:“海军和陆军情况迥然不同,其官员不可兼任,须将两种军职分开。故奏请批准废除兵部省,分别创设海军省和陆军省。”随后,明治政府正式废除了兵部省,建立了陆军省和海军省。日本海军从此挣脱了羁绊,快速走上发展扩张的道路。日本海军省创立之初,日本海军仅有军舰十四艘、运输船三艘,总计1.3832万吨。海军省建立后,日本海军走上了快速的发展道路。到19世纪80年代,日本海军已初具规模,有了独立自主的造船与制造炮舰的能力,建有十几个大型造船厂,可以制造出炮舰、鱼雷艇及大部分船用导航仪表、舰炮及各种规格的弹药。

伴随着日本海军的发展强大,日本也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74年,在日本海军孟春号、日进号、筑波号等军舰掩护下,3000名日本陆军登陆中国宝岛台湾,台湾高山族人民进行了坚决抵抗。由于日本的军事力量较弱,加上台湾当时正值酷暑,登陆的日军死亡无数,日军完全占领台湾面临极大困难。但因清政府的妥协,中日双方签订了《台事专约》,日本得以“体面退兵”。这一事件助长了日本进一步发展海军和侵略中国的野心。

甲午战争前,日本海军已拥有军舰三十一艘、鱼雷艇二十四艘,共计6.047万吨,还有正在建造的军舰六艘、鱼雷艇两艘。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海军认为这是天赐良机。6月,清政府应朝鲜政府的邀请,派2000清军前去镇压朝鲜农民起义,在部队到达朝鲜首都汉城西南的牙山县时,日本派出海军8000名在仁川登陆。7月25日,日军海军袭击了清政府的运输船高升号,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海军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赔款割地。这次海战的胜利为日本海军又打了一针兴奋剂,天皇内阁增强了对日本海军投入的信心。此后,日本海军发展迅猛异常,到日俄战争前夕,日本海军军舰总数增至152艘,总排水量达到26.468万余吨,在当时英、法、俄、德、日、美、意等世界七大海军强国中,排名第五,进入海军强国之列。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海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击败了曾打败过英国舰队、瑞典舰队、土耳其舰队和横行欧洲的沙俄海军舰队,再一次提高了日本海军的声望,世界各国舆论哗然。日本海军击败俄国海军,助长了日本海军称雄亚洲、独霸世界的野心。日本海军开始了疯狂地扩充大舰巨炮行动,制定了“帝国国防方针”,实施八八舰队计划,“平时必须拥有一支最精锐的舰队,而且至少要有以下兵力:战列舰八艘,共2万吨;装甲巡洋舰八艘,共1.8万吨。这两种舰是舰队的主力。为充分发挥其战斗力,还必须拥有巡洋舰和大小驱逐舰若干艘。以上兵力为海军第一线舰队” [3]

1914年8月至11月,在日本海军的配合下,日本陆军在中国山东龙口登陆,击溃德国驻华陆、海军,侵占了山东青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海军借助英国的支持,在华盛顿会议上,确定了日本的世界第三大海军强国的地位,美、英、日、德、意等国海军的扩张比例为5: 5: 3: 1.75: 1.75。1930年1月21日至4月22日,海军强国在伦敦召开会议,研究各国海军舰船建造发展问题,日美经过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了《限制和裁减海军军备的国防条约》,决定按照英美各拥有主力舰十五艘、日本九艘的原则,废弃多余的舰只。这一条约限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日本海军内部对此表示十分不满:“不论是华盛顿会议也好,伦敦会议也好,都是英美两国策划而成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英美称霸世界的野心,而当面目标则是扼杀新兴的日本。” [4]

此后,日本认为华盛顿会议的决定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于1936年毅然退出第二届伦敦会议,撕毁华盛顿、伦敦条约,摆脱束缚日本海军扩张的限定,决定编成由航空母舰十艘、战列舰十二艘、巡洋舰二十八艘、驱逐舰战队六个、潜艇战队七个组成的远洋作战舰队,大力扩张日本海军。

◎ 日本全面侵华前的海军实力

从1872年日本海军省设立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确定日本为世界第三大海军强国,日本海军整整走过了50个春秋。到1937年6月,“日本海军共拥有二百八十五艘舰艇,其中包括九艘战列舰、四艘航空母舰、十二艘重巡洋舰、十三艘轻巡洋舰、七十艘驱逐舰、四十四艘潜艇。另外,还有一艘练习战列舰、两艘水上飞机母舰、五艘潜水母舰,总吨位115.3吨。同时,正在建造中的军舰有三十七艘,其中包括两艘战舰和两艘航空母舰” [5] 。此外,日本海军航空兵配有舰载飞机和陆载飞机共800余架。编列部队的战舰和战机中,不少舰艇和战机都已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20世纪20年代一位英国海战史权威说过:“谁拥有航母,谁就有权争霸世界。”航空母舰可以说是一个“漂浮在海洋上的小岛”,是现代战争的载体,具有强大攻击力,依靠它既能掌握制海权,又能掌握制空权,是军事、科技、经济实力的象征。日本在1937年已拥有四艘航空母舰,还有两艘正在建造当中,可见日本海军当时的军事实力是多么强大。战列舰自风帆时代诞生,19世纪60年代开始变革,在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90年代之间一度断代,19世纪90年代开始复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和弹道导弹潜艇所取代,不再作为舰队中的主力战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战列舰吨位大,装载大口径火炮,配备厚重装甲,其作战能力和防护力较高,能执行远洋作战任务,是各主要海权国家的主力舰种之一,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日本因华盛顿会议限制了海军扩张势力,无法从战列舰的数量上与美国对抗,于是积极筹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力图从战列舰的综合战斗力上战胜美国。

日本制造潜艇的技术当时在世界上也是居于领先地位的。1936年,日本第三次修改帝国方针,制定了十年海军发展目标,计划在十年内“拥有七个潜艇战队,潜艇达七十艘”。1937年实施的制造潜艇计划中包括甲、乙、丙三种型号的潜艇,这些潜艇都是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

海军航空部队是在海洋上空执行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按照起降基地不同,分为岸基航空兵和舰载航空兵。岸基航空兵以陆上机场和水上机场为基地,通常配备有航程远、续航时间长的轰炸机、侦察机和反潜巡逻机。舰载航空兵以航空母舰和其他舰船为载体,通常配备有歼击机、攻击机、预警机和直升机等。舰载航空兵具有远在母舰火炮和战术导弹射程以外作战的能力,也能借助母舰的续航力,进入各海洋战区活动。日本海军拥有庞大的海军航空队,主要担负对中国华南全部和华中部分作战任务,掩护配合地面陆军、水中舰艇作战。

日本海军在全面侵华前拥有二百八十五艘舰艇、八百架飞机,势力可说是如日中天,号称世界海上第三大强国。中国海军四大舰队和尚存的练习舰队,总舰艇数不过百余艘,总吨位仅5.9万吨,为日本海军实力的二十分之一。中国海军不拥有战机,中日海军航空力量之比可以看作是800: 0。

1937年,日本海军编有三个舰队,其舰队编制为:

第一舰队,司令官为海军中将米内光政

下辖:

第一战队,编列长门号、陆奥号、日向号战舰

第三战队,编列榛名号、雾岛号战舰

第八战队,编列鬼怒号、名取号、由良号战舰

第一水雷战队,编列川内号轻型巡洋舰,第九驱逐队、第二十一驱逐队

第一潜水战队,编列五十铃号巡洋舰,第七潜水队、第八潜水队

第一航空战队,编列凤翔号、龙骧号战舰,第三十驱逐队

第二舰队,司令官为海军中将吉田善吾

下辖:

第四战队,编列高雄号、摩耶号战舰

第五战队,编列那智号、羽黑号、足柄号战舰

第二水雷战队,编列神通号战舰,第七驱逐队、第八驱逐队、第十九驱逐舰队

第二潜水战队,编列述鲸号战舰,第十二潜水队、第二十九潜水队、第三十潜水队

第二航空战队,编列加贺号战舰,第二十二驱逐队

第十二战队,编列冲岛号、神威号战舰,第二十八驱逐队

第三舰队,司令官为海军中将长谷川清

下辖:

第十战队,编列出云号、天龙号、龙田号战舰

第十一战队,编列安宅号、鸟羽号、势多号、坚田号、比良号、保津号、热海号、二见号、栗号、拇号、莲号战舰

第五水雷战队,编列夕张号战舰,第十三驱逐队、第十六驱逐队

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常驻中国,在中国旅顺、马公设有要港部,在上海设有特别陆战队司令部,第三舰队分散驻泊于中国沿海海域,第十一战队主要在长江流域活动,第十战队和第五水雷战队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活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日本海军增加了驻泊中国的海军军事实力,向中国增派了作战部队:“第一舰队(留驻日本,必要时赴华支援其他舰队);第二舰队(驻华北),下辖第四、五、十二战队,第二水雷战队,第二潜水战队,第二联合航空战队;第三舰队(驻华中、华南),下辖第十、十一战队,第五水雷战队,第一潜水战队,第一联合航空队,第一、二航空战队,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航空队;第四舰队(从其他舰队抽调兵力1937年10月20日编成),下辖第九、十四战队,第四、五水雷战队;还有上海特别陆战队。” [6]

◎ 日本海军对华作战方针

1936年,日本军队依据日本政府制定的《国策基准》,拟定了1937年的对中国作战计划。日本海军的作战方针是:击灭中国舰队,压制中国沿海和长江流域海军力量,与陆军协力占领要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8日,日本海军根据日本陆军对卢沟桥事变的态度和日本军令部的要求,立即调整了对中国的作战部署,增加军事力量:(一)在台湾演习的第三舰队返回原驻防地;(二)加强警备,以备事件扩大,禁止任意行动;(三)准备好机动兵力,以备对华紧急出兵。 [7] 随后,日本海军进行了兵力调整,制定并下达了《关于对华作战用兵秘密指示》,进一步明确了对中国作战的方针:

一、作战指导方针

(一)以执行自卫权的名义进行作战,不公开宣战。但当对方提出宣战或因战争形势的变化则公开宣战,称之正规战。

(二)主要是以讨伐第二十九军为目的,战局即限于平津地区。根据情况采取局部战、空战、封锁战等战术,在最短期间内达到保护侨民及惩罚中国之目的。

(三)陆海军要协同作战。

二、用兵方针

(一)按时局限制在局部的方针,当前以陆军兵力进入平津地区,达到迅速惩罚第二十九军目的。海军除运送和护卫陆军并在天津方面协助陆军外,要准备全力对华作战(第一阶段作战)。

(二)战局扩大时大致按下列方针作战(第二阶段作战)。

1. 要确保上海及青岛的地位,使其成为作战基地,同时在现地保护侨民。其他地区的侨民迁至上述两地。

2. 华中作战要调遣确保上海所必要的海军、陆军部队,并主要以海军航空兵扫荡华中敌空中的力量。

3. 华北作战,陆、海军共同努力确保青岛为海军控制,其他地区由陆军控制。

4. 陆军兵力的使用,对平津方面由关东军及朝鲜军增援,并由国内派出三个师团。此外,计划对上海、青岛方面再派两个师团,其分配办法按情况决定。但海军认为有必要派三个师团,已向陆军方面提出要求。

5. 封锁线在扬子江下游、浙江沿岸及其他我方兵力所在地附近,实行局部地区的平时封锁。要以中国船只为对象,不要和第三国发生纠纷。但根据战争形势变化,其他地区和内容都将扩大。

6. 对中国海军发出警告,使其大致保持严格的中立态度及原地不动,否则坚决予以攻击。

7. 初期第三舰队担任对全中国的作战,第二舰队专门担任运输和护卫陆军。

8. 到出兵青岛方面时,第二舰队担任华北作战,华中、华南作战由第三舰队担任之。两舰队的作战境界为海州湾、陇海线(包括华北作战)。

9. 华南方面作战要以很强的指挥官和部队充当之。第三舰队司令部要为专心从事华中作战进行编制。 [8]

日本海军对中国作战方针是与陆军协同作战,先局部作战,后期根据战场形势发展,增加一个舰队的海军兵力,在运送日本陆军到中国时,确保占领青岛、上海两个基地,划分华北、华南、华中三个作战区域,迫使中国海军中立或原地不动,积极配合日本陆军扩大战争范围。此作战方针既有局部作战的兵力运用指导,又有全面作战的兵力运用指导,显示出日本海军积极准备与陆军一同扩大对中国的战争范围的企图。


[1] [日]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龚建国、方希和译,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13页。

[2] [日]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龚建国、方希和译,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76—77页。

[3] [日]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龚建国、方希和译,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13页。

[4] [日]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龚建国、方希和译,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91页。

[5] [日]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中国方面海军作战》(一),朝云新闻社1974年版,第230页。

[6] [日]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中国方面海军作战》(一),朝云新闻社1974年版,第231页。

[7] [日]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1分册),齐福霖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37页。

[8] [日]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1分册),齐福霖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8—169页。 BGFFPYvolGlInEpe/ZItabVgrWmu6iiURbMeV+J8TWh6gkYpakYftfnVosDoe6r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