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尧典(上篇)

何按: 为便于解读,将《尧典》析解为上、下篇。〕

[题解]

“典”,《说文》解释为“大册”。 然而,典者政也,二字古音通,“尧典”者,尧政也。本篇是后代史官追叙帝尧事迹的传说,成书年代不可考。

尧,名“放勋”。放勋实即“伏羲”之语转。上古帝君之美号常世代相承,因此历史上不止一个伏羲,不止一个黄帝、炎帝。尧之所以称唐尧,一说“唐”语义为大,唐尧即大尧。一说唐为地名,尧兴起之地域在“唐”,所以又称“唐尧”。按:《说文》古文唐、阳、汤、荡诸字音、形相近。所谓“高阳”亦即“高唐”。帝尧、高阳,其名又与商人之高祖商汤相合。 又,唐即荡,大也。“陶唐”即“荡荡”之转语。

今文《尚书》有《尧典》无《舜典》,《舜典》是后人从《尧典》分出去的。孔子编纂《尚书》将《尧典》列为首篇,似有深远的用意。《史记·五帝本纪》说:“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论语·泰伯》记:“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显示,孔子是以帝尧为华夏之始君的。

《尧典》中最重要的就是记录了“观象授时”,“则天作历”的传说。

中国上古之历法,最早有观太阳为坐标的太阳“十日”历法,又有观大火纪季节的历法。《左传》襄公九年说“祀大火,而火纪时焉。”这种以辰为纪的历法,通过观察二十八宿之心宿第二是即大火星在昏时的中、流、伏、内等天象而确定季节。而《尧典》中,则记述了综合观察日月星辰四象(廿八宿)观象授时的一套更成熟历法。

疑古派学者断言《尧典》是战国儒家搜集传说材料编造而成。(例如陈梦家《尚书通论》认为伏生所传二十九篇乃秦时齐鲁儒者所更定。认为《尧典》“其编定当在秦并六国之后”。)

但也有根据认为,实际上,《尧典》成书于孔子之前。

竺可桢作《论以岁差定尧典四仲中星之年代》,据岁差推算出“鸟、火、虚三星至早不能为商代以前之现象,星昴则为唐尧以前之天象”,论定《尧典》至少作于西周初年。

天文史家卢景贵曾据“黄道附近星座二十八宿宫度,七十年岁差一度”,推算尧时天象,知“彼时黄经较现时约少六十度,故冬至日约在房七度三十二分,春分日在昴一度三十四分,夏至日在星三度四十一分,秋分日在氐十五度五十三分,是《尧典》之记事,于时于天均相合”。

卢氏又谓:《夏书》“胤征篇”记中康日食,亦由天象而知为实录。《夏书》“胤征篇”之佚文见于《左传》昭公十七年所引:“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推步天象,考证得知此夏书出自古文“胤征篇”,乃夏中康时代之逸史。在中康之可能年限内,求夏都所见食在房宿之日全食,得西元前2137年10月22日之日全食,条件完全相合;而适当中康之元年,甲申,九月壬申朔之日食。”

《尧典》中所记羲氏、和氏两族及四方之伯,即负责主持祭祀太阴、太阳神及四季之太阳神 。帝尧高辛,则为北极太一之主宰,主璇玑玉衡(北斗七星),以法天道。

四岳制度,即四部或四部落之制度。尧居中央,四部分掌四方,四部之长称“岳”,即“四岳”。这种制度,实质是一种部落联盟。各部之下,协理万邦,邦即邦国。可知在帝尧时代,大大小小的以居邑或小城为中心的农耕区域,组成成千上万的小邦国。各邦国的子民是同血之族人,同血族的公社成员。

据《经典释文》,“尧典”(包括“尧书”、“虞舜书”)原文应为十六篇。十一篇已亡佚于秦末战乱,现仅存五篇。“尧典”则是五篇中之第一篇。

[译文]

(序)古昔有帝尧,聪明斯文,开拓天下。将退其位,考虑让位给虞舜。作“尧典”。

传说:在古代,有帝王名“尧”,又称“放勋”。 他精明,斯文,安閒,谦恭,宽容。他的光辉映照四宇,充沛于天地。

他首先修明自身之美德,而后使九族和睦,平等地对待百姓氏族。因此百姓顺从他的诏命,从而统理天下千万座城邦。

为治理万民,顺应四时之变,以成万物之用;尧命令羲氏与和氏两族,恭敬奉事上天。计算观察日月星辰,以告知人民四时季节的变化。

——命令羲氏之兄,居住于东夷,地名叫“阳谷”。礼聘太阳之出升,管理东极。

敬候着春分,观察大鸟星的出没,以确定春季的降临。

东风之神之名叫“析”(羲),来临时鸟兽乐于交配繁衍。

命令羲氏之弟,居住于南极。[赐地名叫“明都”。]管理南方,敬候夏季(太阳)最长那一天的到来。

以大火之星作为标记,确定夏季的降临。

南风神之名叫“因”,(来临时)鸟兽脱毛只长皮革。

——命令和氏之兄,居住于西土,赐地名叫“昧谷”。礼送太阳之下落,管理西域。

[敬候]中元之夜,观察虚(虎)星的出没,以确定秋季的降临。

西风之神之名叫“夷”,(来临时)鸟兽长出美丽的绒毛。

——命令和氏之弟,居住在朔北,赐地名叫“幽都”。治理朔方胡狄,[敬候]冬季(太阳)最短那一天的到来。

观察昴星的出没,确定冬季的降临。

北风之神之名叫“隩”(卧),(来临时)鸟兽长出丰厚的毛皮。

尧帝说:“喂!你羲与你和。你们来确定一年的三百六十又六日,如果有多就建立闰(余)。由你们确定四季,决定刿收之时,用以指导百工们,使各种事业兴旺发达。”

尧典(上篇)

[原文]

(序)。昔在帝尧, 1 聪明文思, 2 光宅天下。 3 将逊于位, 4 让于虞舜,作尧典。 5

曰若: 6 稽古, 7 帝尧曰放勋。 8 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 9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10

克明俊德, 11 以亲九族。 12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13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14

黎民于变时雍。 15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 16 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17

分命羲仲, 18 宅嵎夷,曰阳谷。 19 寅宾出日,平秩东作。 20 [敬致]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21

厥民析,鸟兽孳尾。 22

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 23 平秩南讹,敬致日永。

星火,以正仲夏。 24

厥民因,鸟兽希革。 25

分命和仲,宅西[土],曰昧谷。 26 寅饯纳日, 27 平秩西成。 28 [敬致]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29 厥民夷,鸟兽毛毨。 30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31 平在朔易。 32 [敬致]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33

厥民隩,鸟兽氄毛。 34

帝曰:“咨!汝羲暨和。 35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36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37

[注释]

1 帝尧,号高辛氏。辛,契也,锲也,高辛即巨斧,北斗之象征也。出土陶器铭中有巨斧,或即高辛族器。尧即炎帝,高辛氏。舜即黄帝。高阳氏。

2 听锐曰聪,见微(晦)曰明。聪明,《孔疏》:“听远为聪,见微为明。”“以耳目之闻见,喻圣人之智慧,兼知天下之事。”文思,斯文转语。文,郑玄、马融都认为“经纬天地谓之文”, 何按, 文通敃。《尔雅·释诂》:“敃,强也。”思,郑玄说:“虑事通敏谓之思。”意思是果断,有计谋。安安,安晏也。

3 光宅,旧释光布天下,光明天下。 何按: “光,广也。宅古读tuò,拓也。《尚书正读》:“宅,宅而有之也。”拥有、充满。

4 逊,古音与遂、坠通,均有退、下之义。《孔传》:“逊,遁也。”退避的意思。

5 舜,《山海经》作帝俊。有虞族君长。傅斯年说即高阳氏。鲧亦称高阳氏。高阳氏乃尊号也。典,《说文》:“主也。”《广韵》:“典,主也。”常也,法也,经也。

6 “曰若稽古”此句历来断句误读,断点当在“曰若”之后。曰若又作粤若、越若,先周常语。曰若,即曰然、云然,或曰焉、曰言。即今语之“传说”。又,曰、粤、越,皆为借字,疑当读为“言”。“若”古音与“有”近通。“曰若稽古”,相当于今语“古事有言”,古事有说。是西周以来追叙传说中的历史往事的发端词。

7 稽:在。稽古,乃诗书成语,即“在古”。又,稽,高也。高古。

稽,旧释皆读为考,考察。是以之为“究”之通假。稽古,马融训为考古。“尧典”一篇,首言“曰若稽古”,即“玄古高古”。此篇若夏商所传,则殊为高古矣。

8 放勋,即“伏羲”音转。伏羲,音变又作封豨,彭夷,希夷,蜥蜴,即龙/蜥蜴/鼍鳄也。尧乃谥号,尧,薪尧也;亦即高辛氏之变语。上古传说中之古帝,多为一人异号异名之分化。所谓一人多格也。此极可注意。愚意尧本名放勋。以声求之,即伏羲之转音也,放光之意也。

夏代以前“君主”称帝不称王,如帝尧、帝虞舜。夏代以后至秦汉,称王不称帝。尧,或以为谥,或以为名号。《尚书》凡称帝者皆指尧、舜。

9 钦明:1. 清明。2. 敬明。钦,郑玄注:“敬事节用谓之钦。”明,明达。文,敏。文思:文读为敏。思虑。文思即敏于思(《论语》),今语“斯文”也。

安安,通晏晏,《尔雅·释训》:“晏晏,柔也。”温和的意思。

允,容,宽大曰允。《说文》:“允,信也。”恭,郑玄曰:“不懈于位曰恭。”克,即今语可。让,本字作攘。《国语·晋语》:“让,推贤也。”故郑玄注曰:“推贤尚善曰让。”

10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以光读作广。典籍中“光”常借用为“广”。《史记·礼书》:“至于高祖,光有天下”,即“广有天下。”被,布,放布。四表,四方,东西南北。《广雅》:“表,方也。”四表即四方。

格,各也,本义为至。《孔传》:“格,至也。”到达。 何按: 格读为落,临也,充沛之义。上下,天地。

11 克,通可,能够。明,当读为萌,培养,培育。俊,己也,自身。则下文有序:自己、九族(家)、百姓(亲族)、邦国。旧说俊为美也,大谬。孙星衍等旧解俊皆为才,美,援《说文》:“才过千人曰俊。”不确

12 九族,今古文注疏家说法不一。《孔疏》:“上至高祖,下及玄孙,是为九族。”即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观融,郑玄说周,后注者多从古文。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一般采用前说。《书·疏》引今文家夏侯、欧阳说以为九族系异姓亲族。即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姜亮夫《〈尧典〉新议》异说或云:“九族者,指尧之氏族。”(《文史新探》,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3 平,(1)《释文》:“读若辨。”平、辨声近通假。辨,分类也。(2)平,《说文》:“平舒也。”平舒即平等也。我取后义。按《史记·五帝本纪》作“便”,《史记索隐》作“辩”,《后汉书·刘恺传》引作“辨”,郑注:“辨,别也。”章,读为治。姓,金文作“生”,生与姓实一义之分化。百姓,即百生、众生。《孔疏》:“百姓谓百官族姓。”

14 昭明:昭,则也。明,命也。“昭明”即“则命”。则,顺从,服从。顺从诏命也。

协,联也。和,合也。协和即联合。应注意者,“万”在上古非数词,万者,满也,所有的、全部曰“满”,即“万”。邦、国、郭古音义皆通。国本义即城郭,方国即方城也。国在战国前并无作为国家独立主权之政治实体之义。万邦即万城也。

15 黎,理也,令也,治也。黎民,理民。黎民旧释黔首,以为名词,不确。

于,图也,顺也。于变,顺应变化。时雍,时用。意谓为了使人民顺应四时,以成万用。

16 羲即《山海经》之日神羲。和古音与娥、娲并通,月神名女和、女娲。羲、和二氏。郑玄以为乃“重黎之后”。重黎即钟离,雷神。以重黎命名之氏族世掌天地四时之官,颛顼时“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尚书·吕刑》)

羲和二族,即伏羲、女娲二族。在此则为兄弟之族,主司天纪,后世成为司天之官名。钦:敬也。钦若即“敬于”。若,于也。马融说:“羲氏掌天官,和氏掌地官,四子掌四时。”

钦,敬。若,顺从;遵循。《史记·五帝本纪》“钦若”作“敬顺”。又若训于亦通。昊天,浩天,高天。昊天,浩天,高天。钦若作敬顺。

17 历,历字本义为镰,割刿也。通作计,有计算之义。《尔雅·释诂》:“历,数也。”推算的意思。

《史记》作数,推算岁时。象,古音豫,与阅通,观测。这里作动词观测解。又王逸《楚辞》注:“象,法也。”取法之谓,亦通。

敬授,教授。敬,借作教也。人时:《史记》、《汉书》、《尚书大传》及郑玄注都作“民时”,唐天宝三年卫包为避唐太宗讳改为“人时”。

18 分:复,又也。又作颁,别也。

羲仲:与羲叔、和仲、和叔皆掌天文之官。仲,叔,兄弟之排行,长曰仲(正),少曰叔(少)。这应是较原始的排行。后来又有一说,即伯、仲、叔、季,当属晚出。

19 宅,居住。嵎夷,氏族名,即羽夷,即倭夷(委,羽古通)鸟类。古地有嵎州,即今之日本。羽夷即古之阿伊奴夷人。东夷支系。《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东夷,即东瀛、东洋。先秦泛指东南沿海的土著居民。

旸谷,一作汤谷,皆为声借字。《说文》:“旸,日出也。”传说中的日出之地。

20 寅:延也。

寅,《尚书》古本多作夤。《说文》“夤,敬惕也。”宾:聘也。《孔疏》:“宾者,主行导引,故宾为导也。”故旧注以为是早晨恭敬地引导太阳升起。郭沫若《殷契粹编》对第17片卜辞研究后指出:“殷人于日之出入均有祭,《殷契佚存》四、七片有卜辞云:丁巳卜又(侑)出日,丁巳卜又入日。此之‘出入日,岁三牛’为事正同。唯此出入日之祭,同卜于一辞,彼出入日之侑,同卜于一日;足见殷人于日盖朝夕礼拜之。《尧典》寅宾出日,又寅饯入日,分属春秋;礼家有‘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之说,均是后起。”同书的597、598、1278诸片,都反映了殷人出入日之祭。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又引了一些祭日卜辞,以为所祭的有日、出日、入日、各(落)日、出入日等,祭法有宾、御、又、 、岁等;这也都是祭祖先的祭法。

平秩,平治。平,辨。秩,治。辨别测定。《尚书覈(hé)诂》:“秩,察也。《释训》:‘秩秩,清也。’《释言》:‘察,清也。’是秩察谊同。”《广雅·释诂》:“作,始也。”

东作,作读为陬,即区,区域。东部区域。五行家以东方配春。“东作即春作,谓春日之农作也。此言使民治其春作。”(李民)

21 日中,即昼夜时间均等,春分也。

星鸟:星名。南方朱雀七宿在天呈鸟形,因此称星鸟。

殷,应也,确定。

仲春,春天之第二个月。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中间的那一个月称仲。

22 厥,《史记》作其。殷:应也。厥:其也。析,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高诱注《吕览·仲春纪》引经说之云:“散布在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索隐》引如淳说云:“析,分也。”使民分散耕种。此皆旧说。不确。

析,即东方之神羲,或曦《山海经》“东方曰析”。胡厚宣于甲骨文发现四方日神名,东方日神曰析。则民当读为名。厥民析,即其名曰析。

孳即“兹”、“滋”,《说文》云:“汲汲生也。”但“孳尾”乃合成词,不可分拆。孳尾,即交尾,交接。生衍繁殖。《孔传》:“乳化曰孳,交接曰尾。”

23 申:授。叔:修也,神也。灵修,灵巫。宅,居住。

交,地名,指交趾。《墨子·节用篇》、《韩非子·十过篇》都有“尧治天下,南抚交趾。”“曰明都”,此三字诸本佚。《史记·五帝本纪·索隐》云:“东嵎夷,西昧谷,北幽都,三方皆言地,而夏独不言地。”曾运乾《尚书正读》云:“‘曰明都’,依郑注增。郑云:‘夏不言‘曰明都’三字,摩灭也。’按依上下文‘曰旸谷’、‘曰昧谷’、‘曰幽都’例,‘宅南交’下必实指其地名。郑知为‘曰明都’三字,必有所据。今未知其审。”

何按: 我疑明都当为今之岭南广州。近年深圳出土殷商文化遗址,表明上古文化,确切疆域已达岭南矣。又,“明都”即“鸣条”之语转。

24 讹:隅也,方也。又说:讹,运动,运行。《诗·小雅·无羊》:“或寝或讹。”《毛传》:“讹,动也。”

《说文》:“致,送诣也。”致兼有迎送两个相反的意义。《汉书·五帝纪》:“存问致赐。”颜师古注:“致,送至也。”

永,长也。日永,夏至这天白昼最长,昼长六个刻,夜短四十刻,所以古人称夏至为日永。

星火、指大火星,二十八宿东方青龙中的心星,夏至日黄昏,心星出现在南方。故《夏小正》:“五月,初昏大火中。”《传》曰:“大火者,心也。”

正:定也。

25 因,炎也,南方神名。《尚书集注音疏》:“因,就也,就之言就高也。《月令》:‘仲夏可以居高明。’”意思是就高地而居。南方有炎民。

希,通“稀”,疏也。《汉书·晁错传》:“扬粤之地,鸟兽希毛,其性耐署。”《说文》:“革,兽皮治去其毛。革,更之。 何按: 革,通翮,羽也。希革就是羽毛稀疏。郑玄说:“夏时鸟兽毛疏皮见。”

26 分,颁。和,和氏,通娲、娥、俄。羲为羲娥,或羲与娥,或伏羲与女娲,乃是华夏民族传说中两位始祖人物,凿通天地的人物。昧,又作蒙,昧谷,西方地名,我疑后来蒙古国得名与此有关。

27 寅,恭敬。饯,饯行,送行。纳日,入日,落日。

28 平秩西成,与“平秩东作”对文。西成,即西域。太阳西落之处。《尚书易解》:“成,终也。”

29 宵中,古人称秋分为宵中,此日昼长、夜长相等、均为五十刻。星虚,即虚星。秋分黄昏时,虚星出现在西。夷,西方日神名。

宵中,昼夜长短相等,指秋分这一天。

星虚,星名,北方玄武七宿之一。

30 毨读为显,即鲜,新也。美也。《玉篇》:“毨,毛更生也。”《说文》:“毨,仲秋鸟兽毛盛,可选取以为器用。”

31 朔方,极北地。朔,缩,寒缩,寒索。北方寒缩,故称“朔方”。又曰“寒肃肃”。幽都,指幽州。

32 在,察。《尔雅·释诂》:“在,察也。”易,狄也。胡狄之族。又易,有易,地名,方国名。今河北有易具,古之易州。当有易旧地。

33 日短,古时称冬至为日短。这天昼短漏刻为四十刻,夜长漏刻为六十刻,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星昴:昴星,二十八宿西方白虎之一,冬至黄昏时,昴星出现在北方。

34 隩(yù玉),北方神名。隩,即隅之异体。《尔雅·释宫》音义引《尚书》、《说文》:“奥,室也。”《后汉书·梁冀传》注:“奥,深室也。”

氄(rǒng),即“绒”。细密而柔软的毛。

35 咨,命词,即“此”,相当于今语:来。羲和等四神,乃上古传说之四季太阳神,各居一方,主持四季。尧典中杂有神话传说,乃远古传说之人文政治化也。

36 期(jī基),一周年。旬,十日为旬。有,又。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一年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我国古代历法以一年为十二个朔望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总计三百五十四天,比一年的实际天数少十一天又四分之一天,三年的累积相当于一个月,所以置闰月以解决。”以,增。四时,四季。鸟、火、虚、昴四星定四季之说。竺可桢推算“鸟、火,虚三星至早不能为商代以前之现象,昴宿则为唐尧以前的天象”。成岁,作刿,收割。

37 允厘百工,用理百工。《经义述闻》:“允,犹用也。”厘,理也。百工,百官。

庶绩咸熙,诸绩咸兴。咸,皆。熙,兴。厘,理。庶,即诸,众。 h5D4DnnKvqbgJddjDVlXt4snMTXka7uYaVq0359GzvcSfOcI1z44OcxraagtviK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