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42年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一件图文帛书,1944年蔡季襄发表《晚周缯书考证》,首次披露于世。

这件帛书有图有文,记录了天地开辟及宇宙起源的神话,并记录了楚国的月历与民俗,极其珍贵。可补史籍之不足,又为曾被某些疑古论者怀疑的中国上古神话与历史的真实性提供了实物证据。

帛书原件残坏,脱误殊多。香港学者饶宗颐先生曾亲自考察帛书实物,并于近年出版了他的新摹本和原件的放大照片(《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中华书局,1993)。

兹根据饶先生书中图片,重新断句并解读如下。帛书原文中残缺及难以辩读的文字,可推知者以“[]”标出,不可推知者以“[\\]”标记。通假字用“()”标出。释文不严格按照帛书原来的字形排印。如“丌”字排作“其”,“ ”字排为“以”等。

帛书内容可分三部分(甲篇、乙篇、丙篇)。根据内容,余命名为宇宙之创造、天地四时吉凶、月名及日忌。分别译解、考释于此。

[译文]

楚帛书甲篇宇宙之创造

1. 传说:在古初有大能(龙)名 虘(雹戏/伏羲),生于雷泽,居于雎(淮)水。其族号是又 (有虞氏)。

2. 那时天地间日夜不分,到处昏昏暗暗,一切都不见光明。唯有海水乱流,风雨大作。

3. 于是有虘“犂”(重黎),是天神之子,生出女子曰女皇氏。女皇氏又生子四人,让这四人治理天地,管理众星辰。

4. 发诏令曰:让禹(虫/重)和厉(黎),管理陆地,掌管九天运行的轨道。

5. 于是禹和厉上下升运,从此山陵平安,于是命令河川归入大海,让阳气、阴气相交,布散山陵。

6. 但天地间仍然笼统昏漫,没有太阳的光明,而四神之子又互相争斗。

7. 于是神祖测量天地,建立了岁月,从此而有了四季的划分:长子名叫青阳,二子名叫朱目鼍,三子名叫凤凰( ),四子名叫玄墨(玄英)。

8. 过了千又百年,太阳神帝俊(夋)降生。这时九州还不通,山陵不安宁。四神相斗,反反复复。天体动撼。于是神祖送给太阳神以五棵神木: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及黑木的精华。

9. 于是(太阳神)炎帝命令火神祝融,率四神降临,平定三层天体,治理四方,奠定了大地四极。说:要给予宇宙(九天)大安宁,再无人敢冒犯天灵。

10. 于是帝俊启动了太阳的运行。共工遵照“禹步”,十个太阳运行四季,……超时则制闰。四时流转不分离,百神、风雨、日夜有序。于是命令太阳运行,永不休止,而有黄昏,有黎明;有白天,有黑夜。楚帛书《创世纪》新释(之一)

[原文]

楚帛书甲篇创世纪(帛书原文)

1. 曰:故又(有) 1 能(熊/龙) 2 (雹)虘(虚/戏), 3 止(之/出)自[雷] 走, 4 凥(处)于 [\\]。 5 尺(氏)[曰] (有虞)。 6

2. [梦][木(莫)][明]毋(晦)。 7 梦(蒙)梦(蒙)墨(昧)墨(昧), 8 亡(无)章(光)弼弼。 9 惟每(海)水[漉](流),风雨是(时)作。 10

3. 乃取(有) (重)犂(黎), 11 [\\](天?)子之子,曰女皇是(氏), 12 生子四[\\](神)。是襄(相)天 (地), 13 是各(格) (参/星) (华/辰)。 14

4. 法(发)逃(兆/诏) 15 :为禹(公/重)为万(厉/黎/离), 16 以司堵(土)。襄(相)咎(晷/九)天步逜(武)。[\\] 17

5. 乃上下朕(腾)运,山陵不肴(摇)。乃命山川回(归)晦(海)。 18 [命]熏气白气,以为其效(交),以涉山陵。 19

6. 泷汩涵(汗)澫(漫), 20 未有明明(太阳) 21 。四神相戈(战)。 22

7. 乃步以为岁,是隹(为)四寺(时)口(旦)。 23 伥(长)曰青檊,二曰朱目鼍,三曰翡(凤) ,四曰[潶/玄]墨(冥)。 24

8. 千又百 (岁),明明夋生。 25 九州不通,山陵备(不) (谧/宁)。四神〔相戈〕,至于 (覆)。 26 天旁(方) (动) (撼)。 27 鬾(馈)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何按:复或读为允。备,或释崩。)

9. 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 28 奠(定)三天, (治)思(四)復(方/服)。 29 奠(定)四亟(极),曰:羽(兆)九天则大 (谧/宁),则毋敢蔑天霝(灵)。 30

10. 帝夋乃为明明之行。共攻(工)禹步, 31 十日、四时,[\\][\\],神(伸)则(制/作)闰, 32 四[时]毋思(息), 33 百神、风雨、辰纬乱(理)乍(作)。 34 乃口(遣)明明以运,相[不]思(息),又(有)宵、又(有)朝、又(有)昼、又(有)夕(月)。

[注释]

1 原字缺残,余疑为“又”。“又能”即“有熊(龙)”。《易纬乾凿度》:“黄帝曰太古,百皇辟基……始 有熊氏 。”熊龙二字篆体形近互通。鮌死后一曰化为黄熊,一曰化为黄龙。“能”字李零释为“ ”。实际能、 、龍诸字,古文常相混用。熊古字异本作“ ”,与龍之异体字同。昭七年《左传》:“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释文》:“熊作能”。异本作“黄龙”。《淮南·天文》:“其兽黄龙”,《时则》:“其兽嬴”。宣八年《左传》:“夫人嬴氏”,公羊、谷梁作“熊氏”。熊、嬴音通,古读皆近“以”(古音亦近“乃”)。《唐韵正》:“熊古音羽陵友”,而嬴古音盈。有熊乃楚之先祖姓。楚先祖熊咢,即楚公逆,后人祀之,“作大雷鎛。”熊咢皆是龙物。

2 甲骨文靈字作“ ”,像雨雹之形。帛书此字从 、从勹。(当读包。《说文》段注:“包当作勹,浅人改也。”“象人曲形有所包裹。”)金祥恒谓即雹之异体。

3 雹虘,即庖牺,即伏羲也(金祥恒《中国文字》第28期)。《风俗通》引《书大传》:“伏羲为戏皇。”戏皇,即虘皇。《礼记·月令》:“伏羲一号黄熊氏。”《乾凿度》郑玄注:“有能(熊)氏,包牺氏,亦名苍牙,与天同生。”

4 止、之反义通训,亦有出意。 上字浅,疑为雷之残字。雷 ,即雷泽也。《书·禹贡》:“雷夏既泽。”《帝王世纪》:“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雷泽乃伏羲之出生地。

5 凥,处也。处古音踞。据(繁文从处)仍存古音。 后字浅难辨。饶宗颐读“脽”,谓即楚先祖所出之“睢水”,可从。睢水当即今淮水。今河南睢县,即古之睢郡,近新郑。《左传》昭十七年:“郑,祝融之虚也。”脽,睢,即睢字又作“且”,男阳具之名也。《说文》:“脽, 也。从肉隹声。”脽/雎,雉,转语读鸡,今语犹为男阳具俗名。脽山、脽水,即睢山睢水。乃楚之先祖所出。《墨子·非攻》:“昔者熊丽始封此睢山之间。”《左传》哀六年:“江汉睢漳,楚之望也。”《孔子家语》雎漳记为沮漳。且,亦为阳具,社祭所祀物也。

6 上字残,依稀可辨读为“曰”。 下有重文记号。 ,即有 ,即有虞( )。有虞,即舜也。《山海经》:“朝阳之谷,有神曰天吴。”亦即天娱,有虞转语。

7 首二字残,参以下文,似为“梦木”残形。毋读如晦,疑似“梦木明晦”,即“暗无明晦”之意。

《路史》杂论卷九:虞余,乃益稷之字。谓即伯益。舜之后也。

8 梦、墨字下均有重文记号。梦梦墨墨,即蒙蒙昧昧。《书·吕刑》:“泯泯棼棼”,钱大昕读为“湎湎纷纷”,亦“梦梦墨墨”转语,黑暗混沌之义也。《尔雅·释训》:“梦梦沌沌,乱也。”孙炎注:“梦梦,昏昏,乱也。”

9 亡章弼弼:章,光也。弼弼,即闭闭,字亦作“閟”,黑暗静谧。

10 作,饶宗颐先生读为“於”,不确。帛书中有“於”,书作“于”。(第5行)

11 犂(黎)。犂字难辨,或隶作“ ”。细审犁字形从牛,上从勿, 犁,即重黎也。若释 ,则可读为“娲”、“娥”。亦备一说。

12 女皇,即女娲。《地母经》:“女娲有神……补天门缺,号曰女皇氏。”(《帝王世纪》)。

13 是襄天 (地):饶宗颐读为“是壤而 是各”,释文及句读均不确。襄读为相,治也。“而”乃天之异文当释天。 即地也。

14 各读为格,理也,治理。 即星华,即星辰也。

15 法原文作“ ”,饶先生释为“法”,不误。兆原文作“逃”。惟“法兆”当释为“发诏”。诏,令也。

16 万,读为厉。

《尚书》《孔传》云:“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时之官。”按《周书·吕刑》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伪《孔传》云:“重即羲,黎即和。”所以扬雄《法言·重黎篇》云:“或问:‘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今何僚也?’曰:‘近羲近和。’”又按《国语·楚语》云:“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神民不杂。……及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地。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叙天地,而别其分主者也。’”(《史记·历书》及《自序》亦引此文)然司地者宜曰北正,作火正者非是。《尚书·吕刑》孔疏略引此文而加以解释云:“彼言主说此事。而《尧典》云:‘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即所谓育重黎之后使典之也。以此知重即羲也,黎即和也。言羲是重之子孙,和是黎之子孙,能不忘宗之旧业,故以重黎言之。”由此可知阴阳家所从出的羲、和是重、黎的后代,他们所以能受尧的任命,主办观象授时的事务,正因为他们都是天文学世家。

又按《史记·楚世家》云:“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又略见《国语·郑语》)。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大戴记·帝系篇》与此略异)。考《周书》及《楚语》都说重、黎为二人,故《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左传》记蔡墨对魏献子称少昊氏有子曰重,为句芒木正;颛顼氏有子曰犂,为祝融火正。《尧典》孔疏即据此驳史公此文误。但《楚世家》《索隐》引刘氏说:‘少昊氏之后曰重,颛顼氏之后曰重黎。对彼重,则单称黎,若自言当家,则称重黎。故楚及司马氏皆重黎之后,非关少昊之重。’下文《索隐》又云:‘此重黎为火正,彼少昊氏之后重自为木正,知此重黎即彼之黎也。’重黎的名字虽然有点异说,但不管他是否黎或重黎,然而证之以上各书,那司天司地的二人中,总有一个是颛顼的后代,这是可以断言的。黎或重黎既是颛顼之后,由此可知楚之先祖也是天文学家的后代。

17 咎天即九天。步逜,步武。《尔雅·释训》:“武,迹也。”步武,即足迹。

18 回晦,即归海、入海。回,帛书作“囬”,饶宗颐读为“四”,不确。

19 熏,帛书原文“ 、。或释为热(李零),或释为燥(曾宪通),商承祚、陈梦家释为熏。当仍以商、陈为是。熏气,即乌云之气也。熏、阴、云古音通。熏气即黑气,阴气。白气,阳气。阴阳交而万物生。白,曾宪通读为百,百、白通。曾后改释此字为“仓”(塞)气,似不确。

20 泷汨,即龙钟、笼统。涵澫,即汗漫。

21 明,原字作 ,乃日月合文,当读为明。下有重文记号,明明,即大明、昭明、神明,均指太阳也。

22 戈读为剋,斗也。言四时无序相乱。

23 口读为旦。四时,即四季。

24《尔雅·释天》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曰白藏,冬曰玄英。汉郊祀歌:“春青阳,夏朱明,秋白颢,冬玄英。”青檊即青阳。朱目鼍即朱明。鼍,龙也。翡,黄 即凤凰。潶墨即玄英。

25 明明夋生:夋,或释允。明明,太阳,夋即《山海经》之太阳神帝俊。异读作“日、月生”。则,即均也。

26 此字朱德熙释作“备”。何按:朱说可从。备,崩也。备 ,崩弛也。 (饶宗颐释),即埇,通也。此字朱德熙释作“坪”(平)。不确。 ,即侐,宁也。“四神”后二字缺残,疑仍读为“相戈”即“相战”。至于复,即反复、无休止。

27 天旁动 :旁读为方,大地亦称方。 ,即撼。天方动撼,即天地动撼。又,畀,给予。

28 《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炎帝。”《左·昭十七年传》杜预注:“祝融,高辛氏火正,居郑。”

29 ,今字作“ ”,“治也”。(《说文》)思 即四服,四方。

30 帛书“羽”作“兆”。羽,假为“与”。

天灵,天神。

31 共工禹步:“禹步”是一种巫术步法。禹步见《抱朴子·仙药》篇,记其步法是先举左足,三步九迹。扬雄《法言》:“巫步多禹。”《尸子·君治》:“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未归其家,手不爪,胫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人曰禹步。”

《云梦秦简》日书(十二月):出邦门,可□行禹符。左行,置,右环,曰□□□□右环,曰:行邦□令行。投符地,禹步三,曰:“皋,敢告□符,上车毋顾,上□。”田种《盗者》载:“行到邦门困,禹步三,勉壹步,呼曰:皋,敢告曰:某行毋咎,先为禹除道。”古出行前有祭道神仪式,向路神祈祷,以保佑自身平安。

《山海经》:“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即王亥。

《汉书·艺文志》杂家大禹,禹字作矞,与帛书禹字近似。

32 伸,即延伸,过也。此句意谓过则制闰。

33 思读为息。

34 晨纬,即谶纬,星相也。《宋书》:“精气震辰纬。”楚帛书《创世纪》解译(之二)

[译文]

楚帛书乙篇天地四时吉凶

1. 但是还有日、月的盈缩之期,不得正常。

2. 春、夏、秋、冬悖乱,时暗时明,太阳、星辰游荡混乱。

3. 忽进忽退,游荡在草木间,没有常规……灾害天地,导致祸殃。

4. 又有彗星(天棓)出没,降临于各地。于是山陵阻遏,时枯时泄,非常悖乱!

5. 特别是每年八月,是大灾之月。七日,或八日,有雷电雾大雨。天上见不到星辰,大雨下不停。这就是“游(霪)月”,润湿无法出行,直到一月、二月、三月,才“游(霪)终”。

6. 无所收获……邦国,这时的四月五月,是乱而有忌讳之时,缺水,天旱。

7. 岁星出现,西边的国家会有灾。如果太阳也作乱,更会有大凶灾。东边的国家也会有灾,……战争,为害于国。

8. 当岁星走后,要躲避,如果有灾害,会害于邻邦。要镇厌五灾的流行,使草木人民得到收成。

9. 回复到正常……天灾,三个季节可出行。当隐匝躲避岁星时,三季混乱,要系绳(纪时)。在这个月,据此作为历书正时。

10. 十二年后,又有棓(彗星)。还须躲避(彗星)是出自黄泉,土神也会逃逸,[灾害]将出作。上下界有凶事。太阳昏乱,星辰不明。太阳既乱,岁年也会[混乱],晴雨不守时令,没有常规。

11. 民众无知,建历法为其准则。不要惊动他们。以免三大恶,四大凶,扰乱天道(常),群神、五正,四时。

12. 灾害与吉祥显现,坏乱民生以五大政事,于是明敬天神,献享献命。懂得避忌,众神才会高兴。

13. 帝说:小心啊!不可不肃敬,若有天降尊神,要迎接!若有天降灾害,要小心!百姓敬而有备,以天象为准则,要注意天象,下民有所戒备!

14. 肃敬不可松弛!百姓不要[亵犯]……百神。否则江河会漫涌。如不诚敬,百姓祭祀不守信,上帝将降杀殛之刑!如果百姓有礼教,不相惊扰,不互相残杀,则凶灾降临,百姓也无事,岁星不作妖,祭祀顺从,则百姓少有灾难。祭土(社)之事,不要在凶日。楚帛书《创世纪》考释(二)

[原文]

楚帛书乙篇天地四时吉凶(帛书原文)

1. 惟[\\][\\][日]月则 (盈)屈(缩),不得其 (棠/常)。

2. 春、 (夏)、 (秋)、冬,又(有)孛(悖)尚(常),明明、星乱 其行。

3. 盈缩, ,( 李零旧释为逆。不确。此字见于郭店楚简老子(丙)“执之者之”。此句通行本作“执之者失之”。失古音读“佚”,游、佚(逸)古音通,均有“失”之义。因知古文即“遊”之楚写。)[乱],卉(艸)木亡尚(常)[\\][\\],宎(妖)天 (地)作 (殃)。

4. 天梧( (将)作 ”,荡降于其方。山陵其 (遏),又(有)渊[大]泄,是谓勃(悖)勃。

5. 岁[八]月,灾月。七日,八日,[九日]又(有)电、 (雾)、雨,土(上)不得其 (星)帜,天(大)雨喜喜,是游月,闰之勿行。一月二月三月,是谓 终。

6. 亡奉[\\][\\]其邦。四月五月,是谓乱 (结)。亡尿(水)[ /旱]。

7. (望)[\\]岁,西域(国)有吝。女(如)明明既乱,乃又(有)兄(凶)灾 东域(国)又(有)吝,[\\][\\]乃兵,害于其王。旦。

8. 戊(越/阅)岁, (德)匿, 女曰亥(害)[邻]邦。所(锁)五宎(妖)之行,丱(卉)木民人以成。

9. 回浅之尚,[\\][\\]上宎(妖)宎,训为妖。此字亦见于战国玉桉铭“行气宎(谣)。”,三寺(时)是行。惟德匿之岁,三寺(时)[淆][乱],系之以素。降是月,以 (数)历为之正。

10. 惟十有二岁,惟(有)李(厉), (德)匿,出自黄 (渊)。土身 (神)亡 (逸)。止[灾]。[\\]同。乍(作)其上下,凶。明明(既)乱,星辰不 (炯)。明明既乱,岁年乃[\\],寺(时)雨进退,亡(罔)又(有)尚(常)亟(恒)。

11. (众)民未智(知),历以为则,毋童(动)群民,以[\\]三亟(疾?) (恶),四兴兄(凶),以[乱]天尚(常)、群神、五正、四[时]。

12. 尧(妖)祥建亟, (坏)民五正。乃明其神是享、是胃。 (德)匿,群神乃 (德)。

13. 帝曰:彝(惕)[敬]之哉!毋弗或[有]敬。隹天乍(作)福,神则各(格)之。隹天乍(作)(灾),神则惠(坏)之。民敬 惟(有)备,天像是(则) ,成惟天[羊](祥),下民之 (戒)。

14. 敬之毋戈(克),口(旦/惮)。民勿用[\\][\\]百神,山川漶(漫)浴(涌),不钦[敬]行,民祀不 (信),帝将彝以乱[逆]之行(刑)。民则又教,亡又(有)相尤(扰),不见陆[陵]西(夷),是则兄(凶)至,民人弗智(知)。岁则无 (肴),祭祀则从(顺),民少又(有)[灾]。土(社)事勿从凶口(旦)。

楚帛书丙篇月名及月忌(译文)

(1)鲸鱼神(取于示)

名“取”(鲸)。与燕鸟(乚)同来。

本月不可以刑杀。壬子、丙子日有凶事。宜向北出行。出兵师有灾咎,武事失败。

(2)女神西

名“女”。

本月可以出师,建筑城邑。不可以嫁女,买臣妾。不宜用火,不成事。

(3)句芒(秉),春神。

名“秉”。

……[利娶]妻,牲畜繁殖,分配女子。

(4)蛇(余)神:取女

名“余”,不可以作大事。有小旱灾,请句龙。宜于取妻,分封邦国。

(5)隗/魂( )出朝霞(曙)(原字作暏。《说文》:“暏,旦明也。”即“曦”,帛书作 。)

名叫“曦”( )。

斩大将。宜隐匿,不见。本月……不可以享宴、祭祀,有凶事。

(不利)取女,买臣妾。

(6)狙神,夏神。

名叫“ ”。本月不可出师,如出水军不会返回,会失败,会覆没,沉到水下。本月不可享宴、祭祀。

(7)仓精莫得

名叫“仓。”不可渡水。……大不[利]。邦国有灾孽,上下不利。

(8)朱鸟神

名叫“朱”(臧)。本月不可以筑房屋,不可以出师,患疾病不宜痊愈。邦国有内乱。取女人,凶。

(9)玄武神司秋

名叫“玄”。可以筑房屋……可通会男女,来客。

(10)羊神不祥

名叫“羊”(昜),此神不吉祥,毁坏诸事。利于拆除房屋,讨伐不义诸侯于四方。

(11)牯牛之神“姑分长”

名叫“牯”(姑)。利于侵伐外邦,可以攻城,可以会师,利于盟会诸侯,担任首领,杀伐不义。

(12)虎神“於荼”司冬

名叫“ ”。

除,不可以攻击……楚帛书《创世纪》考释(之三)

[原文]

楚帛书丙篇月名及月忌(帛书原文)

(1)取于示

曰取。(乚)则至。不可以[型]杀。壬子 (丙)子凶乍(作)。[亦\宜]北征, (率/帅)有咎。武司[\\]其 (败)。口

(2)女西 [妻]

曰女。可以出师, (筑)邑。不可以(家/嫁)女,取(娶)臣妾。不火得,不成口。

(3)秉司春

[曰秉。]……[取]妻,畜生,分女[\\]。

(4)余取女

[曰]余。不可以乍(作)大事,少杲(旱)。其[神]句龙。其[亦/宜]取女、为邦艽(郊)。

(5) 出睹

曰。 (枭)(帅)。口。得以匿,不见月在[\\][\\]。不可以享祀,凶。取[女][\\],为臣妾。口

(6) 司夏

。不可出币(师)。水(师)币不 。其败( ),其覆,至于其下[\\],不可以享[祀]。口

(7)仓莫得

曰仓。不可以川。[\\]大不训[顺]。于邦有枭,灾于上下。口

(8)臧[\][\]

曰臧。不可以 (筑)室,不可以[出]币(师),(疾), 不復(复)。其邦又(有)大乱,取(娶)女凶。口

(9)玄司 (秋)

曰玄。可以 (筑)[室]。……可同[兹] (尾)。乃佫。口

(10)昜[不]

[曰]昜不[ ],毁事。可[以]折(拆) (除), (伐)不义于(有)四方(口)。

(11)姑分长

曰姑。利 (侵)伐。可以攻城。可以聚众,会者(诸)侯。(刑)首事, (戮)不义。口

(12) 司冬

曰[ …]。

(除),不可以攻。……

[\\][\\]……

楚帛书《创世纪》四季神

及十二月神名考释

何新长沙《楚帛书》丙篇的研究,最早的突破是李学勤先生关于帛书月名与《尔雅》月名相同的论断。(1960年文物第7期)此后,饶宗颐、何琳仪等学者继有考述,各有心得。

本文在前人这些考释成果的基础上,赞成者予以采纳,不赞成者则提出本人的新解。

帛书以秉、 、玄、 为四季神之名。其图均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神怪物有关。《尸子·仁意》:“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其风春为发生,夏为长嬴(盈),秋为方盛,冬为安静。四时和为通正,此之谓永风。”(文见《尔雅·释天》邢疏引。《尔雅》亦有此文,似即取自《尸子》)《管子·幼官篇》:“夏有小郢、中郢,冬有小榆、中榆。”郢与盈同音相通,夏为长嬴,义即长盈,小郢犹小盈也。即今夏历之大满,小满也。(榆,通逾,过也。即小过、中过。)帛书十二月神,似即汉代以后十二岁生肖神的原型。

帛书春季月名从《尔雅》楚历月名。三月至五月,月名为“秉、余、 ”,即《尔雅》之寎、余、皋。

1. 帛书春神(三月神)的标识文字为“秉司春”,其神祗图为方头鸟身之怪物(图一)李学勤先生云:“此神为鸟身,似有爪及短尾。方首,面青色,无耳,方眼无眸,顶有短毛。”

图一 秉(毕方/句芒)

刘信芳说:“帛书‘秉’,《尔雅》‘寎’皆读如‘炳’,古‘炳’与‘明’通。《说文》:‘炳,明也。’《礼记·礼器》:‘大明生于东。’郑玄注:‘大明,日也。’日出东方,古以司东之神为句芒。”

其说近是。案句芒,即《山海经》中之怪鸟毕方。《海外南经》:“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吴注引《广雅》:木神谓之毕方)毕方合音即“秉”。毕方,木神,又名句芒。《海外东经》:

“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郭注“木神也。”岁躔胃、昴、毕。即毕宿。

《博物志》:“崇丘山有鸟,一足一翼一目,相得而飞,名曰虻。”虻亦即句芒。

《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毕升注引薛综:“毕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者。”帛书图上怪鸟,方面,一臂(翼)一足。正是毕方。

毕、秉一音之转。方古音与芒通,古籍中又记作望。

《史记·五帝本纪》:“桥牛父曰句望。”句望亦即句芒。

句芒,春神。典籍所载,述之如次:

《尚书大传》:“东方之极,自碣石东至日出木之野,太昊神句芒司之。”

《淮南子·时则训》:“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木之地,青山树木之野。太昊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墨子·明鬼下》:“昔者秦穆公……,当昼日中处于庙,有神入门而工,鸟身,素服三绝,面状方正。秦穆公见之,乃恐惧奔。神曰:‘无惧!帝享女明德,使予锡女寿,十年有九。使若国家蕃昌,子孙茂,毋失!’秦穆公再拜稽首曰:‘敢问神名?’曰:‘予为句望。’”

司马相如《大人赋》:“使句芒其将行兮。”《正义》引张云:“句芒,东方青帝之佐也,鸟身人面,乘两龙。”(见《史记·司马相如传》)

按东方属春,句芒为春神,主发育生长,故能锡寿,而使国家蕃昌,子孙茂盛。

《尔雅·释鸟》:“狂茅,鸱。”郭璞注:“今鸱也,似鹰而白。”

《广雅·释鸟》:“鸺、鹋、鶜、鸱、 也。”

茅与尨,一音之转。析言之为狂或尨,合言之,则谓狂鶜或狂茅。声转为句望。 者,白色之名。《尔雅·释畜》:“面颡皆白惟 。”白 即白茫茫,今语仍有此音义。尨与 ,声义正同。秦穆公所见之神,鸟身素服,正是狂尨的形状。(朱芳圃说)

句芒方面,帛书秉之神象正是方面。综上述,可知帛书春神之秉,正是鸟神及东方春神毕方一句芒。东方属木,其色青。帛书正月之首,于东北方位绘一青木。

2. 帛书四月神的标识文字为“余取女”,其神祗图为双身蛇(图二)。李学勤云:

图二 蛇神蚩尤

“蛇首青色,口吐歧舌,首侧有伸出的四角。双身,一赤一棕,互相扭结。”

余古音佘,与蛇通。赤蛇即《山海经·大荒南经》所记蚩尤所化之“育(余)蛇”:“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育、余,一音之转。

又:“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丘,掷械于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化为枫木之林。”(《云笈七籤》引《轩辕本纪》)

育、余与偶(古音禺)音通。偶蛇,即骈体之蛇(两头蛇),故曰“余(偶),取女。”

蚩尤主夏。《春秋繁露·求雨》:“夏求雨……其神蚩尤。”“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龟首蛇身(一本作足),主疫。”(《述异记》)

《述异记》又说:“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戟,头有角。与轩辕头,以角抵人,人不能向。”

《逸周书·尝麦》:“昔天之初……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

此四月神蛇头生牛角,文中言及少杲(昊)均与传说合。四月之神即蚩尤所化之“育蛇”、“余蛇”殆无疑义。

帛书文云:

“余取女/[曰]余:不[可]以乍大事。少杲其[\]……及勾龙,其凡取(娶)女,为邦宎(妖)。”

杲字从日从木甚明,诸家均释杲,是。少杲即少昊。《汉书·律历志》载刘歆《世经》引《五帝德》曰:“少昊曰清。”黄帝之子青阳也。《逸周书·尝麦解》:“乃命少昊清司鸟师,以正五常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

帛书记四时,长曰檊青,又载群神五正,知少昊传说亦流行于楚。《释名·释天》:“夏曰昊天,其气布散皓皓也。”《楚辞·远游》“阳杲杲其未光兮。”余月为四月,其气如初阳之杲杲未光,故于是月言及少昊之名。

《尔雅》:“四月为余”敦煌本《唐月令》亦作余,与帛书同。孙炎本记作舒。《诗·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除。”郑笺:“四月为除。”《正义》云:“今《尔雅》‘除’作‘余’。”

李巡曰:“四月万物皆生枝布叶,故曰余;余,舒也。”孙炎曰:“物之枝叶敷舒(扶苏)。”然则郑引《尔雅》,当同李巡等,除、余字虽异,音实同也。释文:“除,直虑反,如字。若依《尔雅》,则宜余、舒二音。”

帛书、《尔雅》之“余”可读如“蛇”。“余”古音在鱼部,后世音变分为二读,一读如今“予”音;一读“佘、舍、余”(佘,实即余字。因出现异语,故前人改字形以别之。古文字中,尤其姓氏字,多如此。如刀之变为刁,沈之别于沉等等)。”《元和姓纂》:“今洪州有佘氏。”按姓氏读音往往保持古读,“赊”、“畲”诸字皆读如佘。《广韵》将“赊、畲、蛇”同归入麻韵,知“余”、“蛇”二字古代读音相近,此乃鱼部与歌部古多相转之例,犹“蒲芦”即“蒲蠃”,“南无”即“南摩”。帛书该月神祗图正作二蛇交尾状,尤知“余”(佘)应读如蛇。

3. 帛书五月神的标识文字为“ 出睹”,其神祗之图为人身三首(图三)。

李学勤云:“人形正立,三首,面赤色。”

图三 (三首云神)

帛书原文:“ 。曰:克率(帅)。得以匿,不见月,在[\\]……不可以享祀。凶。取(娶)[\\][\\]为臣妾。”

此图乃云神也。音从九。九古音读与鬼通。 (鬼)即隗神即《山海经》红光云神隗(魂)氏也。《西山经》:“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吴注:“倒景反照,在秋为多,其变十状,有作胭脂红者,有如金缕穿射者;凡乍雨乍霁,载霞载阴,云气斑驳,日光穿满其中,必有蛟龙,既见是则所谓司反景神也。”

十二月神亦与后来的十二生肖神有关,此“皋”神似即后来之狗神。

字从欠,九声。《尔雅》五月神名作“皋”,《经典释文》作“高”,而帛书作 。《说文》:“ ,高气也,从口九声,巨鸠切。”帛书增益欠旁,欠亦气也。 与高、皋并音同通假。《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其神祝融,则 月所代表之神,应是皋陶。《山海经·中山经》:“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大荒西经》:“有人马,三面,是颛顼之子。”帛书言:“ ”, 字从日从者,即曙字《说文》:“ (曙),旦明也。” 即曙字,光,亦即昭明之义。《广韵》:“ ,诘(即)朝欲明。” 神,即彩云红光之神,亦即彩虹神。

又此神形作三首,实即三身之神的变形。《大荒南经》:“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有此三身之国,姚姓。”

三身之神即湘娥,帝俊之妻,亦即《楚辞》之湘夫人。

帛书夏季月名,六、七、八月名分别为“ 、仓、藏”,即《尔雅》之“且、相、壮。”

1. 帛书六月神名为“ 司夏”。其神祗图像近似人形(图四)。李学勤云:

“形如雄性猿猴,有尾。面有红色边缘,露齿。两臂似着长袖。”

饶宗颐说:“《尔雅》云:‘六月为且。’《唐月令》、《玉烛宝典》及《周礼》贾疏皆同作‘且’。且之取义,李巡曰:‘六月阴气将盛,万物将衰,故曰且,将也。’训且为将。孙炎云:‘且之言粗暴,物粗大。’则读且为粗(俱见《玉烛》引,下同)。《郝疏》云:‘且,次且,行不进也。六月阴渐起,欲遂上,畏阳,犹次且也。’”

图四 (狙猴)神

帛书文云:“曰 。不可出师,水师不复。其 (敌)其复,至于其下[\\]。不可以享[祀]。[旦]”。

《淮南子·时则训》:“季夏之月,不可以合诸侯、起土功;动罪兴兵,必有天殃。”语略同。

此神乃猴神。猴古名狙。狙即祝融之神,日夏至在东井。此夏至之神也。祝融即 ,语转作“夋”,即帝俊、舜。刘信芳云:“帛书 为古代夏季、南方之司神,与古史中祝融的职司相合。”

又云:《吕氏春秋·十二纪》:孟夏、仲夏、季夏,“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月令》同)高诱注:“祝融,颛顼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火正曰祝融。”又:“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厚,天明地德,光昭四海,故命之曰祝融。”韦注:“祝,始也;融,明也。”案刘说可从,但他未能说明祝融为何象猿猴。

帛书丙篇于东南角上绘有一树,红色。依五行学说,南方火,其色赤。该树正标识夏季、南方之色。

通作狙。《广雅》:“狙,猿也。”

“狙,弥猴也。”(《后汉书·党锢传》注)(《广雅》):“狙,似猿而狗头。”(《庄子·齐物论》释文引崔注)。

狙,即《山海经》之“举父”。

《山海经·西山经》:“崇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郭璞注:“或作夸父。”郝懿行曰:“举、夸声近,故或作夸父。”

《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郭璞注:“夸父者,盖神人之名也。”

同上:“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郝懿行按“即夸父”。

《淮南子·地形训》:“夸父弃其策,是为邓林。”

高诱注:“夸父,神兽也。……策,杖也。其杖生木而成林,邓犹木也,一曰仙人也。”

又《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 把两黄蛇,名曰夸父 。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我们注意到,神手操双蛇如杖,与夸父操杖相合。夸父形如猴(即“禺”)。

按夸父又称玃父。《尔雅·释兽》:“猱猿善援,玃父善顾。”郭璞注:“貑,玃也。似猕猴而大,色苍黑,能攫持人,好顾盼。”按猿之言援,貑之言玃,皆以其性能为名。《说文》:“瞿,鹰隼之视也。”又“玃,走顾貌。”《文选·魏都赋》:“ 焉相顾。”瞿、 ,本一字,而与顾音近义通。《说文》:“玃,母(猕)猴也。从犬,矍声。《尔雅》云‘瞿父善顾。’攫持人也。”

《吕氏春秋·察今》:“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高诱注:“玃,兽名也。”一作 ,《尔雅·释兽》:“ ,迅头。”郭璞注:“今建平山中有 ,大如狗,似猕,黄黑色,多髯鬣,好奋迅其头,能举石打人,玃类也。”

一作猱蝯(猿),《说文》:“蝯,善援,禺属。从虫,爰声。”蝯即今字猿。《管子·形势解》:“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猿猱饮焉。”盖夸父之性,善援、善投、好顾、好攫,乃感觉灵敏、动作矫健之动物。其逐日之神话,当由此幻化生。

世传猱猿饮水,或自悬崖相接而下,饮毕连引而上。渴而死之神话,当由此幻化而生。至云应龙杀夸父者,盖龙司水,而夸父渴死,故曰应龙杀夸父。邓林即桃林,一音转。博父国、夸父野,皆禺谷之幻化。

因夸父道渴而死,故举父见则天下大旱。

《山海经·大荒东经》:黄帝生禺 ,禺生禺京。《说文》:“禺 ,母猴属,头似鬼。” 为號之或体。

《山海经·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帛书该月神像正为兽身人面,操双蛇,“殆为乘两龙之遗痕。”

祝融被古代南方楚民族奉为先祖。《史记·楚世家》: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月名“ ”,《尔雅·月名》字作“且”,二字与“祝”读音极近。《后汉书·贾逵传》:“辄令祝少宾。”李贤注:“祝,诅也。”祝、诅之字义皆为求神之告辞。作为告神之举,祝兼吉凶,诅则事言凶。《周礼》有大祝、小祝、丧祝、甸祝、诅祝诸官,“诅祝掌盟、诅、类、造、攻、咒、襘之祝号,作盟诅之载辞,以叙国之信用,以质邦国之剂(敬)信。”《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宋大尹“使祝为载书。”“诅”亦可称“祝”。

综上所述,帛书六月之神“ ”,即楚之祖神祝融,亦即“夸父”。其形相为操蛇之猿猴。

2. 帛书七月的标识文字为“仓莫得”。(“莫”字残。)“仓”,《尔雅》月名作“相”。《尔雅》:“七月为相。”敦煌《唐月令》、《玉烛宝典》、《周礼》贾疏皆作相。汉《韩敕碑》有霜月之名,即相月也。

(相之取义,《尔雅》李巡注云:“七月万物勤,将大小善恶皆可视而相,故曰相也。”训相为视。孙炎云:“相,糠也;物实生皮也。”则训相为“成相”之相,以相为糠。郝疏训相为导也,云“阴势己成,遂导引而上也。”诸说皆牵强。)

其神祗图为鸟身人首二角(图五),李学勤描绘云:“鸟身,有爪短尾。人首,面白色,顶上有二角。”

图五 仓(苍)精(枭怪)

帛书原文:

“仓莫得

曰仓:不可以川,[\\]大不训(顺)。于邦又(有)(枭),灾于卡(上下)。”

川,《说文》云:“贯穿通流水也。《虞书》曰:‘濬巛距川。’言深巛之水,会为川也。”孽乳为上,见谷部。云:“深通川也。”“不可以川”,殆指不宜作沟洫之事。

仓,应作“苍”。苍,色名也,在青、黑之间。作为神名,即仓精,苍颉。作为鸟名。即“鸧”。《尔雅·释鸟》:

“鸧,麋鸹。”《史记》正义引司马彪“鸧雁而黑,亦呼为鸧括。”仓、相古音通。鸧鸟,即相鸟,相鸟即枭、即鸺。音皆相转而通。

枭,恶鸟也,古以为不祥之鸟。《诗·大雅·瞻卬》:“懿厥哲妇,为枭为鸱。”郑笺:“枭鸱,恶声之鸟。”《淮南·兑林》:“鼓造避兵。”高注:“鼓造盖谓枭(器)。故又名‘鼓造’(噪)”。王念孙疏《广雅》:“怪鸱,头似猫而夜飞。”

帛书云:“有枭灾于上下。”楚人忌枭,以为不祥鸟,宋《岁时广记》卷二十三“枭鸟”条云:“汉史曰:五月五日作枭羹。”(夏历五日,楚历七月)《荆楚岁时记》云:“鹗大如鸠,恶声,飞入人家,不祥,其肉堪为灸。”罗愿《尔雅翼》释枭云:“土枭穴土以居,故曰土枭。而《荆楚岁时记》称鸲鹆为土枭。”《西京杂记》:“长沙俗以 鸟至人家,主人死,(贾)谊作 鸟赋,齐死生、等荣辱,以遣忧累焉。”《品物图考》谓:“鹗,一名枭,又名 。”故帛书七月之仓乌神,正为枭鸟之相。(此神后似演变为十二生肖之免神)

3. 帛书八月的标识文字为“臧灾”,“臧”后二字不清晰。“臧”,《尔雅》作“壮”。《尔雅》“八月为壮。”李巡注曰:“八月万物成熟,形体强大,故曰壮也。”孙炎云:“物实壮而劲成也。”郝疏“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皆训壮为盛大。敦煌藏唐人写本《月令》记八月作壮月。

此月神形甚怪。李学勤云:“鸟身,爪细长如鹤,脊上有毛。兽首,面红色,吐舌。”

此鸟朱色,即朱鸟(雀)也。臧、壮、朱,一音之转,语相通。朱鸟,又名鹑鸟,又名 。臧即朱鸟,又名鹑鸟也,亦即丹鸟、丹朱。《夏小正》:“八月,丹鸟羞白鸟。”羞者,交配也。

帛书原文:

“臧灾[\\]

曰[臧]:不可以 (筑)室,不可以[出]币(师), (棘/疾)不 。其邦又(有)大乱。取(娶)女,凶。”

图六 臧(朱)鸟

《淮南子·时则训》:“仲秋之月,可以筑城郭,建都邑。”与帛书相合。

(读棘)假为疾。疾,灾也。《公羊》庄二十年“大灾者何?大瘠也。”何休注:“瘠,病也,齐人语也。”

(朱鸟之神后世演变为十二生肖之鸡神。)

帛书秋季月名,从九月至十一月,分别为“玄、昜、姑”,即《尔雅》之“玄、阳、辜”。

1. 帛书玄月,即楚历一月,元月,而为秦/夏历之十月。标识文字为“玄司秋”,或释为“系”字,系/玄音义相通,为同源字。该月神祗图像甚奇(图七),李学勤云:

图七 玄(武)兽

“作伏黾形,两蛇首青色,各吐歧舌。”此图可注意的是其形似蛙黾,实即玄鼋/玄武也。

帛书原文:玄司 (秋)

曰[玄]。可以 (筑)至(室)……

可同[兹] (尾)……

同,即通,会合男女曰通。“ ”前字残,疑即“孳尾”,即《书·尧典》之“鸟兽孳尾。”

玄即玄英。《国语·越语》:“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问焉。”韦注:“《尔雅》曰:九月为玄月。”《尔雅》“九月为玄。”(《周礼》贾疏同。)郝疏引《释名》:“玄者,悬也。”《正义》引李巡云:“九月万物毕尽,阴气侵寒,其色皆黑。”孙炎曰:“物衰而色玄也。”引《诗》“何草不玄。”俱训玄为黑色。

此秋神在帛书中四爪绘成钩状兵器状,色苍者,具肃杀之态。应为兵神玄武无疑。

《释天》:“玄枵,虚也。”《周语》:“星在天鼋,韦注:天鼋,次名,一名玄枵。简称玄。”古代司秋、司西方之神为蓐收,依五行学说,西方属金,其色白。帛书丙篇西南角绘有一木,为白色,正是西方的代表色。

《左传》昭公二十年:“少昊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水、火。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英。世不失职,遂济穷桑。”《吕氏春秋·十二纪》:孟秋、仲秋、季秋,“其神蓐收。”高诱注:“少昊氏曰该,皆有金德,死托祀为金神。”

《楚辞·大招》:“魂乎无西,西方流沙,漭洋洋只;豕首纵目,被发 只;长爪踞牙,诶笑狂只。”王逸章句,“此盖蓐收神之状也。”《国语·晋语》:“虢公梦在庙,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公惧而走。……觉,召史梦占之。对曰:‘如君之言,则蓐收也,天之刑神也。’”此说描写蓐收之状,与帛书司秋之神像颇相合。《山海经·海外西经》:“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郭璞注:“金神也,人面、虎爪、白毛、执钺。”郭注当亦本于《晋语》。蓐收之名在典籍及传说中多讹变,又记作蓐牧、蓐母、厉牧、大厉。乃凶神及兵神。

至于帛书该月神像作蛙形而双首。双首即骈首神。骈首神,又称骈封、并封、屏蓬。《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钜,日月所入者。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

关于并封的传说,典籍所载,述之如次:

《山海经·海外西经》:“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音,黑。”

《逸周书·王会》:“区阳以鳖封。鳖封者若彘,前后有首。”

按并封、屏蓬、鳖封,一音之转。状如彘而前后有首,盖并封即蜂之缓音。蜂腰中细,两头粗大,遂由昆虫幻化为两头之怪兽。此神即“天蓬”,后讹变为猪神。

2. 帛书十月的标识文字“昜[不]羕(祥)。”其第三字前人或释“义”,不确。昜,《尔雅》作“阳”。昜,即扬也,扬不祥,即废除不祥之义。其神祗图为一兽似羊作奔跑状。(图八)李学勤云:

图八 神昜(方羊)

“形如大鸟,首白色反顾,顶有歧冠,体后有兽尾。两足劲健,一前一后,作奔走状。”案,此怪神即夷羊,又称相羊。

《国语·周语》:“商之兴也,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韦昭注:“夷羊,神兽。牧,商郊牧野也。”

《淮南子·本经训》:“夷羊在牧。”高诱注:“夷羊,土神。殷之将亡,见于商郊牧野之地。”

《逸周书·度邑解》:“王曰‘呜呼!旦惟天不享于殷,发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遍野。’”

《竹书纪年》:“帝辛……四十八年,夷羊见。”

《说文》:“夷羊,羊也。”

明胡应麟云:“夷羊,盖商羊、 羊之类。”(见陈逢衡:《竹书纪年集征》引)

夷羊,又为决狱主持公正之神羊,又名獬。

《墨子·明鬼》:“齐庄君之臣,有所谓王里国、中里徼者,此二子者,讼三年,而狱不断。……乃使之人共一羊,盟齐之神社。……读王里国之辞,即己终矣,读中里徼之辞,未半也,羊起而触之,……殪之盟所。”

帛书原文:

“昜(扬)[不]祥(义)。

[曰]易,不[\\]毁事,可以折除,伐不义于四[方]。

《尔雅》“十月为阳。”《诗·小雅·采薇》:“岁亦阳止。”郑笺:“十月为阳,时坤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此月为阳。”(《左传·庄十六年》:“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数马。”洪迈论《尔雅》,举此良月为十月月名。(《容斋随笔》)顾炎武则据下文盈数,说双月为艮,只月为忌,此良月犹言令月,非月名。)李巡云:“十月万物深藏,伏而待阳也。”

“毁事”,《说文》:“毁,缺也;从土。……古文毁从壬。”帛书此字正从壬,同于古文。毁事,即燬事,火事也。乃古之成语。《周礼·牧人》云:“外祭毁事,用龙可也。”郑注引杜子春:“毁谓副辜侯禳,毁除殃咎之属。”此释正为帛书“扬不祥”之义。秦简日书有毁事与作(成)事为对。

折,斩也。斩除不祥,事见《后汉书》。(《史记·秦始皇本纪》:“佐攻驱除。”《文选·西京赋》:“殴除群厉。”)

义字帛书从弗,或云从我。饶宗颐释为“义”。“不义”一词见《吕览·音律》:“夷则十月(七月)诛不义。”《尚书大传》:“君子圣人谋义,不谋不义,故谋不成;卜义不卜不义,故卜必吉;必义击不义,故战必胜。”(《御览》卷四五〇引),在帛书中,十月、十一月皆为驱除不祥之月份。

此神后演变为十二生肖之羊神。

3. 帛书十一月标识文字为“姑分长”。其神祗图似牛,头上有角(图九),李学勤云:

图九 姑(牯牛神)

“人形正立,牛首,面方形青色,露齿。”

帛书原文:

“曰姑。利 (侵)伐。可以攻城,可以聚众,会者[诸]侯,型[刑]道事,戮不义。旦。”

姑为十一月名,《尔雅》作辜。姑即牯。《类篇》:“牯,牛也。”姑音通喾,即神农——炎帝也。《帝系》:“神农牛首。”神农为农神,亦为牛神,乃帛书十一月之神。

帛书侵字从戈,侵伐之意甚明。《易·谦卦》:“利用侵伐,征不服也。”《左传》庄二十九年:“凡师无钟鼓曰侵。”

《尔雅》:“十一月为辜。”郝疏读辜为故,谓十一月阳生,欲革故取新也。

《说文》:“戮,杀也。”《晋语》:“戮其死者。”韦注:“陈尸为戮。”戮不义,即《淮南·时则训》:“以征不义”,语同。

楚十一月乃冬至之月。冬至日在牵牛(天文志)。姑/牯即牵牛之神。

帛书冬季月名,十二月、一月、二月月名: 、取于、 ,相当于《尔雅》楚月名之涂、孟陬、如。

1. 帛书十二月的标识文字为“ 司冬”。其神祗图在帛书诸图中,人形似虎(图十)。李学勤云:

图十 神 (虎神)

“人形正立,面有红色周缘,兽耳,口吐歧舌。”

原文:

“[曰][ ]司冬。不可以攻……〔攻城〕……。”

《尔雅》月名,“十二月曰涂。”涂,帛书作 、《尔雅》及贾疏皆作涂,古异本《尔雅》作荼。郝疏引李巡云:“阴气尚微,故曰涂。涂,微也。”郝疏训荼为舒,谓阳虽微,气渐舒也。其说皆牵强。

案荼,即除。涂月、 月,即除月,后世“除夕”一名,即源于“除月”。(古文月、夕字形同。)此月得名,源于祓除。其月神即白虎神於菟、神荼也。

神荼和郁垒是神话中善于捉鬼的神。张衡《东都赋》中提到“守以郁垒,神荼副焉,对操苇索。”薛综注:“东海中度朔(屠苏)山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领众鬼之恶害者,执以苇索而食虎。”

李善注:“《风俗通》曰:黄帝书,上古时有神荼、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有桃树,下常简阅百鬼,鬼无道理者,神荼与郁垒持以苇索,执以食虎。是故县官常以腊祭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以御凶也。”

神荼是虎神,而郁垒即钟馗。钟馗原作钟鬼,即雷鬼,雷神也。钟馗又作仲虺,《殷本纪》作仲傀。仲雷即钟雷,即钟鬼,钟馗。《大戴礼》虞戴德:“昔商老彭及仲傀,政之贤大夫,官之教士,缀以德行,不任以言。”

汉代人们在墓门上刻有神荼、郁垒的形象,其用意在守卫门户以防止魑魅魍魉进到墓室作祟。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现代,此即门神的来历。帛书 正象虎神。

2. 帛书正月的标题为“取于下(示)”。其神图为一长尾独足的怪兽。李学勤云:此神“兽身鸟足,长颈蛇首,口吐歧舌,全身作蜷曲状。首足赤色,身尾青色。”(见下图十一)

帛书文如下:

“曰取。乙则至,不可以[刑]杀。壬子,丙子,凶乍。[\\]北征, (率)又咎。武司[\\],其 。口。”

图十一 取于兽(鲸鱼/海神)

《说文》:“乙,乚也。乙或从鸟。”《尔雅》一月之名孟陬之月(李学勤)。孟古字与盂形讹而通,孟陬即盂陬,转文即陬盂,与取于相通。旧释皆读“取于”后之文字为下,其说难通。余读此字为“示”,即神示之意。盖字残而讹也。

所谓“取于”,“陬盂(于)”,究竟是何怪物?

案取于,即鲸鱼音转,亦即鲸鱼之古名。明余庭璧《事物异名校注》记:“海鱼之异名‘陬隅’。”注:“陬音邹,南蛮语。”(其说并见清人厉荃《事物异名录》)。隅音从禺,通于,“取于”即“陬隅”也。又,取,强双声,隅从禺音。取禺转语即“强禺”,“强禺”乃“禺强”之例语。“禺强”者,上古传说中之北海神也。据《山海经》说: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撅之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大荒东经》所可注意者,此“夔牛”非陆兽而为海兽,“出入水则如风雨”。此水中夔牛别名 (音近京)。《说文》记:“ ,大鹿也。牛尾一角。”我认为此海兽“夔牛”实际就是鲸鱼。鲸鱼又称 鱼,又称“鲲”。 为鲸之别名,古音与鲸通。京强同音通用。《说文》:“ ,海大鱼也。从鱼,畺声。”字又从鱼,作 。“ ,或从京。”《文选》扬雄《羽猎赋》:“骑京鱼。”李奇注:“京鱼,大鱼也。”京鱼,即鲸鱼也。故北海神禺京即“盂取”之音转,此神兽即鲸鱼。

《左传》宣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讨之。”

鲸鱼,抹香鲸,古有龙称,产于渤海、东海、黄海。《太平御览》卷九三八引曹操“四时食制”:“东海有大鱼如山,长五六里,谓之鲸鲵。次有如屋者。时死岸上,膏流九顷,其须长一丈,广三尺,厚六寸。”(此言鲸鱼自杀现象。)

《尔雅》云:“正月为陬。”此为周代月名。《离骚》云:“摄提贞于孟陬兮。”即指正月。

《汉书·刘向传》载向疏云:“孔子对鲁哀公言夏桀、殷纣暴虐天下,故历失制,摄提失方,孟陬无纪。”孟康:“首时为孟。”《周礼》贾疏:“正月作泰。”案,孟通莽、庞(王念孙《释大》),即大。泰亦训大。正月为岁首开泰之月,故称曰“泰”。

陬又作诹与聚。《史记·历书》:“毕聚之月。《索隐》:“聚,音陬。”《尚书考灵曜》:“(历)元起日旃蒙摄提格之岁,毕陬之月。”《尔雅》月阳云:“月在甲曰毕。”则月名毕聚,毕谓当甲之辰也。《尔雅》李巡注:“正月万物萌芽,陬隅欲出,曰陬,陬出之也。”此训陬为“陬隅”,正为鲸鱼之古名。又一说以为陬得名于十二次之陬訾。郝疏:“陬者,虞喜以为陬訾是也。陬訾亦陬邹音转。”

“取于”音转又作邹虞,仇余,犰狳,檮杌,踌蹰。

《山海经·海外北经》:“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郭璞注:“字玄英,水神也。……禺京一本云北方禺强,黑身无足,乘两龙。”

又《大荒东经》:“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虢。黄帝生禺 ,禺 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 处东海,是为海神。”郭璞注:“言分治一海而为神也。”

又《大荒北经》:“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疆。”(《大宗师·释文》引无曰字,作禺强。)

《庄子·大宗师》:“夫道……禺强得之,立乎北极。”《疏》曰:“禺强,水神名也,亦曰禺京。人面鸟身,乘龙而行,与颛顼并轩辕之胤也。虽复得道,不居帝位,而为水神。水位北方,故位号北极也。”《释文》:“北海之神,史曰禺强,灵龟为之使。《归藏》曰:‘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强’。”取于神即后世之龙神。

又取之古音与赖通。

《广雅·释诂》:“赖,取也。”王念孙疏证引《庄子·让王》:“必不赖。”即“必不取”也。《方言》卷十三:“赖,取也。”《方言》:“赖,雠也。南楚之外曰赖,秦晋曰雠。”

所当注意者,獭、离、黎、李在古代皆乃杀神、杀兽之通名。虎、鳄鱼,鲸鱼,古皆称獭、离、黎、李,即大厉。

3. 帛书二月名“女 [妻]”。 字从女匕声,繁文作“妣”。《广韵》“妣,具也”。具,即阴具、阳具之具,性器也。(郭沫若《释祖妣》一文中曾有详考,可参。)

帛书文云:

“曰女西

可以出师 邑。

不可以嫁女,取臣[\](妾)。

不火得,不成口。”

其神祗图为二鸟相对,共四首(图十二)。李学勤云:

图十二 女(比翼鸟)

“双鸟身,尾如雄鸡,爪均内向,青红二色。四首呈方形,面色白,方眼无眸,无耳,有青色冠。”

何按: 此双身鸟即比翼鸟,女妣亦即舜妻登比氏之名,即北极星神“登北”(斗北/北斗)。

二月神名女西 。西 即比翼之音转。

《山海经·海外南经》:“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

《逸周书·王会》:“巴人以比翼鸟。”

《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郭璞注:“似凫,青赤色,一目一翼,相得乃飞。”

《博物志》:“比翼鸟,一青一赤,在参隅山。”

案女,即女魃。亦即女登,炎帝之母,即太阳之母,黄帝(小典)之妻。(《史记·三皇本纪》司马贞补注)。

又作安登(《路史》:“炎帝,神农氏,母安(女)登。感神于常羊,生神农于烈山。”)

女安登,即登比氏。《海内北经》:“舜妻登比氏,生宵明(月)、烛光(星)。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

帛书月名“女”,《尔雅》作“如”。如即海神若。“若,海神也。”(《庄子·秋水》司马注)帛书神象四首之鸟,人面鸟身。四面者合四海之神于一体也。

※ ※ ※ ※ ※ ※

关于分色之五方神系统,春秋战国之际已广流行。《墨子·迎敌篇》记:

“敌以东方来,迎之东坛。坛高八尺,堂密八。年八十者八人主祭。青旗,青神长八尺者八。弩八,八发而止。将服必青,其牲以鸡。

敌以南方来,迎之南坛。坛高七尺,堂密七。年七十者七人主祭。赤旗,赤神长七尺者七。弩七,七发而止。将服必赤,其牲以狗。

敌以西方来,迎之西坛。坛高九尺,堂密九。年九十者九人主祭。白旗,素神长九尺者九。弩九,九发而止。将服必白,其牲以羊。

敌以北方来,迎之北坛。坛高六尺,堂密六。年六十者六人主祭。黑旗,黑神长六尺者六。弩六,六发而止。将服必黑,其牲以彘。”

这种祭祀战神的典礼,除了牲以外,其方,其色,其坛堂的位数,与《明堂月令》的五方神仪制相合。

墨子等战国学者的说法,正可以与楚帛书的四色五方神系统相印合。惟近世许多疑古派学者以为,阴阳五行学家晚出于秦汉以后。从楚帛书的五木(五气)系统看,阴阳五行学说及十二生肖,均是中国上古时期渊源久远的宇宙哲学理论,而非秦汉时人托古改制造作的伪说。 GRBbi5ULhj3cL4W+JrPh/BSbMNKvYqvUhFZlYcyH/InZJI+MaIbJr8FX2wmEi+K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