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董仲舒与武帝之元光决策

中国秦汉时代,发生了两件对此后两千年历史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一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的建立,二是汉武帝确立儒家政治思想为国家意识形态,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项措施是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而采取的。但是,对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其背景和原因何在,历来一直没有讲清楚。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五月,汉武帝在主导了对汉帝国的政治控制权力后,再次诏举贤良对策。在这一年,他作出了对内外政策进行“更化改制”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在将亲姊妹隆虑公主远嫁匈奴的同时,汉武帝也作出了准备大举反击匈奴的决定。在这一年夏,他派名将李广和程不识率军屯驻云中、雁门,准备大规模对匈奴用兵。在内政上,则锐意发动一场新的改革。史称这一系列新政为“元光决策”。

而从理论上和战略上为这一系列重大改革提供了政治思想基础的是一位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董仲舒。

当刘彻初次召见董仲舒时就对他说,自从受命登上帝位以来,自己日日夜夜睡不好觉。“今朕获承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任大守重,夙夜不宁。”刘彻向董仲舒提出的问题是:“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子大夫其尽心,莫有所隐,朕将亲览焉。”

由此可见,武帝当时所欲求解的,不只是某些具体的政策措施,而是带规律性普遍性的历史哲学和指导战略。也就是要寻找一个既能总结以往历史教训,又能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保证未来稳定和繁荣的长治久安之道。

刘彻对董仲舒的征问一共三次,董仲舒连上对策三篇作答。由于对策的首篇专谈“天人关系”问题,因此这三问三答以“天人三策”为名而载入于史册。

总体而言,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了五项重大建议:

(1)建立明堂礼制,约束贵族行为;

(2)建立培养官吏的国家太学,从民间选贤良,为平民知识分子开辟通仕之途;

(3)提出一套天人学说,用以约束警策皇帝;

(4)限制豪民占田,节制土地兼并;

(5)以儒家经典统一政治思想,建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董仲舒上述对策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是建议进行意识形态改革,确立以儒家的政治和历史思想作为汉朝的主流意识形态。二是建立一套考试选贤的文官制度。“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汉书》)

对董仲舒的对策刘彻极为重视,亲自批览,召见面谈。他懂得,一个国家要走向强盛,首要之举是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建立牢固的有凝聚力的社会组织,而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动员和组织工具,为了保持社会安定内部团结,必须抑制豪强兼并,也必须构建一套传承有序的政治意识形态。历来论者多将董仲舒看作“地主阶级思想家”,而我则以为未必然。董仲舒反对豪民兼并土地的思想,代表了当时社会中依附于国家土地的自耕小农的利益。《汉书·食货志》记董仲舒上武帝书云:“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利,刑戮妄加,民愁无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罪徒)充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他的建议是,必须抑制豪强与豪商兼并田地。“贾人有市籍不许以名占田也。若贾人更占田,则没其田业僮仆,皆入之于官。”“以塞兼并之路。”

我认为,董仲舒是汉代庶民知识分子(士)的政治思想代表。而汉武帝出于加强王权巩固国家的需要,也有意要扶植从庶民中出身的一个“士”阶层,以他们作为一种新生的政治力量,用以贬抑和削弱横行不法的诸侯贵族、大地主(豪强)和大商人。其政策倾向也具有庶民政治的明显色彩。

天人关系的核心是天人感应理论。董仲舒的这一理论过去一直被指责为“神学目的论”。其实,天人感应论是一套约束皇帝的理论,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民权理论。概括言之,董仲舒指出:

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在于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民心、民意的支持与否,体现了帝王政德的好坏。政德坏则导致滥刑,酷刑生成冤厉之气,影响天象。天象以灾异示警,警诫帝王必须改良政治。如果多次示警无效,即会导致天命的改变,导致王朝的灭亡。此学说之流弊是西汉后期盛行的谶纬神秘主义。而其本义,则是建立一个以天象示警约束帝王政治任意性的制约系统,以限制帝王肆意妄行的无上威权。

这一理论对此后两千年中国政治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某些情况下,大臣经常以“天象示警”的灾异理论对帝王进行告诫,表明这个理论工具在两千年中国政治中,是有效的。

汉武帝重视董仲舒的对策,基本采纳了其全部建议。但是对董仲舒其人,刘彻却并没有重用,原因就是不喜欢这一套“天人”理论。

汉祖庙发生火灾,董仲舒认为是由于皇帝不修德,导致田蚡、淮南王刘安等权贵横行。主父偃盗窃董的讲稿报告刘彻。刘彻阅后以妄言诽谤罪将董下狱,几乎杀头。

但数年后,淮南王与田蚡政变的密谋暴露,证明董仲舒对田蚡的指责是对的。武帝表示歉疚,又派董仲舒的两位学生根据《春秋》经义审治刘安之案。董仲舒一生耿直,始终是一个直言快语不识时务,认为原则比现实更重要的迂夫子。

董仲舒是孔子以后,自秦汉至清代两千年间,对中国政治宗教思想影响最大的政治思想家之一。西汉学者刘向指出:“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无以加。”刘歆亦云:“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但是,在现代,他所受到的误解似乎也最多,至今仍未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ZqDSseBaCnHvZDsarz/al53+AlpYoNuVZ2TMBDQIXhDVCmgmWaDgp0wwQrV3qM/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