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子

城北的德寿宫中,宋高宗赵构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活了八十一岁,当了三十六年皇帝,又退位做了二十五年太上皇。他的一生,既经历过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又享受过至高无上的帝王荣光。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南宋京师临安寒风凛冽,天幕多日不现阳光,阴沉得如铁板一块,却又始终降不下雨雪来。恰在这个时候,太上皇宋高宗赵构最宠爱的刘贵妃一病不起,撒手西去。

刘贵妃年轻时姿质艳美,绝色倾国,号称“天下第一美人”。她原是赵氏宗室之妻,宋高宗第一次见到她的画像就爱慕不已,随即“命召入,遂有宠”。金国国主完颜亮亦为其美貌垂涎三尺,决意南下攻宋,道:“宋有刘贵妃,天下绝色也。今一举而两得之,所谓因行掉臂也。”所谓两得,一指江南之地,二指刘贵妃。并在南侵前特意命人准备好新被褥,预备等掳到刘贵妃时使用。

可惜完颜亮最终未能实现“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梦想,意外在采石 败给了南宋白面书生虞允文。这场败仗非但引发了金国内部政变,导致完颜亮本人身死名裂,还完全改变了南宋政局——虞允文一战成名,名扬天下,引发了南宋军民空前的爱国热情。宋高宗赵构不敢抗金,依旧推行投降路线,但朝野上下都反对其投降策略。宋高宗声名日下,进退两难之余,不得不效仿他父亲宋徽宗传位给宋钦宗的法子,将皇位传给养子赵昚(shèn),是为宋孝宗,自己则退位为太上皇,由凤凰山大内搬去了城北的德寿宫

与北宋皇帝大多短命不同,身为南宋第一位皇帝的宋高宗相当长寿,这大概与他年轻时就已经丧失性能力、不能再恣意亲近女色有关,尽管有绝世神医王继先的壮阳药黑虎丹,还是挽救不了皇帝不能再行人事的凄凉命运,因而刘贵妃虽然明艳绝伦、丽冠天下,却始终没有得到过宋高宗真正的爱抚。

刘贵妃死后没几天,宋高宗也步其后尘,病入膏肓,几近走到生命的尽头。他已经八十一岁,当了三十六年皇帝,又退位做了二十五年太上皇,他的一生,自然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既经历过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又享受过至高无上的帝王荣光。

即将辞世的太上皇神志相当清醒,但他只是张大眼睛,安静地躺在床榻上,周遭的一切都成了虚无,仿佛整个尘世都处在沉睡之中,唯有他是清醒的。他的人生,将从岁月的天空中消逝,所留下的,只有绵绵不绝的记忆。

他知道,许多大宋子民都在暗中骂他是偏安皇帝,不图恢复祖宗基业,只一心与金人讲和。其实他也曾有过发愤图强的决心,一度将南宋京师定在建康 ,几近边防前沿。可惨痛的经历最终告诉他,南宋军队根本无力与金军抗衡,他一改初衷,重用秦桧,猥琐地向金人求和,不过是不得不顺应天时而已。

当年北宋灭亡,宋徽宗、宋钦宗及皇室人员尽数被金人俘虏北上,赵构作为大宋唯一幸存的皇子,为众大臣拥立即位,就此开创了南宋王朝。可惜他这个“生于忧患”的皇帝注定当不了太平天子,还来不及坐稳九鼎宝座,就被金人一路追杀,狼狈逃窜,一度不得不入海避敌。当时皇帝身边的大臣除了宰相执政外,只有御史中丞赵鼎、中书舍人李正民等六人而已。一干人乘船入海,漂泊到海上避难。由于衣食物资无法及时得到供给,时时处在饥寒交迫中。到了后来,身为皇帝的他实在饿得不行了,命令停船靠岸,亲自步行到一座寺庙乞讨食物。僧人见皇帝驾临,大吃一惊,因为来不及准备,临时以五个炊饼进献,他一口气就吃掉了三个半,窘迫之状由此可见。

关键时刻,多亏了大将韩世忠,他仅率八千水师,及时将十万金军主力逼入建康东北七十里处的黄天荡。韩世忠夫人梁红玉亲自擂鼓助战,宋兵用铁绠贯大钩,把金兵小船逐只钩沉,金兵屡次突围均告失败。后来由于福建人王某的指点,金军主帅兀术 才利用老鹳河故道冲出宋军包围,渡江逃走。金军总共被堵截四十八天,这就是著名的黄天荡之战。金兀术军逃出了韩世忠的包围后,又遭遇岳飞部,交战之下,金军大败而逃,岳飞由此收复建康。此后,金军再也不敢渡江,宋高宗赵构这才得以返回建康。

但那段漂泊海上的经历无疑是宋高宗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当此弥留之际,他甚至听到了海涛的声音,重新感受到喷溅而起的浪花、扑面而来的海洋的独特咸味……

闸门“哗啦”一声打开了,记忆仿若钱塘江的潮水一般涌来——那些人,那些对他有特殊意义的人,那些他以为早已经忘得干干净净的人,又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除了生母韦太后外,就数丞相秦桧了。而他平生最感愧疚的人,一个是冤死风波亭的名将岳飞,另一个是因冒充柔福帝姬被处死的女尼李静善。他当然也有最恨的人,排在第一位的首推追得他几无容身之地的金军统帅兀术,第二位则是于他有着双重意义的秦桧。世间亦有令他惊叹的奇男子,一个是在采石一战成名的虞允文,另一个则是归正人 辛弃疾。辛弃疾曾于千军万马中轻取叛将首级,不仅有令人热血沸腾的传奇经历,其妻子赵彦骞竟然还是秦王赵廷美七世孙

行将离世之际,一张张熟悉或是不那么熟悉的面孔重新浮现在眼前,给宋高宗内心深处带来一阵莫名的悸动。这些在他临死前再度忆起的人,除了辛弃疾尚且在世外,其余的人都已经先行离去,若是地下重逢,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守候在病榻前的宋孝宗赵昚见太上皇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微笑,忙上前叫道:“父皇可还有什么心愿?”见宋高宗毫无反应,大着胆子伸手一探鼻息,才发现对方早已断气。

宋孝宗先是一愣,随即放声大哭起来。他虽非宋高宗亲子,却感激养父传位之恩,历来谨守孝道。宋高宗死后,宋孝宗哀伤不能自已,加上厌恶政事,下诏传位给皇子赵惇。赵惇以太子身份即位,是为宋光宗。

宋光宗是宋孝宗第三子,为宋孝宗原配郭氏所生。郭氏出身名门,是宋真宗郭皇后外家的六世孙。郭氏在宋孝宗继位前病死,后被追封为皇后。她在世时共生育四子:长子赵愭,封邓王;次子赵恺,封庆王;三子赵惇,封恭王;第四子则不幸早夭。按照宗法,郭氏之子均是嫡子身份,按照立嫡与立长的原则,赵愭最早被立为太子,但不幸赵愭不久后病死。按照顺序,太子位应该轮到次子赵恺。然而宋孝宗嫌弃次子赵恺过于宽厚仁慈,更偏爱三子赵惇,不仅是因为赵惇“英武类己”,而且赵惇正妃李凤娘有大吉之相——她出生时有黑凤凰聚集房顶,又被相士皇甫坦断言有“母仪天下”之相。宋高宗便是听到传闻后,亲自选定她为恭王赵惇的正妃。

赵惇在各种机缘巧合下被幸运地立为太子,又继承了皇位。但实际上,他父亲宋孝宗并不是什么英武之辈,他自己不但不“类己”,还是历史上著名“妻管严”——其正妻李凤娘骄横阴险,当上皇后后不断在宋孝宗和宋光宗之间搬弄是非,引得父子互相猜忌。宋孝宗一度决定废黜李凤娘,招来老臣史浩商议废后之事。不料史浩认为宋光宗刚刚登上皇位,如果立即废黜皇后,会引起天下人的议论,不利于大局,坚决不同意废后一事。此时,宋孝宗已经退位为太上皇,得不到大臣的支持,废后一事只好作罢。

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宋光宗君临天下,拥有无上的权威,却在家里怕老婆,凡是李凤娘说的话,只能唯命是从。对妻子的惧怕,加上对父亲的猜忌,宋光宗身心备受折磨,得了怔忡病。李凤娘借机控制了宋光宗,不准他去重华宫给宋孝宗请安。

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生病,宋光宗连续三个月不肯过宫探视父亲,还天天与李凤娘游宴玩乐。皇帝如此行径,完全丧失了人心。群臣因宋光宗不听从劝谏,纷纷上疏自求罢黜,居家待罪,由此竟然出现了“举朝求去,如出一口”的现象,宋光宗则统统置之不理。

宋孝宗临死前,想见儿子宋光宗一面,顾视左右,却又说不出口,无奈地流下泪来。消息传入朝中,宰相留正、兵部尚书罗点、中书舍人陈傅良、起居舍人彭龟年等纷纷进谏,劝宋光宗过宫去尽最后的孝道。留正甚至拉住宋光宗的衣裾哭谏,但宋光宗不听,最后只同意由次子嘉王赵扩前去探视。六月,宋孝宗在无限的遗憾和落寞中崩逝于重华宫。

在李凤娘的挑唆下,宋光宗居然不相信父亲是真死,怀疑是个圈套,不但不去重华宫,连丧事也不肯出面主持,只是称病不出。宰相留正与礼部尚书、知枢密院事赵汝愚无可奈何,只好请已经八十多岁的宋高宗皇后太皇太后吴芍芬出面主持丧礼。

由于宋光宗称病不出,朝中骚动。宰相留正心中不安,故意在上朝时摔了一跤,随即称病离朝。留正一走,朝政更加混乱。赵汝愚与大臣韩侂胄密谋,认为宋光宗已经失去人心,不宜再居皇位。赵汝愚是赵氏宗室,而韩侂胄则是外戚,是北宋大臣韩琦曾孙、太皇太后吴芍芬亲外甥。这二人在朝中影响力非同小可,然而要想发动宫廷政变,仍需要军队的支持,可掌管禁军的郭杲不愿意卷入政治风波。宗室子弟、秦王赵廷美七世孙赵彦逾曾对郭杲有救命之恩,赵汝愚请其出面,最终说服了郭杲。有了禁军的武力支持,事情便几成定局,再由韩侂胄出面,请太皇太后吴芍芬下诏,称宋光宗愿意自动退位为太上皇,由嘉王赵扩即皇帝位。

赵扩为皇后李凤娘所生,其即位的一幕颇具戏剧性。当太皇太后吴芍芬命赵扩穿上黄袍登基时,赵扩却坚决推辞不就。自古以来,新皇帝即位,装腔作势推辞者不在少数。但赵扩却显然是极少见的真心不想做皇帝的人,他力辞不成,竟然吓得逃跑,一边绕着殿柱大兜圈子,一边大声喊道:“儿臣做不得,做不得!”最后还是吴太后下令大臣挟持住赵扩,强行逼迫他穿上黄袍,这才顺利登位,是为宋宁宗。

等到儿子赵扩正式当了皇帝,宋光宗才知道消息,但此时也无可奈何,只好说:“事先怎么不让我知道?”宋光宗在位仅有五年时间,且昏庸不堪,碌碌无为。他被迫退位后,李凤娘也随着丈夫的失势而被权力所遗弃。

宋宁宗本来不愿意当皇帝,被迫当上皇帝后,也是碌碌无所作为,丝毫不想为国家大事劳心费神。皇帝不理朝政,奏章很快就堆积如山。为了省事,宋宁宗就在所有的奏章上都批示“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大臣的奏章意见相左,竟然得到的批示都是“可”。宋宁宗上朝时,经常一言不发,大臣们在下面奏事,说得口干舌燥,他既不表态,也不决断,由此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位皇帝的智力水平。

皇帝昏庸无能,朝臣便开始党争。赵汝愚因拥立有功,升任枢密使,兼任右相,韩侂胄则任枢密院都承旨,二人之前因利益而临时结成的联盟很快土崩瓦解。赵汝愚执掌朝政大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力荐名儒朱熹为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名义上是为宋宁宗讲道学,实则是要与朱熹合力排挤韩侂胄。

朱熹字仲晦,别称紫阳,婺源 人氏,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世称“朱子”。他幼年跟随父亲朱松读书学习,十三岁时朱松病逝,朱熹遵父遗命,到崇安五夫里依附父亲生前挚友刘子羽。刘子羽建紫阳楼供朱熹母子居住,视朱熹如己子,亲自教导,朱熹年十八岁时即登进士。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三十一岁时正式拜程颐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重要人物。他将《论语》《孟子》与《礼记》一书中的两篇《大学》《中庸》合订为一部书,定名《四书》。《四书》遂与《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且《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越了传统儒家的《五经》。他所发扬的《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成为后世学者必宗的追求。

尽管学术上显赫非凡,朱熹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为官仅十余年,且多为地方官,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兴学教育上。晚年朱熹定居在建阳考亭,办书院讲学,著书立说,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遂形成学术史上令人瞩目的“考亭学派”。

受宰相赵汝愚推荐担任新皇帝侍讲时,朱熹已经六十五岁。他第一次有亲近皇帝的机会,于是欣然赶赴京师临安,与赵汝愚结为死党,协力对付另一权臣韩侂胄。两方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赵汝愚虽是赵氏宗室,又得到朱熹为首的理学派的全力支持,然而韩侂胄背后靠山更大,不但有太皇太后吴芍芬撑腰,宋宁宗皇后韩氏还是其侄孙女,占尽天时地利。韩侂胄本人更是一改南宋王朝卑躬屈膝的投降姿态,摆出誓死抗金的架势,由此得到参知政事京镗等主战派官员和民间大量爱国人士的支持。之前参与拥立宁宗的宗室赵彦逾和禁军首领郭杲也都站在韩侂胄一方。

宋宁宗本就不爱读书听课,身为侍讲的朱熹又急于求成,不断在皇帝面前攻讦韩侂胄包藏祸心,为皇帝所不喜。朱熹仅仅当了四十六天侍讲,就被皇帝罢免出朝。而赵汝愚最终也败下阵来,韩侂胄利用“宗室不得为宰执”的祖宗家法,说服宋宁宗罢免了赵汝愚的宰相职务。赵汝愚于贬斥途中被残酷迫害致死。韩侂胄从此成为南宋举足轻重的人物,地位和权力远高于一般的宰相。

为了进一步打击政敌,韩侂胄将理学称为“伪学”,对朱熹等理学学者大肆打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元党禁”。朱熹本人身败名裂,一生辛苦经营的道学集团亦迅速瓦解,道学一片声名狼藉,成为朝中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打击,朱熹表现得相当坦然,道:“福祸之来,命也。”又特赋一首《念奴娇》: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

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麤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

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

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他以冰清玉洁的白梅自比。从此回到建阳三桂里,潜心著述,过起了老骥伏枥的日子。

南宋朝廷大兴党禁之时,北方局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金人内乱不断,实力大衰,而漠北的蒙古则日益壮大。

就在“庆元党禁”开始的这一年,蒙古草原发生了著名的十三翼之战,乞颜部铁木真大败札答兰部札木合十三路军,一跃成为蒙古诸部中实力最强大者。这位有着征服天下野心的天骄人物,随即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统一蒙古的步伐。 ZEIytlTEfPX/AFGJfie2cxRenAEEd4c5gfKUdap9+ldaKZJwbRujzIEpFipuR+J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