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府兵制的衰败会导致关陇集团消亡

所谓府兵制,指的是从北魏到隋唐时的一种军事制度。府兵制既不同于战国秦汉的普遍征兵制,也不同于东汉三国的世兵制,而是一种融合了鲜卑兵制和汉人兵制特点的新军事制度。

陈寅恪先生认为:“府兵制之前期为鲜卑兵制,为大体兵农分离制,为部酋分属制,为特殊贵族制;其后期为华夏兵制,为大体兵农合一制,为君主直辖制,为比较平民制。其前后期分划之界限,则在隋代。周文帝、苏绰则府兵制创建之人,周武帝、隋文帝其变革之人,唐玄宗、张说其废止之人,而唐之高祖、太宗在此制度创建、变革、废止之三阶段中,恐俱无特殊地位者也。”

这段话简要地概括了府兵制的流变过程。

早期的府兵制来自鲜卑的兵农分离制度。自从“永嘉之乱”以来,天下大势由五胡乱华逐渐走向汉胡融合。五胡中的鲜卑拓跋部建立了北魏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六镇之乱让北魏的统治摇摇欲坠,最终分裂为高欢控制的东魏(后来演变为北齐)与宇文泰控制的西魏(后来演变为北周)。为了克服土地与兵力上的劣势,宇文泰于大统八年(公元542年)将流入关中的原六镇官兵与当地的鲜卑各部族整编为六军。此举为府兵制的正式形成打好了基础。

第二年,西魏与东魏展开激战,西魏君在洛阳邙山惨败,伤亡甚多。为了补充兵力,宇文泰在数年中不断将关陇豪强的乡兵部曲收编入官军,并提拔各州郡的望族豪强为乡帅。这与宇文泰的“关中本位政策”是一脉相承的。

后来,宇文泰在西魏建立了正式的府兵组织系统。先是模仿拓跋鲜卑的八部制度,设立了八柱国为执政轴心。其中,西魏宗室出身的柱国元欣徒有虚名而没有兵权,而八柱国之首宇文泰是全军统帅,其余六柱国则分别下辖两个大将军,共计十二个大将军,分统二十四支府兵。

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言,此时的府兵制还保留着浓厚的鲜卑部落兵制色彩。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朝廷特赐分管府兵的各将领鲜卑姓氏,以示恩宠。这些姓氏源于北魏前期大小部落,可见西魏统治者把府兵诸将默认为这些早已解体的部落的继承人。各将所辖的府兵军人,也纷纷改从自家主将的鲜卑姓氏。

与同时期其他军制相比,这种具有鲜卑特色的府兵制,具有高度组织性,让西魏爆发出了很强的战斗力。

陈寅恪先生曾经对府兵制点评道:“若骑射并论,自必师法胡人,改畜胡种之马,且任胡人血统之人主持牧政。(中略)至军队组织,则胡人小单位部落中,其酋长即父兄,任将领。其部众即弟子,任兵卒。即本为血胤之结合,故情谊相通,利害与共。远较一般汉人以将领空名,而统率素不亲切之士卒者为优胜。”

西汉名将陈汤曾经说“胡兵五而当汉兵一”,即五个胡人士兵的战斗力才相当于一个汉军士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军武器装备精良。但陈汤还说胡兵使用同样的武器装备时,也是三个才顶一个汉兵的战斗力。然而,自从五胡乱华以来,胡人兵马拥有超过汉人士兵的战斗力。

游牧民族先天擅长骑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胡人的部落兵制也具备某些优越性。在鲜卑部落兵制中,部落酋长既是统兵大将,也是大家长。部众多有血缘之亲,感情深厚,能与将领同生共死。而普遍征兵制的士兵多为临时征发,与将军关系要疏远得多。打顺风仗时也许战斗力不差,而一旦战况不利,就会树倒猢狲散。这就是宇文泰借鉴鲜卑部落兵制组建府兵的主要原因。

关陇集团正是靠着掌握府兵来巩固权势的。毫不夸张地说,府兵就是关陇集团的力量之源。北周、隋朝都继承了西魏的府兵制,并凭借组织严密、能征善战的府兵东灭北齐、南平陈朝,而府兵制也因此发展到了巅峰阶段。

然而,隋朝开皇之治的到来,让府兵制不得不做出调整。早期府兵制是兵农分离,农民专心生产,战士专心打仗。以战斗为生的大批府兵将士失去了用武之地,如果不能妥善安置,不仅会给朝廷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还可能成为新的乱源。于是隋文帝革新府兵制,改“兵农分离”为“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农,战时才接受国家征召,自备武器、马匹、衣物等随军出征。由于成为府兵能获得均田制等配套优惠待遇,不少人加入府兵。但在和平年代,府兵以生产为主,承平日久,军事素养大大下降,导致战斗力不断衰退。

尽管隋末大动乱让李唐的府兵获得了表现机会,但府兵制在贞观年间依然走向废弛。

唐太宗时期的外战不少,但在贞观四年(公元629年)前,太宗的主要兵力来自山东豪杰集团。在此之后,他为了挽回府兵制衰弱的势头,一面重用异族将领充实府兵,一面扩大府兵规模。但府兵制的衰弱依然不可避免。天下已定,兵农合一,承平日久,兵不堪用。腐化的府兵越来越难以满足军事需求,而凭借军事力量掌权的关陇集团,也随着府兵制的衰弱渐渐丧失了主导权。

在贞观之治的大环境下,社会安定,百业兴旺,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关陇集团之前多以军功资望晋升,但唐朝用人标准随着战事减少而渐渐不再以军功优先,而是以文化为主,从而使得科举制有了长足的发展。

唐太宗打天下时不仅有关陇集团撑腰,还得到了李勣、房玄龄等山东豪杰的支持。山东豪杰是当时唯一可与关陇集团抗衡的军事集团。在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等人排挤山东豪杰,试图维护关陇集团的优势地位,但是府兵制的衰败,使得以此为根基的关陇集团也开始松动,军队实权发生了转移,山东豪杰在朝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陈寅恪先生指出,武则天之所以能从关陇集团的封锁中突围,就是因为她得到了李勣为首的山东集团的支持。他说:“武氏之得立,主要原因是在李世勣赞助。世勣在当时为军事力量之代表,高宗既得此助,自可不顾元舅长孙无忌等关陇集团之反对,悍然行之。然武则天之得立为皇后乃决定于世勣之一言,而世勣所以不附和关陇集团者,则以武后与己身同属山东系统,自可不必反对也。”

无论是唐高宗还是武则天,都是凭借山东集团的力量来抗衡关陇集团的。力倡科举取士,使得武后获得了广大寒族民众的支持,而开设武举又扩宽了军事人才来源,致使养尊处优的府兵逐渐被募兵所取代。唐玄宗开元年间,府兵制正式被废除,关陇集团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军事力量,从而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d2Xj8ELthr4tyMRKLuxAWGqPfADEEdIQQnaqrDhBwWTVPb0SdAmYS2sAfruGb3Z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