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华民族是由不同的民族融合而来的吗

每个民族都是从漫长的历史中走过来的。梁启超是运用近代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民族历史的第一人,并且是赋予“民族”一词科学意义的第一人。他明确指出:民族既与种族不同,也与国民不同。民族成立的唯一要素在于“民族意识的发现与确立”。通过研究,他得出:中华民族自始就是多元部落的结合,又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的融汇,才形成了“成为数千年来不可分裂不可磨灭之一大民族”。1922年,他在作品中十分欣喜地写道:“有一件大事,是我们五千年来祖宗一直努力,从没有间断过的,近五十年依然猛烈进行,而且很有成绩。是件什么事呢?我给他起一个名字,叫做‘中华民族之扩大’。”他的这些观点,被后来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探讨所证实。

下面,就以梁启超的研究成果来作分段说明。

在先秦时期,除华夏族外,在中国大地上还生活着八个少数民族。它们分别是苗蛮族、蜀族、巴氐族、徐淮族、吴越族、闽族、百粤族和百濮族。其中,除苗蛮族和百濮族外,其余六个民族全都融合进了华夏民族。

蜀族的居住地,在今天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四面高山,又有大的江河阻隔,这就如同天然的屏障,致使后人有“蜀道难”的感叹,外方的人很难进去。而盆地内,又非常适合植被的生存繁衍,所以,蜀族被中原华夏族发现较晚,当与苗蛮族被发现的时间相同。到黄帝的长子昌意,降居若水,娶蜀山氏女为妻并生下高阳时,两族才开始交通往来。秦惠王时,秦惠王派司马错灭了蜀国,蜀族的居住地才并入中原;又经过汉代和三国时期的融合,蜀族被中原来的华夏族完全同化。

巴氐族的居住地,在四川盆地外围的东南面,即从巴江、嘉陵江两岸到重庆夔州、湖北荆州之间的大片区域。自古以来,巴氐族与蜀族并不是同一个民族,并且互为仇敌。在一些古籍中,将巴和氐区分为两个民族,那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他们同族同源。

巴氐族开始外迁,大致起于汉朝。汉武帝元封年间,迁徙一部分氐人居住于甘肃酒泉。东汉光武帝建武中期和东汉和帝永元中期,两次迁徙巴人到湖北江夏。汉末天下大乱,一部分巴人从四川绥定府迁到陕西汉中府,号为车巴。曹操攻克汉中后,再将一些巴人迁到秦川。这时的巴人已经充斥关中。后来没多久,又有一部分巴人迁到甘肃巩昌府。到南朝时期,襄阳和武昌一带,都是巴氐族聚居的地区。后来,在北朝时的西魏和后周期间,王雄和陆腾两次斩杀巴氐人,其族才衰弱下去,并逐渐被华夏族同化。

徐淮族又称东夷族,但与秦汉时所称的东胡不同。因为东胡居住在域外,而徐淮族聚居在域内,大致在淮河一带,包括庐州府、淮安府和河南省商丘、山东曹州之地,另外还散居在环山东半岛以及向南黄海沿海一带。徐淮族以强武著称。在战国以前,他们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未被华夏族统治。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徐淮族才逐渐被华夏族同化。但是,他们的强武精神,对中国后来的历史影响很大。

吴越族与徐淮族之间以长江为隔,居住地大致在今天的苏南和浙江省境内。自夏、周时期就与华夏族相互往来。该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区别,那就是断发的习俗。这一习俗是其他的民族所没有的。另外,他们还纹身,目的是通过断发纹身来躲避蛟龙的伤害。史书上称吴越的君王好勇,百姓们喜好用剑,断发轻死生。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梁启超把先秦时的吴、越人归为一个古老的民族,但实际上,他所谓的吴越族,原本属于华夏族的一支。

闽族为一个大的民族,由来已久。他们居住于以福建省为中心的东南沿海一带。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平定闽越地区后,将闽人迁徙到了江淮之间定居,并毁掉他们的原居住地。随后,闽族逐渐被华夏族同化。

百粤族是一种通称。因为五岭以外,古称百粤,各个民族名目繁多,不能一一指定。在远古时期,大致从贵州的南部、广西的西南部、广东的全部以及越南、泰国和缅甸,南印度的一小部分,都为同一族所占地。与华夏族以及其腹地的其他民族之完全不同。后来,随着中原势力的扩张,形成华夏族与百粤各族杂处,再到后来,大部分被华夏族同化。

到了汉代时,雄居塞外者有三大族群:正北面的是匈奴,东北面的是东胡,西北面的是月氏。其中的匈奴族,在秦始皇时期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到东汉时期分化为南、北两支。南匈奴内附,北匈奴向西而去。内附的匈奴在西晋后期的五胡十六国时期,除被追杀的以外,剩下的融入了华夏族。月氏族以游牧为主,经常与匈奴发生冲突,后遭匈奴攻击一分为二。西迁到中亚的一支称为大月氏,东迁到甘肃、青海一带的为小月氏。

东胡族群的历史比较复杂。汉朝以前的东胡,居住在今天的北京、河北北部一带,当时称为北戎。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大败北戎,至此一百多年间北戎未见经传。到燕昭王时,通过武力驱逐东胡于千里之外。从这时起,东胡就成为了居住关外的一个族群。汉朝初期,匈奴冒顿单于大败东胡。一部分东胡人退居到科尔沁的乌桓山自保,因而称他们为乌桓。汉武帝击破匈奴左地,迁徙乌桓人在上谷、渔阳、辽西和辽东等地。东汉末年,曹操亲征乌桓,战胜后将他们迁到齐地,成为齐民。到这时,东胡中的乌桓一支完全被华夏族同化。

到了南北朝时期,东胡族群中的鲜卑分支入主中原,到了隋唐时期,完全融入华夏族。鲜卑入主中原后,塞外的东胡族又经历了一些更替。到唐朝时,其中的契丹分支内附。到五代时,中原无主,契丹族崛起。更国号为辽。到辽被金灭时,一部分入于蒙古族,一部分入于华夏族。到明清,特别是清朝统一女真各部落,东胡作为一个族群完全消失,形成了华夏族的一个分支——满族。

梁启超通过历史研究来告诉人们一个真相: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生的优等民族和劣等民族,各个民族都是在相互磨合、交融、相互学习中向前发展的。这种认识,如今已经成为了各民族的共识。而在当时来说,其观点对于缓和民族矛盾,减少民族摩擦,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BPBdAymYrtGeGKLmZ72Oaz4Thj53dwDeqK3UsV2Tdooz2TCLRvaAeNLxXTy3haL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