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注意捧杀,不要追求太多的赞许

赞扬,有时就是一碗“迷魂汤”,它会让人对自己的一点点成绩忘乎所以——很多人在这样的捧杀中“死”去。

人都有这样的渴望: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渴望得到对方的认可,因为没有谁会喜欢对方轻视自己。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渴望没有什么害处,更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一个人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认可,处处迎合对方,那么,这样获得的赞许是最不值得的。

人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大量反对意见。因为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看好你,更不能要求所有人的思维和观点都和你保持一致。

刘伟总是喜欢把自己的观点说给更多的人听,可是每当他的观点得不到赞同甚至遭到嘲讽时,他就很沮丧。为了获得对方的赞同,他常常费尽心思,但他总会碰壁。

有一次,刘伟和一位朋友聊天,话题是关于无痛死亡的问题。他本来是持反对态度的,但是他看到对方可能是持赞成意见的,为了迎合对方,他本能地立即修正了自己的观点:“我刚才是说,一个神智清醒的人如果要求结束其生命,那么倒可以采取这种做法。”

后来,他和上司也无意中谈到了这个话题,吸取上次的教训,他说自己赞成无痛死亡,没想到却遭到上司强烈的训斥:“……这难道不是对生命的亵渎吗?”他不知道,上司的父亲就是因为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自己服药自杀的,赞成无痛死亡正戳到上司的痛处。

看到上司反对,刘伟便马上改变自己的立场:“……我刚才的意思只不过是说,只有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

同一个问题,刘伟在面对不同的人时,为了迎合对方而持不同的观点。

由此可见,当我们在寻求赞许的时候,一旦成为过于强烈的心理需要,那么就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慢慢地也就失去了自我。

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追求更多的人对自己认可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很多人会为寻求他人的认可而活在爱慕虚荣的牢笼里。事实上,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是虚荣心理在作祟:别人对我的看法,比我对自己的看法更重要。它是精神上的死胡同,不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任何益处。

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同,很多人会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地去迎合别人的喜好,目的仅仅是换取别人的认同和赞赏,这是不可取的。

其实,当别人对你报以掌声、喝彩的时候,也不一定就是对你赞许,或许是在捧杀你,所以,不要追求太多的赞许,千万不要染上虚荣的毒瘾,沦为别人赞许的牺牲品。

有多少人曾经在一片赞扬声中,迷惑了双眼,最终导致了失败。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恐怕就是王安石笔下的仲永了。

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人,他家世世代代以种田为生。方仲永长到5岁时便能作诗,并且诗的文采和寓意都很精妙,值得玩味。县里的人对此感到很惊讶,慢慢地都把他的父亲高看一等,有的还拿钱给他们。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每天拉着方仲永四处拜见县里有名望的人,让他表演作诗,却不抓紧孩子的学习。到最后,方仲永已与众人无异。他的聪明才智最终被完全捧杀了。

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人物,能够清楚地对待他人的赞美。他们谦虚理智,有的甚至还很反感别人对自己的赞扬。

鉴于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功绩,战后在他退位时,英国国会拟通过提案,要在公园里塑造一尊他的铜像,供众人景仰。

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定会接受这样的殊荣,但丘吉尔则不然,他一口回绝说:“多谢大家的好意,我怕鸟儿喜欢在我的铜像上拉粪,还是请免了吧。”

牛顿,是杰出的学者、现代科学的奠基人,功绩显赫。可当听到朋友们赞扬他的时候,他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世人会怎么看我。不过我自己只觉得好像一个孩子在海边玩耍的时候,偶尔拾到几只光亮的贝壳。但关于大海的真正知识,我还没有发现呢。”

有这样谦逊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牛顿的成功是必然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正是因为有了正确对待他人赞扬的态度和谦逊好学的精神,才达到人生的光辉顶点。

在你保持头脑清醒和冷静的时候,别人的赞美是对你的赞同、支持和信任,是给你再接再厉的能量,给你不断攀登、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一旦你的心被那些赞美声融化,你的眼睛被那些恭维表情蒙蔽,那么你就会和“方仲永”一样,成为被别人捧杀的可怜可悲的牺牲品。 cDGN55T0MLS/2HIF4sKr2ta9XAO1avrsH8WdOxQDU42fpnQlUe44yTJq8eWE0i8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