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躁郁灵魂的良药

舒伯特:
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 D. 960

Schubert: Piano Sonata in B flat major, D. 96

乐曲虽然维持了严谨的奏鸣曲形式,

但中间大量运用了舒伯特创作即兴曲、

幻想曲累积的反复转调手法,

让主题回旋一步步走向引人入胜的神秘境地。

一八二八年,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再次感觉到身体里燃烧着强烈的创作欲望。他希望能像前一年那样,进行一场大旅行,借由旅行缓解创作带来冲动与压力,旅行回来,就可以写出沉淀过、深思过的好作品。然而,他的健康情况比前一年更差了,还有,他的财务状况也不如前一年,无论如何去不了远方,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安排几个附近的小旅程。他在短期出发与归来的生活频率间,连续写成了三首钢琴奏鸣曲。

D. 958 c 小调,差不多有四十分钟那么长; D. 959 D. 960 更长更大,都要五十分钟以上才演奏得完。舒伯特怎么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一口气写三首这么大的作品?

过去大家想象,舒伯特一定是像疯掉了般,坐在钢琴前面忽忽快写,脑袋里涌现着一堆音符,逼着他拼命写。仿佛对于自己生命已经走到最后一年,有某种悲伤又急切的预感,所以一气呵成,写了三首大曲子。换句话说,这三首作品像回光返照般,浓缩凝聚了舒伯特音乐天分中的所有直觉,才能那么快、那么大,又那么多采多姿。

后来发现的手稿却告诉我们,这样想象、理解这三首作品并不正确。舒伯特的手稿显示,这三首作品都经过多次复杂的修改,出版时的面貌,和初稿已经大不相同。目睹手稿上的笔迹,让人惊讶的,不是舒伯特的天分,而是他不懈的努力,以及这份努力背后悲剧性的压力。

多重悲剧堆叠在舒伯特的音乐生涯上。他作品质量俱佳,但是迟迟得不到世人的肯定与认同。唯一受到一点注意的,是他的艺术歌曲。然而也因为这样,愈来愈多人认为舒伯特不过就是个写艺术歌曲的人。今天我们称舒伯特是“艺术歌曲之王”,有其道理。不只是他短短十几年创作生涯,竟然写了多达六百多首艺术歌曲,更是因为在他之前,艺术歌曲根本算不上一个音乐门类。舒伯特的精彩贡献,才建立起艺术歌曲的地位来。

作为先驱者,被艺术歌曲限定了,让舒伯特其他作品更难有见到天日、受到重视的机会。舒伯特深受困扰,他也多次鼓起全番力气,试图对抗别人的不公平评价。他知道要成为那个时代的“大音乐家”,他必须证明自己能像贝多芬一样。贝多芬的招牌印记,一是交响乐,二是钢琴奏鸣曲。

舒伯特极为崇拜贝多芬,贝多芬去世时,他还想方设法争取在葬礼中抬棺的机会。然而也正因为这份崇拜,在创作交响乐和钢琴奏鸣曲时,舒伯特格外难摆脱贝多芬成就所投下的巨大阴影。

听音乐的人都知道舒伯特留下的交响乐曲中,有一首“未完成”,只有两个乐章,但呈现了多大的气魄!比较少人知道的,是舒伯特留下更多未完成的钢琴奏鸣曲,而且其中多的是令人听了会忍不住扼腕慨叹“怎么不写完呢!”的杰作。

像是编号 840 C 大调奏鸣曲,只留下一个中板和一个行板乐章,没有奏鸣曲必定要有的快板部分。然而这两个乐章从结构到和声变化,都带有革命性的创建,像是用不同乐器的逻辑来写钢琴曲般令人震撼。

那么多未完成的作品,具体显示了舒伯特的长期挫折。他生命中反复地挣扎,充满希望地开始创作一首交响曲,中间不断尝试摆脱贝多芬的影响,好不容易完成了,寄给出版商和乐团,却得不到好评,更得不到出版及演出机会。沮丧中,舒伯特选择创作钢琴奏鸣曲,但是愈写愈没有自信,又把未完成的东西深藏进抽屉中。

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舒伯特不只都写完了,而且他还撑着病躯,耗费大量精神修改乐谱,修出了更深刻的音乐风格。其中最深刻也最成熟的,就是 D. 960 。乐曲虽然维持了严谨的奏鸣曲形式,但中间大量运用了舒伯特创作即兴曲、幻想曲累积的反复转调手法,让主题回旋一步步走向引人入胜的神秘境地。第二乐章缥缈的点状高音也是神来之笔,缓和了原本的沉重气氛,连接上第三乐章的诙谐曲。最后第四乐章的华丽铺陈让人既兴奋又安详,多么不可思议的声音效果!

这真的是连贝多芬都写不出来的钢琴奏鸣曲,也是贝多芬写不出来的长大规模奏鸣曲。舒伯特证明了自己在钢琴音乐上,有资格和贝多芬并肩站在上帝面前,毫不羞惭。喔,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据说舒伯特这首奏鸣曲是唯一经过临床试验,证实对于安抚躁郁症状有帮助的音乐,不管陷在忧郁还是躁动情况下的朋友,都不妨多听听这首曲子。 ptAwJLVkqf/oEZloA0ZlLy5UT8W/o8PBvRkvIq30OW6n62wjAqFyFCaOdwmZpdd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