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帝与魔鬼都在我们的身体里

李斯特:
b小调钢琴奏鸣曲, S.178

Liszt: Piano sonata in B minor, S. 178

声部变化华丽,

而且有着来自《浮士德》故事的强烈戏剧变化,

考验着钢琴家如何能不断自我分裂,

不仅用十只手指弹出错综飞舞的声部旋律,

还要弹出从神性到魔性,全幅的性格变化。

歌德的《浮士德》是浪漫主义时代欧洲最重要的畅销、必读经典书籍。没有任何其他作品,更能代表浪漫主义内在的高度紧张与矛盾了。

未经歌德热情改写之前,浮士德的故事,有着清楚的宗教教训。人就是人,人别想逾越上帝规范的界限,魔鬼随时在一旁狰狞地等待人的错误,只要人有一点点妄念,魔鬼就有机可乘,施展其魅惑,利用人的妄念挑战上帝。但魔鬼的诡计绝对无法得逞,最终结局必定是犯错的人被送进永远不得救赎的地狱。

表面上,歌德不过重讲了一次这个流传几百年的故事。但是歌德不同的讲法,却给了这个故事不同的力量。歌德发挥细腻的文学想象与描述技巧,认真且同情地记录了浮士德内心的挣扎,他的困惑与他的想望。更惊人的是,歌德还用同等认真的态度,写了魔鬼梅菲斯特的引诱。经过歌德改写,读者读到的,不再是一个愚蠢该死的浮士德,受了邪恶狞笑的魔鬼诱惑,犯下了愚蠢该死的错误。读者读到的,是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拉锯,产生一连串惊心动魄的自我疑问。问:想要超越作为一个人的平庸处境,真的有错吗?我自己真的安于只活一段平庸的人生吗?魔鬼提出的条件,真的那么荒谬可笑吗?上帝给的未来安稳救赎,和魔鬼给的一时炫丽,真的那么容易选择吗?换成是我,我会和浮士德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吗?

浪漫主义本来就是源于对理性秩序的不耐烦。浪漫主义追求超越、突破,看重人的热情,远超过冷静思考。浮士德的选择,过去被视为疯狂,所以该予以诅咒压抑,然而浪漫主义时代的英雄,哪一个没有疯狂的举动?

浪漫主义时代的文人、艺术家、音乐家,没有人不读《浮士德》的。而且他们用各种方式改写《浮士德》来表达自己的热情与疯狂。今天留在古典音乐史上,成为经典的,至少就有柏辽兹和古诺两出《浮士德》歌剧。

李斯特也是《浮士德》的信徒。他特别为魔鬼梅菲斯特写过圆舞曲,神性与魔性的音乐主题翩翩起舞,彼此颉颃却又彼此召唤。到最后,神与魔互相融合,崇高与欲望似乎不过就是同一样东西不可分别的两面,跳着圆舞曲的两人,原来是前后戴不同面具的一个人。

除了《魔鬼圆舞曲》,李斯特的 b 小调奏鸣曲,也是在《浮士德》故事与精神刺激下的重要作品。这首钢琴独奏大曲于一八五二、五三年间创作。在此之前,李斯特巡回欧洲到处演奏,以他惊人的钢琴技巧和表演天分,迷倒了众人,却也引来了种种攻讦。他的手指快速有力,经常在演奏会上戏剧性地弹垮当时还是以木架而非钢架支撑的琴。他音乐记忆超强,可以整晚弹奏不必看谱。他将别的音乐家的作品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光靠十根指头就重现本来需要百人乐团演奏的交响曲。他的音乐会上,总是有名媛仕女捂住胸口,突然歇斯底里地大叫,接着昏厥过去。

李斯特的夸张演出,使许多人将他和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相提并论。这些人相信帕格尼尼就是跟魔鬼交易,才拥有不可思议的技巧和音乐魅力,那么,这位钢琴界的帕格尼尼,李斯特一定也有不可告人的魔鬼交易吧!

一八四七年,李斯特中断了演出,转而专心指挥和作曲,恐怕也跟到处流传的魔鬼谣言有相当关系吧!显然,李斯特对于浮士德与魔鬼的故事,会有更切身、更矛盾的体会。

李斯特将他的 b 小调钢琴奏鸣曲题献给同辈音乐家舒曼。那时舒曼已经清楚表现出精神失常的迹象,也经历了一次轰动音乐界的自杀事件,换句话说,舒曼是世俗眼光中的一个疯子了。这项因素,或许让李斯特对于热情与疯狂之间的关系,有另外的思考与体认吧!

这首作品是李斯特留下来唯一一首钢琴奏鸣曲。前一代的钢琴圣手贝多芬写了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后一代的钢琴魔手李斯特却只写了一首,对照下正看出浪漫主义时期对形式的叛逆。事实上,这首曲子跟传统奏鸣曲很不一样,将近三十分钟的音乐,并没有乐章结构,演奏时要一气呵成不能中断,而且李斯特动用的主题及其变化,也远非传统奏鸣曲形式所能涵盖的。

这首曲子其实比较像是庞大的交响诗。声部变化华丽,而且有着来自《浮士德》故事的强烈戏剧变化,考验着钢琴家如何能不断自我分裂,不仅用十只手指弹出错综飞舞的声部旋律,还要弹出从神性到魔性全幅的性格变化。最后让听者感受,进而相信,啊,其实上帝与梅菲斯特,都在浮士德身体里,也就都在我们的身体里! VJwh9nZCVvYWHA+JS+lvTCdzCZzn3O7h/2/Y3nu151FAVFLzy3SYp+cRJDyNNY1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