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评讲《最近半年工作情况汇报》

◇叶圣陶

今天我评讲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最近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全文分十三段。第一段说自己担任的工作,第二段说批改“大作文”,第三段说“大作文”的次数和题目,第四段说明出这些题目的用意和要求——“看题作文”,第五段说“看文批改”,第六段说自我要求——“看文批改”的注意之点,第七段说“批”,第八段说怎样写总批和总批的效果,第九段列举七则批语,第十段说这些批语的毛病及其原因,第十一段提出今后的保证,第十二段向领导上提出两点建议,第十三段是结束语。程序比较自然,是按照想心思的次序写的。现在一段一段地评讲。

第一段:

这半年①,领导上分配②我担任初中三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③。经常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

二、批改作文 ( 包括“大作文”和“小作文” )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④。

①开头说“这半年”,稍嫌突兀,可以照题目改成“最近半年”。

②“领导上分配”五个字去掉。文章既然是写给领导上看的,这五个字就不必说了。

③“担任……教学”,一般不这么说,要说就得说“担任……教学工作”。我把“担任”改为“教”,“教学”改为“课”,这是最通常的说法。

④“经常……课外阅读”,这里不必“一、……二、……三、……”分开来说。这种分项分行的格式用于叙述比较繁复的事项的场合,目的在使眉目清楚。这里所说的事项很简单,用不着分项分行说。括弧里的“大作文”和“小作文”是行话,同行间口头说说当然没有什么,写书面文件,最好换个正式的说法。

全段改为:

最近半年,我教初中三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经常工作是课堂教学,批改作业 ( 包括“大作文”和“小作文” )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第二段:

关于课堂教学①,关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②,都是像其他老师一样,照例地做着,工作的情况③,也同其他老师的差不多④。因此,在这里,我准备把上述三个方面中的第二个方面,即批改作业方面的情况作为汇报的重点⑤,又以批改“大作文”的情况作为汇报的重点的重点⑥。

①“关于课堂教学”的“关于”去掉,后面的逗号改为“和”字。

②“关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关于”去掉,“阅读”后面加上“两方面的工作”。

③“都是……情况”去掉。

④“也同其他老师的差不多”的“也”和“的”去掉,后面的句号改为逗号,加上“不说了”。

⑤“因此……作为汇报的重点”全去掉。

⑥“又以……重点的重点”的“又以”改为“只把”,“情况”改为“工作”,“作为”去掉,“汇报”后面加上“如下”和冒号。“的重点的重点”去掉。

现在把去掉“重点”和“重点的重点”的理由说一说。如果下文说到三方面的工作,而着重说批改作业,那就可以说“把批改作业方面的情况作为汇报的重点”。现在下文只说批改作文一方面的工作,所以不能那么说。既然不能说“重点”,又怎么能说“又以批改‘大作文’的情况作为汇报的重点的重点”呢?这些原是作者构思时候的想法,不必说出来。这里说了出来而且说错了,说错的原由在于想错了。

全段改为:

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两方面的工作,同其他老师差不多,不说了。只把批改“大作文”的工作汇报如下:

第三段:

这半年,按照规定,每班学生共作“大作文”七次,都是①由教师命题。题目如下:②

一、看群众文艺创作演出后

二、团代会传达报告对我的教育

三、在公社劳动时的见闻

四、我应该这样做

五、新人新事

六、拾金不昧

七、友谊③

①“是”字去掉。

②“题目如下:”去掉。

③“一、……七、……”七个题目全去掉。

第四段:

这些题目①,大都是②结合学生的学习、劳动和③生活④等活动来出的⑤。用意在使学生有材料可写,不致“题目到手,不好下手”。而⑥“看题作文”⑦,也就是说⑧要⑨看清楚题目的意思作文,作文的内容要切合题意,是我每次向学生强调之一点,也是我向学生提出的作文基本要求之一点。

①“这些题目”的“这些”去掉,后面的逗号也去掉,连接在第三段“……命题。”后面。

②“是”字去掉。

③“和”字后面加“日常”两字。

④“生活”后面加逗号。

⑤“等活动来出的。”去掉,加上“例如《在公社劳动时的见闻》《看群众创作的文艺表演》”,后面用逗号。

⑥“而”字去掉。

⑦“看题作文”后面加上“是我对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后面用逗号。

⑧“说”字去掉。

⑨“要”字后面加“他们”。

“题意”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是我每次向学生强调之一点”的“是我”“向”“之”去掉。“每次”移到“学生”后面,“每次”后面加上“作文,我都”四字。“强调”后面加上“这”字。“一点”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也是……一点。”全去掉。

第三、第四两段为什么要并起来?我以为总结、汇报之类不宜写成流水账。某些次要的东西可以概括起来,一笔带过,不必逐一罗列。第三段的七个题目可以不列,只要挑两三个插入第四段的第一句,作为例子,就够了。再说,第九段列举七则批语,每则批语后面都注明作文的题目,正是这七个,这里就更没有列出的必要了。第三段不列题目,就只有一句话了。第四段的第一句说题目怎么样,正跟“教师命题”紧密连贯,因而两段可以并起来。

原第三段里的第一个题目《看群众文艺创作演出后》要说一说。“群众文艺创作演出”,没有这种说法,这八个字的关系很不清楚。大概那些表演的东西全是群众创作的,不是专业人员创作的,那么“创作”要紧接在“群众”后面,说成“群众创作的”。再说,属于“文艺”的音乐、舞蹈、戏曲、相声之类要用一个动词来总说,“表演”比“演出”适当,“表演”后面连上哪一个都成,说“演出音乐”就不成。因此,“文艺”后面要加上一个动词转化的名词,也宜用“表演”。“文艺表演”,现在已经通用了。还有,这个题目末了的“后”字可以去掉。读了一本书,看了一回表演,写些意见或者感想,当然在读过看过之后,不交代也不会发生什么误会。所以我把这个题目改成《看群众创作的文艺表演》。原第四段的第二句话“而‘看题作文’……一点”,层次不清楚,我揣摩作者的意思给改了。

这两段改为:

这半年 ( 第一段已经交代过“最近半年”,这里说“这半年”就很顺当了 ) ,按照规定,每班学生共作“大作文”七次,都由教师命题。题目大都结合学生的学习、劳动和日常生活,例如《在公社劳动时的见闻》《看群众创作的文艺表演》 ( 还该举一个结合学习的题目,可是七个题目里没有 ) ,用意在使学生有材料可写,不致“题目到手,不好下手”。“看题作文”是我对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也就是要他们看清楚题目的意思作文,作文的内容要切合题意。学生每次作文,我都强调这一点。

第五段:

在向学生提出①“看题作文”②的要求的同时③,我也向自己提出批改的要求④,其中有一条,我叫做“看题改文”也叫做“看题批改”,又叫做⑤“看文批改”。

①“在向学生提出”的“在向”改为“我要求”,“提出”去掉。

②“看题作文”后面加逗号。

③“的要求的同时,”保留“要求”,其余去掉。

④“我也向自己提出批改的要求”保留“自己”,其余去掉。

⑤“其中……又叫做”去掉。

全段改为:

我要求学生“看题作文”,要求自己“看文批改”。

第六段:

根据“看文批改”这一条,我在作文批改中①特别注重以下四点:

一、立场、观点不正确的,一定要改;

二、错别字一定大力纠正②,一个错别字都不轻视③,也就是说很重视地指出错别字④,要求学生一个一个纠⑤正;

三、用得有问题⑥的词,一定要改;

四、不通的句子,一定要改。

①“根据……作文批改中”改为“就‘改’的方面说,我”。“就‘改’的方面说”原文在下一段开头。与其在下一段补说,不如在本段开头就说来得醒豁。

②“一定大力纠正”去掉。

③“错别字都不轻视,”去掉,“一个”后面加上“也不放过,给学生一一”。

④“也就是说很重视地指出错别字”保留“指出”,其余去掉。

⑤“要求学生一个一个纠”改为“让他们自己改”。

⑥“有问题”改为“不适当”。

对于这一段所说改作文注意之点的第一点“立场、观点不正确的,一定要改”,我想说一点意见。学生作文,如果立场、观点不正确,那不是给他一改就能了事的。重要在改正他的思想认识,培养他的道德品质,使他不再存这样不正确的想头,不再说这样不正确的话。这就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事情了,所有教师都该留意,班主任尤其要负责任。对于作文本上不正确的话,写个眉批也好,找那个学生来谈谈也好,总之要让他自己考虑,这样想这样说是否妥当,如果不妥当,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说。教师给他改,不如让他考虑一番之后自己改。他能改得比较正确,思想认识至少有点儿进步了。

全段改为:

就“改”的方面说,我特别注重以下四点:

一、立场、观点不正确的,一定要改;

二、错别字一个也不放过,给学生一一指出,让他们自己改正;

三、用得不适当的词,一定要改;

四、不通的句子,一定要改。

第七段:

以上是就“改”的方面说。再①就“批”的方面说,我②对于③总批和眉批④是同时使用的⑤。而且⑥着力⑦写好总批。这不是说我已经把总批写好了,而是说我本来是想写好总批的⑧。下边我着重就写总批问题谈两点:

第一、我是怎样考虑准备写总批的;

第二、我写过什么样的一些总批⑨。

①“以上是就‘改’的方面说。再”去掉。

②“我”字后面加上“同时使用”。

③“对于”去掉。“对于……是……的”这种句式能不用最好不用。这里说“同时使用总批和眉批”又简单又明了。

④“眉批”后面加上逗号。

⑤“是同时使用的。”去掉。

⑥“且”字去掉。这里语气转折,不能用“而且”。用“但是”嫌转折语气太重,用“而”字就够了。

⑦“着力”后面加上“于”字。

⑧“这不是说……总批的。”全句去掉。说“着力于写好总批”本来只表示主观意愿,并没有已经写好了的意思。

⑨“下边……谈两点:第一、……第二、……”这也是构思时候的想法,如果下文相当繁复,不妨先提一提,使看的人醒目,现在下文很简单,尽可不说了。

全段改为:

就“批”的方面说,我同时使用总批和眉批,而着力于写好总批。

第八段:

现在先谈第一点①。

我写总批时②,首先③考虑到要④切合实际,有的放矢⑤;其次,考虑到要④使学生感觉⑦到确有帮助⑧;再次⑨,我每写一个总批,无不做了准备: (1) 总是把批改的这篇作文再细看一遍之后才写 ;(2) 先把总批写在一个“总批草稿”本上,加以斟酌之后才写在作文上面。

虽然作过这样的考虑和准备,但是,由于自己的水平不高,又少经验,实际上,说得上写好了总批吗 ? 每次把作文卷发下去之后,我也有意地去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的反应,总而言之不外三种情况: (1) 有的说“没啥意见”, (2) 有的说的很妙:“有意见,说不出来”, (3) 有的说“每次的批语不都是差不多吗 ? 没意见”。从这些反映中,使我感到我所写的总批。没有起什么作用。于是我对自己所写的总批的价值也高度的怀疑了。

①“现在先谈第一点。”去掉。

②“时”改为“的时候”。

③“首先”去掉。

④“要”字去掉。

⑤“有的放矢”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

⑥“其次,考虑到要”去掉。

⑦“觉”字去掉。

⑧“确有帮助”后面的分号改为句号。

⑨“再次,”去掉。

“作文”改为“作文本”。

“过”改为“了”。

“但是”后面的逗号去掉。

“实际上”后面的逗号去掉。

“卷”改为“本”。

“也”字去掉。

“意见”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反应”后面的逗号去掉。

“总而言之”去掉。

“没啥意见”后面加上分号。

“说的”改“说得”,“很妙”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

“有……出来”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使”字去掉。

“总批”后面的句号去掉。

“于是我……怀疑了。”全句去掉。

这一段的改动,有几处可以注意的。“首先……其次……再次”用于叙说的内容比较繁复的场合,这里意思很简单,用不着这么说。“总而言之,不外三种情况”,说“不外”就含有“总而言之”的意思,故而“总而言之”可以去掉。“从这些反应中,使……”这个“使”字用得很不妥当。要用“使”字,就得让“反应”作主语,说成“这些反应使我感到……”。现在“反应”并非主语,“从这些反应中”跟“感到”发生关系,表明“感到”的来由,换个说法,就是“我从这些反应中感到……”,可见“使”字是无论如何用不上的。既然断定总批“没有起什么作用”,就不必说什么“怀疑”了,故而把下一句去掉。去掉的一句里说“高度的怀疑”,习惯上没有这个说法。

全段改为:

我写总批的时候,考虑到切合实际,有的放矢,使学生感到确有帮助。我每写一个总批,无不作了准备: (1) 总是把批改的这篇作文再细看一遍之后才写; (2) 先把总批写在一个“总批草稿”本上,加以斟酌之后才写在作文本上面。虽然作了这样的考虑和准备,但是由于自己的水平不高,又少经验,实际上说得上写好了总批吗 ? 每次把作文本发下去之后,我有意地去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的反应不外三种情况: (1) 有的说“没啥意见”; (2) 有的说得很妙,“有意见,说不出来”; (3) 有的说“每次的批语不都是差不多吗 ? 没意见”。从这些反映中,我感到我所写的总批没有起什么作用。

第九段:

关于第二点,我写过一些什么总批语,现在分别不同的作文题,抄几则作为例子,以供研究①。

批语一:

“评论正确,观点鲜明,观察较具体。文章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有事实②,有说明,也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只是对节目的评论,还没有把这种美作更细致地描绘③。” ( 作文题“看了群众文艺创作演出后④” )

批语二:

“全篇论述清楚,有你自己的感情,可见对报告领会较深⑤,但⑥谈到你自己过去不够的地方,不具体,应该具体些⑦,不然,自己是模糊的⑧。” ( 作文题“团代会传达报告对我的教育” )

批语三:

“条理清楚⑨。写了整个劳动场面,又分别写了几个人物,但这几个人物的特点不够突出。” ( 作文题“在公社劳动时的见闻” )

批语四:

“题材很好。人物很可爱。结构上严密,用倒叙法很自然说明了故事的发生。” ( 作文题“我应该这样做” )

批语五:

“对所写的人物,有重点,有感情,有批判。以后写这类文章还可就人物的思想活动着重地写。” ( 作文题“新人新事” )

批语六:

“文章反映出拾物儿童思想的新面貌。失物者的焦急和感激心情,也写得很生动。但在细节描写方面还不够,影响了故事的生动。” ( 作文题“拾金不昧” )

批语七:

“开始一般写得细致,但是,的确用不着这样下工夫。描写是为了表现主题,不能为描写而描写,那就是形式主义。” ( 作文题“友谊” )

①“关于第二点……以供研究。”改为“现在把我写的总批抄几则作为例子,以供研究。”

②看来这篇作文是评论文艺表演的,这里说的“事实”,大概是记叙了表演节目里的情节的意思。如果猜测得不错,“事实”改为“记叙”比较切当。

③“只是对节目的评论……细致地描绘”,这句话里的“评论”和“描绘”不相应。假如是“评论”,就应说理,用不着“描绘”。假如“描绘”了,就不是“评论”了。“这种美”指的是什么,也不清楚。所以全句去掉。

④改为《看群众创作的文艺表演》。此外六个作文题,引号一律改为篇名号。

⑤“领会较深”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⑥“但”改为“但是”。

⑦“不具体,应该具体些”,去掉“不具体”。单说“应该具体些”,“不具体”的意思包含在内了。“具体些”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⑧“不然,自己是模糊的”,意思没表达清楚,去掉。就实际说,正因为自己模糊,所以不能谈得具体。

⑨“条理清楚。”移到“又分别写了几个人物”之后,总承写场面写人物两项,“条理”就是这两项的条理。

“但”字这样用法是常见的,语气来个转折,表示美中不足。不过也不一定要用“但”字,譬如这里,用上“可惜”,也表达出美中不足的意思了。为了显示这一点,我把“但”字改为“可惜”。“人物很可爱”之前加上“所写的”三字,意思比较明确。

“上”字去掉。

“很自然”的后面加上“地”字。

“发生”改为“开端”。

“对所写的人物”,说“有感情”,可以,说“有批判”,可以,说“有重点”,不行。“有重点”跟“对所写的人物”搭配不上。把“对所写的人物”改为“写人物”,就跟“有重点,有感情,有批判”都搭配得上了。

“但在细节描写方面还不够,影响了故事的生动。”这句话跟“你擦得太马虎,影响了桌子的干净”一样,似乎明白,实际不明白。“影响了故事的生动”,究竟是生动还是不生动呢?全句改为:“如果在细节描写方面多下些工夫,故事会更生动些。”这样就很明白,跟前面的话也连贯了。

“开始”改为“开头”。

“但是”后面的逗号和“的确”两字去掉。

“不能为描写而描写,那就是形式主义”,这里的“那”字用得很不妥当。作者原想用“那”字指代“为描写而描写”,没想到实际上指代了“不能为描写而描写”,跟想要表达的意思正相反。“不能为描写而描写”显然不是“形式主义”。现在改为“不顾主题,为描写而描写,那就是形式主义”,意思对了,“那”字也用对了。对“形式主义”该怎么样呢?总得说一说。因此,后面补上“要力求避免”。

全段改为:

现在把我写的总批抄几则作为例子,以供研究。

批语一:

“评论正确,观点鲜明,观察较具体。文章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有记叙,有说明,也有作者自己的感情。” ( 作文题《看群众创作的文艺表演》 )

批语二:

“全篇论述清楚,有你自己的感情,可见对报告领会较深。但是谈到你自己过去不够的地方应该具体些。” ( 作文题《团代会传达报告对我的教育》 )

批语三:

“写了整个劳动场面,又分别写了几个人物,条理清楚。可惜几个人物的特点不够突出。” ( 作文题《在公社劳动时的见闻》 )

批语四:

“题材很好。所写的人物很可爱。结构严密,用倒叙法很自然地说明了故事的开端。” ( 作文题《我应该这样做》 )

批语五:

“写人物有重点,有感情,有批判。以后写这类文章还可就人物的思想活动着重地写。” ( 作文题《新人新事》 )

批语六:

“文章反映出拾物儿童思想的新面貌。失物者的焦急和感激心情,也写得很生动。如果在细节描写方面多下些工夫,故事会更生动些。” ( 作文题《拾金不昧》 )

批语七:

“开头一段写得细致,但是用不着这样下工夫。描写是为了表现主题,不顾主题,为描写而描写,那就是形式主义,要力求避免。” ( 作文题《友谊》 )

第十段:

现在再看这些批语,自己也①觉得有不少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话说得又像清楚,又像不清楚。为什么发生这样的问题呢?主要的原因:一是我的想法不对头,每次写批语时总想着②:既是老师,既是批语③,就要写得“高明”一些,让学生说声“好”,因而写的时候,不是自自然然地写,而是有点“做作”④,结果反而弄巧成拙;二是究竟应该怎样写批语,在思想上很不明确⑤。

①“自己也”三字去掉。“再看”的也是自己,不说“自己再看”并不见得不明白,足见“觉得”的前面不必说“自己”。用上“也”字是表示已经有人觉得这些批语有不少问题了,可是在这份汇报里并没提到这一点。

②“每次写批语时总想着”改为“每次写批语总是这样想”,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

③“既是老师,既是批语”改为“既是老师的批语”。

④“因而写的时候……有点‘做作’,”改为“因而写得有点‘做作’”。

⑤“在思想上很不明确”,这个说法很通行,其实是累赘的套语。凡是有关理解和认识的事情都属于思想方面,不说也明白,一定要说“思想上想通了”,“思想上不明确”,有什么必要呢?因此,去掉“在思想上”四字,加上个“我”字。

全段改为:

现在再看这些批语,觉得有不少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话说得又像清楚,又像不清楚。为什么发生这样的问题呢?主要的原因:一是我的想法不对头,每次写批语总是这样想,既是老师的批语,就要写得“高明”一些,让学生说声“好”,因而写得有点“做作”,结果反而弄巧成拙;二是究竟应该怎样写批语,我很不明确。

第十一段: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①,已使作文②批改工作受到不好的影响。为了改进今后的批改工作,我准备努力③逐步做到两点④: (1) 写批语时,把话说得清清楚楚, (2) 写批语时,把话说得自自然然⑤。

①“由于……的存在”,这个说法也很通行,其实也是累赘的套语。让“问题”作主语,只说“上述问题”,又干脆又清楚。

②“作文”两字去掉。

③“努力”后面加上逗号。

④“两点”和后面的冒号去掉。

⑤“ (1) 写批语时……自自然然”,这里还要分为两项,太没有道理了。改为“把批语写得清清楚楚,自自然然”。

全段改为:

上述问题已使批改工作受到不好的影响。为了改进今后的批改工作,我准备努力,逐步做到把批语写得清清楚楚,自自然然。

第十二段:

为了有效地改进批改工作,谨提出以下的建议:

一、由学校每学期①组织一次作文批改经验交流会,特别②是同年级教师批改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③,研讨批改中的问题,想出改进批改的办法;

二、请领导上定期抽查教师批改的作文,指出优点和缺点,特别是指出缺点,帮助教师改进批改工作。

①“每学期”移到“由学校”的前面。表示时间的词语,一般都放在前面。

②“特别”改为“最好”。

③本来在说“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不用说了。

全段改为:

为了有效地改进批改工作,谨提出以下的建议:

一、每学期由学校组织一次作文批改经验交流会,最好是同年级教师批改经验交流会,研讨批改中的问题,想出改进批改的办法;

二、请领导上定期抽查教师批改的作文,指出优点和缺点,特别是指出缺点,帮助教师改进批改工作。

第十三段:

半年来①,我的工作情况,就这样简略地汇报如上②,其中问题可能很多,最后提出的两点建议③,也未必恰当,并④请领导上予以指示。

①“来”字后面的逗号去掉。

②“我的工作……如上”改为“我的工作情况如上”。第二段末了说过“汇报如下”,这里不必再说“汇报如上”。

③“建议”后面的逗号去掉。

④“并”改为“一并”,总说“汇报”和“建议”。

全段改为:

半年来我的工作情况如上,其中问题可能很多,最后提出的两点建议也未必恰当,一并请领导上予以指示。

这份汇报有两个优点:一是层次清楚,段与段衔接得还顺当;二是态度老实,把自己批改作文的情形,所写的批语,学生对批语的反映,都老老实实地写了出来。全篇经过修改,比较通顺简明了,但是只能说是一份极普通的汇报。

这是语文教师的一份工作汇报,语文教师的工作有三方面,汇报没有谈到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两方面,只谈批改作业的工作。“作业”的含义比“作文”广,汇报只谈批改作文,故而批改作业的工作也没有谈得全面。关于改作文,只列出四个“一定要改”的原则,没有举出实例,不能叫人知道改得怎么样,提出的四个原则究竟贯彻了没有。关于批作文,说了“同时使用总批和眉批”,就用“而着力于写好总批”的话转到总批方面,把眉批撇开了,怎样写眉批就不谈了。关于写总批,说得比较详细,先说自己对写总批怎样考虑,怎样准备,然后说学生对总批的反映,自己从学生的反映中感到总批“没有起什么作用”。以下举七个总批为例,自己承认这些总批有问题,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写得有点“做作”,二是自己很不明确怎样写总批。总之,这份汇报只说了这样的意思,最近半年着力于写总批,可是没有起什么作用,也就是没有收到什么效果。

写汇报的目的,当然不只是说工作没有做好,没有收到什么效果,重要之点还在往后怎样改进工作。这份汇报提出改进工作的保证,确是必要的。可是保证只就写好批语说,不从作文教学的根本方面着想,不研究批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改进的话就会落空。咱们要知道,学校训练学生作文,目的在使他们学会写文章的本领,这种本领一辈子需要,做任何工作都需要。要使他们学会这种本领,就得引导他们在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等方面下工夫,不断地练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写什么,都能表达得准确清楚。阅读教学训练学生读书,本来要引导他们留意这些方面,写作教学的指导和批改也离不开这些方面。所谓批,无非向学生说几句提示的话,引动他们自己去思考,该怎么样想才对,该怎么样写才好。如果方便当面给他们说,不妨当面给他们说,说了就不用批了。所谓改,无非给学生示范,那样想不合适,那样写不妥当,一定要这样想这样写才对头。既是示范,自然希望他们逐渐能够辨别哪里不合适不妥当,逐渐能够决定该怎样想怎样写才对头。咱们可以这样说,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打个比方,这情形有点儿像教小孩走路,一面要留心扶着他,一面要准备放手,先是放一点儿,到末了完全放手。各科教学工作和整个教育工作都如此,总括一句话,尽心尽力地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学生真正不需要教了,这才是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大成功。所以语文教师的责任不是专为学生讲书,不是专为学生批改作文。尽责任还须推进一步,讲书要达到不需要讲,学生自己能够读书,批改作文要达到不需要批改,学生自己能够认真下笔,完稿之后又能够斟酌修改。假如不明乎此,只认为写批语是作文教学特别重要的事,没认清写批语究竟为了什么,那么虽有改进工作的愿望,实际上工作不会有什么改进,愿望就不得不落空。

退一步说,要写好批语,也得有具体的办法。譬如研究遇到什么情形,才须批几句提示的话;考虑怎样说话才能鼓励学生,启发学生;自己加强语文训练,表达务求准确清楚,造句用词绝不马虎,以身作则,给学生好影响,这些都是具体的办法。没有什么办法,只是空口保证说“我准备努力,逐步做到把批语写得清清楚楚,自自然然”,这个保证能不落空吗?

根据上述几点,所以我说这是一份极普通的汇报。

这份汇报中提出的两点建议比较切实。如果领导上采纳了,自然有好处。可是就作者说,改进工作的希望似乎不应该主要寄托在经验交流会和领导的帮助上。改进工作的有效办法还在于自己努力进修,认清语文教学的目的,研究语文教学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试验,不断改进,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总要使学生真正受到益处,学到本领。这样求之于己,才是根本的途径,可靠的保证。

以上说的认清目的,研究方法,试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都属于认识和经验,不是写作技能方面的事。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就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对写作教学没有多少认识和经验,汇报里当然不会写出认识和经验来。认识和经验,从前叫做“蕴蓄”,现在通常说“内容”。没有蕴蓄或内容,写作技能虽好也写不出像样的东西来。假如有一个人,他写作技能很不错,可是没有参加过某项工作,或者参加了而并不深入,不知道这项工作的优点和缺点,经验和教训,他一定写不来这项工作的总结。当然,他可以勉强写一份,但是勉强写的总结决不能起推进工作的作用,决不能称为好的总结。推广开来,如果没有彻底弄明白某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中间复杂曲折的过程,那么写作技能虽好,也不能把这件事情写好,使人看了得知其详。又如写有关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论文,如果对所说的道理只懂得一点儿皮毛,经不起深究,那么写作技能虽好,也不能把道理说清楚,使人读了得到益处。再如从事文艺创作,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没有深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那么写作技能虽好,也写不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来,使人读了受到教育。总之,无论应用文 ( 总结、汇报之类 ) ,记叙文 ( 报道、特写之类 ) ,论说文 ( 议论说理文章 ) ,文艺作品 ( 小说、诗歌、戏剧之类 ) ,都决定于蕴蓄或内容,光靠写作技能是不济事的。蕴蓄和内容从实践中来,从各方面的斗争中来,这是大家知道的,不需多说。

现在要问,既然蕴蓄或内容重要,是不是写作技能并不重要?咱们在这里评改文章,谈写作技能的重要,是不是近于形式主义?要知道内容决定形式,而形式是内容的定型。内容就是认识和经验,刚才说过了。形式是什么呢?形式就是说出来的话,写下来的文章。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话里文章里就只有这些认识和经验,不会有其他,这就是内容决定形式。所谓内容决定形式还有其他意义,我说的是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其他不说了。咱们所有的认识和经验,大多是比较散乱的,要经过一番整理组织,去芜存菁,使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而精炼的定型,然后藏在心灵的仓库里,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各方面才更有好处。举例来说,咱们读了一篇长的论文,当然增进了很多认识。但是如果只是从头到尾读几遍,当时似乎全都明晓,过后就会想不周全,得此失彼,这可见所得的认识还是散乱的。假如读过一篇随即把自己的认识整理组织,写一则简明的提要,篇中主要论证了哪几点,是怎样论证的,论据是什么,全篇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思路这样发展为什么就一一击中了论敌的要害,如此等等,全写在提要里,这就比仅仅读几遍强得多。要写这样的提要,必然有一个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的过程,因而所得的认识比较完整而精炼。写下来的提要就是所得的认识的定型,有了这个定型,掌握和运用都方便。咱们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讨论过一个问题,经历过一件事情,能够扼要写下来固然最好,不写也要在事后想一通,把这回讨论、这回经历想成一串首尾连贯的语言,记在心里。有了这种习惯,认识和经验全都清澈明晰,不致有好似明明白白其实朦朦胧胧的弊病。再说拿认识和经验告诉别人,不是说就是写,短的几句话,长的数千万言,而说成这样,写成这样,都是定型。假如平时早有准备,完美的定型具于胸中,说或写的时候自然不须费什么事。假如自问平时并未有准备,那么说或写之前就得作一番整理组织的功夫,形成一个完美的定型,一不走样,二不凌乱,三不啰嗦,才能真正把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告诉别人。认识和经验藏在你的头脑里,别人无从知道,别人只能从你说出来的话,写下来的文章,知道你的认识和经验。因此,定型非常重要,这就是说,说成怎么样的话,写成怎么样的文章,非常重要。定型不合式,可能使内容走了样,可能叫别人完全弄不清内容是什么。所以主旨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段落的组织,词句的运用,都要讲究,一点儿也不能马虎。讲究这些,诚然是形式方面的事情,然而是为了切合内容而讲究形式,是为了表达内容而形成一个完美的定型。这怎么能叫做“形式主义”呢?

咱们是不是可以这样互相勉励,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咱们人人都要不断提高政治、文化、业务水平,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把工作做得更好。只要做得更好,任何工作都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在这里参加讲座学习,目的是练习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听讲是比较次要的,主要在于练习,自己督促自己认真练习。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练习得精而熟,对政治、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这些意思前已说过,因为对同志们期望殷切,此刻重说一遍。 IVsub2njlKyzZyAs0R8A+C7JJOxdkh/oKfaRhhkLwWHOlOkEQH2o3D9qRYTjV+J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