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评《读和写》,兼论读和写的关系

◇叶圣陶

原作

读和写

( ) 语文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它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作为一个国家干部,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就不容易全面而正确地领会党的指示和政策,当然也就不容易更好地贯彻执行。不但做革命工作如此,就是日常生活也是如此。譬如我们去看京剧或者听曲艺,如果你语文知识很差,你就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这出戏或这段大鼓演唱的内容。再进一步讲,我们日常说话也必须具备一定语文知识,否则你说的话人家可能听不懂,或者你想的是一码事,说的却是另一码事。从而说明每个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才能很好地工作和生活,语文水平越高越能正确地理解别人的感情,也越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就有更好的条件做好工作。

( ) 可是如何才能提高语文水平呢?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根本方法。

( ) 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就如同盖房子一样,基础打的越深越坚实,房子才能盖的越高越大。读就是打基础。因此读书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但是一定要多读,所谓多读有三:一、要持之以恒,每天必读,长期坚持;二、要读多种多样的文章,不但读有关写作技巧方面的书,而且要读报纸、读小说、读科学理论方面的文章,更要读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三、不仅要读现代的、中国的文章,古今中外一切好的文章都应认真阅读。只有读的多了才能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才能提高阅读能力,也才能有条件去提高写作能力。

( ) 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语文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技能,因此只懂得写作技巧还不行,必须去具体的练习,通过长期实践才能掌握它、运用它。这就像学骑脚踏车一样,道理很简单,但是你只懂得道理而没有实际的练习,骑上去还是要摔下来的。写就是练习的过程,写也必须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来。开始可以从写生、写日记入手。经过长期不断地磨练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才能得心应手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 ) 读和写是学好语文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读不写是不行的,其结果是眼高手低。只懂得写作理论还是写不出好文章来,正像一个只懂得骑脚踏车理论而实际不会骑车的人一样,硬上去也是要摔下来的。可是只写不读更不行,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不懂得写作技巧,想写出好文章来是绝对不可能的。没有基础的大楼是不存在的。因此只有多读多写,并且把读写密切结合起来,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才会逐步得到提高。

这一篇谈读和写,现在借讨论这一篇的机会,把读和写的关系重新考虑一下,我想是对大家有好处的。

先思考一个问题:作者写这一篇,思路是怎样开展的?换句话说,是怎样一步接着一步想的?如果能够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对读和写都有很大好处。

咱们听人家说话,读人家的文章,或者自己说话,自己写文章,往往觉得有的很顺畅,一句接一句,一段接一段,意思前后连贯,语言一气呵成,有的可不然,意思和语言好像断了串的珠子,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前前后后可以划好几道杠杠。这样的经验几乎人人都有,而且所觉得的大多符合实际,就是说,觉得它顺畅的,实际上的确顺畅,觉得它不怎么顺畅的,实际上的确不怎么顺畅。可是仅仅“觉得”,还只是个朦胧的印象,如果进一步问为什么这样就顺畅,那样就不怎么顺畅,可能回答不上来。回答不上来,那就对读和写的练习没有什么帮助。咱们要求读和写的能力逐步长进,必须能够回答为什么这样就顺畅,那样就不怎么顺畅,必须说得出个所以然。这是基本功之一。练这项基本功,得注意思路的开展。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踏踏实实摸下来,发见思想走这条路步步落实,没有跳过一两段路,没有在中途走到歪路上去,最后达到的终点正好是这条路的终点,这就是顺畅的话或是顺畅的文章。如果发见的情形相反,那就是不怎么顺畅的话或是不怎么顺畅的文章。这时候说顺畅和不怎么顺畅,跟仅凭“觉得”的不同了,这是从考核思路开展的实际情况得出来的,是有凭有据的。练就这样的基本功,无论听人家的,读人家的,或是自己说,自己写,就都有了凭准,不至于不着边际地去瞎揣摩。所以我希望大家在练习读和写的时候,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后一段跟前一段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的,某几段从前面哪一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都把它辨一辨,想一想,这就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的具体办法。

现在咱们看一看这一篇文章,算是举个实例,有了实例,大概能明白了。

这一篇共有五段,现在看第一段。第一段开头说“语文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咱们就知道这一篇以说明语文的性质为思想的出发点。接下去说“它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它”称代“语文”,也就是“语文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仔细一想,语文本身无所谓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人类运用语文来交流思想才有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作者没想准,应该说“运用语文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才对。前面说语文是什么,接着说运用语文,意思承贯,连得很紧。以下假设三项事例,说 ( ) 领会党的指示和政策, ( ) 日常生活中如看戏听曲艺等事, ( ) 日常跟人家谈话,都得有一定的语文知识才成。前面说到运用语文,这三项事例都说明运用语文得有一定的语文知识,是推进一步想。这儿还有两点须得辨一辨。一点是“作为一个国家干部……”跟上文怎么联系起来的。咱们知道作者是个国家干部,他就本身着想,假设事例来说明运用语文得有一定的语文知识,这就提出了国家干部。虽然就本身着想,可不光指他个人,凡是国家干部都如此,这是可以体会出来的。又一点是三项事例里都提到“语文知识”,这三个“语文知识”是不是同一内容。第一项事例里说领会党的指示和政策,实际就是理解党的各种文件,所以所说的“语文知识”是关于阅读的语文知识。第二项事例里说看戏听曲艺,都是听,听和阅读都要求理解,是同类的事,所以所说的“语文知识”类乎关于阅读的语文知识。第三项事例里说跟人家谈话,说话和写文章都是表达,是同类的事,所以所说的“语文知识”类乎关于写作的语文知识。固然,关于阅读的语文知识和关于写作的语文知识并非截然不相干的两回事,但是也不能说竟是一回事。所以咱们看到这三个“语文知识”须得辨一辨。现在再看下去。从前面的三项事例达到一个论点,“每个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才能很好地工作和生活”。以下从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更进一步,说语文水平越高就越善于理解,越善于表达,而善于理解和表达是做好工作的条件。这里有三点是可以商量的。一点是对别人只说“理解别人的感情”,对自己只说“表达自己的思想”。照心理学的分析,人类有种种的心理活动,而照通常的习惯,往往用“思想感情”概括所有的心理活动。因此,无论理解别人的,表达自己的,都该是“思想感情”才见得周全。又一点是说善于理解和表达,“就有更好的条件做好工作”。做好工作的条件很多,不止是善于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和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儿固然没有说这是唯一的条件,但是没有带出还有其他条件的意思,就好像是唯一的条件了。如果改为“这是做好工作的条件之一”,那就把还有其他条件的意思带出来了。还有一点可以商量的,前一句说“才能很好地工作和生活”,明明分成工作和生活两项,而这一句说“这是做好工作的条件之一”,只承接了前一句所说两项里的一项 ( 工作 ) ,就叫人感觉前后不相配称。猜测作者的想法,或许以为工作最重要,生活是次要的,所以略去生活,光说工作。

到这儿,咱们把第一段看完了。我所说的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就是指这样阅读人家的文章,这样检查自己的文章。总之,扣紧思想的路,一步也不放松,前后连贯不连贯,意思周到不周到,都要仔细考虑,为什么连贯,为什么不连贯,为什么周到,为什么不周到,都要回答得出个所以然。我相信用这个办法练习读和写,练就这样一项基本功,将会一辈子受用无穷。

以下还有四段。说得简略些。

现在咱们看第二段。第二段只有两句话,一句是设问,一句是回答这个设问。前一段末了说到语文水平越高就怎么样怎么样,那当然应该要求语文水平高。因此,这一段提出“如何才能提高语文水平”,是连得很紧的。不过开头的“可是”用得不合适,因为从意思上揣摩,这儿是顺接上文,用不着表示转折语气的“可是”。回答的一句话里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来替换问句里的“语文水平”,把“语文水平”具体化了,这是好的。整句话的意思是“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根本方法”。看到这儿,“读写结合”是怎么样的结合还不能明白,要看下文才知道。这时候咱们心中产生一种期望,说到“结合”,大概要阐明读和写的关系了,读和写的关系究竟怎么样,倒要仔细看看作者的意见,同时也把咱们自己平时的想法检查一下。

现在把第三第四两段连起来看。这两段主要的意思都在第一句提出来,第三段的第一句说“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第四段的第一句说“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学好语文”相当于第二段里说的“提高语文水平”,这是一望而知的。再看第三段里说打基础是怎么个打法。咱们看到“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定要多读”,这些都是打基础的方法。“多读”又分为三点,一要有恒,二要读多种多样的文章,三要读古今中外一切好文章。惟有这样多读,才能有足够的语文知识,“才能提高阅读能力,也才能有条件去提高写作能力”。这就是说,多读的目的在于丰富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而写作能力的提高则以阅读能力的提高为条件。第四段开头说“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咱们已经看过第三段,看到这一句,自然会理解这里所谓“写”,是在勤读多读的基础上学写。同时咱们不能不注意“关键”这个词,读是基础,写是关键,关键是最关紧要的地方,可见作者所谓学好语文,最紧要的是学好写作。连着上文看,可以知道这里头暗藏着一层意思,阅读只是一种手段,学好写作才是目的。是不是这样呢,后边再讨论,现在且往下看。下边说语文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技能。说语文是一种技能,跟第一段里说语文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同样有毛病。语文本身不是什么技能,人类运用语文来交流思想要经过练习,要练习得又准确又纯熟,这才是技能。下边说既然运用语文是一种技能,故而“只懂得写作技巧还不行”,必须练习,“通过长期实践”,才能掌握那写作技巧,运用那写作技巧。以下以骑车打比方,光懂骑车的道理不行,得真的去骑,练得纯熟,才不会摔下来。看到这儿,咱们进一步了解第三段里所说的勤读多读那些方法,目的只在懂得写作技巧,别无其他。懂得写作技巧是为练习写作做准备。练习写作的目的在于掌握写作技巧,运用写作技巧。咱们又发见,“练习”这个词儿只用于写作方面,没看到用于阅读方面,就不能不想,作者所认为的“练习”只是动笔写作,阅读方面似乎没有什么练习的事了。以下说练习写作的具体办法,“由浅入深”,“从写生、写日记入手”。经过长期练习,“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才能得心应手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儿有两点可以想一想。一点是所谓“学到的知识”指什么。从第三段和本段一路看下来,可以断定指的就是写作技巧。又一点是掌握了写作技巧,是不是能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关于这一点,留到后边讨论。

现在看第五段。这一段承接第三第四两段,开头提出读和写相辅相成。接下去分两层,只读不写不行,只写不读更不行。只读不写会得到什么后果呢?“眼高手低”,“还是写不出好文章来”。随即重复用已经用过的比方,拿不能好好儿骑车来比写不出好文章。这儿有一点可以注意,忽然出现了“写作理论”,上文没有提起过“写作理论”。仔细揣摩,这个“写作理论”就是上文的“写作技巧”,不过换了个说法。我要特别说一句,这样换个说法是不好的,“写作技巧”是一个概念,“写作理论”是另外一个概念,不能随便替换。只写不读为什么更不行呢 ? “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不懂得写作技巧”,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随即重复用第三段里用过的比方,拿没有基础造不起大楼来比不懂得写作技巧就写不出好文章。看到这儿,咱们就要想,只读不写,写不出好文章,只写不读,同样是写不出好文章,为什么说只写不读“更”不行呢?咱们还要想,本段开头提出读和写相辅相成的说法,按“相辅相成”四个字的意思,不就是说读有利于写,写也有利于读吗?而接下去说的是读了还得写,只读不写不行,必须在读的基础上写,只写不读不行,这不是偏在读有利于写一面,没顾到写也有利于读一面吗?这不是不成其为“相辅相成”吗?现在看末了一句,思想走到终点了,照应到第二段里提出的论点,说惟有读写结合,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才会逐步得到提高。方才看完第二段的时候,咱们说过“读写结合”是怎么样的结合还不能明白,现在完全明白了。要读又要写,读是为了写,就是这样的结合。

这一篇文章不满一千字,咱们扣紧作者思想开展的路阅读,一步也不放松,现在总算把作者所想的所说的摸清楚了,真正摸清楚他是怎么想怎么说的了,不只是知道他大概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了。达到这个地步,才叫做理解——真正的理解。有了真正的理解,才能进一步考虑,作者的意见对还是不对,或者有对有不对,对的,就信从它,不对的,就批驳它。要是理解得不很清楚,只是朦朦胧胧地理解,那么说它对或者不对都可能并不正中要害,成为无的放矢。所以阅读首先要求达到真正的理解。而达到真正的理解,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是重要方法之一。再说检查咱们自己写的东西或者斟酌人家写的东西,看它妥当不妥当,完整不完整,要不要修改,要修改又怎么样修改,怎么样检查,怎么样斟酌呢?也无非像阅读的时候一样,看它从哪儿出发,怎么样一步一步往前走,直到它的终点,凡是脱空一段的地方或是走上歪路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这关涉到全篇的中心意思,所谓检查和斟酌,主要的着眼点应该放在这上头,其次才看用词用语妥适与否,前后照应顺当与否。所以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又是改作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阅读这一篇得到的理解,咱们来讨论这一篇的想法和说法。这一篇第一段里说运用语文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接着假设三项事例,第一项是关于阅读方面的,第二项是类乎关于阅读方面的,第三项是类乎关于写作方面的,用来证明人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才行。以下说语文水平越高,越能正确地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越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做好工作的条件之一。正确地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方面的要求,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写作方面的要求。可见在第一段里,作者是把阅读和写作看做对等的两回事的。可是以下就不然了。第二段提出“读写结合”,第五段提出读和写“相辅相成”。怎么样“结合”呢?怎么样“相辅相成”呢?回答就是第三第四两段开头的两句话,“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这就不是把阅读和写作看做对等的两回事了,是把善于写作看做学习语文的目的,而把阅读看做达到善于写作的手段了。换句话说,阅读是为了写作。咱们还可以回上去辨一辨第一段倒数第二行的“也”字。如果这个“也”字表示“越能正确地理解”那就“越能正确地表达”的意思,语气侧重在表达方面,那么在第一段的这句话里就开始露出苗头,认为学好写作是目的,阅读只是手段了。这样看来,这一篇的中心意思是学习语文的目的在达到善于写作,而阅读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

咱们不妨凭实际的经验想一想,善于写作固然是咱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可是阅读仅仅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吗?善于阅读不也是学习语文的目的吗?

在小学中学里,都有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教学生阅读课本,通过阅读课本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就是理解能力,目的在达到能够独立阅读跟他们的程度相适应的书籍报刊。语文课程教学生练习作文,通过练习作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表达能力,目的在达到能够自由写作工作中生活中需用的文章。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这是很清楚的。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说两回事,是从各有各的目的来的。说对等的两回事,并不等于说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这是应该辨明白的。阅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地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提高咱们的觉悟,丰富咱们的见识,使咱们得以在革命和生产中很好地贡献咱们的力量。请想一想,咱们阅读文件,阅读书籍报刊,不正是为了这样的目的吗?阅读要达到真正地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笼笼统统地看一两遍,决不会真正地理解。必须认真地辨析词义、句意和语气,像我刚才所说那样地注意作者思路的开展,该翻查工具书或是参考书的时候就不惮其烦地翻查,才能达到真正地理解的地步。这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所以阅读的技能要在阅读任何文件或是书籍报刊的时候练习。练习阅读不只是练习写作的一种手段,练习阅读自有它的目的,如刚才所说的。

刚才咱们仔细看这一篇文章,理解到第三段倒数第二行所说的“语文知识”,第四段倒数第二行所说的“学到的知识”,第五段第三行所说的“写作理论”和第五行所说的“基础知识”,实际上都是指“写作技巧”。作者认为勤读多读就只为懂得写作技巧,给练习写作打基础。这个想法不全面。咱们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难道只为学习毛主席的写作技巧,给练习写作打基础吗?当然不是。可见这个想法是不全面的。如果换个想法,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地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咱们练习写作的借鉴,那就想得比较全面了。“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这是认清了阅读的目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咱们练习写作的借鉴”,这是认清了阅读跟练习写作的关系。由此推出一个论断,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练习写作。还有一点可以考虑的,为什么说“借鉴”而不说“榜样”或是“范例”呢?人家写文章表达人家的思想感情,咱们写文章表达咱们的思想感情,彼此的思想感情不会完全相同,因而彼此的表达方法 ( 就是写作技巧 ) 也不会完全相同。如果死死咬定,一切要以人家的表达方法为“榜样”或是“范例”,很可能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结果人家的表达方法是学像了,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人家的表达方法为“借鉴”就不然。说“借鉴”,就是咱们处于主动地位,活用人家的方法而不为人家的方法所拘的意思。为了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对人家的方法尽不妨斟酌损益,取长去短,还可以创立自己的方法。志愿认真练习写作的人,不是应当抱这样的态度吗 ?

这一篇第三段里说多读,分为三点。三点的第二点说要读有关写作技巧方面的书,还要读多种多样的文章,第三点说要读古今中外一切好文章,这样多读才能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也就是更多的写作技巧。咱们已经讨论过,阅读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习写作技巧。现在退一步,光就学习写作技巧一方面想,要花这么多的工夫,要读这么多的书籍和文章吗?写作技巧果真是那样繁复多端,非广收博采就学不周全吗 ? 花了这么多的工夫,读了这么多的书籍和文章,繁复多端的写作技巧学到手了,写作就有了足够的依靠,可以保证无往而不利吗?按实际说,花这么多的工夫,读这么多的书籍和文章,那是很难办到的,如果写作技巧一定要照样办到之后才能学到手,也就很难学到手了。按实际说,写作技巧也并不怎么样繁复,扣准自己的用意来写是要注意的,怎么样针对读者打动读者是要注意的,表达得准确是要注意的,通篇连贯有照应是要注意的,当繁即繁当简即简是要注意的,大概不过这么些事儿吧,按实际说,写作技巧仅仅是写作技巧而已,而写得好不好,不是光看技巧好不好,主要是看内容好不好。这样一想,可见这一篇第三段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过分强调了写作技巧的繁复,过分强调了写作技巧的作用,几乎把学习写作技巧看成学习写作的唯一的事,看成学习语文的唯一的事了。

第四段末了儿说,经过长期练习,把所学的写作技巧变成自己的,才能得心应手,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过分强调了写作技巧的作用,自然会达到这样的论断。实际情形是不是这样呢?咱们知道,作为一个国家干部,写各种性质的文件,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写各种体裁的作品,都必须深切体会党的方针政策,都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得到真实的经验和明确的观点,这是主要的、根本的,然后运用适当的写作技巧,才能写成好文件好作品。不顾主要的、根本的,光凭所学的写作技巧,怎么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呢?如果套用“唯武器论”“唯成分论”的说法,这可以说是“唯技巧论”了。“唯技巧论”不切实际,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

说到这儿,这一篇可以讨论的地方说完了。刚才理解原作的时候,有些地方曾经说过、按照原作的意思,要改为怎么样说才妥当,如第一段第一行的“它”字要改成“运用语文”才对,第一段的末了要说成“这是做好工作的条件之一”意思才见得周到。关于这一篇的中心意思,我是有不同意见的,这些意见都说了。我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因而不能依据自己的意见修改这一篇。

最后要说的,我诚恳地请求诸位,包括写这一篇的同志在内,依据各自的学习经验,本着独立思考的精神,认真考虑我所说的意见。对还是不对,或者哪一点对哪一点不对,都得出个确切的答案。这是认识方面的问题,同时是实践方面的问题,咱们要学好语文,必须好好解决才行。 t3NYA9V0LS1Yg6KxY6Rg2CT7l6Tz7lEVRFoCfnkcchHbk6IfWzY9vr7NkQWiRmZ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