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 言

◇吕叔湘

学习语文,学习什么 ? 大家最关心的是读和写两件事。

怎么读,三国时代有一个董遇,他有一句有名的话,叫做“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后来还有人嫌一百遍太少,乘以十,变成“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信奉的读书法。写呢 ? 杜甫他老人家有两句有名的诗,叫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书读得多了,自然写得出好诗文。这是古人信奉的作文法。

这种方法灵不灵呢 ? 要是字字照办,恐怕不会很灵。和尚念经会背诵如流,却未必懂得其中奥妙。“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博士该是读过不少书的吧,可是他不会写一张契纸。

这样说并无提倡“读书无用论”的意思。书是应该读的,有的书还是应该熟读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能真正理解,而这是要有人指点的。读书对于写作是有帮助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能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而不那么写,这也是要有人指点的。

可是事情不能做过头,读书也不能刻意求深。在没有微言大义的地方探索微言大义,就变成穿凿附会。同样,作文要针对自己的对象和目的,不能一味模仿。人家怎么写,我也怎么写,就变成生搬硬套。要把别人的指点化成自己的领悟,才能真正受用。

《丛书》里边辑录的讲稿是多方面的,但是归总也无非是指点指点如何读和如何写。这种指点工作做得到家不到家,那得由读者来评定 ; 作为作者之一,我不好“王婆卖瓜”。可是据我所知,这里边的作者没有一位不是把这个讲座当做一项重要任务,认认真真地作准备,认认真真地讲,并且在讲稿付印之前认认真真地加以修改的。这次印《丛书》,凡健在的作者又都自己认真修改了一遍 ; 不幸已故的作者的讲稿,由大家推选的几位编委分头重读了一遍。顺便说说,当年的《语文学习讲座》转载过一些符合讲座要求的文章,也请人写了点文章,这些见于当时刊物的非讲稿,这次的《丛书》酌收了一部分 ; 另外,还有个别文章是这次编《丛书》新增补进去的。亲爱的读者,如果您觉得这些讲稿和文章对您还有些许帮助,您应当首先感谢这个连续四年的讲座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 如果您觉得其中这一篇或那一篇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也请您不吝指教。

这里还要特别说明一下,这套《丛书》有两种版本,一种分七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另一种分四册,由商务香港分馆出版,后者是特为照顾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编辑的。这些读者如果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我们是十分欢迎的。

一九八零年三月十四日北京 SiiphvKnPR7Wfzn3+0k5lBBCqdJ8MUiGF2IgNHJ+6HH2hrVqn9wpCO+OSIRXZJ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