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扶正培本辨脏腑
益气通络颈痹消

施维智

施维智,男,1917年生,江苏海门人。家传五世伤科。自幼从父学中医理论和内、外、伤科专业。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历任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主任、中医门诊部主任、副院长,上海市香山中医医院名誉院长,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兼中国中医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骨伤科学会顾问,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伤科理论造诣颇深,对诊治骨折、内伤、软组织损伤等疾患,尤多独到之处。著有《伤科传薪录》,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余篇,在中医骨伤界影响深远。

施维智认为,颈椎病以现代医学论,系因颈椎椎体骨赘、核后突、后纵韧带膨隆等病变直接刺激脊椎,造成颈椎管内反应性充血水肿所致,好发于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生于人体骨骼等部的退行性变化,与《素向·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的认识颇相一致。即中年以后肝肾之气亏损不足,因肝主筋而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故容易遭致风湿外邢侵袭阻络,以致束骨无力,足不任身,临证出现肌筋萎缩,四肢骨节软弱无力,步履躇跚,甚至瘫痪等症状,当属中医痿证范畴。因肝肾亏损,精气不足,逐渐导致下肢痿弱不用,正是脊髓型颈椎病所表现的痿症的病机特点。又因督脉循行于脊里,与脊椎关系密切,督脉属脑络肾,为阳脉之海,督脉空虚,则脊髓失养,故其病机当为“肝肾不足,督脉空虚”。本病证因肝肾不足,督脉空虚,风湿阻滞,气血失畅所致,病本属虚或虚而偏寒,故其论治大法当为补益肝肾,温通督脉,兼益气活血,祛风通络。遵循了扶正培本为主,祛邪为辅的治疗总则。

附:秘验方介绍

1.补益温通方

【组成】 桂枝3g 白芍9g 红花5g 生地9g 砂仁2g 熟地9g 鹿筋5g(先下) 当归9g 川芍9g 肉苁蓉9g 枸杞子9g 川续断9g 党参9g 鸡血藤9g 三七粉4g 陈皮5g

【功效】 补益肝肾、温通督脉为主,兼益气活血、祛风通络。

【主治】 下肢功能减退为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症见下肢无力、不稳、发抖,腿软、易摔倒等。

【用法】 上药水煎之前,先将桂枝与白芍互炒,红花与生地互炒,砂仁与熟地相拌,然后取水500ml煎煮。每日1剂,每剂2煎,煎后总量约3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连续用药8周。

【方解】 方中鹿筋配伍肉苁蓉可共奏益肾壮阳、温通督脉之功,为本方要药;川续断、枸杞子温养肝肾、强壮筋骨;桂枝温通疏风,白芍养肝血,两药相配可使疏风直接作用于肝经;红花活血,生地养血补肝,两药相配后可去生地之滋腻;砂仁理气和胃,熟地补血益肝肾,相配则使熟地补肝肾而不呆胃;党参补气扶正;当归、川芍活血消肿;鸡血藤补血行血、疏筋活络;三七活血化瘀止痛;陈皮理气和中。

【加减】 有腰部束带状感觉加川楝子、小茴香,肢体麻木不仁加炮穿山甲、刘寄奴、土鳖虫、防风,颈项酸楚加羌活、威灵仙。

【点评】 本方宗费伯雄《医醇剩义》“温经养荣汤”之意创设的补益温通方,临床用于治疗以瘫痪为主的痿证患者。肝肾不足类颈椎病其论治大法当为补益肝肾、温通督脉,兼益气活血。本方单味药用量均不超过9g,其意在顾护胃气。

【验案】 蒋某,男,49岁。1992年12月27日初诊。

自诉手指麻木、僵硬抽痉,伸屈不利,伴感觉减退,继而出现下肢萎缩、步履蹒跚,腰部有束带状感觉,病史4月余。10月27日曾做颈椎磁共振检查,示:C4~5椎间盘明显后突,压迫相应水平蛛网膜下腔和脊髓,颈椎管细,C6~7椎间盘轻度后突。发病后相继服用尪痹冲剂、中药汤剂,并经推拿、牵引等方法治疗,症情日益加重。刻诊:患者双手手指麻木、僵硬、屈伸不利,下肢萎软无力,步履蹒跚,腰部沉重,有束带感,舌苔薄白微腻,脉形弦滑。证属颈椎劳损,肝肾不足,督脉空虚,继感风湿,阻滞筋骨,气血不得宣通,治宜补益肝肾,温通督脉。处方:桂枝3g,炒白芍9g,红花5g,炒生地9g,砂仁2g,熟地9g,肉苁蓉5g,真鹿筋5g(先煎),全当归9g,大川芎5g,防风9g,枸杞子9g,炮穿山甲(先煎)9g,土鳖虫9g,刘寄奴9g,老鹳草9g。加大活络丸,每天1丸,口服。

服药1周后,抽痉较减,步履乏力,束带感明显,前方去老鹳草,加川续断9g,继服7剂;再诊,手指麻木明显减轻,抽痉进一步改善,手指屈伸较前活络,前方加党参9g续服。至1993年3月13日再诊,手指僵硬感完全消除,走路稍有力,时而步态仍显萎软,颈项酸楚,脉濡软,舌苔淡白,仍宗前意,在原方基础上略作增减,如此调理至1993年8月21日,手指麻木、腰部束带状感等症全部消失,步态恢复正常,患者自诉已恢复至正常状态。

2.熄风化痰方

【组成】 羚羊角粉0.06g(冲服) 钩藤9g 石决明15g(先煎) 珍珠母30g(先煎) 当归9g 赤芍9g 川芎5g 三七片5g 藿香9g(后下) 象贝母9g 胆南星2g 姜半夏5g 黄连2g 吴茱萸1g 陈皮5g 佛手9g

【功效】 平肝熄风、活血化瘀。

【主治】 颈椎病证属肝阳上亢,痰湿内阻,并有风湿阻滞经络,症见颈项酸胀并延及两肩,两手时有麻木,头晕目眩,或伴有恶心呕吐。

【用法】 每日1剂,用水煎服,分两次早晚服。1个月为1个疗程。

【方解】 方中羚羊角粉咸寒,入肝经,最善平肝熄风,钩藤苦寒,清热平肝,石决明、珍珠母、清热熄风,上药相须为用平肝熄风之效峻猛。当归、赤芍、川芎取意于四物汤,以白芍改赤芍以加强活血,三七活血化瘀,藿香芳香化湿,象贝母、半夏化痰止呕,胆南星清热化痰,陈皮、佛手化痰理气,调理脾胃,黄连、吴茱萸源于左金丸,苦辛降逆以消吞酸呕吐。

加减 】如有头痛者加细辛、蔓荆子,胸闷加燕白、栝楼,颈项板滞明显加威灵仙、鸡血藤。

【点评】 本方针对肝阳上亢、痰湿阻络病机而设。以熄风平肝药钩藤、珍珠母、石决明为主,药效较强,配伍祛湿化痰之贝母、半夏、胆南星,而达制阳亢、化痰湿之效。同时加用四物汤养血补血,陈皮、佛手健脾理气,标本兼治故而疗效显著。

【验案】 张某,女,51岁。1999年12月20日初诊。

自述头目眩晕已两周余,颈部转动则加重,发作之时恶心呕吐,胸闷,目睛模糊,颈项部酸胀并延及两肩,两手时有麻木,颈部CT显示G4~5椎间盘膨隆。舌略红,苔腻,脉弦偏数。证属颈椎劳损引起肝阳上亢、瘀湿内阻,并有风湿阻滞遂络,治宜平肝熄风、活血化痰。方选熄风化痰汤治疗。处方:羚羊角粉0.06g(冲服),钩藤9g,石决明15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当归9g,赤芍9g,川芎5g,三七片5g,藿香9g(后下),象贝母9g,胆南星2g,姜半夏5g,黄连2g,吴茱萸1g,陈皮5g,佛手9g。每日1剂,服药1周后,眩晕明显减轻,呕吐已无,略感恶心,目睛较前清楚,颈项部略有酸楚,再拟前意。两周后,患者自述诸症已全部消失,恢复正常,仅颈部仍略感板滞,给予大活络丹调治。

(郑 鹏 整理) nMQUXC+Y/OrnFbi/SjFFkTs/MRm9tv8wvd1FHBS4Khbc1L6aV19UIquhb569PW9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