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分四型论治颈椎病

李国衡

李国衡,男,1924年生,江苏扬州人,全国名老中医,魏氏伤科主要传人及代表人物。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上海市骨伤科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医教研组、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医学会伤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中医与中西医结合评议组成员,中国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医正骨》杂志编委会顾问,《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会委员。擅长治疗骨与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内伤、脊柱损伤与疾病以及各种伤科疑难杂症。著有《伤科常见疾病治疗法》《魏指薪治伤手法与导引》,主编《中国骨伤科学·整骨手法学》《中医治疗疑难杂病秘要·伤骨科》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椎动脉型颈椎病除一般颈椎病症状外,常伴有眩晕、恶心、头痛等表现。临床检查除X线片外,目前还进行多普勒脑血流图检查(TCD),常见椎—基底动脉血流流速及阻力改变。李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全身表现以及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分为以下4型:

1.肾虚肝旺型 症见口干,心烦少寐,多梦,急燥易怒等,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数或弦细。治以益气养血,益肾平肝通脉。药用益气通脉汤。

2.气血两亏型 症见面色少华,心悸少寐,神疲体倦,舌偏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软而无力。治以培补气血、养心安神。药用加味八珍汤。

3.气虚瘀滞型 症见肢体沉重无力,肩背肌肉拘紧酸胀,舌淡,苔薄白,脉缓少力或涩。治以补气活血,通络止眩。药用补阳还五汤。

4.痰湿阻滞型 症见肢体沉重,微言,舌嫩,苔白厚腻,脉濡滑。治以理气化痰、清胆和胃。选用温胆汤加减。

附:秘验方介绍

1.益气通脉汤

【组成】 生黄芪15g 太子参15g 生白芍9g 川芎9g 枸杞子9g 女贞子9g 桑葚子9g 绿豆衣12g 制何首乌12g 菊花9g 穿山甲4.5g 毛冬青12g

【功效】 益气养血,益肾、平肝、通脉。

【主治】 肾虚肝旺型颈椎病,症见颈项疼痛,麻木,活动受限,伴口干,心烦少寐,多梦,急躁易怒等,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数或弦细。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剩下药渣捣碎,盛入布袋内隔水蒸热后敷于颈肩部,早晚两次。或将药渣煎水,用毛巾两条沾药水轮流热敷患处。

【方解】 本方重用黄芪补益中气,太子参大补元气,使气旺而经脉通;枸杞子、女贞子、桑葚子滋补肝肾、益精填髓;生白芍柔肝止痛、和血敛阴;制首乌补益精血;菊花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绿豆衣清热解毒退目翳;穿山甲活血消癥,通经,消肿排脓;毛冬青功效活血通脉。

加减 】精神烦躁、血压偏高者,加天麻6g,钩藤9g,山羊角15g等平肝熄风。睡眠不安者,加生牡蛎15g,生龙骨15g,珍珠母12g等重镇安神。舌质红绛、津液不足者,加沙参4.5g,石斛9g,天冬9g,麦冬9g等生津养液。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者,加陈皮6g,姜半夏9g,白术9g,白蔻仁1.8g等健脾和胃。头重、心悸不寐者,加琥珀粉1.5g(吞服),合欢皮12g等安神活血。颈项牵掣而痛者,加葛根9g,桑枝6g等解肌通络。

【点评】 本方补气药与诸多补血药合用,并配合活血之品,使补而不滞。气血充足则经脉通畅,通络止痛效果明显。全方补通兼备,以参、芪益气,白芍养血,配合川芎使补而不滞。方中巧用绿豆衣,一则仗其养血之功,二则依其益肾平肝止眩之用。

【验案】 武某,女,49岁。

右侧偏头痛,眩晕,恶心,伴右侧颈背部牵掣疼痛半年,曾有两次因头部快速转动突然摔倒。外院CT检查提示C5间盘膨出。经内服中、西药物及颈椎牵引等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无好转,于1993年5月30日来我院就诊。查体见精神萎靡不振,颈椎前屈活动可,后伸及旋转活动受限,右侧压痛。头枕部风池、风府、脑空、太阳、悬颅穴等处压痛。右背部天宗、膏肓穴压痛。双侧霍夫曼征阴性。纳呆、夜寐不安,舌质偏红,舌苔薄腻,脉细弦。李老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属气虚肝旺型。内服益气通脉汤加天麻9g,钩藤12g,白蔻仁1.8g,陈皮6g,白术9g。同时配合手法治疗,每周1次。经治疗3个半月后症状消失,恢复工作。1994年因疲劳后偶有发作性头痛,经手法治疗2~3次,随症加减服药十余剂,症状缓解。

2.加味八珍汤

【组成】 党参22g 当归9g 生白术9g 生地12g 川芎9g 茯神12g 白芍9g 夜交藤12g 绿豆衣12g 柏子仁4.5g 枣仁9g 生甘草3g

【功效】 培补气血、养心安神。

【主治】 气血两亏型颈椎病,症见颈项疼痛,麻木,活动受限,伴面色少华,心悸少寐,神疲体倦,舌偏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软而无力。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方中党参大补元气,生地黄补血滋阴,共为君药。白术补气健脾,当归补血和血,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芍药养血和营,川芎活血行气,以补而不滞;柏子仁、枣仁补血安神,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煎加姜枣调和气血,共为佐使。

【点评】 本方以益气之四君子汤与补血之四物汤加减和方,共成气血双补之剂,补气血不忘活血行气,使补而不滞,针对气血双亏型颈椎病,药对病机,故疗效显著。

3.补阳还五汤化裁方

【组成】 生黄芪15~20g 赤芍9g 桃仁9g 当归6g 地龙9g 白芍6g红花3g

【功效】 补气活血、通络止眩。

【主治】 气虚瘀滞型颈椎病,症见颈项疼痛,麻木,活动受限,肢体沉重无力,肩背肌肉拘紧酸胀。舌淡,苔薄白,脉缓少力或涩。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方中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且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而起废萎。气虚致瘀,故佐以当归尾,活血祛瘀而不伤血。赤芍、川芎、桃仁、红花4味,助归尾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周行全身。

【点评】 本方为补气活血经典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减而成,方中重用补气药与诸多活血药相伍,补气以治本,祛瘀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而不伤正。

【验案】 龚某,女,42岁。

颈部板滞伴眩晕1年余,严重时伴恶心。曾经牵引、推拿等治疗未见好转。有高血脂病史。X线颈椎摄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间隙狭窄。于1995年2月15日来我院就诊。查体见颈椎后伸及侧向活动限制,左侧压痛,霍夫曼征左侧阳性,右侧阴性。舌质偏红、干燥,舌苔薄白,脉沉细。李老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髓压迫。内服补阳还五汤加葛根9g,玉竹9g,石斛9g,野菊花6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内服,药渣煎水颈部热敷。

l周后复诊,颈椎磁共振示C5椎体后缘增生,硬膜囊有压迹,T6节段椎管狭窄伴后纵韧带增厚;TCD示椎—基动脉流阻增高。服用前药后眩晕有好转,但有恶心、胃纳不佳,于原方加毛冬青9g,白蔻仁1.8g,连服14剂后,眩晕症状改善。前方加生山楂9g,再服用14剂,同时配合颈背部手法治疗,至4月12日复查时,症状已基本消失。

(郑 鹏 整理) D7RzeNKUnrLFysOklb5/xI36DLW/wNM42w0FZ+SY1eNtvBO/lj+ys5EyeF2D3ga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