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治咳七法,灵活辨施

焦树德

焦树德,男,生于1922年,河北辛集人,早年向外祖父学习中医,后参加天津国医学院、西医专门学校函授学习。从事医疗、教学五十余年,是全国著名的临床学家,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委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新药评委会委员,全国科技图书评委会委员。著有《用药心得十讲》、《从病例谈辨证论治》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荣获北京市“科技之星”光荣称号。

焦氏早年幼承家学,后又亲聆老一辈中医名家教诲,学术根底深厚。毕生深研辨证论治,并锐意创新,深有心得。临证强调辨证论治,力求辨证精确,立法精当,选方丝丝入扣。既严格遵循传统组方原则,又注重汲取现代研究成果。处方用药既重视成方活用,灵活化裁;又重视药物归经,恰当配伍。

咳嗽牵涉面宽,治疗时必须辨明病因病机,探求标本表里,灵活运用辨证论治,不可只用所谓止咳、镇咳、宁嗽的药物去对症处理,否则会贻误病情,轻则迁延难愈,重则变证百出。根据自己数十年的临床体会,把治疗咳嗽的方法概括为以下7种。

一、“宣”法

宣法是用宣散发表、疏宣肺气、宣通郁壅的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蕴“宣可决壅”之理。肺窍清虚,喜宣通而恶壅塞。肺感于寒,邪拨于气,气壅不得宣发,故咳喘上气。另外肝气不舒,情志不遂,气机久郁,可致肺气 郁,不得宣畅,因而胸闷胁胀,郁气上逆作咳。

1.辛温宣化法 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皮毛束闭,肺气不宣所致的咳嗽。临床常兼见头痛、身痛、恶寒、发热,无汗、咳吐白痰,脉浮等症。

常用方剂:

(1)杏苏散:杏仁、苏叶、桔梗、枳壳、前胡、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

(2)止嗽散:荆芥、白前、桔梗、百部、陈皮、紫菀、生姜;

(3)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生姜。

2.辛凉宣肺法 适用于感冒风温、风热,温邪袭肺,肺气失宣所致的咳 嗽。临床常兼见微恶风寒、发热,口渴,脉浮数等症。

常用方剂:

(1)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甘草、连翘、芦根;

(2)加减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芥穗、牛蒡子、浙贝母、杏仁、豆豉、甘草。

3.宣郁理气法 适用于情志不遂,肝气郁滞,胸中气机不得宣畅,影响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症见咳嗽,胸闷,脘胁痛胀,生气时加重,喜长吁,性急躁,脉弦等。

常用方剂:

(1)加减疏气饮子:厚朴、苏梗、青皮、陈皮、大腹皮、栝楼皮、桔梗、枳壳、半夏、茯苓、香附、炙甘草;

(2)加减七气汤:厚朴、半夏、茯苓、白芍、紫苏、橘皮、杏仁、桔梗、地骨皮、桑皮、贝母、黄芩。

临床上常用的疏肺、开肺、宽胸理气等均属于宣的范畴,甚至吐、涌、取嚏等法亦属宣法之域。

宣法最常用的药物有桔梗、荆芥、苏叶、马勃、防风、陈皮、前胡、麻黄、桂枝、细辛、金银花、薄荷、牛蒡子、浙贝母、射干、生姜、葱白、豆豉等。

二、“降”法

降法是用肃降下气、降气化痰、降火肃肺、肃降祛瘀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因肺主秋令,有降肃的功能,喜清虚和降,苦气上逆。肺中如有逆气、痰浊、逆火、瘀血等阻滞气道脉络,导致肺失清肃、气逆不降而生咳嗽,治疗宜采用降法。另外,用力过度,努责伤肺,或胸受跌打,致使肺部瘀血,气道瘀阻,肺失肃降也可发生咳嗽,治疗亦须肃降祛瘀之法。

1.降气化痰法 适用于肺气 郁,痰浊不降,肺失肃降而致的气逆咳喘诸证。

常用方剂:

(1)苏子降气汤:苏子、厚朴、陈皮、半夏曲、前胡、沉香、当归、甘草、生姜;

(2)加减沉香降气汤:香附、陈皮、苏子、桑皮、砂仁、沉香、桔梗、莱菔子、甘草。

2.豁痰肃降法 适用于咳嗽多痰,胸闷懒食,痰涎壅盛诸症。

常用方剂:

(1)三子养亲汤:炒苏子、炒莱菔子、炒白芥子;

(2)加味半瓜丸:半夏、栝楼仁、贝母、桔梗、枳壳、知母、杏仁、橘红、葶苈子。

3.祛痰肃肺法 适用于胸背扑跌损伤,瘀血内阻所致的咳嗽。此种咳嗽往往久咳不愈,夜间尤甚,伴见胸背受伤部位隐痛。

常用方剂:

(1)桃仁散:桃仁、桑皮、茯苓、橘络、紫苏梗、紫苏叶、槟榔;

(2)加味当归饮:大黄、当归、苏木、生地、赤芍、桔梗、贝母。

其他如通腑降痰、泻痰逐饮等亦属于降法之列。

降法最常用的药物有苏子、杏仁、桃仁、旋覆花、白前、沉香、半夏、川贝、枇杷叶、栝楼、地骨皮、槟榔、莱菔子、葶苈子、青礞石等。

三、“清”法

清法是指用清泻肺热、清气化痰、清肺泻火、清燥救肺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亦前人所谓“寒可胜热”“泄可去闭”之含义。肺为娇脏,其性飔凉,畏热怕火,易被热邪所伤。凡温热、火邪燥热、暑热、痰热等邪气伤肺,肺体不清,肺失肃降均可致咳嗽,均需用清法治疗。

1.清热化痰法 适用于肺热痰多的咳嗽,症见咳嗽、咽痛、口渴,痰黄稠难出,便秘,脉数等。

常用方剂:

(1)清咽宁肺汤:桔梗、栀子、黄芩、前胡、贝母、甘草;

(2)清肺汤:黄芩、桔梗、茯苓、桑皮、陈皮、贝母、天冬、栀子、杏仁、麦冬、甘草、当归;

(3)清肺化痰汤:黄芩、栀子、桔梗、麦冬、桑皮、贝母、知母、栝楼仁、橘红、茯苓、甘草。

2.清燥养肺法 适用于肺燥咳嗽,症见干咳少痰,咽干,咽痒,少津,甚或痰中有少量血丝,舌干唇燥等。

常用方剂:

(1)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母、豆豉、栀子皮、生梨皮;

(2)四汁膏:雪梨汁、藕汁、生萝卜汁,加糖慢火熬膏。

3.清泄肺火法 适用于火热咳嗽,症见咳嗽声高,痰黄黏稠,甚或味臭,口渴牙痛,唇裂鼻干,咽喉肿痛等。

常用方剂:

(1)二母宁嗽汤:生石膏、知母、贝母、栀子、黄芩、栝楼、茯苓、栝楼仁、枳壳、甘草;可去陈皮加玄参;

(2)清肺降火汤:陈皮、杏仁、桔梗、贝母、茯苓、黄芩、前胡、栝楼仁、生石膏、枳壳、甘草;可将陈皮改为桑皮;

(3)石膏散:生石膏、炙甘草共为细末,冷开水送服15g,可酌加枇杷叶、贝母、桑皮、桔梗、黄芩、栀子等;兼有大便秘结者,可重用栝楼,并将杏仁捣碎,同时加用生大黄、槟榔、元明粉等。

4.清暑益肺法 适用于暑热伤肺、咳嗽气短、脉数烦热等症。

常用方剂:

(1)加减洗肺散:天冬、麦冬、五味子、沙参、杏仁、桑皮、枇杷叶、六一散;

(2)加味玉露散:生石膏、滑石、寒水石、天花粉、甘草、桑皮、枇杷叶、麦冬、竹叶、五味子、桔梗;

(3)清肺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竹叶、党参、桑皮、地骨皮、桔梗、甘草、乌梅。

其余如清热、洗肺、清金、泻白,甚至通下泻火、清肺抑火等,亦属于清法之列。

清法最常用的药物有桑皮、栀子、生石膏、寒水石、黄芩、知母、青黛、滑石、青果、桑叶、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山豆根、锦灯笼、芦根等。

四、“温”法

温法是指用温肺化痰,温肺理气,温阳化饮,温中化痰,温肾纳气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肺性本凉,易受寒邪侵袭,形寒饮冷皆可伤肺;脾肺阳虚,痰饮不化,水饮犯肺;肾阳不振,使肺中寒冷,肾不纳气。上述诸因均可使肺气逆而不降,引起咳嗽,均需采用温法治疗。

1.温肺化痰法 适用于肺寒咳嗽,吐痰白稀或凉。

常用方剂:

(1)温肺汤:干姜、半夏、杏仁、陈皮、甘草、细辛、阿胶、生姜、大枣;

(2)八味款冬花散:桑皮、苏叶、麻黄、款冬花、紫菀、五味子、杏仁、炙甘草;

(3)苏子汤:苏子、干姜、半夏、桂心、人参、橘皮、茯苓、甘草。

2.温肺行气法 适用于肺寒、气机不畅而咳嗽上气,胸膈不利。

常用方剂:

(1)加减三奇汤:陈皮、桔梗、青皮、紫苏、半夏、杏仁、枳壳、厚朴、干姜、沉香;

(2)九宝饮:陈皮、杏仁、麻黄、桂枝、桑皮、薄荷、苏叶、大腹皮、甘草;酌加旋覆花、苏子等。

3.温中化痰法 适用于形寒饮冷,脾肺俱寒,症见咳嗽,吐凉痰,稀涎。

常用方剂:

(1)半夏温肺汤:半夏、茯苓、细辛、干姜、桂心、桔梗、陈皮、旋覆花、党参、白术、甘草;

(2)加味理中汤:党参、白术、干姜、甘草、茯苓、陈皮、半夏、细辛、五味子、款冬花等。

4.温肾纳气法 适用于肾气虚寒、肾不纳气而产生的咳嗽气喘,症见吸气不能深纳丹田,呼多吸少,夜间咳喘加重,腰膝畏冷,面色发黑等症。

常用方剂:

(1)金匮肾气丸: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肉桂、附子;可加五味子;

(2)加味补肺汤:熟地、肉桂、人参、蜜炙桑皮、紫菀、黄芪、五味子;

(3)黑锡丹:沉香、附子、葫芦巴、阳起石、茴香、补骨脂、肉豆蔻、金铃子、木香、肉桂、黑锡、硫黄。

另外,温脾安肺、温肾化饮、暖肾益气等法,亦属于温法之列。

温法最常用的药物有白芥子、干姜、紫菀、款冬花、桂心、白蔻衣、百部、薤白等。

五、“补”法

补法是采用补肺、补气、健脾益气、补肾纳气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主要是用于久咳肺虚,确无实邪之证。肺虚又多与肾虚、脾虚有关,更有阳虚、阴虚之分,故运用补法又须与“虚劳”等治法相互参照。总之,补法用时必须详细辨证,多方参考,方为权宜。

1.培补肺气法 适用于肺气虚的咳嗽,症见面白,气短,咳声低,言少声低,神疲脉虚等。

常用方剂:

(1)补肺汤:党参、黄芪、紫菀、五味子、熟地、桑皮、蜜少许;

(2)黄芪汤:黄芪、白芍、麦冬、五味子、前胡、党参、细辛、当归、茯苓、半夏、大枣、生姜等。

2.补阴保肺法 适用于肺阴虚咳嗽,症见潮热少痰,盗汗,颧红,夜间咽干口渴,声哑,痰中带血,脉细数等。

常用方剂:

(1)加味生脉地黄汤:人参、麦冬、五味子、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冬虫夏草、蜜紫菀;

(2)宁嗽膏:天冬、白术、茯苓、百合、款冬花、百部、杏仁、贝母、紫菀、阿胶、饴糖、蜂蜜,熬为膏剂。

3.补肾益肺法 适用于肾阴虚损之咳嗽,咽干,五心烦热,盗汗,干咳少痰,午后颧红,腰酸腿软,梦遗滑精,尺脉弱等症。

常用方剂:

(1)加减地黄汤:生熟地、山药、山茱萸、麦冬、川贝母、茯苓、炙甘草、丹皮、枸杞子、五味子、知母、地骨皮;

(2)加减紫菀汤:紫菀、前胡、麦冬、天冬、桔梗、知母、百合、甘草、杏仁、生熟地、女贞子、阿胶等。

4.补脾益肺法 适用于脾肺俱虚,咳嗽食少,短气虚怯,四肢懒倦。

常用方剂:

(1)加味人参黄芪汤:人参、黄芪、白术、陈皮、茯苓、炙甘草、当归、五味子、麦冬、紫菀、款冬花;

(2)加味白术汤:党参、白术、橘红、半夏、茯苓、贝母、炙甘草、前胡、附子、神曲等。

另如益气、补肺、生津润肺、培土生金等,亦属于补法范围,而收敛肺气之法,也寓有一定的补意。

补法最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党参、人参、白术、山药、冬虫夏草、蛤蚧、钟乳石、甘草、太子参等,亦可参照润法、收法的一些药物。

六、“润”法

润法是运用甘凉清润、润燥、养肺、清金润燥、滋阴润肺、清燥润肺、生津润肺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肺属秋金,其性本燥,燥邪最易伤肺。秋季初凉,空气干燥,秋风肃杀,伤及皮毛,感之受病,多为凉燥。若时值秋令,秋阳暴烈,久晴无雨,尘埃飞腾,感之受病,多为温燥。久病,大病伤耗津液,或久服金石热性补药,而致血燥,此为内燥。燥邪伤肺而生咳嗽,须用生津养阴之品,滋濡津液,润养肺阴,以除邪燥。运用润法必须按照“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

1.甘凉滋润法 适用于温燥咳嗽,气喘咽痒,痰少难出,口渴声哑,脉细而数等。

常用方剂:

(1)清燥救肺汤:桑叶、生石膏、甘草、麻仁、阿胶、党参、麦冬、天冬、杏仁、枇杷叶;

(2)加减安嗽汤:天冬、麦冬、阿胶、黄芩、杏仁、五味子、甘草、川贝母、桑白皮、梨皮、花粉、蜜枇杷叶。

2.养阴润肺法 适用于肺燥阴虚,津液不布所致的咳嗽。症见声哑,干咳,盗汗,口渴,饮水不解渴,甚或咯少量血丝,口鼻干,皮肤干燥,脉涩等。

常用方剂:

(1)紫菀散:蜜紫菀、阿胶、白人参、麦冬、川贝母、甘草、茯苓、桔梗、五味子;可加玄参、地骨皮;

(2)二冬膏:天冬、麦冬、蜂蜜等熬膏服用。

3.甘寒生津法 适用于热病以后,热伤肺胃阴分而致的咳嗽少痰,口渴引饮,唇舌干燥,舌红瘦,苔剥脱,食少便燥,消瘦,四肢倦怠,饭后迟消,脉细数等症。

常用方剂:

(1)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甘草、桑叶、生扁豆、天花粉;

(2)玄霜雪梨膏:雪梨汁、藕汁、生地汁、麦冬汁、生萝卜汁、茅根汁,煎炼适度加入白蜜、柿霜取膏,再入姜汁少许。

另外,滋肾以润肺,润肠以降气,养血润燥、滋阴清化等,均属于润法 之列。

润法最常用的药物有麦冬、沙参、阿胶、蜂蜜、天冬、梨、梨皮、生地、玄参、杏仁泥、藕、柿饼、柿霜等。

七、“收”法

收法是指用收肺敛气、合敛益肺、敛补肺气、敛阴清气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但因收法寓有补意,故只可用于久咳、肺中确无实邪者。因久咳则肺张叶举,肺气浮散,治宜收敛肺气,令肺合降,方可用之。不可不慎。

1.敛肺化痰法 适用于咳嗽日久,声哑失音,痰少气逆之证。

常用方剂:

(1)润肺丸:诃子肉、五倍子、五味子、甘草蜜丸噙化;

(2)加减人参款冬花散:诃子、人参、款冬花、贝母、乌梅等。

2.收肺敛气法 适用于久嗽不止,肺张叶举,肺气浮散,呛咳气短之证。

常用方剂:

(1)九味散:党参、款冬花、桔梗、桑皮、五味子、阿胶、贝母、乌梅、罂粟壳、姜、枣;

(2)加味诃黎勒丸:诃子、海蛤粉、栝楼仁、青黛、杏仁、香附、马兜铃、百合、乌梅、五味子。

另外,收合肺气、收涩敛肺、收气滋养等,亦属于收法。

收法最常用的药物有五味子、乌梅、罂粟壳、百合、马兜铃、诃子、五倍子、白及、白果、白蔹等。

治咳七法必须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灵活运用,不可乱投。当“宣”反“润”,可致咳嗽久久难愈,痰腻难出;当“收”反“宣”,可致咽燥干咳,甚或咳血失音……另一方面,尚需根据病情需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则合并使用。如宣降合用、润收合用、清中加润、补而兼收、宣降加清、润补佐收等。并且还须酌情调整用量轻重,灵活而施。在组织药方时,可七分宣三分降、三分润七分收、四温六补、八补二收、五宣二降三清、三清五润二降……如是,七法又可变化无穷,以应病情的需要。

附:秘验方介绍

加减清燥救肺汤

【组成】桑叶9g 生石膏24g(先煎)党参9g 南沙参6g 麦冬6g 杏仁9g火麻仁9g 炙甘草5g 蜜紫菀12g 蜜枇杷叶10g 全栝楼25g 炒苏子9g 鸭梨皮1个

【功效】轻宣达表、清肺润燥。

【主治】咳嗽之温燥伤肺证。其特点是干咳无痰,口鼻干燥,喉痒音嗄,甚可痰中带血,口渴脉涩或虚数。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用党参、甘草甘温而补气,润肺化痰,气壮火自消,是用少火生气之法。佐以石膏、麦冬、阿胶、火麻仁辈,使清肃令行,而壮火亦从气化也。佐以杏仁、枇杷叶之苦以降气。紫菀、苏子、鸭梨皮润肺下气,消痰止咳。栝楼清热涤痰,宽胸散结。

【加减】治疗肺结核咳嗽久久不愈,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者,可用清燥救肺汤加百部9g,生藕节30g,白及6~9g,炒苏子9g,川贝母6~9g,苓贝秋梨膏2匙(分冲);有低热,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秦艽10~18g,地骨皮9~12g,白薇9g,百部9g;盗汗严重者可再加煅龙、牡各30g(先煎)。

【点评】本方可以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结核早期咳嗽少痰,证属肺燥伤肺者,经焦树德老先生多年临床验证,确实有效。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生扁豆、天花粉、生甘草)也用于治肺燥咳嗽,但适用于肺胃阴伤,燥邪偏重者。清燥救肺汤偏用于燥邪伤沛,燥热偏重,肺气受损者。前者润燥养胃之力大,补气之力小;后者清热、补气、降逆力大,生津润燥之力不如前者。桑杏汤(桑叶、浙贝、豆豉、栀皮、杏仁、沙参、梨皮)也用于肺燥咳嗽,但桑杏汤轻宣解表之力偏大,润肺降气之力偏小,且无补肺救肺之力,适用于燥邪伤肺,初起表证重而燥邪较轻者。

【验案】邓某,女,24岁。

秋季无雨,天气燥热,贪凉而感冒,自购治感冒成药,服3天后,体温已正常,自认为感冒已痊愈。但此后喉痒干咳,鼻干唇燥,口渴思冷饮,声音发嗄,胸闷气憋,略感气短而喘,食纳减少,大便干涩不爽,小便微黄,有时因咽部干痒似有痰而用力咳嗽,不但无痰咳出,而且咳至声嗄干呕,仍胸中不爽,已20多天,虽服多种止咳药,均未见效,特来就诊。观其舌微红少苔,脉象数而少力。诊为肺燥咳嗽。治以润肺降气之法,方选加减清燥救肺汤。水煎服6服后,咳嗽胸闷,口鼻干燥明显减轻,自云病愈2/3。二诊据其尚有声嗄、少食,上方去南沙参、火麻仁,又加炒莱菔子9g,金果榄9g,玄参9g,生麦芽12g,进6剂而痊愈。

(王广尧 王 微 整理) +nQFoTRW96/dMu4bgtK2qji4meiiprL3e7OWXT2Pk5THjRIerjpO5/txYP1anJA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