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论肺外治咳6法

徐 珊

徐珊,男,毕业于浙江省中医学院,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浙江省中医学院基础部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中医系系主任、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和党委副书记等职,现任科研处处长。长期从事中医药医疗及教学工作,系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对呼吸系统疾病、脾胃病中医诊治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等科研课题二十多项,多次获奖。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出版著作与译著三十多部。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咳嗽病证,从肺论治,是为常法,然肺与其他脏腑器官关系密切,咳虽为肺病,五脏六腑皆能致咳。《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奠定了肺外治咳的理论基础。临证肺外治咳之法,归纳有六,兹述如次。

一、利咽止痒以治咳

临证所见,咳嗽之发作,常为气逆喉痒,喉痒则咳,而咽喉之望诊,常见红肿或干红,淋巴滤泡增生。故而咽喉不利,红肿痒痛,每为咳嗽诱发之原因。现代解剖学也已证实,咳嗽之反射区居于咽喉部位。祖国医学认为: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外邪初受,从口鼻而入,咽喉首当其冲,咽喉痒痛,呼吸不畅,则生咳嗽。非独外感,凡内伤杂病,肺胃蕴热,痰湿上泛咽喉,或气阴两虚,虚火上炎,咽喉失于滋润,皆能咽痒致咳。故治咳当勿忘利咽止痒。药选木蝴蝶、蝉蜕、牛蒡子、薄荷、胖大海、藏青果、金果榄、板蓝根、桔梗等,随证择用。

二、和胃降逆以治咳

《灵枢·营卫生会篇》曰:“以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阐明了肺胃之间的密切关系。就其生理特点而言,肺胃之气,同司下降,其气以降为和为顺。若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肺气不利而随之上逆,咳嗽喘息遂作。因胃气上逆而致咳者,可选旋覆代赭汤治之。旋覆代赭汤原为仲景治疗嗳气所制。《伤寒论》第166条言:“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其方由旋覆花、代赭石、生姜、半夏、人参、甘草、大枣等组成,具有和胃化痰,重镇降逆之效。其方证之病机为 胃虚痰阻,气机上逆。然胃气虚弱,中焦失司,痰阻气滞、升降失常,逆而向上,肺气上逆则见咳喘,故宜和胃降逆化痰止咳。

三、健脾燥湿以治咳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运不健,水湿不化,酿湿成痰,痰湿上犯于肺,是以咳嗽痰多。《张聿青医案·咳嗽》云:“脾为生痰之源,主健运而司磨化。古人治痰八法,理脾原属首务。”故凡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咳嗽痰多,胸院痞闷,苔腻脉滑者,则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选二陈汤合平胃散。理脾之治,一者燥其湿而涸痰之源,二者健其脾而生金之图。

四、清肝肃气以治咳

足厥阴肝经布于胁肋,上注于肺。肝为刚脏,主疏泄,喜条达。肝气调畅,肺气通利。肝气郁滞,日久化火,木火刑金,烁津为痰,肺失肃降,引起咳嗽。法宜清肝肃气以治咳。清肝肃气是肺病治肝之法,适用于肝火灼肺,症见干咳、咳血或痰中带血,颊赤心烦,胸胁疼痛,急躁易怒,舌红,脉弦等。所见咳血,病变虽表现在肺,而病本在肝,治病必求其本,故用直折肝火之法治之,则使肝火平熄,肺得安宁。常用山栀子、青黛、黄芩等清肝泻火药为主,配伍栝楼、海浮石、海蛤壳等清热化痰药,方投黛蛤散或《丹溪心法》咳血方(青黛、山栀子、栝楼仁、诃子、海浮石)加减。

五、通脉宣痹以治咳

心主血脉,肺主气,两脏同居上焦。《素问·经脉别论》曰:“肺朝百脉”,这就决定了心与肺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密切联系。若心脉痹阻,宗气运行不利。肺络阻滞不通,以致宣降失职而见咳嗽气喘等症,如临床所见各类心脏病症所引起之心源性喘息。治当通脉宣痹以平咳喘,临证选用栝楼薤白类方。栝楼薤白类方载《金匮要略》,计有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半夏汤和枳实薤白桂枝汤3方,其中以栝楼薤白半夏汤祛痰行气,通脉宣痹,主治最为适宜。

六、补肾行水以治咳

肾为水脏,肺为水之上源。肾阳失其化气行水之职,水湿停积,化为痰饮,上泛射肺,气失肃降,而咳喘、水肿并见,称之为“寒饮射肺”。可见,其本在肾,其标在肺,诚如《素问·水热穴论》所说:“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方选真武汤或济生肾气丸。后者系肾气丸重用附子,再加车前子、川牛膝而成,功主温补肾阳,化气利水。

附:秘验方介绍

1.利咽止咳汤

【组成】南沙参15g 北沙参15g 板蓝根15g 玄参10g 麦冬10g 全栝楼10g 浙贝母10g 炙百部10g 胖大海10g 桔梗5g 木蝴蝶5g 化橘红5g 生甘草5g

【功效】养阴润肺、止咳祛痰、利咽止痒。

【主治】咽痒咳嗽。

【用法】水煎服。

【方解】沙参清热养阴,润肺止咳。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栝楼清热涤痰。浙贝母解毒利痰,开宣肺气。炙百部润肺下气止咳。胖大海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桔梗止咳祛痰,宣肺排脓。木蝴蝶利咽润肺。化橘红化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

【点评】本方多用于气阴两虚,虚火上炎所致的咽痒久咳,具有利咽止痒止咳的功效。一般认为咽痒多风,实际也不尽然,临证仍以辨证准确为要。

【验案】吴某,女,42岁。1993年11月18日诊。

咳呛3月不已。病起感冒发热,经治热退,咳嗽仍作,咽喉干痒,痒则作咳,入夜为甚,痰少色白,口干便结。察其咽喉干红、咽壁淋巴滤泡增生。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此乃邪热耗伤阴津,虚火上灼咽喉。治拟养阴利咽止痒安咳。处方:南沙参、北沙参、板蓝根各15g,玄参、麦冬、全栝楼、浙贝母、炙百部、胖大海各10g,桔梗、木蝴蝶、化橘红、生甘草各5g。嘱其水煎2次取汁,漱喉频服,以使药力直接作用咽喉。1剂后咽喉舒适而咳减,3剂诸症告平。

2.旋覆代赭汤加减

【组成】旋覆花(包)10g 代赭石(先煎)20g 生姜15g 半夏10g 人参6g 炙甘草5g 大枣4枚

【功效】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上逆咳嗽。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旋覆花下气消痰,降逆止嗳,是为君药。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为臣药;用生姜,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臣药。人参、炙甘草、大枣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已伤之中气,为佐使之用。诸药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剂。

【点评】胃失和降,痰随气逆,肺失肃降,而致咳嗽痰多,此时胃病为本,肺病为标。和胃降逆化痰止咳当属正治,应用本方最为适宜。

【验案】袁某,男,53岁。1993年6月17日诊。

胃脘疼痛反复发作2年,咳嗽1月有余。纤维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脘痛经年,腹胀不适,纳食不振,嗳气频作。近月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胸闷气逆。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滑。此乃胃气郁滞,不通则痛,胃失和降,遂生嗳气,痰随气逆,肺失肃降。治拟和胃化痰降逆。处方:代赭石(先煎)20g,六神曲、制香附、旋覆花(包)、佛手片、陈橼皮、姜半夏、炒白术各10g,白茯苓、酒延胡各15g,姜竹茹、炙甘草各5g。7剂后告脘痛嗳气止而咳逆平。

3.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组成】炒薏苡仁30g 生黄芪20g 潞党参20g 制半夏10g 苍术10g 白术10g 制南星10g 炙紫菀15g 炒谷芽15g 炙款冬花15g 川朴花5g 化橘红5g 防风5g

【功效】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主治】咳嗽之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咳嗽痰多,胸院痞闷,苔腻脉滑者。

【用法】水煎服。

【方解】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橘红理气燥湿;苍术以其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综合全方,燥湿以健脾,行气以祛湿,使湿去脾健,气机调畅,脾胃自和。

【点评】本方燥湿健脾,行气祛湿,具有调和脾胃以化痰止咳之良效。

【验案】丁某,男,44岁。1994年2月24日诊。

咳嗽反复10余年,加重1月。西医诊为支气管扩张,痰液培养见绿脓杆菌生长。咳嗽痰多,晨起或入夜尤甚,痰色稀白时带黄绿,喉中痰鸣,胸闷腹胀,神倦易疲,易于感冒,纳谷不馨,大便常溏,舌淡、苔白腻,脉细滑。此乃脾肺气虚,卫外不固,脾湿不运,酿成痰浊,上渍于肺。治拟健脾燥湿化痰。处方:炒薏苡仁30g,生黄芪、潞党参各20g,制半夏、苍术、白术、制南星各10g,炙紫菀、炒谷芽、炙款冬花各15g,川朴花、化橘红、防风各5g。服7剂后,痰沫减少而咳嗽减轻。

4.咳血方

【组成】栝楼仁15g 干芦根15g 黛蛤散(包)15g 郁金15g 花蕊石15g白茅根15g 浙贝母15g 杏仁15g 炒黄芩10g 丝瓜络15g 橘络15g 生甘草5g

【功效】凉血止血、祛痰止咳。

【主治】咳嗽之肝火灼肺证,症见干咳、咳血、或痰中带血,颊赤心烦,胸胁疼痛,急躁易怒,舌红,脉弦等。

【用法】水煎服。

【方解】黛蛤散清泻肝经实火而凉血;栝楼仁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芦根清热生津;郁金行气化瘀,清心解郁;花蕊石化瘀,止血;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浙贝母解毒利痰,开宣肺气;杏仁祛痰止咳平喘;黄芩清热燥湿;丝瓜络通络,活血,祛风;橘络通络,化痰;甘草调和诸药。

【点评】本方是徐老师治疗肝火灼肺,症见干咳、咳血的经验方,本方可直折肝火,使肝火平熄,肺得安宁,则咳血可愈。

【验案】赵某,男,67岁。1992年9月10日诊。

咳嗽痰中带血半月。咳呛阵作,痰少色黄,时有鲜红血丝,咳引两胁疼痛,口中干苦,心烦易躁,夜寐多梦,大便干结,胸部X线摄片检查未见异常。舌偏红、苔黄薄腻,脉弦细数。缘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熏灼肺金,血络受损。治拟清肝泻火肃肺和络。用自拟咳血方,5剂而血止咳减,续原方再服7剂而安。

5.加减栝楼薤白半夏汤

【组成】桂枝10g 炙甘草10g 栝楼壳10g 薤白10g 制半夏10g 制南星10g 丹参30g 炒苦参30g

【功效】通脉宣痹、止咳平喘。

【主治】各类心脏病症所引起之心源性喘息。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栝楼味甘性寒入肺经,涤痰散结,开胸通痹;薤白辛温,通阳散结,化痰散寒,能散胸中凝滞之阴寒、化上焦结聚之痰浊、宣胸中阳气以宽胸,乃治疗胸痹之要药,共为君药。制南星燥湿化痰,苦参清热燥湿,二者同用,共助君药宽胸化痰之效,均为臣药。佐以丹参活血清心,祛瘀止痛,桂枝通阳散寒,降逆平冲。炙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配伍,使胸阳振,痰浊降,阴寒消,气机畅,则胸痹而气逆上冲诸证可除。

【点评】心源性哮喘,是指左心衰竭患者夜间入睡一两小时候后,突感胸闷、气急而被迫坐起(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并伴有支气管痉挛,两肺有明显哮鸣音,类似支气管哮喘,是肺循环淤血的症状。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是其基本治则。本方不仅能振心阳降痰浊,还能通畅气机,开胸通痹,正合心源性哮喘的病理机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验案】朱某,女,56岁。1991年3月16日初诊。

胸闷、心悸反复10余年,加重伴咳嗽气急1月。西医诊断为冠心病,近月出现心房纤维颇动。心悸且慌,胸闷气短,偶有心痛,咳嗽喘息,咳痰不已,舌淡紫、苔薄白腻,脉结。胸阳虚馁,痰滞血瘀,心脉痹阻,肺失宣降。治拟通脉宣痹,化瘀祛痰。用加减栝楼薤白半夏汤,水煎服7剂。药后心悸稍平,咳嗽亦减,苔薄,脉结,上方继服7剂咳除。

(王广尧 王 微 整理) LSJwsHTK8NKulfkvE1gpsxlxaCJKwkDvB8x4G1uRqsSLWPbiUN33zRF3ZR+NHHY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