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妙用芍甘枳百治疗胃脘疼痛

王士福

王士福(1920— ),曾任天津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教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执教《内经》三十余年,精于诸经典著作,并旁通经、史、训诂、版本学。喜读历代医案,临床非常重视药物配伍及有效量,主张味少量大而效高。

巧用经方加味

脘痛始做,多窘急难忍,当此之时,非首缓其痛势则不为功,故多年临证之余,常思《素问 · 至真要大论》所云:“急则缓之”一语,又悟张仲景《伤寒论》立芍药甘草汤之训,遂取该方缓中之法,随症加味治疗胃脘痛,竟每收捷效。

常见胃痛之证,以痛及胁背,兼有脘胸痞闷,脘腹胀楚,泛恶欲呕,嗳气嘈杂者居多,究其病机乃胃、脾、肝三经为患,每呈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之势,故治宜缓中和胃兼顾肝脾为先。候脘痛稍缓后,再议澄源图本。至于缓中法之运用,常以芍药甘草汤加枳实、百合二药为基本方,以奏缓急和中、舒肝调脾之效。此实为张仲景调合肝脾名方“四逆散”去柴胡之升散而燥,加缓中润燥之百合而成。又《本经》谓白芍主“邪气腹痛”,是以其酸收苦泄能行营气而开结之故。甘草,据《本经 · 别录》云:“通经脉,利血气。”是以其平散甘缓能和逆气而然。“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芍药、甘草相配,能缓肝之急,通肝脾之结。枳实苦辛微温而入脾胃,为行中焦滞气之要药,枳实配芍药名为枳实芍药散,乃张仲景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之专方,考古今痛莫不以气血不通言之。临证用此,实取芍药和血缓急,枳实行气导滞之意,不独甘缓,尤具濡润之功,且有调合诸气之效,而增定痛之速耳。

综观上法,虽云缓中,但非执缓中之一途,实另寓濡、疏、导、和四义于一体,俾胃降以濡,脾升以运,肝木条达得以疏泄,导滞气以行,使气行血和以资助缓中之施,其痛虽急,焉有不愈之理!

以数十年之实践观察体会,非白芍、甘草、百合之量大力专,则不足以缓其痛势。白芍用量少则30g,多则60g,甘草、百合均须30g,否则不为功。如诸脘痛之剧者(须诊断排除胃穿孔、胰腺炎等),诸西医药之不效者,以本方投之则效,屡验不爽。

相参辨证辨病

治胃脘痛,尚可参考现代医学诊断,并与“辨病”相参。若经诊断为溃疡病,脘痛,面色 自,乏力少气者,则用黄芪建中汤,在其用量上加以调整;黄芪15~20g、白芍30~40g、生甘草30g、桂枝10g,以增强其缓中止痛之效。若便黑者加乌贼30g、三七粉6g冲服。黄芪,《本经》谓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故对慢性溃疡有捷效。若再加小量左金(黄连、吴茱萸各2g),则具疏邪行气之效,且无壅滞之弊。便溏者以生姜易干姜10g为宜。

有以脘闷腹胀,不思食饮为主证,痛则次之者,多诊断为慢性胃炎,重者为萎缩性胃炎,其证最为棘手,临证多年,细心体察,患者多面枯削瘦,故医者每多用补剂加辛香行气之品,鲜有效者。据《金匮要略》:“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结合该证,有所悟解,“闭”之一字,概括脘胀满闷之甚,上则闭而不食,下则闭而便难。故用此方再加芍药甘草汤以缓中止痛,取效甚捷。但在剂量掌握上甚为重要:白芍、枳实、甘草各30g,厚朴20g,若便不燥者,大黄用3~5g;若便燥者,大黄用10~15g;若脘闷加腹胀可加乌药30g。此法、此剂量或谓患者多日不食而瘦削,惧而不敢用,殊不解,腑气以“通”为用,此证患者舌苔多黄厚或白腻,一派腑气不通之象,腑气得通诸证悉除。况《本经》谓大黄有“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之功。谓枳实有“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之效。

大凡脘痛,无论新久,或虚或实,多有纳呆不食者,世医多用砂仁、豆蔻、佛手、玳玳花辛燥芳香之品,往往效果不彰,临证多年体会,于此选用黄连、大黄各1~2g,其效甚捷。《本经》谓大黄能“调中化食”,《别录》谓黄连“调胃厚肠益胆”。但不可量大,大则有“久而增气”之弊,反而无效。

附:秘验方介绍

芍甘枳百汤

【组成】 白芍30~60g 甘草、百合各30g 枳实20g

【功效】 缓急和中,疏肝调脾。

【主治】 胃脘痛痛及胁背,脘胸痞闷,脘腹胀楚,泛恶欲呕,嗳气嘈杂。

【用法】 水煎服补剂量。

【方解】 方中芍药配甘草,以缓肝之急,通肝脾之结,百合缓中润燥,枳实行气导滞。

【加减】 若痛而满兼大便燥者,于缓中方中加仲景厚朴三物汤,其剂量应低于缓中药,厚朴、枳实各20g,大黄10g上下为宜,以腑气通为度。

若兼吞酸嘈杂,或寒热互结心下,是为肝胃同病,此非萸、连莫属,名为左金。

设或兼见口干,舌红少津,大便秘结者,此木郁土壅久而化热伤津,使中焦失于濡润,属胃阴不足之候,宜加沙参20~30g,以其甘凉濡润故也。鉴于方中枳实性辛燥,恐有伤津耗液之嫌,故宜减之或去之,可酌加玫瑰花、玳玳花10余克,此宗叶氏“忌刚用柔”之说。

如症兼手足烦热、不思饮食、神疲乏力、舌淡少津、脉细微濡者,当属脾阴不足,此与前者胃阴已伤者,极易混淆,不可不审,于本方中减枳实为10g,引诸药达病所导滞气,并再加生山药30g、薏苡仁20g,旨在甘淡濡脾。

若症见胃中作痛,时剧时缓而喜按,得温则缓,或便溏肢冷而舌淡少苔。此乃一派中焦寒湿之象,当予缓中之法去百合之濡润,加干姜10g、白术10g健脾温中,使中焦阳气得伸,脾气以升,谷气以化,其痛自止(黄连减为6g、吴茱萸加至12g)。

【点评】 此方是王老先生的经验方,是由四逆散去柴胡加百合而成。本方组方精当,量大力专,非多年实践经验,不能有此胆量;本方的加减,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髓,也很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

【验案】 昔日曾治李左,患者时值壮年,平日忧思恚怒加以食饮少节,不知慎养,故常发脘痛之疾。一日邀诊,症见脘痛剧作,攻窜胸胁,问其原因,因酒后大怒而发,望面色青滞,六诊沉弦而滑,舌苔薄黄,显为肝气犯胃之气病,急当缓中止痛,药用:白芍45g,甘草30g,枳实20g,黄连10g,吴茱萸10g,百合30g。并嘱煎汤两杯分两次服。

至翌日再诊,其痛已去八九矣,唯脘闷,纳呆不思饮食,而3日未更衣,原方再加厚朴20g、生大黄6g。此合前方之枳实乃仲景厚朴三物汤。

服两剂后,痛止,便通,则思食矣。后又小其剂调理,诸症悉除。

(姜 束 阴 斌 整理) nW3i3LpQBDOq8Rlxo4/7lyG+m6bN7mAEilBj99cDScdTtfA5U/TqLgnJLj8tf7G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