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温补脾肾治其本,固肾敛精复其元

赵棻

赵棻(1911—1999),男,满族,福建福州人。福建中医学院教授,曾任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兼附属医院院长,省人民医院名誉院长,中华中医学会理事,福建中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精于内、妇科。主要著述有《赵棻医疗经验选集》《中医基础理论学》,曾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详解》,还参加全国统编教材《中医内科学》以及《中医百科全书》等书的编写工作,发表论文数十篇。

治疗慢性肾炎,应温补脾肾,以治其本;扶正祛邪,以治其标;固肾敛精,以复其元。此为治疗慢性肾炎三大要法。“外邪侵袭,内伤脾肾”为本病发生的根本病机。因此在治疗本病演变的各个阶段,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或以祛邪为主,不忘扶正,两者不可偏废。

一、温补脾肾

治疗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间,当从肺论治;治疗慢性肾炎则应从脾肾入手。温补脾肾,应作为治疗慢性肾炎大法,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贯彻始终,然后兼顾利水消肿,疏散风邪。但用药须避刚燥呆腻,以温而不燥,补而不腻,利不伤正,消不损元为原则。

二、扶正祛邪

慢性肾炎,因病程迁延日久,正气多虚,如因保养不慎,或骤受六淫外侵,形成本虚标实之格局,不宜全力攻邪,应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如遇淋雨涉湿,寒湿束表,症见头重头痛,周身酸楚,胸脘痞满,倦怠无力,脉濡,苔白腻者,在慢肾汤的基础上,酌加制香附、苍术、川厚朴、藿香之类;如遇风邪犯肺,咽痒咳嗽,痰白质稀,脉虚浮,苔薄白者,酌加蜜炙麻黄、苦杏仁、桔梗、前胡;如遇湿热交蒸,症见水肿溲赤,口干不欲饮,低热不退,神倦纳呆,脉濡数,舌红苔黄厚浊者,酌加连翘、赤小豆、蚕沙、炒薏米之类;如遇热毒内聚,症见高热咽痛,溲赤便干,口渴喜饮,脉数,舌红苔黄厚者,酌减温补脾肾药物,可去淫羊藿、川续断、狗脊、党参、苏叶,加金银花、板蓝根、蒲公英、六神丸、碧玉散之类。在治疗慢性肾炎过程中,无论出现任何症状与兼证,应慎用苦寒直下、峻攻妄下,宜暖宜温。如非用苦寒泻下药不可,亦须中病即止,再转温补脾肾为治。

三、固肾敛精

慢性肾炎因肾气久耗,肾失封藏固摄之权,以至精微下注,形成长期、反复性顽固性蛋白尿为临床棘手的问题之一。对此可在自创的慢肾汤的基础上加强补益肾气、固肾敛精之品,对降尿蛋白有良效。酌加枸杞子、菟丝子、山茱萸、芡实、鸡内金之类。如气虚下陷,精微不摄者,可加用生黄芪30~60g,以益气摄精。慢性肾炎久治不愈者,亦可用民间单方治疗,如冬虫夏草15g炖水鸭母,玉米须大量(250~500g)浓缩并服,或用猫须草单味炖冰糖长期服用,均有一定效果。水肿的病理变化,在于水和气两个方面。因此在治疗水肿病时,必须分清水与气的不同。能辨清是在水分还是在气分则能分辨出其病的虚实。病在气分,则当以治气为主,病在水分则当以治水为主。然水气本为同类,故治水的同时,应当同时理气,气行则水行,气化则水自化。治气者,当同时治水,水行则气行。

附:秘验方介绍

慢肾汤

【组成】 淫羊藿15g 鹿衔草15g 川续断15g 金狗脊9g 潞党参15g 稻香陈6g 麦谷芽各30g 土茯苓15g 金丝草5g 益母草9g 紫苏叶6g 秋蝉蜕6g 粉甘草4g

【功效】 温补脾肾、利水消肿、疏散风邪。

【主治】 慢性肾炎属脾肾阳虚型。症见颜面及全身水肿,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畏寒肢冷,食少腹胀,便溏,舌淡红,苔薄或白腻,脉沉弱。

【用法】 1日1剂,分2次服用。

【方解】 方中以淫羊藿、鹿衔草温补肾阳,配以川续断、金狗脊补肾强腰;党参、稻香陈、麦谷芽温土暖肺,取后天以助先天,有化源不乏之意;金丝草、益母草、土茯苓均利水消肿而不伤正;苏叶、蝉蜕,既能驱逐风邪,又能宣导肺气,发汗消肿以利水之上源,能增强消肿利尿之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脾补肾,祛风散邪,利尿消肿之功。

【加减】 尿蛋白多加山茱萸、芡实、鸡内金、山药;脓细胞多加鱼腥草、连翘、蒲公英;红细胞高者加仙鹤草、藕节、生蒲黄。如尿毒症初期,可用生大黄、徐长卿、牡蛎、六月雪、皂角,煎汤灌肠透析。如果慢性肾炎发展到晚期阶段,湿浊弥漫三焦,蒙蔽心包,出现高度水肿,少尿无尿,口出秽气,神志昏迷,可急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之类,以清心开窍,必要时可配合西药,积极抢救,

【点评】 慢肾汤体现了扶正祛邪的这一理念。在方剂组成上以温补为主,并尽可能做到利水而不伤正,用药平和,固护正气是赵氏用药的特点。

【验案】 陈某,男,36岁。1981年6月4日诊。

初诊:患者患慢性肾炎10余年,水肿反复发作,尿蛋白(+~++++),屡经中西药物治疗,顽固性蛋白尿不能消除。近因劳累过度,复感风邪,现症见:咽痒咽痛,咳嗽痰稠,畏寒怕冷,面目水肿,腰膝酸楚,形神倦怠,纳呆便溏,小溲短赤,眼花头晕,舌淡红苔薄腻。脉濡。血压150/110mmHg;尿化验:蛋白(+++),红细胞(+),脓细胞(+),上皮细胞少许,颗粒管型0~3个/HP。证属风邪犯肺,湿热交蒸,脾肾两虚,水液不行。治宜疏风宣肺,清热利湿,健脾补肾,佐以消肿。药用:蜜炙麻黄3g,苦杏仁6g,桔梗6g,连翘9g,制香附6g,苏叶6g,党参12g,麦芽30g,谷芽30g,续断15g,鹿衔草12g,益母草15g,土茯苓15g,赤小豆20g,焦山楂12g,鸡苏散24g,2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药后诸症均减。上方续用2剂,外感诸症消失,小溲转清长,水肿亦清,纳食增进,大便成形,仍见轻度腰酸,倦怠,舌淡红苔薄,脉细弦。血压130/90mmHg;尿化验:蛋白(++),上皮细胞少许,其余阴性。外邪已去,宜从根本治疗,用慢肾汤加味。药用:紫苏叶6g,秋蝉蜕6g,淫羊藿12g,鹿衔草15g,芡实15g,川续断15g,金狗脊9g,枸杞子15g,潞党参15g,稻香陈6g,麦芽30g,谷芽30g,土茯苓15g,金钱草15g,益母草9g,粉甘草3g,水煎服,每天1剂。

三诊:上方出入,服药120余剂,并以水鸭炖冬虫夏草佐餐。蛋白尿消失,随访至1986年年底,未见复发。

(谭明钧 整理) E4BZ2BC35vI0xkpiEmZht9aVV9+v0Onb2hxWzuBo1pGnT7KcggIz4iENTNhsaYK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