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临床善用十五法,标本兼顾治肾炎

张 琪

张琪,男,汉族,主任医师。1922年出生,河北乐亭人,1938年在哈尔滨市天育堂学医,1942年毕业于哈尔滨汉医讲习所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56年起任职于黑龙江祖国医药研究所(黑龙江省中医科学院前身),曾任黑龙江祖国医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医学会顾问,黑龙江省中医学会名誉会长。全国首批国医大师,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肾病研究三十余年,是著名肾病专家,对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的治疗疗效卓著,具有特色,先后著有《脉学刍议》《临床经验集》《张琪临床经验荟萃》等著作,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外邪侵袭是慢性肾炎的主要诱发因素,且以肺经证候表现为主;脾肾虚衰是慢性肾炎的病理基础,也是病机关键所在;水湿、湿热、瘀血是慢性肾炎的主要病理产物,但又成为加重疾病的主要因素;虚实并见,寒热夹杂是慢性肾炎的病机特点。以此为基,临证时依据辨证确立治法,再根据治法选方用药,常用15种治法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

一、宣肺解表,利水清热法

此法适用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而见面目水肿或周身水肿,尿少黄赤,咽喉肿痛,恶寒发热,头痛,咳嗽气喘,舌尖赤,苔薄白,脉滑或滑数。证属风热犯肺,肺气不宣,水气不行。治宜宣肺解表、利水清热。常用药物:麻黄、生石膏、苍术、杏仁、甘草、生姜、红枣、西瓜皮、红小豆、车前子等。方选加味越婢汤。肿甚者,麻黄可重用至15~20g;并发咽喉肿痛者可加山豆根、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射干;兼发疖肿、脓疱疮者可选加蒲公英、金银花、连翘、苦参、蝉蜕等;血尿重者可选加侧柏叶、贯仲、地榆、大小蓟、白茅根等。

二、宣肺温肾利水法

此法适用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症见周身水肿或头面及上半身肿甚,小便不利,畏寒肢冷,周身酸楚,面色苍白,舌润口和,舌苔白滑,脉沉或弱。证属肺气失宣,肾阳衰微,开合失司,水气内停。治宜宣肺温肾利水。常用药:桂枝、甘草、附子、麻黄、细辛、生姜、益母草、川椒目等。方选加味麻辛附子桂甘姜枣汤。

三、清利三焦水热法

此法适用于慢性肾炎,症见水肿,头面遍身皆肿,腹部膨大,小便不利,尿黄浊量少,大便秘,口干舌燥而渴,舌苔厚腻,脉沉滑或沉数有力。证属水邪夹热,弥漫三焦,水热壅结。治宜清利三焦水热。常用药:槟榔、商陆、茯苓皮、大腹皮、川椒目、红小豆、秦艽、羌活、木通、姜皮、车前子、 蓄、海藻、二丑等。方选增味疏凿饮子。

四、清热利湿和中法

此法适用于慢性肾炎见顽固性水肿,以腹水为重者,症见周身水肿,腹部膨满,呕恶不食,口苦口干,大便秘,小便短赤,舌质红,舌体胖大,苔黄腻或白腻而干,脉弦滑或弦数。证属脾湿胃热,湿热互结于中焦,健运失职,湿热中阻。治宜清热利湿和中。常用药:厚朴、枳实、黄连、黄芩、半夏、陈皮、知母、泽泻、茯苓、砂仁、干姜、姜黄、人参、白术、猪苓、甘草等。方用中满分消丸化裁。

五、温中散寒除湿法

此法适用于慢性肾炎,症见周身水肿,脘腹膨隆胀满,面苍形寒,四肢厥冷,尿短少,呕恶纳少,舌淡嫩,苔白滑,脉沉缓或沉迟。证属寒湿凝聚中焦,运化失职,水湿潴留。治宜温中散寒除湿。常用药:厚朴、炙川乌、吴茱萸、当归、麻黄、半夏、升麻、木香、干姜、草果仁、党参、黄芪、茯苓、泽泻等。方用中满分消汤加减。

六、清利湿热,散结逐饮法

此法适用于临床症见腰以下及膝胫足踝肿甚,阴囊肿大,小便不利,尿色黄赤,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沉滑有力。证属湿热壅滞下焦,气化失常,水湿泛滥。治宜清利湿热,散结逐饮。常用药物:牡蛎、泽泻、葶苈子、商陆、海藻、天花粉、常山、车前子、五加皮等。方用加味牡蛎泽泻饮。

七、温肾健脾,清肺利水法

此法适用于慢性肾炎久病不愈,或屡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而见寒热夹杂、上热下寒之证。症见周身水肿,尿少,腰酸痛,口干渴,咽痛,或胃脘灼痛,畏寒肢冷,四肢困重,腰膝酸痛,大便不实,小便不利,舌质红,苔白,脉沉或滑。证属肺热、肾寒、脾虚之上热下寒,寒热交错。治宜温肾健脾,清肺利水。常用药:天花粉、瞿麦、附子、山药、茯苓、麦冬、知母、泽泻、黄芪、桂枝、甘草等。方用花粉瞿麦汤。

八、健脾行气利水法

此法适用于临床症见腹胀腹满,周身水肿,小便不利,神疲面,食少纳呆,腰痛乏力,大便溏泄,舌质淡,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缓或沉弱。证属脾虚不运,气滞水蓄。治宜健脾行气利水。常用药物:茯苓、猪苓、木瓜、槟榔、泽泻、白术、紫苏、陈皮、木香、党参、海藻、麦冬等。方用茯苓利水汤。如兼肾阳虚,畏寒肢冷便溏,可于方中加入附子、肉桂以扶助肾阳。

九、化瘀利水法

此法针对慢性肾炎水停日久,症见水肿屡治不消,面色晦暗,腰痛如刺或痛处固定,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脉细涩者。证属水停日久、瘀血阻滞,或病久入络、瘀血内阻、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治宜化瘀利水。常用药:益母草、赤芍、茯苓、泽泻、桃仁、红花、白花蛇舌草、 萹蓄 、瞿麦、甘草等。方用坤芍利水汤。

十、益气养阴,清利湿热法

本法用于慢性肾炎,症见尿蛋白持续不消失,血浆蛋白低,周身乏力,少气懒言,无水肿或有轻度水肿,头晕心悸,口干舌燥,食少纳呆,手足心热,腰酸腰痛,舌淡红或舌尖赤,苔薄白或苔白微腻,脉细数或滑。证属气阴两虚,兼夹湿热。治宜益气养阴,清利湿热。常用药:黄芪、党参、石莲子、地骨皮、柴胡、黄芩、茯苓、麦冬、车前子、白花蛇舌草、益母草、甘草等。方用清心莲子饮加减。临证时,有偏于气虚、偏于阴虚的不同,故应据证调整益气与滋阴药物的用量。伴有血尿者,可加入大蓟、小蓟、藕节、蒲黄等。

十一、补气健脾,升阳除湿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消退后,症见身重倦怠,面色萎黄,饮食无味,口苦而干,肠鸣便溏,尿少,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低,舌质淡,苔薄黄,脉弱者。证属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湿邪留恋。治宜补气健脾,升阳除湿。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防风、羌活、独活、柴胡、白芍、生姜、红枣、甘草等。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此方补中有散,发中有收,具有补气健脾、升阳除湿之效。

十二、补肾摄精法

此法适用于慢性肾炎,症见蛋白尿、血尿日久不消,腰酸乏力,头晕耳鸣,遗精滑泄,夜尿频多,小便清长,舌体胖,舌质淡红,脉沉或沉而无力。证属肾气不足,固摄失司,精微外泄。治宜补肾壮阳摄精。常用药: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肉桂、附子、菟丝子、枸杞子、桑螵蛸、金樱子等。方用八味肾气丸加味。若伴有脾虚,可于方中加党参、黄芪、莲子等,或用参芪地黄汤加味;若以肾阴虚表现为主,症见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尿色黄赤,脉细数等,于前方减附子、肉桂,加知母、黄柏、女贞子、旱莲草。

十三、清热利湿解毒法

慢性肾炎日久多夹湿热,湿热不除病症不消。此法适用于慢性肾炎日久水肿消退或无水肿,尿蛋白仍持续不消者,症见腰酸腰痛,周身困重,尿黄赤或混浊,咽痛、口苦口干,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证属湿热毒邪蕴结下焦,精微外泄。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在清热利湿时,要防止苦寒伤脾,选用淡渗利湿之品,使清热不伤脾、利湿不伤阴,以轻灵淡渗取效。常用药:土茯苓、 萆薢 、白花蛇舌草、 萹蓄 、竹叶、山药、薏苡仁、滑石、通草、茅根、益母草、金樱子等。方用自拟利湿解毒饮。湿热蕴结,又有孰轻孰重之分,上方适用于湿重于热者,如见热重于湿者,可用八正散加减治疗。

十四、健脾益肾,清利湿热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日久,症见尿色混浊,轻度水肿,腰酸膝软,倦怠乏力,舌苔白腻,脉象沉缓者。证属脾肾俱虚,精微不固,夹有湿热。治宜补肾健脾固摄,清利湿热。常用药:生山药、芡实、莲子、黄柏、车前子、山茱萸、菟丝子、 萆薢 、益母草、甘草等。方用山药固下汤。

十五、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症见眩晕,头目胀痛,视物模糊,腰膝酸软,心烦少寐,舌红苔薄黄或薄白干,脉弦细或弦数。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治宜滋阴补肾,平肝潜阳。常用药:代赭石、怀牛膝、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钩藤、生地、白芍、枸杞子、菊花、玄参、甘草等。方用育阴潜阳汤。

慢性肾炎病程长,病根沉痼,临床表现差别很大,其症状涉及面广,病机错综复杂,证候变化多端,且大多经中西药治疗,每呈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之势。因此,治疗时不可固守一方一药,只有辨证细微、论治得法、制方严谨、用药精当才是提高疗效的最佳方法。

附:秘验方介绍

1.加味麻辛附子桂甘姜枣汤

【组成】 麻黄10g 附子10g 苍术20g 细辛5g 桂枝15g 鲜姜15g 益母草50g 川椒目10g 甘草10g

【功效】 宣肺、温肾、利水。

【主治】 适用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以水肿为主要表现,证属肺气失宣,肾阳衰微,开合失司,水气内停者。症见水肿,畏寒肢冷,便溏,腰痛,舌淡,苔水薄白,脉沉弱。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麻黄入手太阴,与桂枝、生姜、川椒目合用具有温阳宣肺之功效,且麻桂皆足太阳经子药,膀胱气化失司得麻桂则小便通利;附子温肾以复开合之功能,得细辛其效益彰;益母草利水消瘀,与诸药合而用之,奏利水消肿之功尤捷。

【加减】 高度水肿不得卧时,可于方中加入葶苈子、冬瓜皮、西瓜皮等以助其利水之功效。

【点评】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以水肿为主症者,是因水湿不得下行而为患,关键在肺,关乎脾肾。本方是以宣肺利水为主,温煦脾肾辅之,相辅相成,故能取效。

【验案】 赵某,女,28岁。1984年5月6日就诊。

患肾病综合征1年余,曾用泼尼松等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来我院住院时,周身水肿,头面颈部较甚,尿少,24小时尿量300ml左右,面色苍白无华,形寒肢冷,全身酸痛。尿蛋白(+++),颗粒管型1~2个/HP;血浆总蛋白42g/L,白蛋白23g/L;血总胆固醇10.1mmol/L;脉沉,舌润苔滑。辨证属肺肾阳虚,肺失通调,肾失开合。宜宣肺温肾利水法。拟方:麻黄15g,附子15g,细辛5g,桂枝15g,甘草10g,生姜15g,坤草50g,川椒15g,红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3剂,尿量增多,24小时尿量约1500ml,继服5剂,水肿全消,形寒肢冷减轻,全身酸痛消失,尿蛋白(++),颗粒管型(-),仍觉全身乏力,腹胀纳呆,脉沉缓。改用益气健脾利湿方,方药:生黄芪30g,白术20g,茯苓20g,泽泻15g,猪苓15g,紫苏15g,砂仁10g,槟榔15g,大腹皮15g,木香7g,木瓜15g,水煎服,每日1剂。病人连服上方30余剂,尿蛋白(±),血浆总蛋白68g/L,白蛋白30g/L,胆固醇4.8mmol/L。病人痊愈,出院后继用益气健脾补肾法调治,至今已8年,一直未复发,疗效巩固。

2.增味疏凿饮子

【组成】 槟榔20g 商陆15g 茯苓皮15g 大腹皮15g 川椒目15g 红小豆50g 秦艽15g 羌活10g 木通15g 姜皮15g 车前子(包煎)15g 萹蓄 20g 海藻30g 二丑各20g

【功效】 清利三焦水热。

【主治】 适用于慢性肾炎,证属水邪夹热,弥漫三焦,水热壅结者。症见水肿,腹胀,口干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方中商陆、槟榔破坚攻积、通利二便、逐水消肿。羌活、秦艽发汗解表,使水从汗解;大腹皮、姜皮、茯苓皮、车前子辛散淡渗消皮肤之水;木通、椒目、 萹蓄 、赤小豆利水道使水从小便而出。海藻、二丑软坚散结攻逐水饮,兼治大腹水肿。全方合用共奏清利三焦水热之功。

【加减】 一般不作加减,必要时可辨证加减。

【点评】 本方发汗利小便通大便,表里上下分消其水,有如疏江凿河分消泛滥之水。

3.加味牡蛎泽泻饮

【组成】 牡蛎20g 泽泻10g 葶苈子15g 商陆15g 海藻30g 天花粉15g常山15g 车前子15g 五加皮15g

【功效】 清利湿热、散结逐饮。

【主治】 适用于慢性肾炎,腰以下及膝胫足踝肿甚,证属湿热壅滞下焦,气化失常,水湿泛滥者。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方中牡蛎软坚散结,泽泻清湿热;海藻软坚散结利水,车前子利水清热,常山、葶苈子行水消肿、开结逐饮,商陆逐水消肿、通利二便,五加皮祛风利水。佐以天花粉清热生津,并防利水过猛,损伤正气。全方合用共奏清利湿热,散结逐饮之功。

【加减】 一般不作加减。必要时可辨证加减。

【点评】 本方散结逐饮,荡涤水湿,用于慢性肾炎下肢肿甚者疗效甚佳。

【验案】 吕某,男,28岁。1989年4月21日初诊。

患肾病综合征2年,屡经中西药治疗无明显好转。现腹胀,腰以下肿,阴囊肿大,口黏而干,尿少黄赤多沫,24小时尿量约500ml,舌稍红,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滑。血浆总蛋白48g/L,白蛋白24g/L,球蛋白24g/L,总胆固醇8.03mmol/L;尿蛋白(+++),颗粒管型3~5个/HP。辨证为湿热壅滞下焦,治以牡蛎泽泻散加白花蛇舌草30g,水煎服,服上方6剂,尿量增多,24小时约1800ml,尿色淡黄,水肿减退,阴囊肿大明显变小,尿蛋白(++),颗粒管型0~2个/HP。药已见效,以上方去常山,加瞿麦、 萹蓄 各20g。水煎服。服药6剂,诸症明显好转,尿蛋白(+),管型(-),略有腰酸,下肢微肿,舌淡红,舌体胖,苔白,脉沉滑。遂改为补肾利湿法,以济生肾气丸化裁,调治20余剂,尿蛋白阴性而获完全缓解,随访1年未复发。

4.花粉瞿麦汤

【组成】 天花粉20g 瞿麦20g 附子15g 山药20g 茯苓15g 麦冬20g 知母15g 泽泻20g 黄芪15g 桂枝15g 甘草10g

【功效】 清肺健脾、温肾利水。

【主治】 适用于慢性肾炎久病不愈,属肺热、肾寒、脾虚之上热下寒,寒热交错之证。症见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口干苦,腰痛,水肿,足凉,便溏,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或沉弱。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方中花粉、知母、麦冬清肺生津,肺热清则清肃下行。黄芪、山药、茯苓、泽泻益气健脾利湿,脾气健则运化正常,水湿无停蓄之患。附子、桂枝温肾阳,肾阳复则开阖正常。瞿麦利尿通经。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清肺健脾,温肾利水之功。

【加减】 一般不作加减,必要时可辨证加减。

【点评】 本方消补合用,调和寒热,故奏效甚佳。

【验案】 王某,男,30岁。1989年5月29日初诊。

患慢性肾小球肾炎两年余,曾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蛋白尿(++~+++)。近日病情加重,水肿,尿少,24小时尿量400ml,腰酸乏力,下肢冷,口干,时有咽痛,舌红苔白,脉滑无力。尿检:蛋白(++++)。曾服泼尼松及利尿剂,未见疗效。综合脉诊,属肺燥热,肾阳不足而上热下寒,气化不利所致。治以清上温下利湿之法。药用花粉瞿麦汤加味:天花粉20g,瞿麦20g,附子15g,山药20g,茯苓15g,泽泻20g,熟地20g,黄芪30g,蒲公英30g,甘草15g,水煎服。共服上方12剂,24小时尿量增至2000ml,水肿消退,余症明显好转,尿蛋白(++),略有乏力,纳呆,舌质淡红,脉滑,遂改用健脾益气、利湿热之剂调治而缓解。

5.茯苓利水汤

【组成】 茯苓30g 猪苓20g 木瓜10g 槟榔20g 泽泻20g 白术20g 紫苏15g 陈皮15g 木香10g 党参20g 海藻30g 麦冬15g

【功效】 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 适用于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属脾失健运、气滞水蓄之证。症见颜面及全身水肿,腹胀,胁胀痛,四肢自觉肿胀,舌淡,苔薄白,脉弦。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猪苓、泽泻利水;陈皮、槟榔、木香、海藻、紫苏理气。水与气同出一源,气顺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木瓜和胃化湿,麦冬养阴防利湿伤阴。全方合用共奏健脾行气利水之功。

【加减】 一般不作加减,必要时可辨证加减。

【点评】 本方在用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扶助脾胃的基础上,用理气利水之剂,消补合用,故可获良效。

6.坤芍利水汤

【组成】 益母草50g 赤芍20g 茯苓20g 泽泻15g 桃仁15g 红花15g 白花蛇舌草50g 萹蓄 20g 瞿麦20g 甘草10g

【功效】 化瘀利水。

【主治】 慢性肾炎水停日久,瘀血阻滞之证。症见水肿日久持续不退,舌紫暗,有瘀斑,脉弦细或沉细。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方中益母草活血利水消肿为君药。臣以赤芍活血祛瘀;茯苓甘淡渗利、行水消肿;泽泻、白花蛇舌草解毒泄热、利尿除湿。佐以 萹蓄 、瞿麦利尿;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合用共奏化瘀利水之功。

【加减】 一般不作加减。必要时可辨证加减。

【点评】 慢性肾炎迁延不愈,日久入络,瘀血内生。此时水饮与瘀血交阻,单利水湿或化瘀难以使邪去病除。故张氏创立本方以使瘀血得去、水道得通、小便得利,水湿得去,水肿可消,诸症好转。

7.利湿解毒饮

【组成】 土茯苓50g 萆薢 20g 白花蛇舌草30g 萹蓄 20g 竹叶15g 山药20g 薏苡仁20g 滑石20g 通草10g 白茅根25g 益母草30g 金樱子15g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 适用于慢性肾炎日久,蛋白尿持续不消,湿热毒邪蕴结下焦之证。症见水肿,腰痛,乏力,口干苦,尿黄赤,排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方中土茯苓甘淡平,清热解毒除湿;白花蛇舌草甘淡微寒,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共为君药。臣以 萆薢 利湿除浊, 萹蓄 利湿通淋,白茅根清热利尿、兼以凉血止血;滑石利尿通淋、清热祛湿;薏苡仁健脾渗湿清热;益母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佐以山药益气健脾,补肺固肾,扶助正气;竹叶清热利尿生津;通草清热利尿通经;金樱子固涩精气,通中寓塞,固护精微,反佐诸药。全方合用共奏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加减】 如病久气虚者可于方中加入黄芪、党参扶正与祛邪并举;咽痛者可加山豆根、重楼、玄参、麦冬。

【点评】 本方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慢性肾炎日久湿热内蕴,蛋白尿持续不消者,可获良效。

【验案】 张某,女,52岁。2001年11月2日初诊。

2000年10月份感冒后发现尿浑浊,有泡沫,在当地医院化验尿蛋白(++),红细胞20~30个/HP,用抗生素及中药治疗1个月,确诊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经多方治疗疗效欠佳,后求治于张氏。现症:病人自觉周身酸重,腰酸腰痛,尿黄浑浊,咽痛口干,舌质红、舌体胖、苔白腻,脉滑。尿化验:蛋白(++),红细胞10~15个/HP。证属湿热毒邪,蕴结下焦。治宜利湿解毒。方用自拟利湿解毒饮。药用:土茯苓50g, 萆薢 20g,白花蛇舌草30g, 萹蓄 20g,竹叶15g,薏苡仁20g,滑石20g,白茅根30g,益母草30g,山豆根20g,玄参15g,麦冬15g,甘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服上方7剂,尿黄明显好转,周身觉轻松,唯仍腰酸,咽干。继以前方7剂,水煎服。服后尿淡黄色,咽痛口干均减轻,乏力,腰酸明显,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尿化验蛋白(+),红细胞5~7个/HP。证属湿热之邪已去,脾肾两虚明显,继以补益脾肾、清利湿热之剂治疗月余,尿蛋白转为±,红细胞3~5/HP,继以前法调治1个月而愈。

8.山药固下汤

【组成】 生山药30g 芡实15g 莲子15g 黄柏15g 车前子(包煎)15g 山茱萸15g 菟丝子15g 萆薢 20g 益母草20g 甘草10g

【功效】 补肾、健脾、固摄,清利湿热。

【主治】 慢性肾炎日久,证属脾肾俱虚,精微不固,夹有湿热者。症见腰膝酸软,乏力,食少,腹胀,便溏或大便不爽,自汗,舌红或淡红,苔黄腻,脉沉弱。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方中山药甘平,健脾补肺、益肾固精为君药。臣以芡实、莲子、山萸肉补脾益肾固精;佐以 萆薢 、车前子利湿去浊、利水消肿,并防诸补益固涩药生湿留邪。菟丝子补肾益精;黄柏清热燥湿;益母草活血利水。使以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合用共奏补肾健脾固摄,清利湿热之功。

【加减】 一般不作加减。必要时可辨证加减。

【点评】 本方以培补收敛固涩为主,清利湿热浊邪为辅,使正气复,精微固,湿热除,而达到补肾健脾固摄,清利湿热之功效。临床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9.育阴潜阳汤

【组成】 代赭石30g 牛膝20g 生龙骨20g 生牡蛎20g 石决明20g 钩藤15g 生地20g 白芍20g 枸杞子15g 菊花15g 玄参20g 甘草10g

【功效】 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主治】 适用于慢性肾炎,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苦,手足心热,便秘,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方中牛膝苦酸平、补益肝肾,代赭石重镇降逆,使虚阳归于下元,二药共为君药。石决明、龙骨、牡蛎、白芍益阴潜阳,平熄肝风共为臣药。生地、玄参、枸杞子滋阴清热凉血,壮水涵木,菊花、钩藤平肝熄风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并能补中益气,防金石之类药物伤及脾胃为使药。全方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平肝潜阳之功。

【加减】 若见伴有肌肤甲错、腰痛如刺、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者,宜加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品。

【点评】 本方由镇肝熄风汤加减化裁而来,镇潜为主、辅以滋阴,用镇潜以治标,滋阴以固本,标本兼顾,奏效甚佳。

(程 琪 整理) bOm97TTDu2TE4vxa3YFHqY9oB8MRVrk4RDQ0wnmLueoFfw2JvoQrDDW1UVwCO40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