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景华
叶景华(1929— ),男,上海人,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父学医,1948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曾任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副院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并著有《叶景华医技精选》。善于治疗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
临证围绕湿热瘀而肾虚为主要病理机制这一共性,创立以益肾清利、活血祛风为主的治疗大法。指出益肾之法主要是针对疾病过程中肾之阴阳盛衰变化而选择相应的治法,以调整肾脏阴阳失衡状态。目前认为,调整阴阳失衡,可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恢复脏腑正常生理功能。湿热伤肾是肾病基本病理特点,往往贯穿病程始终。因此,清利湿热法是慢性肾炎重要治法;祛风法具有祛风除湿通络之功,部分祛风药有利水消肿之用。根据研究,祛风药具有抗炎镇痛、解热降压作用,并可抑制抗体形成或清除抗原。有表证者可用祛风药,若无明显表证,但见腰酸痛者亦可认为与风邪入络未清有关,用祛风法可提高疗效。瘀血亦是慢性肾炎病变的病理基础之一,用活血化瘀法配伍他法,可取得较好疗效。实验证实,活血化瘀可调节免疫、抗变态反应、抗凝、增强纤溶、改善微循环,这些完全符合慢性肾炎的病理机制。
顽疾宜用重药治,否则难以取效。组方选药,吸取诸家经验,以鹿衔草、金雀根、淮牛膝、黄柏、半枝莲、益母草、菝葜、徐长卿、白茅根、山海棠、肿节风等组成基本方。组方中突出鹿衔草既有益肾之功,又有活血祛风之用,与淮牛膝、金雀根、徐长卿、山海棠相伍,增强益肾祛风活血之功;肿节风既有祛风之功,又有清解活血之特长,与半枝莲、黄柏、菝葜、益母草等为伍,增加清利活血之效。叶氏将这些具有多方面功效的药物相配伍,可充分发挥其益肾清利、活血祛风的治疗效能。临床上还须根据病情随证加减:脾肾虚水湿滞留,肿甚尿少者,加五苓散、车前子;肝阳上亢,头痛头晕者,加钩藤、白蒺藜、炙地龙;血尿甚者,加血余炭、苎麻根;泛恶呕吐者,加姜半夏、黄连、紫苏;大便不爽者,加生大黄;神疲气短,尿蛋白多者,加黄芪、芡实;口苦、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加生地、知母;形寒肢冷,舌淡胖,脉沉细阳虚者,加熟附块、仙灵脾,去清利之品。若在治疗过程中有新感外邪,见恶寒发热、咽痛咳嗽等风热之邪为主,宜先疏风清热除外邪,常用银花、连翘、半枝莲、板蓝根、浮萍、荆芥、西河柳等。
【组成】 楮实子、牛膝各15g 黄柏10g 鹿衔草、半枝莲、金雀根、益母草、龙葵、徐长卿、白茅根各30g
【功效】 清热利湿、祛瘀通络。
【主治】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虚湿热瘀阻,风邪入络的病症,症见水肿,小便短少,腰酸痛,乏力,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细或弦,尿化验有蛋白、红细胞。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慢性肾炎多表现为湿热瘀阻,用鹿衔草、怀牛膝、楮实子以益肾;黄柏、半枝莲、白茅根以清利湿热,徐长卿、菝葜以祛风利温,金雀根、益母草以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祛瘀通络之功。
【加减】 水湿潴留而肿甚小便少者,加赤猪苓各15g,泽泻30g,白术15g,桂枝10g,车前子30g;肝阳上亢而头晕胀病,脉弦者,加白蒺藜10g,钩藤30g,川芎6g,地龙l0g;神疲乏力,尿蛋白多者,加黄芪30g,芡实30g;血尿多者,加血余炭6g,芝麻根15g,茜草根15g;泛恶呕吐,舌苔腻者,加制半夏10g,陈皮10g,厚朴6g,制茅术15g;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加生地黄30g,知母10g;形寒肢冷,舌淡胖、脉沉细者,去清利之品,加熟附块6g,仙灵脾30g。
【点评】 此方突出清利,补肾用鹿衔草、怀牛膝、褚实子而非用滋腻之品,佐以清热利湿,祛瘀通络药物,全方强腰壮肾,利湿清热,祛瘀通络,适合于湿热较重的肾炎病人。
【验案】 患者朱某,男性,37岁。
7岁时患肾炎,近2月来尿中又出现蛋白,面部水肿,用激素和双氢克脲噻治疗未见好转而求治。患者面部及下肢水肿,小便黄,口干苦,纳可,大便正常,舌苔薄黄质红,脉细缓。血压120/70mmHg,化验: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6.9g,有少许红、白细胞,血肌酐159μmoL/L,尿素氮7.1mmol/L,血胆固醇9.3mmo1/L,三酰甘油2.3mmol/L,血白蛋白30.5g/L,球蛋白28g/L。住院后坚持中医药治疗,给予慢肾方。湿热偏盛,故加重清化湿热。方用黄柏l0g,制茅术30g,川牛膝15g,鹿衔草30g,半枝莲30g,金雀根30g,白茅根30g,赤芍l0g,丹皮10g,徐长卿30g,菝葜30g,毛冬青30g,夏枯草l0g。服药3周水肿消退,其他症状亦除,尿蛋白渐减少而转阴,复查血脂亦下降,住院4周后出院,门诊治疗5月,一般情况好,恢复工作。
(于 淼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