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虚实为纲相权变,祛邪培补消蛋白

柴浩然

柴浩然(1923—1993),汉族,主任医师,山西荣河人。自幼秉承家学,1940年悬壶乡里,1943年参加天津国医函授学院学习,1947年参加工作,曾任运城地区中医学会理事,运城地区中医院内科主任。临床五十余年,擅治外感热病,精于内、妇两科。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蛋白尿是慢性肾炎的基本症状之一。在慢性肾炎其他临床症状明显时尿蛋白难消,一般症状消失后尿蛋白也可能依然存在;不仅短期内不易消失,亦是转阴后又多反复出现,故其治疗颇为棘手。长期蛋白尿使人体精微流失,并增加病患精神负担,加重肾脏的损害。所以积极有效地控制蛋白尿,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柴氏每以虚实为纲辨证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实者侧重清利湿热,虚者侧重培补脾肾。

一、清利湿热,祛邪务尽

慢性肾炎蛋白尿经久不消,或反复出现,证属实者多由湿热内蕴,困遏脾气,流连下焦,清浊相干,漏泄尿中所致。其中湿热流连为因,脾虚清浊相干为果。病人除有蛋白尿外,临证可见:轻度水肿,身困倦怠,口苦,纳呆,脘腹胀满,腰部酸困,大便黏滞不畅,小便色黄量少,舌质淡红或暗红,苔薄白微腻,上罩浮黄苔,或薄黄微腻,脉沉细滑,或弦滑略数等症。故治疗时,根据湿热流连,如油入面,难解难分的病因特点,以清利湿热为法,并做到祛邪务尽,使邪去而正自安,达到消除蛋白尿的目的。组方上,常用清利湿热而不损伤脾气,甘淡性平的清利湿热之品,如白茅根、丝瓜络、茯苓、通草、路路通、益母草等。自拟茅根茯苓汤为常用方。颜面或四肢水肿,小便不利者,加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陈皮、生姜皮,以加强利水消肿之力;复感外邪,恶寒发热,周身不适者,加香薷、生白术以宣散解表。

二、培补脾肾,益阴扶阳

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消退,或反复出现,证属虚者多为久病正伤,脾肾亏损,致脾失固涩、肾失封藏,精微外泄,漏泄尿中所致。久而久之,精微外泄耗散,不能化生阳气充补阴血,损及脾肾阴阳,终致脾肾不足、阴阳两虚。临证时除蛋白尿外,伴见轻度水肿,倦怠无力,精神萎靡,腰膝酸软,饮食减少,小便不利,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沉细弱等症。治以培补脾肾、益阴扶阳,使正气渐充,固藏复常,而收控制或消除蛋白尿之功。组方上,常用培补脾肾、阴阳平调之品,如女贞子、沙苑子、枸杞子、菟丝子、车前子、童便制黑豆。常用自拟经验方五子黑豆汤。若在疾病急性发作,或感受外邪,饮食失调,兼挟湿热邪气之时,治疗上暂宜使用清利湿热之剂。

蛋白尿久不消退,精微物质大量流失,在阴阳两虚基础上,临床又可见偏于气虚、偏于阴虚、偏于阳虚、偏于阴虚阳亢的证候,据此,以“五子黑豆汤”为底方,加减化裁。偏气虚者,尚见面色萎黄,大便溏薄,五子黑豆汤加炒山药、党参、炒内金、荷叶;偏阴虚者,兼见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五子黑豆汤加熟地、知母、生龟板、怀牛膝;偏于阳虚者,尚见四肢不温,畏寒喜暖,脉沉细迟,五子黑豆汤加仙灵脾、桑螵蛸、金樱子;偏于阴虚阳亢,兼见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脉弦细,五子黑豆汤加菊花、钩藤、珍珠母、夏枯草。

临证时,虽扶正祛邪各有侧重,但二者之间亦有联系。若湿热之邪清利后,虚象渐露端倪,或脾肾亏虚又复感外邪,湿热兼夹未解,可根据具体病情,灵活权变运用。关键在于辨清虚实之主次轻重,且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将二者兼顾起来。此外,慢性肾炎蛋白尿若以水肿为甚者,可在利水消肿之后,再按上法辨治。

附:秘验方介绍

1.茅根茯苓汤

【组成】 白茅根30g 丝瓜络15g 茯苓15g 通草9g 路路通9g 益母草15g

【功效】 清热利湿。

【主治】 慢性肾炎蛋白尿经久不消的湿热内蕴之证。症见腰痛,口干苦,尿黄赤,排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方中白茅根甘寒,凉血清热利尿,兼能止血为君药。臣以茯苓甘淡渗利,行水消肿,通草甘淡微寒利尿通经,益母草辛苦微寒活血利水消肿。佐以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丝瓜络凉血通络。全方合用共奏清热利湿之功。

【加减】 若伴颜面或四肢水肿,小便不利者,加茯苓皮24g,桑白皮15g,大腹皮15g,陈皮9g,生姜皮6g;若挟外感,恶寒发热,周身不适者,加香薷9g,生白术15g;若伴头晕头痛,血压偏高者,加珍珠母30g,钩藤15g,菊花9g,夏枯草15g;若有心烦不寐者,加竹茹15g,建莲子15g;若病久不愈,湿阻络瘀,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者,加泽兰9g,丹参15g,赤芍9g,丹皮9g。

【点评】 柴氏选用甘淡性平、清利湿热而不损伤脾气之品组成本方,使体内湿热得除,清阳上升、精气得固,蛋白自消。

【验案】 王某,女,40岁。1991年12月17日初诊。

患者14年前患急性肾炎,经住院治疗3月好转,后因调养失慎,病情反复,1980年急性发作,用中药治疗好转,但蛋白尿反复出现。1月前又见眼睑轻度水肿,头晕头昏,干呕或呕吐,胸闷气憋,饮食减少,食后顶胀,心悸寐浅,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微罩黄苔,脉弦细滑。血压180/120mmHg;心电图示:心率48次/分,心肌缺血;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西医诊为慢性肾炎,肾性高血压。辨证为湿热内蕴,脾虚不运,清浊相干,升降失常。疏方:白茅根30g,丝瓜络15g,茯苓15g,通草9g,路路通6g,益母草9g,桑白皮12g,大腹皮12g,陈皮9g,竹茹15g,甘草6g,6剂,水煎服。

前后治疗8月,共诊26次,服药150余剂,均以基本方加减化裁,尿蛋白(± +),血压正常,症状消失。停药1年后随访,未见反复。

2.五子黑豆汤

【组成】 女贞子12g 沙苑子12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 车前子9g 童便制黑豆30g

【功效】 培补脾肾、平调阴阳。

【主治】 慢性肾炎蛋白尿经久不消的脾肾不足、阴阳两虚之证。症见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食少,便溏或便秘,舌红,薄白苔,脉沉细。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方中女贞子滋养肾阴,菟丝子益脾肾之阳,二药补脾肾、调阴阳共为君药。臣以沙苑子益肾固精,枸杞子补肾益精,黑豆滋养活血、利水解毒。佐以车前子利水渗湿消肿,并防滋补太过滞脾碍肾。全方合用共奏培补脾肾、平调阴阳之功。

【加减】 若面色萎黄,大便溏薄者,为偏气虚,加炒山药30g,党参15g,炒鸡内金6g,荷叶9g;若见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偏阴虚,加熟地24g,知母9g,生龟板18g,怀牛膝12g;兼有四肢不温,畏寒喜暖,脉沉细迟者,属偏于阳虚,加仙灵脾15g,桑螵蛸12g,金樱子9g;如见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脉弦细者,属阴虚阳亢,加菊花9g,钩藤15g,珍珠母30g,夏枯草15g。

【点评】 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消退,多为久病正伤,脾肾亏损。本方补而不滞,益精固涩,兼顾脾肾阴阳,利水消肿,即可复脾肾之精气,补精微之流失,故可疗证属脾肾不足、阴阳两虚的慢性肾炎蛋白尿。

【验案】 尹某,男,46岁。1973年5月7日初诊。

患者5月前出现颜面水肿,渐及下肢,伴头晕眼黑,口咽干燥,视力昏糊,腰膝酸软无力,大便先干后易,尿色淡黄,纳少乏力,舌质红,苔黄滑微腻,脉弦细数。曾在省某医院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治疗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诊时除上症外,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辨证为肝肾阴虚,脾虚气弱。治宜补阴益肾,补气健脾。药用:熟地24g,知母9g,生龟板18g,女贞子12g,沙苑子12g,枸杞子12g,车前子(包煎)12g,菟丝子12g,怀牛膝12g,炒山药30g,炒内金4.5g,荷叶9g,童便制黑豆30g,5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后,食欲略增,口干咽燥减轻,舌苔渐退。此虚热已清,药用:炒山药30g,党参15g,炒内金4.5g,荷叶9g,女贞子12g,沙苑子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车前子9g,淫羊藿9g,怀牛膝9g,甘草6g,童便制黑豆30g,5剂,水煎服。

三诊:水肿显著减退,食欲大增,舌苔退净,大便滑润,小便渐转色白,仍时有头晕,视物不清,脉细缓。上方去淫羊藿,20剂,水煎服。

四诊:水肿消退,未再反复,精神转佳,饮食、二便正常,头晕眼黑轻而未已,舌质微红,脉细微数。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仍用上方化裁:熟地15g,女贞子9g,山药12g,枸杞子9g,麦冬9g,沙苑子9g,玉竹12g,沙参12g,菊花9g,怀牛膝9g,车前子9g,制黑豆30g,5剂,水煎服。

五诊:头晕眼黑大减,尿常规正常,改用杞菊地黄丸10盒,以资巩固。

(程 琪 整理) ylmZBNZGdNwU7wuk97fyG5lP200tqSgUzjdcCWhcmXq9AuQYEgjFGcnHeswAI1q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