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调肝理气补脾肾,疏和养柔止心悸

方和谦(1923—2009),男,山东烟台人,出身中医世家,自幼随父习医,19岁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开“方和谦诊所”行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2009年评选为首批国医大师。曾任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北京红十字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北京市科协常务委员、北京中医杂志常务编委、北京中医学院顾问等职。擅治各种疑难杂症、呼吸系统、心脑血管及肝胆系统疾病。善用“和法”,提出“和为扶正,解为散邪”的见解。主编的《北京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纪实》曾产生广泛影响。

心是血脉的主宰,惊悸、怔忡皆由心而起,其病因为虚实并存,以虚为主。补虚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虚为气血阴阳的亏虚,实为痰、饮火、瘀等阻滞。心悸的病机虽或虚或实,或虚实夹杂,但心悸只是一个临床症状,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心悸,如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甲亢、贫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所以心悸虽然病位在心,实际上与其他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有着密切关系。

心悸在治疗上重视调肝,缘于心肝两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功能上相互协调。肝为心之母,心为肝之子,肝木与心火为母子相生关系,心主神,肝藏魂,其主要影响还表现在肝主藏血、主疏泄的功能上,心肝血气充盛则心神得养,如果肝血不足,或肝失条达,则不仅肝魂不得安藏,且母病及子,可导致心血不足,引起心神不安发为心悸。因此在治疗时,注重调理肝气,使肝气条达,心血和畅,则心悸愈。其次,还应重视五脏间的相互关系。补脾肾是治疗心悸的根本,心主血,脾统血,心脏血脉中气血之盈亏,实由脾之盛衰来决定。肾为水火之宅,阴阳之根,寓元阴元阳。五脏六腑之阴阳均有赖肾阴、肾阳的资助和生发。心为火脏,肾为水脏,若心肾不交,可造成心悸。另外,肾精的盛衰又要依靠后天脾胃之气的不断补充。治疗上多采用补益气血、理气活血、化痰祛瘀之法,方多用滋补汤、归脾汤、温胆汤之类加味。

附:秘验方介绍

1.和肝汤

【组成】 当归12g 白芍12g 白术9g …柴胡9g 茯苓9g 生姜3g 薄荷3g(后下) 炙甘草6g 党参9g 苏梗9g 香附9g 大枣4枚

【功效】 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 心悸,肝郁血虚,脾胃失和证,症见心悸气短,劳累或情绪刺激后加重,胸闷,舌红苔白,脉虚。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本方以当归、白芍为君药,养血柔肝,体阴而用阳,以当归、白芍涵其本。党参、茯苓、白术为臣药,补中健脾益气。君臣合用,健脾柔肝,益气养血。柴胡、薄荷、苏梗、香附、生姜、大枣为佐药,柴胡、薄荷疏肝解郁,苏梗、香附不仅疏肝,合柴胡、薄荷能调达上中下三焦之气,而有疏肝解郁、行气宽中之功。加用大枣、生姜和胃健脾。甘草为使药,既能甘缓和中,又能调和诸药。

【加减】 阴虚者加用麦冬、熟地、石斛、枸杞子等;湿热明显者加茵陈、连翘;脾虚明显兼有水肿者加冬瓜皮、生薏米及生黄芪;若兼见痰湿者,则加入栝楼、竹茹等化痰祛湿之品;血瘀明显者加丹参以活血化瘀;肝气郁滞较重者加香附;若久病及肾,致使肝肾亏虚者加枸杞子、石斛等。

【点评】 本方为四君子汤合逍遥散之衍化方,既疏肝又健脾,在此基础上调畅气机,肝气通则心气和。

【验案】 李某,男,33岁。2004年3月23日初诊。

自诉心悸3个月,既往高血压史。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心悸,查心电图示:左室肥厚,心肌劳损;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服倍他乐克等西药未见明显好转。现症:动则心悸气短,多汗乏力,胸闷,舌红苔白,体胖大,脉虚弦大。

处方为:当归10g,白芍10g,北柴胡5g,太子参15g,茯苓12g,白术10g,炙甘草6g,陈皮10g,半夏曲6g,炒谷芽15g,薄荷5g(后下),干姜2g,熟地12g,大枣4枚。12剂,水煎服,嘱其避风寒,忌劳累。

二诊时患者自觉药后胸闷减轻,偶发心悸,继予前方加黄精10g,12剂,水煎服。三诊时患者诉心悸胸闷明显缓解,于上方再加麦冬5g,15剂,水煎服,服2天停1天。1个月后患者来告,已无明显不适。

【按语】 该患者主要为肝气郁滞,乘脾土,中州健运失司,气血生化乏源,心失所养,神失所依而致心悸不宁。故用和肝汤加减理气滋补培中,畅达气机,健运脾土,使气血化源充足,心气得补,心神得养。虽是调肝之方,实则有补益心脾之功。二诊、三诊又加入黄精、麦冬以加强滋补培中之力。

2.滋补汤

【组成】 党参9g 白术9g 茯苓9g 炙甘草5g 熟地黄9g 白芍9g 当归9g 官桂5g 陈皮9g 木香5g 大枣4枚…

【功效】 益气养血、养心安神、健脾和中。

【主治】 心悸,气血不足、五脏虚损。症见心悸、气短、乏力、舌淡苔薄。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用四君子汤之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培后天之本;四物汤之当归、熟地、白芍滋阴补肾、养血和肝,固先天之本;另外,佐官桂、陈皮、木香、大枣温补调气、纳气归元,使其既有四君四物之气血双补之功,又有温纳疏利之力,使全方补而不滞,滋而不腻,补气养血,调和阴阳。

【加减】 脾胃不足者加黄芪、黄精、炒谷芽;脾肾阴虚者加枸杞子、麦冬、玉竹;脾肾阳虚者加附子、干姜、细辛、巴戟天;如出现心衰象者予红人参回阳救逆。

【点评】 滋补汤为八珍汤加调气药而成的以补为通的基础方剂。下例医案患者为老年女性,且有心房纤颤及慢性结肠炎病史,脾胃气血已伤,中气亏虚,久之导致心气不足,致心脾气血两虚,心失所养发为心悸。滋补汤气血双补,加枸杞子、麦冬使补而不滞,且有滋补肾阴之用。肾阴充足,则心之营阴得养,心悸得止。且心悸患者多伴有失眠,方老在治疗心悸时,多加用炒枣仁、远志、夜交藤等药以安神定志。

【验案】 患者,女,68岁。2003年2月23日初诊。

自诉心悸2周,既往有房颤、慢性结肠炎病史。2周前因外感后出现心悸,恶寒,胃脘不舒,大便不畅、便溏,夜寐不安,舌质红苔白,脉沉缓。予滋补汤加枸杞子10g,麦冬6g,炒山药10g,炒枣仁10g。7剂,水煎服。

复诊:心悸明显好转,大便成形,睡眠改善。继服上方10剂巩固疗效。

(马 莎 尚晓玲 整理) iaoI8wEb/SwnjVoKpiQqMjiRDD+r24L/bHL09SlbqWwNTyjzMZAA18tf6vdBkkm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