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悸分因各论治,补肾益气化痰瘀

陈美华(1944— ),女,福建人,1969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四十余载,擅治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等。

心悸的病机变化多端,临床上论治心悸时,应“不离于心,不止于心”。心主行血,肝主藏血,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心藏神,主宰精神、情志活动;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维护情志的舒畅。心肝两脏,相互为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故在心悸的辨证论治基础上,应注重“调肝”,使肝气条达,气血通畅,则心悸自除。脾与心亦有密切的联系。心与脾是母子相生关系。脾胃的运化,有赖于心阳的温运;而心主血脉,则赖于脾胃的滋养。脾主运化,脾胃失调,一使心之气血失和,气虚运血无力和心血亏虚,心失所养;二使水液代谢失调,痰浊内生,痹阻心脉,或遏制胸阳,扰乱心神,而致心悸。故在治疗同时重视兼顾脾胃之本。肾为先天之本,阴阳之根。五脏六腑之阴阳均有赖肾阴、肾阳的资助和生发。若心肾不交,亦可发生心悸。现代人多嗜食肥甘厚味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易造成水湿痰饮停聚;蕴热化火,痰火扰心而致心悸;同时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忧思过虑,易伤脾生痰,使气血生化不足,引起心悸。特别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肾精亏虚,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可引起心阴亏虚,心失所养;肾阳虚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阳不振,脾阳不运,气血运行迟缓。瘀血内阻,痰瘀互结,出现心悸。可见肾虚、痰瘀互结是老年人心悸发病的关键因素。故治疗上多以补肾益气、化瘀祛痰之法贯彻始终。

心悸只是一个临床症状,很多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甲亢、贫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都可以出现。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注意辨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冠心病引起的心悸多因嗜食肥甘厚味,好逸恶劳,以致痰浊、瘀血阻滞心脉而发病。常伴有胸闷、胸痛等症,治疗上常以邓氏温胆汤(丹参12g,党参15g,制半夏10g,茯苓12g,竹茹10g,枳壳6g,陈皮6g,炙甘草6g)加减治之。病毒性心肌炎之心悸多由邪毒外侵,内舍于心而发,多为气阴两虚,瘀阻络脉证,常伴有发热、咽痛、神疲乏力等症,治疗上应分期论治,即急性期、恢复期、慢性期、后遗症期。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苦参、连翘等清热解毒之品。高心病之心悸多因长期劳累、精神因素以及过食膏粱厚味,引起肝阳上亢,阳亢化火或肝气郁结,络脉痹阻或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虚阳亢。常因肝病及心,伴有眩晕、耳鸣、肢颤等症。以天麻钩藤饮加生龙骨、生牡蛎等平肝潜阳之品治疗。风心病之心悸多因外感病邪,损伤心脏,痹阻心脉所致。常伴有发热、胸闷、气促、关节酸痛等症。治疗上常加祛风通络、蠲痹通阳之品,如防己、桂枝、制川乌、桑枝、威灵仙等。肺源性心脏病之心悸多由于肺系疾病长期未得到根治,反复发作,肺病及心。病机为本虚标实,痰浊、水饮、瘀血为标,心、肺、脾、肾亏损为本,常伴有咳嗽、咳痰、气喘、紫绀、水肿等症。常用药物:黄芪、红参、生蒲黄、丹参、桂枝、白术、葶苈子等。甲亢性心脏病之心悸多因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滞痰凝,痰瘀互结,郁久化火,灼伤心阴所致,常伴有急躁易怒、心烦、消谷善饥等症,强调从痰瘀论治。

附:秘验方介绍

1.三参汤

【组成】 党参15g 丹参15g 苦参15g 黄芪15g 三七粉3g(冲服)…郁金9g 川芎9g 当归9g 地龙12g

【功效】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主治】 心脉瘀阻之胸痹心悸。症见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脉细涩。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党参健脾益气,兼有补气生津之功效;黄芪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黄芪用之于当归之中,则血得气而速生。方中参芪合用更使脾气、肺气、心气皆旺,气充血行,瘀滞易消;丹参善通行血脉、活血化瘀,并能祛瘀止痛,且一味丹参功同四物,活血兼能养血,祛瘀生新,配以郁金增强通行郁滞之功;川芎、三七、地龙活血化瘀,通行血脉;苦参性味苦寒,现代研究苦参的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配之不仅平定心律,且能佐制参芪之温性。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调整心律之功。

【加减】 如症见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口干苦,情绪不畅,舌质红,脉沉弦结代,多属肝郁挟火,可加柴胡、白芍、黄连;挟痰者可加栝楼、半夏;症见胸闷憋气或胸痛阵作,气短乏力,多汗,唇舌色淡,多属心气亏虚,可加麦冬、五味子、知母;若心阳不足者,可加入桂枝、仙灵脾。

【点评】 本方自创之后被广泛应用于心悸的治疗。三参使用颇具特色,补、通、清三效合一,齐奏止悸之功。冠心病所致的心律失常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及衰老的进展,其发病率随之增高。正如《内经》所记载“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故气阴两虚是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重要病机。故治疗当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根据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苦参的主要化学成分中含有6种以上生物碱,总含量约1%~2%,其中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主,并含有6种黄酮成分,如苦参啶醇以及苦参醇等,经化学提取苦参醇的浸出物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故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效。丹参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强心功能,增加心肌耐缺氧能力,同时还具有抗栓与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党参既可改善心功能,又可降低心肌兴奋性,同时还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因外感而加重心脏负担。三药配合既可直接抑制心律失常,又可改善心功能,且对心脏正常起搏传导系统无影响,不失为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方法。

【验案】 李某,女,57岁。

反复发作心悸、胸闷、气短7年,此次因劳累而诱发,于2010年3月15日就诊。症见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口干,纳少,大便偏干,小便自调,舌质偏暗,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沉。查:脉率87次/分,早搏约7~8次/分,BP125/80mmHg。心电图(ECG)示:频发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既往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病史7年。中医诊断:心悸,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滞。西医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药组成:党参15g,丹参15g,苦参30g,黄芪15g,当归9g,川芎9g,地龙12g,三七粉3g(冲),郁金9g,生地9g,炙甘草12g。水煎服,1剂/天。药服7剂,心悸、头晕较前明显好转,但稍劳后仍觉胸闷、气短,夜寐欠佳,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涩。查:脉率82次/分,早搏约4~5次/分,BP130/80…mmHg,将前方党参加量至30g,加炒酸枣仁15g,续进7剂,心悸,胸闷基本消失,余症亦减。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早搏,脉率78次/分。上方继服2周,自觉无明显不适,继以复方丹参滴丸巩固。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

2.整律汤

【组成】 黄芪25g 丹参20g 苦参片15g 生晒参10g 葛根15g 防己15g甘草3g

【功效】 益气活血、宁心整律。

【主治】 气虚血瘀型怔忡。症见心慌胸闷、胸痛、气短、头晕、乏力,自汗、口干,脉细数或结代。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黄芪、人参大补心肺之气,振奋心阳;丹参养血活血,通行血脉、三者合用益气活血扶正以治本;苦参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葛根营养心肌,同时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使血流量增加;汉防己生物碱小剂量可使心脏的收缩力加强,振幅增加,汉防己甲素是一种作用广泛的钙拮抗剂;葛根、防己相配用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甘草调和诸药,缓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宁心整律之效。

【加减】 无特殊加减。

【点评】 本方多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通过补气强心而复律。

3.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

【组成】 柴胡12g 郁金9g 川芎6g 枳壳8g 青皮8g 白芍15g 蜜枣仁20g 当归12g 川楝子6g 延胡索8g 丹参15g 泽兰12g 甘草3g…

【功效】 疏肝泄热,活血止悸。

【主治】 肝郁血瘀之心悸。症见心慌、胁肋胀痛、气短、头晕、乏力、心烦易怒、纳呆。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乃治肝郁之要药,为君药。肝郁气急,以芍药敛肝柔肝,缓急止痛;气郁脉络不畅,以香附调经理气止痛,助柴胡行气解郁,共为臣药。肝郁而不疏达脾胃,陈皮消食导滞和胃;肝郁浊气不降,以枳壳理气降泄浊逆;气郁血行不利,以川芎活血、通络、止痛,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助芍药缓急止痛,并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配伍,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效。辅以金铃子散化瘀止悸。

【加减】 无特殊加减。

【点评】 本方为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合方加减而成。肝气畅通则心气和,通过疏肝泄热为主以安被扰心神。

(马 莎 整理) 1C0APmv1NM3Gwd+C2Q+a3ygxNli22WSD4WxarL6e36fl2hCDPtp6bvjtf4QL4Gt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