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小孩感冒老偏方,
防治感染最重要

远离感冒,小孩不受鼻塞咳嗽诸多困扰,您也少操心。

由于自身抵抗力不完全的缘故,小孩特别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一感冒还容易发烧、咳嗽,特别难痊愈。小小的感冒,对孩子来说可是有引发大病和慢性病的危险;平时照料感冒的小孩,除了正常的看病吃药,也要注重日常的调理。

这一章我针对小孩子容易感冒咳嗽的特点,介绍了很多特效老偏方,有些不仅治病,还能够补身体,辅助增强抵抗力。

16. 新生儿鼻塞不通气,艾叶来做通鼻枕

症状: 感冒鼻塞,流清涕

偏方: 用生艾叶100克,辛夷20克,全部拣枝,揉碎成绒状,用手绢包缝成枕,当枕头用即可,两天换一次。重者取艾叶10克,用纱布包敷于前囟处,这个方法对新生儿感冒鼻塞的效果最好。

以前实习的时候,看导师治一个新生儿感冒,学了一招,后来遇到类似的病例就能用上,效果真的不错。这招就是用艾叶枕治感冒鼻塞。这个方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它对成人的效果不好,最适合的就是新生儿、小宝贝。

那天来看病的宝宝才两个月大,据妈妈说,出生以后一切正常,黄疸什么的都没有过,就是前几天一个不留神,孩子受了凉,后来呼吸就不正常了,喝几口奶就要停下来,张嘴吸吸气,晚上更是被鼻塞折腾得睡不稳。孩子才这么大,家里老人不让他们看西医,让抱到中医院来看病。

感冒是引起新生儿鼻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宝宝的鼻腔小,鼻黏膜嫩弱,感冒时由于鼻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内的分泌物增多,很容易会导致鼻子不通气。这种时候,不能因为心急,就给宝宝用普通的滴鼻药。因为很多药物中通常会有麻黄碱,滴药时宝宝咽下这些药汁,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导师当时给他们开了一个方子,用生艾叶100克,辛夷20克,碾碎成绒状,拣去其中的硬梗枝,用手绢包缝成枕,当枕用即可,两天换一次。重者取艾叶10克,用纱布包敷于前囟处。

中医认为,鼻塞、流清涕多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所致,艾叶性温,可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辛香可通经开窍。生艾叶性燥,祛寒燥湿力尤强。研究发现,艾叶含挥发油,可抗炎、抗过敏、抗病原微生物,用来煎汤熏洗,可治疗过敏性鼻炎、预防感冒。辛夷别名木兰、望春花,揉碎后香气扑鼻,可散风寒、通鼻窍,常用来治风寒头痛、鼻塞。药理研究证明,辛夷有收缩鼻黏膜血管的作用,能保护鼻黏膜,并促进鼻黏膜分泌物的吸收,减轻炎症,使鼻腔通畅的同时又可抗病原微生物。辛夷与艾叶同用,有协同作用,增加了艾叶的疗效。

导师后来向我们强调,用这个中药药枕不如麻黄碱的疗效快,但安全无副作用,这是它的主要特点,所以应用在新生儿的治疗上最好。我后来在临床上,用这个方法来治疗小孩因受凉而引起的打喷嚏、鼻塞、流清涕,效果真的不错。我还发现,此方尤其对四个月以下的新生儿治疗效果佳,对大一点的孩子疗效差,成人就更不用说了。这是因为新生婴儿睡眠时间长,接触药物时间长,黏膜血管丰富,药物容易渗入。

为了加快疗效,三到四个月大的孩子可以加大一号枕头,药物加量,用生艾叶200克、辛夷40克做药枕。另外,最好选背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质柔软、叶厚色青的艾叶,这种艾叶效果更好。

小孩鼻塞的原因很多,除了感冒,鼻炎、鼻腔异物都可引起,妈妈们最好能够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小孩鼻塞有的是属于生理性的,也就是小孩的鼻腔发育不完全而导致分泌物堵塞,这样的鼻塞情况,妈妈们可以自行处理,比如用婴儿用棉签,轻轻帮孩子把鼻涕清理出来。新生儿如果是轻微的鼻塞,可用温热的手轻轻按摩小孩的鼻子两侧,从上往下,从鼻梁到鼻翼部位,鼻翼两侧可以多按压一会儿。也可以用热水产生的蒸汽给孩子多吸会,再用热毛巾敷在小孩鼻子上,一天三次,连敷两天,可减轻鼻黏膜充血,注意不要烫伤小孩皮肤。

如果是鼻腔分泌物过多引起的鼻塞,不可用硬物或手挖宝宝的鼻子,以免损伤宝宝鼻黏膜,引起鼻出血。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婴儿鼻腔内滴一滴母乳,待分泌物软化后,用一根细棉签蘸一点水,探入鼻孔内轻轻旋转,将鼻腔分泌物卷住,随棉签拖出来。如果上述方法都没效果,而孩子的鼻塞又严重影响到呼吸时,家长最好带孩子上医院看看。

17. 宝宝感冒流鼻涕,喂点葱白水简单有效

症状: 感冒流清白涕

偏方: 取大葱根部的一段葱白,约手指头的长度即可,加600毫升水煮约半小时,成300毫升左右药汁,可放冰糖调味,给孩子喝1~2天可止鼻涕。

宝宝感冒后的症状,除了鼻塞,还会有流鼻涕的症状。虽然这是大家都明白的症状,但是为什么呢?简单来说,感冒的实质是一种炎症,炎症的普遍表现,就是肿痛和渗出。鼻黏膜因为炎症水肿,会造成鼻塞,鼻黏膜渗出增加,就形成流鼻涕症状。如果感冒病毒或细菌在不断繁殖,释放的毒素进入血液,就会出现发热、乏力、酸痛等全身症状。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尚未健全,比较容易感冒,而且症状会拖得很久,经常一次感冒刚好,又接着鼻水流不停。感冒引起的鼻炎称为急性鼻炎,这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腺体分泌增多即形成鼻涕。宝宝最初几天流清水样鼻涕,3~5天后转为流脓涕,然后逐渐恢复。

有些小宝宝流涕不止,家长或许会紧张,怕孩子不是感冒,而是过敏或鼻炎引起的。其实一岁以下的婴幼儿很少被诊断为鼻窦炎或过敏,因为宝宝的免疫系统还在发展,还不具备完善的抵抗力,不至于出现典型的过敏反应,同时因鼻窦也没完成发育,因此很少会患上鼻窦炎。小儿的鼻腔黏膜血管较成人丰富,分泌物也较多,加上神经系统对鼻黏膜分泌及纤毛运动的调节功能尚未健全,因而经常流清鼻涕,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虽然家长不用过于担心,但对于常常感冒流清涕的小宝宝,该怎么办呢?

我小时候去亲戚家住过一段时间,亲戚家有个小孩还不满一岁,常常感冒流涕,每次刚流清涕时,小孩的爷爷就把两根葱白加大概两碗水一起煮,再加些冰糖,小孩喝上一两天就没再流鼻涕。后来,我学医后查了相关资料,终于明白了这个方法的原理。

葱是烹饪中常用的调料,也是传统的一味中药。葱的药用部分指的是靠近根部的白色部分,称为葱白。葱白辛温,能通阳气而散阴寒,适用于阴寒里盛、阳气不振的下利、脉微等症,主治风寒感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葱的辣味物质与蒜类似,是一种含硫化合物,它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及真菌都有抑制作用。我当医生后也常常介绍葱白煮水的偏方给朋友,叫他们用大葱根部的一段葱白,约手指头的长度即可,加600毫升水煮约半小时,成300毫升左右药汁,不时给孩子喂一些,对风寒感冒初起的流涕确实有疗效。

除了上述方法,也可以多给孩子吃调理脾胃、补肾、补肺气的食物,比如煮生姜红糖水给孩子喝,一岁内的宝宝用1片姜,一岁以上的用2~3片,加半碗水煮开再小火五分钟,放入小半勺红糖再稍煮片刻即可,一般喝两三天就好了。

最后,还要说一下擦鼻涕的问题,说起来像是没人不懂,其实很多家长帮孩子擦鼻涕的方法都不正确。每次看到一些家长用纸巾捏紧孩子的两个鼻孔,用力擦鼻涕的一幕,我都想上前阻止。千万别这样给孩子擤鼻涕!这样做很容易使鼻腔、鼻咽腔压力骤然升高,导致有细菌的分泌物压入中耳或鼻窦腔,引起炎症扩散或急性发作。

怎样给小孩擦鼻涕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按住一侧鼻孔,再让孩子轻轻吹气,使鼻腔内的分泌物随之而出,擦完一侧鼻孔的鼻涕,再擦另一侧。如果宝宝还太小,不懂得控制呼气,家长可以用吸鼻器,或将医用棉球捻成小棒状,沾出鼻子里的鼻涕。擦鼻涕后可用湿毛巾捂一捂,再轻轻地涂上一点油脂,防止孩子鼻子皮肤皲裂疼痛。注意不要用硬杆的成人棉签,很容易擦伤宝宝的鼻黏膜。

18. 宝宝发烧别急捂汗,温水散热最安全

症状: 小孩发高烧,出汗,手足发热

偏方: 小孩体温超过38.5℃以上,可选择温水浴降温。若室温太冷,或夜间怕小孩洗澡着凉,不宜洗澡,可用温水在孩子的前额、脖子、腋窝、大腿根部擦拭一下散热。

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气炎热,我刚要出家门,门铃就响了起来。打开门一看,是住我们楼下的小美。她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我,她家里的宝宝发烧到38.5℃,用退热贴也降不下去,老人现在准备用被子给宝宝捂汗,自己则想用冰块给孩子敷,谁也说服不了谁,就上楼来找医生支招了。

小美的宝宝刚满一周岁,看她那么着急,我连忙跟她下楼去看看。进门后,看到孩子身上盖了厚厚的被子,揭开再看,衣服也穿着不少。我看孩子脸上红彤彤的,手足心热,额头也很烫,出了不少汗,连忙把被子掀开了。

我用小勺当成压舌板,看了一下孩子的嗓子,没见红肿,又趴在孩子胸口听了听心肺,心音、呼吸音都没问题。这些检查把宝宝惹恼了,大哭起来,哭声嘹亮,中气十足,毫无沙哑衰弱的表现。看来孩子的病不严重,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

我对一旁的老人家说,孩子发烧超过38℃时不要盖那么严实,应该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宝宝充分散热,手脚部位要适当保暖,最好用物理降温。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很多种,由于孩子小,不宜冰敷或冷水敷,冰敷、冷敷会引起小儿血管强力收缩,导致孩子浑身发抖,也不要用酒精擦拭降温,比例掌握不好,会引起酒精中毒。这个时候,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给孩子洗温水澡降温。

有些妈妈也许会担心,小孩发烧期间洗澡,会进一步着凉和加重症状,其实这得视情况而定。感冒分为风寒型、风热型,一般冷敷、温水浴降温多指风热型感冒(出汗)。发烧后出很多汗,如果不保持清洁,很容易引起其他病菌的感染,所以洗澡是必要的,但要用温水(38℃~39℃最佳)。温水擦浴或泡澡,可使小孩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洗完澡后,要及时用大毛巾将小孩包裹住,以免受凉。当然,如果小孩手脚冰凉、打寒战,就不要给小孩洗澡,更不能冰敷、冷敷。

小孩的爷爷有点不服气,说自己捂汗治好多次发烧。发烧“捂汗”究竟有没有效果,一直存在着争议。其实,这种方法的确有一定科学性,因为实践中很多人这么做,确实有一定效果。通过“捂汗”,汗液蒸发会从体表带走体内热量,可散热退烧。但这个方法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就不合适了。因为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且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比较差,捂汗会导致体温急剧上升,甚至引发高热惊厥。

我告诉孩子的爷爷,对于体质较好且大于三岁的孩子来说,在体温不超过39℃时,并且属于外感风寒表实症时(孩子打寒战、手脚冰冷、舌苔白),可以尝试“捂汗”。但捂汗时不能将孩子里外三层裹着,这是不靠谱的。正确的捂汗是适当添加衣服、盖被等,以达到体表发汗为准,并且要及时擦干汗液和多补充水分,切忌大汗淋漓,那样更容易加重感冒。

小美晚上又找到我,说我走了之后,她立刻给孩子调好温水洗澡,再给他擦干,没多久孩子就睡着了。过一段时间再去量体温,孩子的温度降下来了。

温水洗澡是给发烧小孩快速散热的安全方法。

她又问我,如果夜里再发热,要不要给孩子吃退烧药,我告诉她,38.5℃以下不必服退热药,三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烧超过38.5℃,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打退烧针,不吃退烧药,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其他药物的使用同样要慎重。夜间不宜给孩子洗澡退烧,可以用温水给孩子擦擦前额、脖子、腋窝、大腿根,尤其腋窝处可多擦拭几下,但不要擦腹部和胸前区。孩子夜间高烧(39℃以上)不退,让孩子无法安睡,实在没条件去医院时,可考虑适当用退烧药,但不能用阿司匹林、安乃近等成人药,可用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婴幼儿用药(两个月以上的孩子适用)。

我还嘱咐小美,小孩如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先别给小孩吃太多药,给小孩多喝温水,吃点米汤。小美点点头,按我的吩咐,结果第二天孩子就没发烧了。

普通感冒是一种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伤风”,多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时的发烧,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大部分病原微生物最合适的生长温度是37℃,温度升高,病原繁殖能力会明显降低。所以,只要不是39℃以上的持续高烧,先不用太紧张。

如果孩子感冒发烧,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是比较适宜的。切忌一感冒就给孩子吃消炎药,如先锋霉素、阿奇霉素等,长期使用消炎药,对儿童有副作用,会降低免疫力。

如果孩子出现多种症状,反复发高烧,而父母没办法判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可以先给孩子物理降温,等孩子温度降下来一点,再带孩子上医院确诊,对引起发烧的原发病进行治疗。

19. 治疗咳嗽吐黄痰,黄芩板蓝根是经典

症状: 风热咳嗽,伴痰黄黏稠、咽红充血

老偏方: 黄芩10克、板蓝根12克、金银花8克、连翘8克,水煎取汁200毫升,分早、晚两次服,每日一剂。这个方子适合八岁及以上的小孩,八岁以下的小孩可适当减药量,加饴糖适量,分多次少量服用。本方苦寒,不宜久用,脾胃虚寒或已服过其他寒凉药物的患儿慎用,痰稀色淡、腹泻的患儿忌服。

黄女士常来我的门诊看病,时间长了,大家成了熟人。她女儿瑶瑶今年九岁,前一阵儿感冒了,本来她想着最多一周左右,就会自己扛过去,不想给孩子再吃药。没想到过了好几周都没好,还不断咳嗽,反复发热流鼻涕,咳的痰又黄又黏稠,于是赶紧带她过来找我看病。

我给瑶瑶检查,发现她咽部红肿充血,咳嗽气急,舌质红、苔黄,脉搏跳动快,属于风热咳嗽。这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风热咳嗽,如果免疫力稍低,靠自己扛往往顶不住。我给她开了个清热解毒的方子:黄芩10克、板蓝根12克、金银花8克、连翘8克,水煎取汁200毫升,分早、晚两次服,每日一剂,先喝上5天再看效果。

中医认为,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分为风热、风寒型,而内伤咳嗽又分为痰湿、痰热、阴虚三类。名医张仲景认为咳嗽均属肺病所致,《景岳全书・咳嗽》有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小孩子的体质阳气较盛,一旦患病,病邪易从阳化热,热邪又易化火,所以临床咳嗽以热证最多。治疗上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要点。

现代研究曾对咳嗽患儿进行细菌培养及病毒分离,结果发现多为病毒及细菌感染。病毒一般以流感病毒、腺病毒及合胞病毒为多见,而细菌以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为多见,而且多是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发病初期以病毒感染为主,随后是细菌感染。

小孩患咳嗽容易出现热毒的症状,治疗时应该先清热解毒。上述方子中,黄芩、板蓝根等都是中医师清热解毒的经典用药。黄芩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用于湿热痞满、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等症;板蓝根味苦性寒,清热利咽、凉血解毒;金银花味甘性微寒,气芳香,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用于各种热性病;而连翘味苦性微寒,气微香,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的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解热、利尿、抗病毒、抗真菌、镇静及较广的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双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而板蓝根对多种细菌及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如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至于金银花、连翘,同样具有抑制、杀菌的效果,几味药加在一起可加强抗菌抗炎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临床上,用这个方子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疗效也很显著。我注意到,目前有些中成药像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其中的主要成分也是黄芩和板蓝根,只是另外加了杏仁、甘草等辅药。市场上流行的治疗风热感冒的抗病毒口服液,基本上也都包括板蓝根和连翘等。

后来黄女士回去后按我的吩咐,给孩子服用了三天,咽喉不再干痛,咳嗽逐渐少了,痰由稠变稀。再次来复诊时,我告诉黄女士,这个方子用药比较苦寒,适合病初发时,不宜久用,连服最好不超过5天,一旦清热下火后就要停服,后期治疗应以补为主,回去给孩子多吃点润肺滋阴、健脾补肺的食物、汤水,少吃辛辣甜腻的食物,孩子很快就痊愈了。

儿童用药不同于成人,前一阵媒体呼吁增加儿童专用药品,也是同样的道理,主要原因就是儿童身体还远未成熟,远比大人要娇弱。像上述方子,不仅不能长时间用,而且在服用本方期间,要慎用其他清热解毒药物,绝对不能同时给孩子服用太多苦寒、滋腻、镇咳的药物,以免留邪或产生药物相互作用。上述方子适合八岁及以上小孩,八岁以下的小孩可适当减药量,加饴糖适量,分多次少量服用。饴糖又称饧胶饴,性温,主要含麦芽糖,并含维生素B和铁等,能补中缓急,润肺止咳。

另外,脾胃虚寒的小孩若得了风热咳嗽,不能服太多寒凉药物。为安全起见,最好采用食疗方,可用连须葱白3根,梨1个,切片,加白糖10克,水煎服用,虽见效慢,但也有疗效。

风热咳嗽属实证,如果是虚证或久咳脾虚的小孩,就要另外用药了。比如风寒咳嗽,可以在上述解毒方的基础上去除金银花、银翘,加紫菀6克、款冬花6克,水煎服用。紫菀、款冬花都属菊科植物,是常见中药,性温,都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嗽的作用,对风寒咳嗽或肺虚久咳均为适用。

20. 阴虚久咳重在补,百合大枣润脾肺

症状: 慢性咳嗽,阴虚久咳,干咳少痰,不易咳出

偏方: 百合15克,大枣3~5枚,先将干百合用净水浸泡12~24小时,加入大枣共煮至枣熟,每天服2~3次。

咳嗽多见于冬春季节,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感冒、冷空气、灰尘及油烟等,都很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咳嗽虽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的东西,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比如哮喘就是一种恶性的演变。

去年冬天,我接诊了不少咳嗽患儿,其中有一个叫露露的孩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露露当时6岁,看病前有段时间感冒,咳嗽频繁发作,她妈妈带她去家附近的小诊所,被诊断为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又是吃消炎退热镇咳药,又是打吊针,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却没明显效果。后来露露父母带她来我这看中医,我给她检查了一番,发现胸部影像检查无明显异常,原来之前的医生误诊了,露露根本没得支气管炎,只是慢性咳嗽。

咳嗽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日久易形成变异性哮喘。我告诉露露的父母,咳嗽不容忽视,但也不要盲目治疗。小孩一咳嗽就使用抗生素,对孩子的身体损伤很大,抗生素药性多属寒凉,反复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损伤脾胃,降低孩子的抵抗力,导致感冒反复发作。

露露的父母很后悔当初病急乱投医,让孩子受不必要的折磨。我叫他们别心急,小孩得病“三分治,七分养”,食疗调理最好了。露露的咳嗽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口渴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搏动快,属于明显的阴虚咳嗽,治疗应该以滋阴润肺为主。我给露露的父母推荐了一个食疗方:百合15克,大枣3~5枚,先将干百合用净水浸泡12~24小时,加入大枣一起煮到枣熟,每天2~3次,连汤带枣和百合一起吃。

古人说:“咳者,肺之本病也。”小孩外感发热退了后,遗留下来的咳嗽则缠绵难愈。正像我们在前面讲的,咳嗽分外感和内伤。如果是外感风热实证,就要像前一篇那样(《治疗咳嗽吐黄痰,黄芩板蓝根是经典》,第57页),用寒凉的药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如果像露露这样,外部原因已经清除,转为内伤,肺阴虚证,那就要以补肺阴为主了,不能再用寒凉的药。小孩脏腑娇嫩,特别是肺部,不耐寒热,若用药过寒、燥烈,只会使咳嗽久迁不愈。

上述方子百合味甘、苦,性微寒,能清热安神、治虚火、利二便。据化学分析,百合含有丰富的营养,除淀粉、蛋白质、脂肪外,还有蔗糖、果胶、钾、钙、磷、铁、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B1、B2、C等。药理研究显示,百合具有止咳祛痰、镇静安神、滋阴润肺的作用;辅以味甘、性温的大枣,可养心补血、健脾生津。这二味合吃,能润肺止咳,健脾益气,清余热,主治慢性咳嗽或阴虚咳嗽,很适合小孩咳嗽不止者服用。不过这个方子不适合风寒咳嗽的患儿,脾胃虚寒的孩子也不能单吃百合,要与温性食物同吃。

我嘱咐露露的父母,回去还可给孩子多吃蜂蜜蒸梨、猪肺百合汤、银耳粳米粥,家里还可备一点养阴清肺丸、川贝枇杷膏应急,忌吃生姜、大蒜、油炸食品。露露父母听了我的话,按方服用了一个多星期,露露就不再干咳了,开始容易咳出痰来,她再坚持服用一个星期,咳嗽不再发作了。

21. 支气管炎要好好呵护,喝三仙饮助恢复

症状: 小孩支气管炎缓解期,伴咽喉红肿、反复咳嗽、大便干结

偏方:

①三仙饮:生萝卜250克,鲜藕250克,梨2个,切碎搅汁加蜂蜜适量,于饭后半个小时后分次服用。最好别空腹喝,胃虚寒的孩子不宜多喝。

②杏仁粥:将去皮甜杏仁10克研成泥状,加入淘洗干净的50克粳米中,加入适量水煮沸,再慢火煮烂即可。宜温热时服食,每日服用两次,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

今年立春刚过没几天,气温还在10℃以下,一个妈妈顶着严寒带着5岁的儿子来找我看病。这小男孩叫东东,前几天又咳嗽又发烧,咽喉肿痛。孩子的妈妈专门带东东上儿童医院看病,排了好长的队,终于看上病了,儿科医生诊断为支气管炎。东东自然少不了打针、吃药,哭得声嘶力竭,可过了三天,东东的症状还没完全消失,使得父母手足无措。

这次,东东的妈妈听朋友的介绍,专门来找我看中医。我给东东检查了两肺呼吸音,又做了相关检查,发现东东咽喉部仍有红肿,还有轻微低烧。听东东的妈妈说,东东之前病发时烧到39℃,现在高烧退了,但咳嗽还是反复发作。经过检查和询问得知,东东的病情已经过了急性期,进入缓解期了。我建议孩子的妈妈别再给孩子用太多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只能应急,缓解期最好用中药或食

我见东东手足心微热、舌质黄腻,还有咽干咳嗽的症状,于是建议孩子的妈妈回去给孩子喝三仙饮。具体做法:生萝卜250克,鲜藕250克,梨2个,切碎搅汁加蜂蜜适量,于饭后半个小时后服用。最好别空腹喝,胃虚寒的孩子可加热温服。大家可能还记得前面我们讲到风热咳嗽那一篇(《治疗咳嗽吐黄痰,黄芩板蓝根是经典》,第57页),其实也可以在服药的同时,给孩子做这个三仙饮来喝。

小孩支气管炎大多是细菌或病毒所致,属于中医儿科学“咳嗽”“喘证”等范围,临床表现以实证多见。小孩急性支气管炎和中医学上的风热咳嗽大体相当,只是咳嗽的程度更严重些。小孩脏腑娇嫩,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肺为娇脏,更易受邪而引发咳嗽、发热等症状,一旦发病,不可用大寒大热的药物治疗,以免留下后患。针对此病,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为主,但用药如果寒凉,都只能短期服用,病中即止。

临床表明,对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辨证论治,配合中药、推拿或食疗,患儿病情恢复的时间明显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配合其他温和的治疗方法,不仅可加强西药疗效,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西药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加强抵抗力,有利于小孩的病情康复,避免病情迁延不愈。

三仙饮中的萝卜性平,味辛、甘,入脾、胃经,具有消积滞、化痰定喘、清热顺气、消肿散瘀等功效。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现代药理学表明,萝卜含有能诱导人体自身产生干扰素的多种微量元素,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近来有研究表明,萝卜所含的纤维木质素有较强的抗癌作用,生吃效果更好。小孩怕辣,最好选择色绿、水分多、辣味轻、甜味重的萝卜。疗调理。

甜甜的三仙饮小孩爱喝,辅助治疗支气管炎的效果也好。

藕,又称莲藕,含有淀粉、蛋白质、天门冬素、维生素C以及氧化酶成分。生藕味甘、性寒,生吃鲜藕能清热解烦,解渴止呕。将鲜藕压榨取汁,功效更好,可清热润肺、凉血行瘀。煮熟的藕性味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有消食、止渴的功效。而梨呢,同样具有止咳化痰、生津止渴的功效。药理研究显示,梨所含的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护作用;梨性凉并能清热镇静,常食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改善头晕目眩等症状。因此,民间常用冰糖蒸梨治疗喘咳。

另外,我还嘱咐孩子的妈妈,孩子的脾胃较弱,这个方子虽然是纯食材,但仍然比较寒凉,不要连服太长时间。一旦喉咙肿痛好转,还有余咳,可转用其他食疗方,比如杏仁粥:将去皮甜杏仁10克研成泥状,加入到淘洗干净的50克粳米中,加入适量水煮沸,再以慢火煮烂即可。宜温热时服食,每日两次,具止咳平喘之功效。

杏仁粥对于缓解期的小孩,不仅能止咳消痰,还不伤胃。健康人也可常喝,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杏仁有苦甜之分。甜杏仁可以作为休闲小吃,而苦杏仁一般用来入药,并有小毒,不能多吃。我建议小孩吃的是甜杏仁,性温味苦,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的功效,适合于外感咳嗽、喘满、伤燥咳嗽、肠燥便秘等。杏仁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多酚类成分,这种成分不但能够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心脏病和很多慢性病的发病危险。对于预防小孩慢性支气管炎,有很好的作用。

22. 脚底敷上姜葱,小孩夜间不哮喘

症状: 小孩寒性支气管哮喘的缓解期,夜间咳嗽,舌苔白腻

偏方:

①每晚睡前先用热水泡脚10~15分钟,取鲜葱白50克、鲜生姜15克,共捣烂如泥,外敷足心,用纱布固定。第二天起床时除去,每晚一次。此方适合三岁以上的小孩。

②将新鲜的小葱和生姜各20克切成细末,放入锅中加醋干炒,煸出香味后出锅,用纱布包成饼状,敷于双脚弓处,睡前敷。每天1~2次,坚持到症状消失后三天。

哮喘并不算罕见病,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儿童哮喘发病率逐年上升,哮喘呈低龄化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重卫生问题。

每到冬春季,不少孩子一伤风就容易激起哮喘。林先生的女儿五岁时患上支气管哮喘,每次受凉就发作,每天睡觉时,咳得很让家长揪心。咳嗽最厉害的时间是晚上七点到九点,以及清晨六点到八点。用了不少药但没法根治,总是反复发作。夫妇俩心疼孩子,天气稍冷就不敢让孩子出门。有一次伤风后,女儿的哮喘又发了,林先生听朋友介绍中医不错,就带女儿来到我的门诊。

这孩子的哮喘确实比较厉害,一米开外都能听得见呼哧呼哧的喘息声。我戴上听诊器,让孩子端坐,尽量平稳呼吸,发现她呼吸促急,两肺可听到广泛性哮鸣音,呼气音延长;再看她舌苔白腻,脉搏快而浮,正是寒性的哮喘。

我开了一些特布他林和波尼松,这两种都是常用的咳喘药,但用量一定要严格控制,病情缓解后就不宜再服用,否则副作用不小。我嘱咐林先生,用药物控制病情后,可以给孩子用姜葱敷脚辅助治疗,减少反复发作。

方法简单,就是每晚睡前先用热水泡脚10~15分钟,取鲜葱白50克、鲜生姜15克,一起捣成泥,敷在足心(包括涌泉穴,及偏第4、5跖骨处),范围约4厘米见方,不用太厚,用纱布包住固定,第二天起床时除去,每晚一次,两周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七日。一般治疗1~3个疗程。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表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儿童哮喘的病因,跟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除了遗传因素,常见的有病毒感染,吸入花粉、尘埃、化学物质等。发达国家儿童哮喘反而比落后的国家更多,城市也比乡村要多,就是环境污染的因素。

对小孩哮喘的治疗,现代医学常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糖皮质激素(如波尼松或可的松)等,但停药后容易复发,长期使用则有明显的副作用。中医中药在治疗哮喘上,虽然见效较慢,但注重扶正祛邪,效果比较巩固,和现代医学结合治疗效果最好。

中医一般将哮喘分为寒、热性两型。上述偏方主要治疗寒性哮喘,也就是风寒引起的咳喘。生姜性味辛温,含挥发油,主要是姜醇、姜烯、柠檬醛、芳香醇等,还含姜辣素,有抗炎消肿作用;生姜醇提取物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且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肺炎双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葱性味辛温,入肺、胃二经,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是蒜素,还含有二烯丙基硫醚、苹果酸、维生素B和C及铁盐等,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功效,对白喉杆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有抑制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葱白中含有的葱油可由肺呼出,能刺激支气管分泌,从而达到祛痰功效。

生姜和葱两者合用,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兴奋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兴奋交感神经。两药所敷的地方包括足底肾上腺、肺部反射区及涌泉穴。涌泉穴是人体的重要穴位,这个穴位刺激性较强,并有一定强壮身体的作用。药物、穴位、反射区相辅,可增强疗效,通过上病下治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我告诉林先生,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个类似的方法。具体操作:将新鲜的小葱和生姜切成细末,然后放入锅中加醋干炒,煸出香味后出锅,用纱布包成饼状敷于足心处,睡前敷。每天1~2次,坚持到病好后三天。以后复发,若咳喘得不厉害,可以作为长期治疗的方法,无副作用。

回家后,林先生在给女儿用西药控制病情后,选了我推荐的第二个方法给儿女敷脚心,敷了两个星期,孩子的哮喘症状几乎全部消失了。往后孩子刚有咳嗽征兆时,他就用姜葱外敷治疗,可轻松将咳喘消灭在萌芽状态。现在,他女儿上小学了,都没再出现激烈的哮喘了。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哮喘多在夜间发作,特别是首次发作,较为严重,应及时去医院救治,一般轻、中症可在家治疗和护理。发作时可按医嘱用特布他林、舒喘灵等气雾剂吸入,同时在家里备置加湿器,增加房间的湿度,以帮助呼吸通畅。

若孩子咳痰无力,家长可帮助排痰,方法是五指并拢,略弯曲,轻拍小孩背部,自边缘向中心,再自下而上拍打,一边拍打,一边鼓励小孩将痰咳出。另外,饮食上要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吃刺激性食物及冷饮,多喝温水,以补充水分的丢失。

23. 小孩肺病不难防,按摩胸背有办法

症状: 支气管炎等小儿肺病

偏方:

①擦背:用手或湿热毛巾揉擦胸椎部,每次擦至皮肤发红为度,对各种肺部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也可用手指重点按揉孩子背后的肺腧穴,每次2分钟。

②拍前胸:用虚掌(空拳)轻叩轻拍胸部正中间的胸骨,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钟。重点按揉胸前的天突和膻中穴。

我有一个中学同学,很晚才要孩子,非常爱惜她。不幸的是,因为住在一个污染非常严重的工业城市,孩子的免疫力又低,前几年患上了支气管炎和肺炎。这几年来,病情虽能控制住,但总是反复发作,一年下来要病好几次。每次一犯病,看孩子太难受了,干脆就听当地医生的话,给孩子输液。

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输液是个什么概念了,如果说吃药有副作用,输液就是吃药的十倍。老同学也不想给孩子一直输液,可疾病严重起来就顾不得这些了,赶紧让孩子止住咳,晚上能好好睡觉才是当务之急。后来,老同学听说中医可以调养好这个病,又带孩子去看中医,吃中药太苦,孩子根本坚持不下来。偶然的机会,她联系上了我,又赶上一个出差的机会,就带着孩子来找我看病。

老同学带着孩子来找我时,孩子正处于恢复期,身体很虚弱,还有余咳。聊起给孩子看病的经历,我再三告诫她,不能再这样用抗生素了,否则孩子会越来越虚。平时要注意给孩子进行调理,比如给她吃前文中讲过的百合大枣汤(《阴虚久咳重在补,百合大枣润脾肺》,第60页),受寒后可敷姜葱饼等(《脚底敷上姜葱,小孩夜间不哮喘》,第66页)。针对污染严重的情况,确实不好对付,只能是注意戴着口罩出门,多去乡下的环境调剂了。

但我讲得最多的,还是让她多督促孩子锻炼,体质增强了,免疫力自然提高,病菌就是来了也不怕。可这孩子身体正虚,活动太多也不行,会适得其反。考虑了一下,我教给她一个擦背拍胸的按摩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锻炼的不足。

方法如下:用手或湿热毛巾揉擦后背的胸椎部,每次擦至皮肤发红,对各种肺部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背是督脉所在之处,脊柱两旁的足太阳膀胱经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常擦背、捶背,其实是一种机械性刺激,可以增强经络的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还可以调节交感、副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和兴奋功能。据研究发现,人的背部皮下有着许多“沉睡”的免疫细胞,捶擦能让这些细胞“醒”过来,激活它们的功能,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擦后背只是为了刺激相应的穴位,是一种简化的穴位按摩法。如果不嫌麻烦,可用手指重点按揉孩子背后的肺腧穴,每次按2分钟,能起到调肺气、补虚损、止咳的作用。按揉时要注意,孩子皮肤娇嫩,手法要轻柔,按揉时沾少许盐粒效果更好。

肺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有卫外御邪的功能,同时肺腧穴也是肺脏经气输注背部的腧穴,具有调补肺气的功效。那么,肺腧穴在哪呢?精确地说,它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家长找穴时,可让孩子低头,脖子后面正中有两个明显的骨性突起,下面那个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往下数四个这样的突起,这就是第三胸椎棘突,这个部位往两边水平1.5寸处(约为两个手指的宽度)就是肺腧穴。家长实在没把握,就沿着胸椎上面这段按摩两旁,穴位不准也没关系,刺激这一块区域一样起作用。时间上则没有严格要求,几分钟也行,十几分钟也可。

拍拍前胸,揉揉后背,帮助预防小孩肺病。

除了揉擦后背,别忘了给孩子拍拍前胸。用虚掌(空拳)轻叩轻拍胸部正中间的胸骨,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钟就可以了。前胸是人体阴气所汇之处,拍前胸不但可以宽中理气、活血化瘀,增强心肺功能,还可调节胸腺的应激系统,使“休眠”的胸腺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同时使体液系统产生各种激素,作用于各种器官组织,提高免疫功能。

拍胸骨可顺带刺激膻中、天突穴,但重点按揉这两个穴位效果更佳。膻中位于两乳连线的中点,操作时家长先用掌根部贴在孩子的膻中穴上,旋转揉动20~30次,再换另一手揉动相同的次数。而按天突穴更简单,天突就在喉咙下面,两锁骨中间凹陷处。家长可用中指指端按这个穴约10次,可起到化痰、平喘、止呕的作用。注意力道不要太大,否则马上会引起咳嗽。

膻中穴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所以膻中又被称为气会,但凡和气有关的疾病,如气虚、气机瘀滞等都可以按揉它来调治,有宽胸利肺、理气通络的作用。《甲乙经》有载:“咳逆上气,唾喘短气,不得息,口不能言,膻中主之。”而天突穴是任脉腧穴,在胸腔最上面的喉头上,相当于肺与气相通的通道,清气从这里进入肺,浊气又从这里呼出,治疗肺病一般都要找到它。如果用天突穴来通痰、导气,效果不错。而常常按揉这个穴位,具有止咳化痰、清咽利喉的功效。

老同学边听我说,边在本子上详细记下穴位的位置、按揉的手法等,说回去一定按这个方法给孩子治。这个病把孩子真是折腾苦了,好不容易找到好办法,哪有不坚持的道理。

过了半年,我再次接到她的电话,这段时间她真的坚持下来了,食疗、按摩几乎每天不断,孩子的病情越来越有好转,期间发病的次数明显少了,她希望再坚持半年,让孩子以后再也不犯这个病了。

24. 白芥子敷穴位,治好小孩支气管肺炎

症状: 支气管肺炎早期或恢复期

老偏方: 白芥子20克研粉末,加面粉用温水调成糊状,摊在布上(8厘米×10厘米),贴在患儿两肩胛骨内侧的肺腧、定喘两穴上,用胶布固定,两小时后取下,每天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可止咳化痰,加速病情好转。

连着好几篇都在讲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实在是因为这些病近年来太常见,发病率越来越高。这当然跟环境的变化有关,近年来城市里的汽车成倍往上翻,天空越来越雾蒙蒙的,闻着都比以前臭,呼吸系统不得病才怪。

可能也有读者会感到奇怪,就是肺炎、支气管炎、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这么些个病到底区别在哪儿?这要细说起来话就长了,可以简单来理解,支气管肺炎也是肺炎的一种,支气管炎则是介于气管炎和肺炎之间。最早往往是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接着发展到气管、支气管、肺部,从外到内逐步蔓延。如果出现肺气肿,是很危险的。

刘女士以前是我的老病号,后来搬了家,联系就少了。她的儿子刚两岁半,有一次孩子感冒后反复咳嗽,刘女士想着是孩子感冒没好彻底,在家调养一下就好。过了几天,孩子突然呼吸急促、口唇发青,她这才急忙带他上附近的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急性支气管肺炎,说要马上用抗生素治疗。刘女士觉得很奇怪,孩子没发烧,怎么可能得肺炎?她生怕医院误诊了,连忙打电话咨询我。

我告诉她,没发热的孩子也有可能得肺炎。发热的原因,其实是人体在和入侵的病毒、细菌等在斗争,不发热,那就是抵抗力太差,入侵的病菌占压倒性优势,连抵抗的信号都没有。刘女士又问我,这个病中医有没有方法治疗,毕竟给孩子用太多抗生素,还是让人太担心了。我让她别太着急了,病情不急或处于恢复期,用中医的方法调养效果最佳,如果是急性发作期,最好先用常规药物治疗,把病情先缓解,要不然问题更大。抗生素当然是越少用越好,但只要不滥用,关键时候也要让它发挥作用,具体怎么用还是要听医生的。

刘女士听了我的话,让孩子先接受西医治疗。经过抗菌消炎的治疗后,孩子的病情已经得到控制,但还会咳嗽咳痰。刘女士又带孩子过来让我看,我听孩子肺部还有啰音,又发现他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就建议刘女士用白芥子敷穴配合治疗,可止咳化痰,加速病情好转。具体做法:白芥子20克研粉末,加面粉用温水调成糊状,摊在手掌大小的一块纱布上(8厘米×10厘米),贴在孩子两肩胛骨内侧的肺腧、定喘两穴上,用胶布固定,两小时后取下,每日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

支气管肺炎为小儿肺炎中最常见的,以三岁以下婴幼儿最多见。起病急,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气促等。中医学认为,这个病是由于小儿肺脾气弱,外邪侵肺,肺气郁阻,痰阻肺络而致。现代医学认为,这个病是因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影响,形成支气管黏膜及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水肿及炎症性渗出,导致气道阻塞,通气障碍而引起,跟中医的认识比较接近。家长可能会经常看到,检查单或病例中写到“干啰音”“湿啰音”,其实就是呼吸时气体通过气道,因为气道变窄,有分泌的异物,发出来的异常呼吸声。就像在肥皂泡里吹气,气泡破裂了会发出声响,或者像吹口哨一样,原理是一样的。

肺炎既然是炎症,西医用抗生素治疗就是常规方法,针对咳喘,会用止咳平喘的药。中医则是针对肺、肾、脾等综合调理,在治疗过程中,一些非药物疗法如按摩、敷穴也会派上用场,对早期和缓解期的康复非常有效。

自制白芥子膏敷穴位,简单防治支气管肺炎。

敷贴疗法又称“膏药疗法”,是行气活血、疏通经络、驱邪的一种外治疗法。上述方子提到的白芥子,辛温气锐,温肺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主治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等症。《本草纲目》有说:“利气豁痰,除寒暖中。”需要提醒的是,芥子挥发油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敷在皮肤上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一般敷的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过久会引起水泡、脓疱。

上方中提到的肺腧、定喘穴都是气血输注的地方,也是症候反应于腧穴的部位。腧穴贴药,经药物的发散、走窜及穿透力,借助穴位透到皮肤,通过经络直达肺部病变部位,发挥药物和经络的双重作用。定喘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主治哮喘、咳嗽、肩背痛等症。肺腧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约两个手指的宽度),主治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研究发现,针灸刺激肺腧,可增强呼吸功能,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增加,明显减低气道阻力。而药物敷贴刺激,与针灸原理相似,同样有疗效且易为小孩接受。

临床上,针对婴幼儿肺炎肺部啰音明显或持续时间长者,在常规抗生素及相应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加白芥子敷穴位法能促进啰音吸收,症状缓解较快,可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少菌群失调和耐药性产生的概率,使患儿早日康复,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不过正如我们前面说过的一点,白芥子有刺激作用,皮肤敏感的小孩要慎用,可缩短敷贴时间或另选材料敷贴。

刘女士按我推荐的方法给孩子治疗了三天,症状有所减轻,她再给孩子坚持治疗五天,上医院检查时,发现咳喘等症状消失了,肺部听诊也没听到啰音,胸部X线检查正常,孩子精神很好,晚上睡得安稳,食欲也恢复了正常。

25. 呼吸道反复感染,喝鸡汤糊就能预防

症状: 呼吸道反复感染,伴四肢冰凉、畏寒怕冷、舌苔薄白

偏方: 母鸡肉250克,猪腿肉250克,肉桂10克,党参20克(肉桂和党参可以包在纱布内),加水3000毫升煮汤,直至肉烂,取出肉及药物后余汤2000毫升左右,后将鸡肉、猪肉切成丝。取麦片100克,放入锅内煮沸后,再缓慢加入面粉200克,调成均匀糊状,最后加适量盐及味精。食用时取适量加入碎鸡肉、猪肉及少量香油即可食用。以冬季食用为佳,可预防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还不完善,两岁以下的孩子免疫力还不足成人一半,这在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不安全期”。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免疫机能会逐渐成熟,不要轻易买些“提高孩子免疫力”的化学药品来吃。

免疫力差的孩子,自然会常常出现各种身体不适,尤其是反复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让家长相当头疼。宋女士的女儿莉莉今年四岁,这孩子从小就爱感冒,特别是冬天要感冒好几回。宋女士工作繁忙,没太多时间照顾孩子,只希望通过打针吃药缩短病程,结果孩子一年到头不停感冒,也就不停地吃药打针。后来,她带女儿过来找我看病,经诊断后,我告诉她,她女儿得了反复呼吸道感染,究其原因是滥用感冒药造成的。

宋女士想不明白,感冒药是用来治感冒的,怎么还会引起反复感冒呢。我告诉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病证,现代医学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感染,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等都可导致发病,而免疫功能低下是主因。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往往反复使用抗菌、退热药物,有的甚至滥用激素来退热,这些药物多苦寒,易损伤免疫功能,结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感冒就成了孩子的“家常便饭”了。

我给孩子检查了一下,发现她舌苔薄白,四肢冰凉,还有轻微贫血的表现。又从宋女士口中得知,孩子感冒好了之后,身体也很虚弱,常常畏寒怕冷。于是我开了一些常规药物后,又推荐一个食疗方子,让宋女士回去给孩子调养身体。

这个方子叫温肺鸡汤糊,以冬季食用为佳,经常食用有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具体做法:母鸡肉250克,猪腿肉250克,肉桂10克,党参20克(肉桂和党参可以包在纱布内),加水3000毫升煮汤,直至肉烂,取出肉及药物后剩下2000毫升左右的汤。取出的肉切成丝备用,取麦片100克,放入锅内煮沸后,加入适量的面粉调成糊状,最后加一点点盐就行了。食用时加入碎鸡肉、猪肉及少量香油,味道更香,容易被小孩接受。

中医认为,肺虚不固、营卫不和是这个病的发病机理。孩子脏腑娇嫩,肺气更虚,对外邪的抵抗力差,加上孩子不知寒热,一不小心,外邪很容易乘虚侵袭肺部,导致感冒。再加上治疗如果图方便,长期用苦寒的药物(如抗生素),孩子的肺气受损严重,从而出现面色少华、四肢发凉、汗出不温、舌苔薄白、脉无力的症状。对于这样的孩子,治疗的思路应该是益肺固表、健脾补气,这样才能防、治一体,减少反复发病率。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认为,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缺乏也有关。维生素A缺乏的孩子,得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感染的几率日益增高,这是因为维生素A能降低淋巴细胞的死亡速度。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血清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2的含量为低水平。维生素C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在免疫和抗氧化防御系统起重要作用,缺乏时会降低机体抗感染、抗病毒的能力。而维生素B对物质代谢过程有重大影响,能促进上皮细胞的修复。因此,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补充多种维生素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生对感冒儿童所开的最多的“药”是维生素,就是这个道理。

温肺鸡汤糊可给久病体虚的孩子补充营养,起到温肺健脾的作用。中医认为,鸡肉有温中益气、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母鸡肉性属阴,是体弱多病者较为理想的调补食品,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1、B2、C、E和蛋白质等,脂肪含量低,其营养很容易被人体吸收。而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的作用。这个方子我建议用猪腿肉,是因为这个部位全瘦,脂肪含量极少,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且高维生素的猪肉。

这个方子中的几味药材也各有作用,党参性味甘、性平,归脾经、肺经,可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肺虚喘咳等。现代研究发现,党参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至于肉桂,性热、味辛,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可治肾阳不足、畏寒肢冷。

我嘱咐宋女士,在孩子不感冒不发烧、手脚冰冷时,可以用这个方子调理身体,一旦有感冒发热、阴虚火旺、手足心热、喉咙肿痛的情况,就不能服用了,免得孩子“上火”加重病情。另外,还要注意加强营养,多换食谱,预防贫血。平时还可以给孩子多吃补气双菇面:取黄芪10克煎汤50毫升,再取鲜蘑菇及水发蘑菇各25克,加油适量,炒后再加黄芪汤煮熟。挂面适量煮熟后,捞出放在黄芪双菇汤内,再加调料直至熟烂即可。这个双菇面没什么禁忌,作为主食经常食用可增加抵抗力,预防呼吸道疾病。

宋女士按我的吩咐回去给小孩调养身体,一年多来,小孩的感冒次数明显减少了,体质有了明显的改善。

26. 搓搓手,揉揉脚,增强体质不感冒

症状: 经常感冒

偏方:

①对搓两手大鱼际,两手上下交替,直到搓热为止。搓1~2分钟,整个手掌便会发热,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②按摩足心,重点揉凹陷处的涌泉穴,直至发热,可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预防风寒感冒。

不管春夏秋冬,以前经常会在路上看到老人家一边走路一边搓手。这可不是怕冷,而是老人家们常做的保健运动。比如,常搓手掌上的大鱼际,就有预防感冒的功效。这个方法对孩子照样有效,而且比起食疗来更加简便,随时随地都能做。

我认识一个对中医有研究的学者,她有一个儿子,孩子还小的时候,她就给孩子按摩手掌治疗小病小痛,等孩子大了一点,她就跟孩子说,每天闲时搓搓手,这样就不会感冒,不感冒就不用打针吃药了。孩子很怕打针,就相信了妈妈的话,果然,日复一日坚持下来,这孩子果真比其他孩子少感冒。

教孩子搓手可不是忽悠小孩,这是有医学原理的。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脏与手掌密切相连,内脏有病,可通过经络把信息传到手掌,而对手掌的良性刺激,又可以通过经络传导治疗疾病。

手拇指根部肌肉丰富,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占手掌很大面积,这部分在医学上称为大鱼际。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这个地方有肺经的荥穴,是专门治热病的穴位。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关联,大肠的疾病可通过治肺来消除,按摩肺经的荥穴可起到清肠热、化肠燥、通大便的作用。每天搓搓手,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便秘,强化身体新陈代谢,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改善易感冒的体质大有益处。

搓搓小手,揉揉小脚,让感冒远离您的宝宝。

搓手的方法太简单了,小孩子都会,就是对搓两手大鱼际,直到搓热为止。搓法像用双掌搓洗筷子一样。两手的大鱼际相贴,一只手不动,用另一只手的大鱼际来搓,两手上下交替。搓1~2分钟,整个手掌便会发热。一般搓够五分钟,效果最佳。如果孩子还小,父母也可以用拇指给孩子每天搓搓大鱼际。

除了上述方法,最好配合另一个方法——揉足心。对于常受风寒引起感冒、体质虚寒的孩子,这个方法最有疗效。具体操作:按摩涌泉穴和足心,直至发热,使这两个区域的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这样可预防风寒侵入,拒敌于大门之外。

中医认为,足与人体的健康长寿关系密切。人的心、肝、肺、肾、胃、肠等数十个脏器,在足底有特定的反射区。足部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神经联系,如果足部受凉,则局部血管收缩,血液减少,就会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弱,致使局部抵抗力降低,细菌病毒乘虚而入,使人容易感冒。

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从第二和第三脚趾之间到足跟画一条连线,这个穴就在连线向脚趾方的三分之一处,是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也是肾经的首穴。重点按摩涌泉穴,有利于补肾强身。《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百骸。针刺、按摩、热敷或熏洗这个穴位,均有益精补肾的作用,可治疗神经衰弱、倦怠感、晕眩、过敏性鼻炎、怕冷症等,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对冬春季节易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甲肝、非典及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抵御作用。

如果父母觉得按摩脚心麻烦,还可以用温水给孩子泡脚,这样能加快血液循环,具有按摩足心的同等效果,同样预防风寒感冒。 yCyrChGCD8w9pAR5c0xWCJyXZ0OCi38VQMdzBlh64MNU9xNSgnPX/VEtR4AIErv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