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智能化,让农业充满想象

互联网+农业不单是营销层面的电商模式,也包括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到农业生产的智能农业模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是互联网在农业上应用的体现。大数据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中的选种、种植、收割等环节,还能用于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信息记录和追踪,便于食品安全监督。相关研究显示,90%的作物损伤可归咎于天气。通过基于大数据的气象预测和精细农业技术,可减少25%的因天气造成的作物损伤。

2014年12月,28岁的洛阳小伙子吴迪的“乐活自然园连锁农场”项目获得了2014年中国青年涉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全国总冠军。乐活自然园农场不仅种植和管理智能化,产品销售也用上了互联网。

吴迪的乐活自然园农场位于洛阳郊区。温室全部是自动化作业,苗圃里的仪器用来检测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每10秒钟采集一次大棚内的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供后台进行数据分析。吴迪的手机装着软件,可以随时接收服务器发来的信息。该浇水了,他动动手指,灌溉探头就能喷出细密的水帘。农场有什么动静,通过手机也能充分掌握。除了运用互联网管理果园,他还注册了微信、微博账号,通过互联网招徕客户,网友在农场承包果园和菜地,玩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游戏,一年就能带动600多万元的销售。

目前吴迪已经将洛阳的一个苹果生产基地和猕猴桃基地纳入旗下,以同样的模式运营。他身边朝着这个领域创业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多。他还计划三年后连锁农场覆盖河南全省,带动全省5000名青年创业和就业。

业内专家指出,从田头到餐桌,农业+互联网正带来巨大的创业机会,农田、气象、水利、设施、病虫害防治、农机装备、农产品质量溯源等环节都有互联网应用的创新空间。中国农业部科教司正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进行系统设计和架构,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云平台首批上线将为3000名专家、10万名农技人员、10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和1000万名辐射农民免费发放“智农卡”,开通智农通服务,以打通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最后一站。 atiWfhQwKeV1IwIcMmfkjValBhNIBm8GJ66rocJgrqB941Mud8o4GVjqef8AUBf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