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最需要打通的是金融

正规渠道较难获得贷款,导致农村地区民间借贷活动活跃。据统计,农村家庭的正规信贷可得性约为27.6%,低于40.5%的全国平均水平。股票、债券、基金等理财产品在农村地区的持有比例仅为1.6%,同样低于10.4%的全国水平。互联网+农业,最需要打通的是金融。

目前主要有三种农村金融生态培养模式:

第一种是阿里、京东的产业链拓宽模式,就是原来是以电商为主要发展模式的,随着平台数据积累的完善和交易量的扩大,从信息属性延伸出了具有交易和金融属性的信用数据,随后以此为切入点,开发出电商小贷、支付、理财等多样化的产品。这种模式是以产业链的纵向拓展和横向拓宽为表现的。对农村地区而言,这种模式需要付出的培育成本较大,包括农村地区物流、支付习惯、客户服务、群谱分析等多样化的全体系研究。

第二种农村金融的服务模式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就是当地的中小银行和一些县域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但是,这些机构的业务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存在较为严格的准入条件,农村地区由于商业氛围普遍不发达,也就缺少足够的信用变现物,抵押物不足,信用资质也比较匮乏,这也就造成了农村金融服务长期以来的空白化,而农村的资金反而被拆借到了城市。

第三种模式是国外的格莱珉银行模式。格莱珉银行就是给穷人贷款,赋予穷人投融资服务的权利,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村域社交关系来进行信用评估和信贷小组的评审,以此来维系借款人的还款信用,但是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本土化困境:缺乏真正的信用培育的基因。

这三种模式实施起来各有利弊,执行效果有较大不确定性。2015年农村分类信息网站村村乐推出村村贷、村村融两款农村理财产品,计划通过平台积累的60多万个村庄覆盖和30多万个“网络村官”资源来解决产品落地问题。村村贷、村村融结合了第一种和第三种模式,试图打通线上和线下。

村村乐的核心能力在于掌握了农村地区行之有效的各类渠道资源,例如农村广播、农家店、墙体、信息宣传栏、村官等,然后通过其发展的线上农村信息员进行整合营销的落地。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拓展,这项工作其实走的是和58同城当年相似的路径,在散落的乡镇村进行线下拓展,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吃别人不能吃的苦。

村村乐的农村信用生态培育,是一种全方位的、以村子为起点的个人、家庭、族群等社交、生活、商业信息的集汇地(60多万个村庄覆盖、30多万个网络村官资源),对于农民而言存在内生的服务吸引力,这种本土化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更“重”的线下农村资源和当地化的社交、商务、生活方面的利用能力。

村村乐提供的农村信贷模式,是站在农民创业的角度提供更大帮助的有益摸索,如果能实现,其惠农的程度应该不亚于格莱珉银行。 KbjOZEERe5kLuOGisgQL7lnU5oPipzj68Y8gTaw8uNqR67m6VD7kBAORTUz47ta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