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制造的核心是连接,当然今天移动互联网的整个世界核心是连接,就像百度一样,连接人和信息;就像腾讯一样,连接人和人。互联网+制造要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当传感器无处不在,智能设备无处不在,智能终端无处不在,连接无处不在,必然的结果就是数据无处不在。
互联网+制造连接产品数据、设备数据、研发数据、工业链数据、运营数据、管理数据、销售数据、消费者数据。
马云说过,阿里巴巴本质上是一家数据公司,雷军也讲过,小米本质上是一家数据公司,从IT到DT,未来整个社会将变成大数据的社会。
集成是互联网+制造的关键词,也是中国推动两化融合的关键词,互联网+制造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
通过这个智能网络,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形成一个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
互联网+制造的实施过程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制造技术、产品、模式、业态、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将会层出不穷,将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到模式创新,再到液态创新,最后到组织创新。
对于中国的传统制造业而言,转型实际上是从传统的工厂,从2.0、3.0的工厂转型到4.0的工厂,整个生产形态上,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阿里巴巴在三年前就提出,整个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从B2B、B2C,转成C2B。他们很敏锐地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方向,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这是互联网+制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互联网+制造是从生产型制造转型成服务型制造。未来生产和服务的界限会更加模糊,按照德国工业4.0整个框架来说,未来的工厂有可能从集中式生产转成分布式生产。3D打印会快速使用,未来工厂的概念,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有几百人、几千人和设备。未来的工厂可能在客户的客厅,通过3D打印来完成,有可能每一个客户的客厅都是一个生产车间。
举一个例子,过去生产一台电饭煲,可能在中国的广东生产,然后运到非洲送给客户。但是在未来,互联网+制造时代,这家广东的电饭煲公司只需要电脑设计图纸,传到非洲客户的电脑,客户就可以通过客厅的3D打印机把这台电饭煲打印出来,这意味着客厅已经成为生产车间,所以未来工厂的概念是需要刷新我们的想象的。
互联网+制造是从过去的要素驱动向未来的创新驱动转变。过去是基于人口红利,是基于整个生产的大规模化、定制化,基于汇率低估、破坏环境所导致的要素驱动,未来互联网+制造时代,整个生产制造业向4.0工厂转型、由创新驱动,科技的含量会变得越来越多,工厂人数会急剧减少,过去蓝领工人会转向黑领工人,由电脑操作人员操作整个机器,车间里面会大量使用低成本自动化装备,启用工业机器人,生产过程当中机器可以实现德国工业4.0所定义的“自己生产自己”“机器生产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