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互联网+:师夷长技以超夷!

“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正式确立其为“国家战略”。

互联网已经逐渐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总理提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为平台,以传统产业为融合契机,以互联网思维为动力,以市场重构为生态,将我们的市场格局从本地化向国际化的高度去催化,同时也将国外的互联网企业吸引到中国这个极具创造性的市场上来。

追溯中国互联网商业化20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大多借鉴了国外模式,特别是美国的互联网企业模式。在我们身边的国内互联网企业身上总能看到国外互联网企业的影子,如雅虎VS新浪,Google VS百度,ICQ VS QQ,YouTube VS土豆、优酷、爱奇艺,Twitter VS微博,eBay VS淘宝,PayPal VS支付宝,Groupon VS美团,LendingClub VS拍拍贷,Kickstarter VS众筹网……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长河中,不论这些走进中国的海外企业成功与否,他们都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同时也为中国互联网创业者提供了一条“捷径”。

中国互联网企业“借鉴”国外的典型

这让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出现使世界各国的生意更加互通有无。我们在了解国内互联网发展的同时,既需要学习与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也要吸取失败教训。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发展电子商务较早,优秀企业层出不穷,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亚马逊、乐天、eBay以外,还有众多海外互联网企业。学无止境,“互联网+”背景下需要有更多的“创新”走进中国。

由于互联网产业天生容易在人口巨大的文明体内繁荣,因此,如果能够提炼出源自海外的最优秀平台的精髓,取其精华,加以本土化改造运营,我们就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的互联网与信息产业发展道路。

十年前,我们从“互联网+制造业”(B2B)切入研究,到后来的“互联网+批发业”(B2S)、“互联网+零售业”(C2C、B2C、C2B),再随着大量线下实体品牌商、渠道商、生活服务商的“触网”,我们扩展到O2O领域;到2013年中期,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异常火爆,各大电商纷纷发布“金融战略”,我们紧跟行业的脚步,顺势而为涉足了“互联网金融”。伴随这些国内电商全球化的步伐,我们也把“触角”伸向了海外互联网产业。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精心编著了本书,并从上千海外案例中筛选出最具价值的100多个案例呈现给我们的忠诚读者和用户。

我们通过中心的海外合作资源——海外互联网企业、海外第三方互联网研究机构、海外专注互联网领域的媒体、海外高校研究人员等,对100多个海外案例进行解剖,从而成就了首部国外“互联网+”成功案例著作。海外案例中包括电商、品牌、移动、社交、零售、O2O、物流、金融等领域,汇集了Amazon、Newegg、Flipkart、eBay、ShopRunner、LendingClub、Zappos等案例。每个企业的上线时间、创始人、公司背景、商业模式、业务介绍、发展历程、融资记录等一一呈现。

因此,本书无论是对于处于转型“互联网+”困惑中的传统企业,还是想深度了解海外“互联网+”的创业青年、投资机构以及海外“互联网+”商业模式监管、研究、教学人员而言,都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和实操启示。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长河中,很多人认为中国互联网没有创新能力,只是一味地模仿国外互联网企业。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eBay在国内发展不顺,Rakuten电商在国内惨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想通过抄袭这类手段来获得长足发展是绝对行不通的。我们的企业需要汲取国外互联网企业的经验与教训,积极创新,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国内的互联网企业要走出国门,就要对国外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盈利、竞争环境进行深入研究,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外,国内的互联网市场也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当国外企业进入中国这个大市场的时候,我们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再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更好地运营。

写这本书时,我们发现国外互联网案例层出不穷,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整个过程中对海外互联网企业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与海外第三方互联网研究机构、媒体、研究人员不断沟通、摸索、调研,并从他们手中获得第一手宝贵资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大挑战。这些国外互联网站令我们叹为观止,因此我们更强烈地希望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把各个案例传达给读者,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获益。

未来中国网民数量依然会快速增长,届时中国互联网市场一定会受到全球的更多关注。围绕着“中国式的创新”,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其他国家的案例,带给中国互联网企业更多启发。互联网全球化已经十分明显,当“走出去”和“走进来”日益频繁时,你便会发现世界的变化所在。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本书编写的除了我和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曹磊、沈云云、钱海利等多位业内知名分析师外,还有诸多中心外聘的特约研究员,这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开放平台”的思想。他们是:英国利物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企业家领导与创新管理专业曹鼎喆,浙江外国语学院姜上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李好圆等。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 莫岱青 r6nL6E+GHfJvm3g6DYQsi6c1ANlI9J0bkv7LBEttZ23gINI0F8shuiJf41IYWGj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