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由来与发展

毋庸置疑,要进行教育改革,就要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即教育应立足于儿童本身。

对于我自己被推崇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我提出反对。其实,我只不过是对儿童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将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真实信息告诉大家,同时科学地对他们实施教育,这就是我所建立的蒙台梭利教育法。

我只不过是儿童的代言人罢了。我从事儿童研究和教育工作40年了,一开始,我是对那些心智发育迟缓的孩子进行研究和教育,从医学和教育的角度帮助他们成长。

在研究、教育这些智障儿童的过程中,当我从潜意识的层面切入时,发现他们仍有很大的潜力。所以,我决定将自己的教育研究转到正常儿童身上,于是就有了我的儿童之家。

我们最早的儿童之家建立在罗马最贫困的地方,接收的是在本区内居住的3岁以上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实验,我们这里4岁左右的孩子就会读写了,来参观的人对此感到很惊讶。

来儿童之家参观的人会问孩子们:“是谁教会你们读写的?”听了来访者的问话,孩子们会回答:“没有人教我们啊,是我们自己学会的。”

对于这种现象,报纸上开始以“自然习得的文化”为内容来进行各种新闻报道,心理学家甚至认为这里的孩子都非常有天赋。对于心理学家的说法,有一段时间,我也相信是真的。

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才最终明白:很多孩子早期的大部分时光都被白白浪费了,他们的心理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人们会认为,6岁以上的孩子才有可能接受所谓的教育。

但在儿童之家发现的事实告诉我们,在生命早期对儿童进行教育,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读与写是文化学习的重要基础,儿童不会读写,就不可能学习其他的科目。就比如说,儿童若不会说话,其他有些东西就很难学会。

一般来说,书写这件事很枯燥,大一些的孩子才可能会书写。但我们却帮助4岁的孩子学会了字母、学会了书写,这是因为我把以前教智障儿童书写的方法用在了正常孩子的身上。

在教育研究中,我发现,假如只向孩子们呈现字母让他们看,没过几天,他们就把字母忘记了。之后,我找人把字母一个个地刻在木板上,并让孩子们顺着这些字母的沟槽重复临摹,他们很快就记住了这些字母。

凭借这样的字母教具,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即使那些有智能障碍的孩子也会书写一些字母了。

根据这些事实,我明白了,对儿童来说,触觉对于他们的学习很有帮助。为此,我又制作了一些简单的字母卡,可以让那些孩子用手去触摸并感知。

儿童之家的孩子们运用字母卡学习,很快就获得了突出的成绩:他们从当年9月份开始学习字母,到当年年底时,很多孩子就能自己写圣诞卡了,简直像做梦一样。

学会了书写,孩子们就开始问我更多关于字母的问题,他们想更多地了解字母,如了解字母发音。这些孩子的体内好像有一台吸尘器,想要把这些字母全都吸进去。

这真让人惊讶,不过也很容易解释。孩子们头脑中已经储备了语言,而这些字母就是对他们语言的感觉刺激,能分析他们所说的话。

孩子们看到一个生词时,对于里面自己不认识的字母,他们会自然地问我们是什么字母。这些孩子有很强烈的内在渴望,他们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并试着拼出自己会说的词。

不管多难、多长的单词,只要认识,孩子们都能拼写出来。拼写单词时,他们会根据老师念出的单词声音,从字母盒里挑出相应的字母并拼出单词。常常是老师刚念了一遍单词,孩子们就快速拼了出来。

对某个单词,老师往往只念一遍,4岁的孩子就能拼出来。但如果是7岁或更大的孩子,老师常常要重复很多遍,这些孩子才能掌握单词的读音和拼写。

显然,孩子们的这种表现是因为一种敏感期在起作用。其实,幼儿的心智就像软蜡,在某个时期,他们会对某些刺激非常敏感,但过了这个时期,孩子们的这种敏感性就会消失。

孩子们已经知道,“字”是由很多能发出声音的字母组成的,根据单字读音,他们就能分析并拼写出字,这就进入了书写阶段。

而且,孩子们也已经熟悉了每个字母的形状,他们曾经反复地触摸过每个字母的形状。所以,他们会进入“书写爆发”阶段,突然就能书写,就像2岁时进入“说话爆发期”一样。

在语言方面,当孩子们的整个心理机智成型时,全语言时期就到来了。这时候,我们就没必要像传统学校那样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孩子们书写了,只要孩子们开始写出一个字、两个字,很快,他们就能写出其他的字,并写出所有他们会说的字。

从此,孩子们就会反复地书写,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而是因为他们有书写的内在渴望。在这种渴望的推动下,只要有空间和机会,他们就会利用任何工具、不分场所进行书写,比如他们会用粉笔在墙上、在过道上书写。

所以,在那个阶段,我们会发现周围到处都有字,墙上、家具上、地上、黑板上,甚至面包上也有。很多母亲还说,她们的孩子在家里也到处不停地写,甚至孩子都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笔。

有些家庭贫困的母亲不识字,又买不起纸和笔,她们会向我们求助,以满足孩子书写的要求,所以我们会提供给她们一些纸笔。

一开始,为让孩子们练习书写,我们为他们设计了一种有线条的纸,线条和线条之间的空间一开始很大,为双倍空间,然后空间逐渐缩小。

很快,这些孩子在任何规格的线条纸上都能流利地书写,有的孩子甚至能把字写得如印刷的铅字那么小。

而且,他们写的字都很漂亮,甚至比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写得都好,这让人惊讶。因为触摸的字母都一样,相同的字形已使孩子们形成了记忆,所以他们写出来的字形也都相近。

这个时候,虽然这些孩子已经会书写,但他们还不会阅读,这似乎有点荒谬。

一般人的观念是,孩子需要先会读再会写,但我们这里的孩子会先分析“字”所包含的声音,并根据声音用活动字母把字拼出来。

因为,在孩子们看来,每个字母都有一个声音,在语言敏感期,孩子们会发展出将字母和语音连接的能力。

随着语言的发展,除了用嘴巴说语言,现在孩子们可以通过书写来表达语言了。

但到这个时候,孩子们往往还不会阅读。关于孩子们不会阅读,我曾经认为是印刷体与书写体之间有差异的原因。

我正准备帮助孩子们克服这个障碍、告诉他们不同字体之间的差异时,他们突然就会阅读了,而且,他们能阅读任何字体,甚至连日历上那种哥特体也毫无困难。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孩子们开始书写大约5个月以后,他们又产生了希望了解书写的字的含义的强烈渴望。

这些孩子就像科学家研究史前碑文一样,他们会对字母符号进行观察、比较,试图找出其中的意义。这时,孩子们会在阅读方面出现爆发现象,就像“书写爆发”一样。

一些父母会抱怨说,陪孩子散步时,他们不能阻止孩子总是停下来。孩子们停下来是因为他们要去读店家的招牌或广告,这种现象是孩子们热衷于阅读的表现。

如果条件都具备,孩子到6岁左右就几乎能阅读每一本故事书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进步得如此之快,让我们感到很惊讶。

至于数学学习,就不像语言学习那么容易解释了。对于学习数学,我们有三种形式:

1.算数:数字科学。

2.代数:抽象的数字。

3.几何:抽象的抽象。

我们很早就开始教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学习数学,并将以上三方面的内容一起呈现给了他们。我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很有效。

比如,给孩子们介绍“数量”时,我们把“个”“十”“百”“千”用几何形状(点、线、面、体)的形式来呈现。在我们的教具设计上,我们也会体现出以上三种特性。

对于学习数字和几何,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热情高涨。利用这种方式,他们很快就能将量的抽象性与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代数方式来表达。

我们的这项发现很让人意外。因为最初,相对于数学学习,孩子们对语言学习似乎更感兴趣。我们以为是因为数学枯燥而抽象,所以孩子们喜欢学语言,而不喜欢学数学。

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我们的一种偏见。

人们一般认为,幼儿数学学得再好,也仅限于会简单的10以内数字的四则运算。

但我们的孩子揭示出了事实真相,五六岁的孩子热衷于学习十进位,且都是10以上的数字。这不算什么,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4岁的孩子也想学数学,并能很投入地学习。

所以,我们把代数和几何纳入了数学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更喜欢通过操作实物来学习数学,数学内容若可以用具体的实物来操作,孩子们会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学习方面,孩子们这种生动的、让人感动的发展,就像学习语言一样没有任何先兆。我们找不到这种发展的来源,只能将其归结于孩子们早期的特殊倾向。

根据我们的观察,孩子们对要求有高度准确性的活动很感兴趣,非常热衷,而且,越复杂的东西,孩子们的兴趣越浓。

要求准确性的活动在很多方面都会出现,比如在动作中、在操作性的工作中,或在花卉、昆虫的观察研究中。

这种追求准确的倾向是一种天然的倾向,它会向数量方面发展。算数是比较抽象的,这样就把准确性带到了抽象的层面。

孩子们会从具体实物开始,进入抽象的“数”,然后再进入更抽象的代数。在实物、抽象、代数这三个工作领域,都会有准确性的问题,因此孩子们对这些活动非常入迷,这能让他们充分地明白这些“单位”的游戏。

哲学家、物理学家巴斯卡潜心研究过数学,他认为人类的心智具有数学特性,人类的进步就是遵循这一点,这个观点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现在,我们这里的幼儿也通过行动证明巴斯卡的观点是正确的。

有人担心,孩子们学习过多知识、吸收过多东西会过于疲劳,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但在我们的儿童之家,这些6岁以下的孩子却提供了相反的事实。

在传统学校,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很容易疲倦,他们很难被教育者教导,也没有兴趣和热情听教育者的教导。

一些爱孩子的父母会希望孩子什么事都不要做,只要安静地玩耍、睡觉就行。根据我们的观察研究,孩子们其实很讨厌这种不工作的生活状态,他们会对此提出抗议。

在与3~6岁阶段甚至更小的孩子相处时,我们没有发现他们学习时会出现疲劳的现象,学习反而会让他们更有精神。

不是所有的活动都会让我们感到疲劳,比如吃东西时,我们的上下颚、牙床、舌头会不停地辛苦工作,但吃东西会让我们更有能量。同样,健身也能让我们充满活力,并不会让我们疲劳。

在心智发展方面,孩子们也是这样。通过心智活动,孩子们不仅不会感到疲劳,反而会获得力量和健康。

大自然赋予孩子们的天性是让他们接受文化熏陶。但是,我们却用玩耍、睡觉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敏感期内放弃这些赋予的天性。

按照自然本性,孩子们无法停止吸收文化,无法停止工作。假如真的没有什么东西可吸收,孩子们就只好用玩具来满足自己。

有的心理学家会说,孩子们需要游戏,他们会在游戏中让自己的身心发展趋于完善,这些心理学家实际上也是承认孩子们是在吸收特殊的环境。

这些心理学家断定:孩子们会凭借游戏和生活来吸收环境,我们不要打扰他们,只是观察他们就好,不必给他们提供帮助,任凭他们自己玩、学习和吸收文化。

只是在如此复杂的生活环境里,孩子们如何吸收文化呢?难道只是玩玩具、塑沙堡就能吸收文化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这方面,人们之间的看法有很大的矛盾。有人说孩子们吸收文化时,我们与他们进行沟通很重要;有人主张不打扰孩子们,让他们独自玩耍,以发展自己的能力,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真正合乎逻辑的是,假如幼儿期的孩子们的确有吸收文化、学习环境的自然倾向,我们就要把握时机,给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帮助,给他们创造适宜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需有相应物体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学习和探索。

在孩子们生活的环境里,我们放置了适合孩子们的器材和物品,让他们利用这些东西模仿成人做事,这样孩子们3岁前就能发展自己的能力。我们这样做,就是帮助孩子们学习当今的文化。

我们给孩子们提供的不仅是玩具,我们也不会用娃娃、玩具兵以及各种玩偶诱使孩子们去学习,而是给他们提供适合的器材。

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孩子们更喜欢哪一种?孩子们自己的表现会告诉我们答案。我们的教具刚摆出来,那些孩子就会热切地、争先恐后地去取用,这真让我们难以相信。

这些孩子饥渴的心灵曾经被放逐在孤寂的环境里,这会让他们感到茫然、无助。

现在,孩子们发现了能发展自己心灵的器具,看到这些器具,他们就像饥饿的狮子一样扑上去,去吞食这些能促进他们心灵成长的东西,就好像饥饿的心灵会吞食精神食物一样。

孩子们就这样融入了当前的文明,而且他们会继承人类的文化。

孩子们具有如此巨大的内心能量,这种能量对于人类发展至关重要。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要去细心观察孩子们,并用合适的方式来帮助他们。

我们宁愿信任孩子们,信任他们的内在能量,而不是盲信游戏的魔力。我们需要创造一种实用科学,以便帮助孩子们去运用这种巨大的内在能量。 M4kMgB0sO+64qzgrNyeCImr5ScDTJ0JwKGN+0dXjFmASbtdFcAe/RyCcgbLgcji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