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春秋以前的列国世系

春秋是列国并峙的时代

春秋是列国并峙的时代,在讲春秋史之前,除了应该略叙三代的简史以外,还应该叙述春秋以前的列国世系。春秋列国甚多,最重要的有鲁、齐、晋、秦、楚、宋、卫、郑、陈、蔡、吴、越十二国,现在就在本章里略叙这十二国在春秋以前的略史:

(一)鲁 鲁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的封国。周公旦有大功于国,周初平定了东方,需要宗室功臣去镇压,于是封伯禽于旧奄国的地方(在现在山东省曲阜县),为周室的大藩。伯禽本封于明,周初铜器中有明公保的称号,据近人考证,明公保就是伯禽。《令彝》铭文记载着成王令周公的儿子明保尹三事四方,《明公 》铭文又记成王令明公带了三族去伐东国,《周书·费誓》据旧说是伯禽伐淮夷徐戎的誓师词,可见伯禽对于周室也是很有功劳的。伯禽八传到武公敖,那时周宣王在位,武公带了他的大儿子括和小儿子戏去朝周,宣王很喜欢戏,就立戏为鲁太子,武公死后,太子戏即位,是为懿公。过了九年,懿公的哥哥括的儿子伯御结合了国人杀死懿公而自立。又过了十一年,周宣王带兵伐鲁,把伯御杀了,改立他的叔父称为鲁君,是为孝公。孝公传子惠公弗湟,惠公的长夫人孟子早死,没有儿子,庶夫人声子生个儿子名叫息姑,后来惠公又娶了宋公的女儿仲子为夫人,生个儿子叫做轨。惠公死后,轨还年幼,息姑即位,是为隐公。隐公元年,就是《春秋经》托始的一年。

鲁隐公元年为公元前722年

(二)齐 齐国的始祖是周室的功臣师尚父,他姓姜,名望。周室的灭商,得他的力量最大,所以始封于吕(在现在河南省南阳县),到东方平定以后,又封他于齐(在现在山东省临淄县),与鲁并为周初的大国。师尚父系始封之公,所以后人称为太公。太公四传至哀公不辰,被纪国的君在周夷王面前说了坏话,周夷王把哀公杀了,因此结下了齐、纪的世仇。哀公八传为僖公禄甫,僖公九年入《春秋》。

唐叔虞嘉禾献王

(三)晋 晋的始封祖据旧说是周成王的弟弟虞:成王灭了唐国,就封他在那里(今山西省翼城县),称为唐叔虞。但我很疑心唐叔的辈行要高于成王,因为春秋时的铜器铭文里曾说唐公辅佐武王,唐公是武王所封。唐公若是唐叔,那末唐叔当是与武王同世的人,或者他与管叔、蔡叔、康叔等同为武王诸弟之一,也未可知。又《书序》里说唐叔得到了一种异样的禾种,献给成王,成王叫唐叔到远地去送给周公,这说若是可信,也可证唐叔的年纪并不幼小。唐叔的儿子晋侯燮父迁居在晋水之傍,改国号为晋。晋侯七传为穆侯费王,穆侯生了两个嫡子:长的叫做仇,小的叫做成师。穆侯死,弟殇叔自立。过了三年,太子仇攻掉殇叔,自己即位,是为文侯。那时周幽王被犬戎所杀,文侯与诸侯推立平王,攻杀与平王并立的携王,对于平王很有功劳,平王赐给他秬鬯{ 音jù chàng }(秬是黑色的黍,鬯是鬯草,用以酿酒的)和彤弓彤矢卢弓卢矢(彤是红色,卢是黑色)等器物,命他与郑国夹辅周室。文侯死后,子昭侯即位,封文侯的弟成师于曲沃,称为曲沃桓叔。过了七年,晋国的大臣潘父杀了昭侯,想迎立桓叔为君;被晋人所拒绝,由昭侯的儿子孝侯平嗣位。不久曲沃桓叔也去世,桓叔的儿子庄伯嗣位,带兵伐翼(晋的国都),杀了孝侯;翼人又立孝侯的弟鄂侯为君。鄂侯二年,曲沃庄伯十一年入《春秋》。

(四)秦 秦是嬴姓民族。据传说,他们的始祖叫做大业;大业生大费,又叫做柏翳,与禹同平水土有功,做了帝舜的女婿。大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做大廉,为鸟俗氏的始祖;一个叫做若木,为费氏的始祖。大廉的玄孙叫做孟戏中衍,身体是一头鸟,却会说人话,他做了殷帝太戊的御者,世有功绩,遂为诸侯。传了多少代之后到蜚廉,蜚廉生恶来,父子两人都以材力做商纣的宠臣。周武王灭商,把蜚廉、恶来都杀了。蜚廉的孙子叫做孟增,又叫做宅皋狼,做了周成王的臣子。以上所述的世系,当然不可尽信。大约秦民族本是东方的民族,与春秋时的郯国是同族。据古书记载,武庚叛周时,有熊盈族与他同叛,周公东征熊盈族的国家有十七国,俘掳回来的有九国。盈就是嬴,秦民族大约就在那时被迁到西方的。宅皋狼再传为造父,造父替周穆王驾马有功,受封于赵城,便是后来赵氏的始祖。另有一个与造父同族的人叫做非子,也是蜚廉的六世孙,住在犬邱的地方,善于养马,做了周孝王养马的官,服务很有成绩,孝王封他在秦地作附庸,称为秦嬴。秦嬴三传到秦仲,适当周厉王时,那时西戎作乱,把住在犬邱地方的秦嬴同族灭了。周宣王即位,命秦仲为大夫,叫他去讨伐西戎,反被西戎所杀。秦仲有五个儿子,长子庄公嗣位,得到周的帮助,打败了西戎,兼有了犬邱之地,做周室的西垂大夫。庄公死,子襄公嗣位。七年,犬戎杀周幽王,襄公带兵救周,战伐很有功劳。平王东迁,襄公又用兵护送,于是平王就封他为诸侯,叫他去攻打戎族,许他如把戎族赶走,就拿岐山以西的地方赐给他。到襄公的儿子文公的时候,居然把戎族赶跑,占有了岐山以西的地;他把岐山以东的地献给周室。文公四十四年入《春秋》。

楚和秦本来可能都是东方民族

(五)楚 楚是芈{ 音mǐ }姓民族。据传说他们的始祖叫做祝融,做高辛氏的火正。祝融的后裔分为六姓,最末的一支便是芈姓。芈姓的祖先叫做季连;季连的后裔有个叫做鬻熊的,做周文王的臣子。三传到熊绎,他受了周成王的封,立国于丹阳,那就是楚国的第一代君王。以上的世系,也是很有疑问的。甲骨卜辞里有一片“辛卯,帚楚……”的记载,可见殷代已有楚的国名。又鬻熊或许就是祝融的演变,他的时代当在殷代。楚实在也是东方的民族。周初的铜器铭文记成王伐楚,驻兵在炎的地方;这该就是后来的郯国,地在山东。《左传》又记昆吾之虚在卫,昆吾是楚的同族。《诗经》也有楚宫、楚室的名称。《春秋》里更有楚丘的地名(一在现在山东省曹县,一在河南省滑县)。大约楚民族本来居住在现今山东省与河南省之间。《逸周书》记周公东征熊盈族十七国,俘回来的九国,熊是楚氏,盈就是嬴,所以我们很疑心楚民族同秦民族一样,都本是东方的民族而被周人硬迁到西方去的。楚民族迁到西方以后,就住在丹阳,丹阳实是河南西南部的地方,当丹水淅水交流之处;《史记》载秦、楚交兵在丹阳,这个丹阳就是楚的初国。熊绎五传到熊渠,当周夷王时,兴兵伐庸和扬越,一直到鄂,封他的大儿子康为句亶王,中儿子红为鄂王,小儿子执疵为越章王。在这里有个疑问,便是楚在熊渠时既已强盛,为什么到若干传之后的若敖、蚡冒和武王、文王,《左传》中反说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土不过同”(方百里为一同)?我以为这大约是因为周宣王平定南方,开辟疆域直到南海,楚民族在那时受了一次大压迫,被逼南迁,重新经营,因而直到武王时才渐渐的复兴起来。武王名熊通,是熊渠的十一传孙。武王十九年入《春秋》。

(六)宋 宋是殷宗室微子启的封国。周公摄政时,纣子武庚叛周,被周公打灭,便封已投降的殷室宗亲微子启于宋(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代武庚为殷后。周公的用意,大约是叫他帮助周室镇压殷民的。微子十二传为宣公力,宣公让位给他的弟和,是为穆公。穆公七年入《春秋》。

卫武公是西周末年最有名的诸侯

(七)卫 卫国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康叔封。康叔原先封于康地,彝器铭文和《易经》里的“康侯”就是他。武王灭殷,命康叔监视殷国,《周书》里《康诰》《酒诰》两篇便是武王命康叔的训词。到了周公东征以后,又实封康叔于殷故地,便是卫国(在今河南省淇县。案卫就是殷,殷或作郼{ 音yī })。康叔八传为僖侯(《史记》作厘侯)。僖仅有两个儿子:长的叫做共伯余,小的叫做和。僖侯很宠爱和,赐给他很多的财物,他便拿这财物去联络士民。僖侯去世,共伯余即位,他就招集了兵士去攻共伯,共伯自杀,和即位,是为武公。武公即位以后,勤修政事,百姓很爱戴他。周幽王被犬戎所杀,武公带了人马去救周,很有功绩,为西周末年最有名的诸侯。武公再传为桓公完,桓公十三年入《春秋》。

郑武公迁国徙民

(八)郑 郑的始封祖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名友,宣王时受封于郑(在今陕西省华县),是为桓公。桓公是一个很贤能的君主,颇得国民的信爱。幽王时,入为王朝的司徒,替王室办事也很有成绩。那时周室已衰,戎、狄强盛,桓公恐怕自己与王室同归于尽,因此去问周的一个太史叫做史伯的:什么所在可以避难呢?史伯告诉他说:济、洛、河、颍,四水之间,虢、郐两国所在的地方最为稳固;教他先把妻子财物寄存在那里,有事的时候就可以带了王室的军队把这地方占领。桓公依了他的话办去,后来郑国果然得了虢、郐一带的领土,迁到了东方。西周的灭亡,桓公殉难;他的儿子武公掘突嗣位,拥护平王有功,仍做王朝的卿士。武公去世,太子寤生即位,是为庄公。庄公二十二年入《春秋》。

(九)陈 陈是虞国的后裔,姓妫{ 音guī }。有个叫做虞阏父的做周室的陶正有功,周武王把自己的长女太姬嫁给虞阏父的儿子满,封他在陈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是为胡公。胡公十一传为桓公鲍,桓公二十三年入《春秋》。

(十)蔡 蔡是周武王的弟蔡叔度的封国(在今河南省上蔡县)。武王灭殷,命蔡叔度与管叔鲜监视殷国。周公摄政时,纣子武庚联合二叔叛周;周公东征胜利,蔡叔度被放死。他的儿子名胡,德行比父亲好,周公便重封了他,称为蔡仲。蔡仲九传为宣侯考父,宣侯二十八年入《春秋》。

吴、越可能都是楚的支族

(十一)吴 吴国的始祖据说是周太王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壅。因为他们的弟弟王季特别贤能,而且王季有个极好的儿子叫做昌(文王),太王想立王季为后嗣,以便将来挨次把君位传到昌的身上。太伯和仲雍二人知道父亲的意思,要成全他,于是结伴逃到荆蛮去,建立了吴国。这种传说很是可疑!太伯、仲雍生当周室势力尚未大发达的时候,古代交通闭塞,就是要逃,怎能逃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又《左传》提到山西虞国的祖宗是太伯虞仲,虞仲就是仲雍(《史记·吴世家》把虞仲当作仲雍的曾孙,是不对的)。《史记》也说武王封虞仲于夏墟,可见太伯虞仲是虞国的祖先,与在江苏的吴国并没有什么关系。我疑心吴、越都是楚的支族:《史记》说仲雍的玄孙叫做熊遂,熊是楚国王室的氏,楚的君主的名上都有一个熊字。在前清乾隆年间,江西省出现了几件吴国的铜器,都是春秋初年的物事,可见吴国的故地本在江西。《史记》说太伯、仲雍逃奔荆蛮,《楚世家》又记熊渠封三子于江上楚蛮之地,其少子执疵封于越章,越章就是豫章,古豫章在淮南江北之间,可见楚的势力早已发展到长江下游。所以说吴、楚是一族,并不算很武断;何况吴本是楚的属国)。吴的冒为姬姓,当在春秋时:大约自从吴与晋交通,势力渐渐北上,他们就顶了已亡的虞国的祖宗,自认为周的支族,以便参预中国诸侯盟会。这似乎是一个很近情理的假设。从熊遂传十三代到寿梦,吴国开始强大,见于《春秋》。

(十二)越 越国的始祖据说是夏少康的庶子无余。禹巡行天下,死于会稽;少康恐怕禹在会稽的祭祀绝了,于是封庶子无余于越,典守祭禹的礼节。这个说法也是毫不足信的。禹会会稽,究竟在什么地方,到现在还不能确定。何况这种传说本是一种神话,万不能当作事实看。《史记》记越的世系从无余到允常只有二十多代,与楚、吴的世系差不多长,这怎么可以把无余说成夏代的人?我以为越国定是楚的同族,《国语》同《世本》都说越是芈姓。《史记》记熊渠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这大约就是越的始封。《墨子》说“越王繄亏出自有遽”,据清人考证,繄亏就是无余,有遽就是熊渠。这说如对,越确是楚的支族了。越到允常时开始强盛,见于《春秋》。

以上所述十二国的世系并不是完全确实的。这因为西周时各国的史籍本不全,又经过秦火的焚烧,史料越发残缺了;汉朝人根据不全的记载,随意凑合成列国的世系,我们现在再根据他们的记载来重述,自然不会全合于事实。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本章所述,有些地方根据先秦的史料来订正汉人的错误,有些地方还是只能依随汉人。在这古史研究的草创时代,也只能做到这样,请大家原谅罢。 p9spJPMBj96wYwte6u4/zs3i5gKjvBoqWbL0yfG2IkM8MKZLvl9mDDhI3jjhpN1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